笨狼發牢騷

發發牢騷,解解悶,消消愁
個人資料
笨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拜登對華政策對中國有什麽威脅?

(2020-08-16 09:33:08) 下一個
拜登在其他場合已經有所表態,對中國用強是不可避免的了,即使他想不那麽極端,國會也不讓,民主黨也不讓(如《洛杉磯時報》Why Biden might follow Trump’s hardline policy on China),不久前傳聞他說當選後會取消關稅,但隨即他就澄清沒那麽回事。然而,如《洛杉磯時報》和《布魯金斯學院》(What to expect from Biden-Harris on tech policy, platform regulation, and China)所言,拜登和川普的個人風格是有區別,在政策上會加強與中國的競爭的對抗,但不會處處找架打【注1】。從美國內部的出發點來看,兩黨在對華政策上的統一反映了美國國內唯一一致的看法:美國自己的危機已經嚴重到必須有一個強大的外敵,才有讓大家安靜下來共同解決這一危機的基礎。
 
(中國)國內,時殷弘的感覺(美國對華脫鉤已成事實 退群組群皆為遏製中國)頗有代表,“美國退群之後他還要組群,他現在正在組群,但這個組群已經不是全球的,已經不是全世界的,而是分裂世界政治經濟、分裂世界的其他方麵的全球化交往,而且矛頭主要是針對中國”,這也將是拜登的政策,這麽長的一句話其實就是新冷戰,兩個陣營,孤立中國。
 
有可能孤立中國嗎?習近平和中國政府覺得不可能,至少堅信不可能,但英國就是個好例子,英國反華過去幾個月越來越積極,給人的感覺是英國因為香港問題傷了自己老殖民的自尊心,其實不那麽簡單。英國如果能不跟中國翻臉,就忍了,翻臉的最後稻草,還是因為美國攤牌,美國中國,你挑一個,英國隻能挑美國,香港華為成了英國的借口,不是原因,這是我為什麽三番四次說習近平是美國最好的幫手,沒有習近平的庸招(參見,譬如習愛美與川建國),美國沒那麽容易得逞。
 
昨天作為民主黨總統提名人的拜登昨天在《外交事務》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長文,闡述他的外交政策。
 
Rescuing U.S. Foreign Policy After Trump
 
拜登的文章分了幾部分,我做些簡單的摘要。
 
【重建國內民主社會】
這也是美國對華用強最大的挑戰,前幾天聽一個巴西記者受美國這邊采訪,巴西本來就亂,抗疫又來個混世魔王,隻有水深火熱的感覺,但大家見到美國,就像中國老百姓一般膛目結舌,震驚之餘一片可憐的感覺,你要是多聽聽其他美國中國之外人的聲音,中美南美,歐洲非洲,亞洲,甚至美國新交印度,大家雖然對美國政府四處奔波打壓中國幸災樂禍,但大家不是說在等著自由世界的領袖來帶領全球抗疫,而是在一片蔑視和憐憫的心情中琢磨如何自救(如《大西洋月刊》American Passports Are Useless Now)。對美國目前的危機,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也被踩了無數次,可如果為了反華就能蔑視生命,這體現了什麽美國精神?
 
【為美國中產牟利的外交政策】
什麽才是為美國中產牟利的外交政策?依賴國內創新,國際上與民主國家共同打擊惡劣的經濟行為,但要維持美國對世界任何國家競爭力。國內如何分享貿易紅利?大規模基建投資,搞好教育,可靠的醫保,最低$15工資,依靠美國高等教育和科研的實力,加強科研投資,保證美國在核心領域領先,同時打造一個綠色經濟。
 
其實這些都是(民主黨的)老生常談,如果說有什麽可以關注的,是綠色經濟,拜登把希望壓在綠色經濟上,希望製造出幾千萬新職業。長線來說,美國對自己產業結構困境並沒有什麽解決的方式,製造業回流是不可能的,美國能不能“複蘇”,就看這綠色經濟是不是能真的製造出幾千萬就業機會來。
 
拜登接受了包括川普在內的觀點,目前的貿易對美國有點不公平(德國也是慣犯),但拜登強調貿易的重要性,美國要的,是其他國家開放市場,這對中國是好事,但中國必須開放,不過這麽一來中國馬上陷入困境,川普和美國過去四年的政策不僅讓習近平覺得美國扼殺中國之心已定,而且其他中國精英也這麽轉變了,這是生存問題,所以過去幾個月中國主導脫鉤比美國還急,主動脫鉤就是自給自足,與開放市場相反,對於中國人來說,憑什麽你拜登的話就可信?
 
不僅僅是中國,美國從這麽多國際條約撤出,公開羞辱所有的盟國,除了五眼聯盟逆來順受,忍了一口惡氣之外,或者日本沒法子之外,其他國家是不是一見到拜登就撲上去呢?這得看看,因為這是信譽,美國不僅到處違約,國內疫情不僅失控,而且全世界看來是政府就是故意讓疫情失控,草菅人命似的,總統還處處行駛強人政治,踐踏憲法,這是製度的崩潰,難道突然“大哥醒過來了,大家站好隊了”就行了?
 
這點,拜登也意識到是個重大的挑戰。
 
拜登說中國長線擴大自己的影響,推廣自己的模式,維持國企的特殊地位,而且中國一直在“搶美國(的技術和知識產權)”【注2】,這句話很狠,是接受了川普的說法,所以拜登也會來硬的,但他的策略是傳統的,聯盟以對中國,這一策略如果能行肯定很有效,我為什麽用“如果能行”呢?因為這要看西方聯盟的內部矛盾大,還是中國與歐日的矛盾大,目前從習近平戰狼外交的成就來看,中國本事大,把人都得罪了,至少不比美國差,所以中國是處於劣勢。
 
西方這種內部衝突,與中國自己的內部衝突一樣,不是出了什麽差錯,而是不可避免的(參見: 美元如何最終毒死美國自己 ),如《外交政策》此文所言:Biden’s China Policy Can’t Help but Be Incoherent,即使有個共同的理想,在具體實踐上,大家也千差萬別【注3】,而且,世界經濟離開中國會有什麽後果?
 
【重新奪回老大的位置】
“老大的位置”是指重大國際事務美國必須當議事的牽頭人,牽頭人也往往掌握了製語權。
 
我一直琢磨,如果美國要重新恢複、加入伊核條約,伊朗有沒有本事要求美國先賠償兩年來的損失,什麽一千億之類的,否則,美國說變就變,誰知道你是不是說變就變?先賠再說,否則免談。拜登說的是,伊朗你要是認熊,我重新回來,放你一把。
 
拜登強調外交手段為主,軍事幹預能不用則不用,反對無休止的戰爭,著重於斬首行動(很毒),從中東撤軍,然而這會有什麽效應?拜登說美國要重振美國與全世界的關係,能聯盟就聯盟(如日韓),但這形如廢話,啥都說了,誰能啥都做呢?
 
拜登要終止沙特的也門戰(這意味著把沙特往中國這邊微微一推),還強調北約,直接向俄國挑明,這也消除了任何連俄抗中的念頭。
 
在武裝衝突上,拜登這句話【注4】耐人尋味:“不是美國核心利益,不是可行的,不是美國人民授權,不用武”,是不是意味著不介入台灣衝突呢?台灣是不是不是美國利益?美國人的生命是不是美國利益?介入台灣衝突是不是可行?美國人民授權是什麽意思?
 
目前美中都不具備就台灣而衝突的條件,有人覺得美國四處找機會揍中國,而中國則四處躲避求饒,這是意淫,大家真正在乎的,是不開第一槍,“被迫還手”是個強有力的借口。
 
然而即使美國不主動在軍事上與中國找茬,“不跟你玩”,重新建立聯盟如果行得通的話,就遠比當前的政策有用,而且能持續下去,餓死中國,如英國的十民聯盟(D10,就是是個民主國家聯盟,七強G7加上印度、南韓和澳大利亞)是個殺手鐧,這之所以有可能,沒有習近平配合是不行的,現在中國在全世界隻有一個朋友,德國的默克爾,默克爾在德國也是日落西山,沒幾天了,還受到排擠,中國在中歐雙投協議上有因國內利益集團無法讓步,德國馬上出任歐盟主席,可以說是中國最後的希望,看看習近平能做出什麽讓步。
 
當然,即使十民聯盟能成氣候,能不能把六分之一的人口踢出局,也不好說,在氣候變化上,美國無法回避中國,如拜登本人所言,“氣候管不好,全人類一鍋端,啥都沒戲”,反恐防疫,甚至反核擴散都是難以一廂情願,更關鍵的,是世界經濟。
 
美國對華政策2000年,尤其是2007-2008繼伊拉克阿富汗戰爭陷入泥潭後的世界經濟的危機後,一直是力不從心的感覺,即使奧巴馬和他的外長克林頓的反華政策,也遲遲不能把美國這艘航母轉到抗拒中國的方向,因為那是美國就采用搗亂為主的辦法,在非洲【注5】尤其尤其令人反感,川普當局更是把此招用絕【注6】。中國經濟一直是帶動世界經濟的主要動力,是不是全世界就可以勒緊褲帶跟著美國一起扼殺中國,不那麽簡單。
 
總的感覺是拜登確實是有回到傳統操作的意思,而且他意識到國內的矛盾更大,問題更多,如果我是中國,至少頭沒那麽疼了,整篇長文“中國”不像是個主要的角色。可是如果拜登上台,主動對中國停火,包括表示不再濫用國安條例禁止中國電商在美國經營,那能把美國反華的趨勢扭轉回來嗎?
 
抖音已經被肢解了,扭什麽轉?
 
最終中國能不能做出有力的反擊,是看中國能不能開放市場,這與習近平“思想”是個衝突,很難,因為開放市場必然的前提是接受西方d的新遊戲規則,但如果在“民主陣營”的合圍下中國會讓步,對全世界都是好事。另外,即使美國的“民主聯盟”隻叫喚人權,因為全世界也許接受“中國模式”,但沒人接受“習近平模式”,最終將對中國產生壓力,也是好事,中國今天還有賴小民這樣的事,習太陽再紅,老百姓再愛國,大家也不能不嘀咕,就看這壓力是否能引到改的方向。
 
 
 
【注】
【1】More competition but less confrontation with China
【2】If China has its way, it will keep robbing the United States and American companies of their technolog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t will also keep using subsidies to give it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 unfair advantage—and a leg up on dominating the technologies and industries of the future.
【3】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lso feature prominently in liberal internationalism because, in theory, not only do they peacefully regulate relations among states and promote liberal norms; they protect transnational capital from governments that would impede free trade in the name of sovereignty. And the distinctly American variant of liberal internationalism fuses these liberal values with a commitment to military power, forward troop presence, and alliances on the belief that the latter hard-power calculations make the former values possible.
The results of this fusion can be paradoxically anti-liberal..
【4】But the use of force should be the last resort, not the first. It should be used only to defend U.S. vital interests, when the objective is clear and achievable, and with the informed consent of the American people
【5】Nothing for something
【6】Against anything (China), for nothing
 
【附錄】
《外交事務》主編為該雜誌九月刊專題《川普締造的世界(The World Trump Made》)撰寫引言這麽總結:
 
 
【注:這裏的人名都是本期投稿人】以後曆史學家會如何評價川普對美國外交政策?本期作者之一瑪格麗特-麥克米倫說:"曆史學家肯定氣壞了,四年的動蕩,美國的敵人更強大,朋友更弱小,而美國本身也越來越孤立跌地不起。
 
另一作者理查德-哈斯指出,"川普繼承的,是一個不完善卻很有價值的製度,可他沒本事,唯一幹的是砸",結果是 "美國爛,世界也爛"。川普把行政部門和政府政策按自己形象重新打造理一遍,每天隻看今天什麽能賺,癡迷金錢,其他根本不管。
 
拜登承諾如果當選,將推翻特朗普的政策,重新擁抱國際合作,恢複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但現在這還可能嗎?世界上大多數人看華盛頓的眼神已經是恐懼和憐憫,而不是欽佩或尊重,美國人不論是川普的敵還是友,都知道沒有回頭路了。
 
"華盛頓不能天真,覺得能恢複舊時代,那隻是個舒適的假設,"特朗普政府前國家安全副顧問納迪婭-沙德洛認為。麵對不可避免的大國競爭,繼續相信多邊合作就是傻子。奧巴馬前助手本-羅茲也認為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已經垮了,他不希望華盛頓還徒勞將之重振,而是希望自己檢討是否自己的特權過分了,別來虛的,用發動消滅全球不平來給自己來塑造一個新的、更好的秩序。
 
從這個角度來看,警察殺弗洛伊德和其他美國黑人後爆發的反對種族主義的大規模抗議活動不僅代表了一種國家現狀的清算,還號召大家馬上行動起來。Keisha Blain表明,美國爭取民權的鬥爭一直是全球爭取人類尊嚴鬥爭的一部分。蘇珊娜-梅特勒和羅伯特-利伯曼觀察到,在政治兩極化、經濟不平等和行政權力集中的背景下,關於國家身份的緊張辯論變得更加危險。幸運的是,勞倫斯-拉爾夫指出,至少在警察改革的情況下,有很好的國際模式可以遵循--雖然還沒有什麽證據表明美國人準備采用它們。
 
"美國不是謊言,它是一種失望,"政治學家塞繆爾-亨廷頓曾經寫道。"但隻是因為它是一種希望,才有失望可言。" "現在的挑戰是如何保持這種希望。
 
對我來說,主編和亨廷頓並不是深刻,因為反過來也說得過去,“美國”大概隻有失望,為了糊弄自己,大家自我欺騙,覺得還有希望,也就把失望當成實現希望的代價,繼續走下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