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狼發牢騷

發發牢騷,解解悶,消消愁
個人資料
笨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如何理解“中國相對崛起和美國相對衰退”?

(2018-11-06 14:31:35) 下一個
咋看起來這是顯淺的事,不就中國變大了嘛?是耶非耶。
 
兩年前《福布斯》有一篇科普:
 
 
說美國總產值在1960年占全世界40%,到了2014年,隻剩下22%了:
 
這個下降過程,是相對全世界的。不過還有些細節。為了不影響主題,我把細節放到下麵,很短,大家可瀏覽。
 
美國“衰退”的過程是相對的,越大越難維持增速,原來小的,但有基礎,競爭力強的國家地區,高速發展起來,美國的比例就下降,然而整個過程,美國自身還是在上升。
 
到了2017年,中日韓三國(實價幾乎)媲美美國(購買力平價就大大超過),而亞洲則是世界第一大洲。
 
https://cdn.howmuch.net/articles/world-economy-by-gdp-2017-7c32.png
 
隻看中國,大家對“相對崛起相對衰退”這一觀念的解釋一般也是中國總產值的增長率在過去幾十年大大超過全球、西方和美國的增長率,自然,中美兩國的距離自然減少了,把美國總產值除以中國總產值,這是結果
 
 
美國的規模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是中國的15倍降到去年的1.5倍,兩者間的差距減了一個數量級。對於研究國際關係和經濟的人來說,這是難以想象的結果,你要是關注美國在世界上的領袖地位,不能不擔心。
 
大家熟知的另一個衡量是所謂“購物評價”(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基礎上的比較,此文是篇易讀的科普,講述為什麽中國早已超越美國:
 
總產值是個累計值,常常難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人們常說“幸福感和人均產值息息相關”,當你把人均總產值一擺,美中差距就大了:美國人均在發達國家裏排名很高,近六萬美元,而中國還不到九千(維基,世行數據),還不到世界平均值。中情局(CIA)的估計是$16000(購物評價)。
 
Infographic: How Does America Compare to Other G7 Countries? | Statista
 
中國整體落後是不第事實,不過不能全麵反映中國的潛力。這是維基提供的中國按購物評價各省人均產值:
 
 
沿海省份按購買力平價達到了美國的一半,不用購買力平價,大約三分之一左右。這才是中國的實力,更能反映“相對崛起相對衰退”。不知大家能否領悟幾年前馬雲說的:
 
 
china-chart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
 
中國中產強大的購買力,是商業智庫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年年念叨的話題,中國中產將成為全世界購買力最大的群體,跟美國歐洲有一比,世界上任何一個跨國企業如果忽視這一市場,毫無前途可言。對此,少數人悲觀地覺得中國一定會把全世界吃空,到時不是世界大戰就是大饑荒。
 
The lightning-fast expansion of the middle class across Asia underscores an ongoing global transition of economic might
 
中國、亞洲將是本世紀的中心。
 
中國的另一個實力是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2005年以後,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Where is Global Growth Happening?
美國是個大象,噸位重,無可比擬,不過世界過去十幾年如果不靠是中國,是遠遠不如現在,大家拿了糖不說謝,也是人性。
 

中國經濟已經超過歐元區。英脫歐後,5年內中國將超過歐盟
 
中國跟美國一樣貧富分化極其嚴重,估計過半的人士過一天是一天,不過中華民族本能寄望下一代的反應,民間的這種心態跟中國政府壓製思想卻強化科學教育的製度很吻合,中國的希望是無數的工程師和創業者在政府扶植的環境下總有脫穎而出的,那些冒出來的,會把國家帶入邁進科技領先的地位。
 
Doctoral degree awards in S&E fields
 
S&E articles output
 
中國在論文數目和知識產權申請的進步也很可觀,飛躍的進步,不細列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每百萬居民研究人員比例
 
各國科研經費總投資(購買力平價)
 
總值
 
總產值比例
 
人均總產值比例
 
中國科研投資都很大,總數目僅次於美國,總產值比例也挺前,人均就低了,反應中國是個窮國。
 
 
近幾年中國在科研上進步很大,有幾個原因。一是政府投資大,整個是重視,但弊病是有瞎投資亂砸錢的感覺;二是民間對高技術產業很瘋,押的更大;三是科研人員報酬大幅提高,專家待遇與歐美有相比的意思;四是美國的排華風氣;五是各級政府往往利用各種手段渠道支持,如無視個人隱私,讓企業得到生活、消費、健康等方麵的數據,方便人工智能大數據方麵的研究。
 
我總的感覺是這還是一個願望而已,不能根本改變科研落後的局麵,主要的原因不是政策,而是製度。
 
不是說要改變中國現有的社會製度,不現實。但科研除了有足夠的經費,還必須不受任何限製,不受條框的約束。我一貫的說法是,“如果言論不能自已,科研得自由”。此外,中國的產權保護和商務法也必須更改。否則真正的人才不會立足中國,自己的人才也留不住,教育出來的新一代也不具備獨立自創的精神和能力。
 
中國短期最嚴峻的問題是債務,中期則是人口老化。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在原則上並非致命行為,致命的是中國統治的一言堂,一人一句話,幾十年沒人敢質問,等到嚴重到症狀都出來了,才提出來,然後才改。人口老化對中國的生產效率(productivity)是個死刑,缺乏效率,中國將失去競爭力,沒有競爭力,中國的工業基礎將會衰退。
 
中國目前的救命策略是機器人,基本跟日本的想法一般。
 
到此,大概很失望,還是“中國在上升,上升地比美國快,裏美國的舉例越來越近”,還是“中美的距離還是那麽大”。但這隻是事態的一個方麵。
 
 
另一個方麵是心態。
 
第一點對中國有利的,是美國的年輕人。美國年輕人不但更向往社會主義,對中國也跟冷戰年代長大的老一輩不一樣。
 
The Pew study shows Americans' concerns range from economic and cyber-related threats to human rights and the environment.
 
世界上,大家對美國的信心也是今不如昔了
 
Though the U.S. ranks first among 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nations according to a majority of all respondents, Americans themselves do not consider their homeland to be the most prominent international player. Rather, they see China as most powerful, followed by Russia and then the U.S.
 
In UK, Germany and Spain, more now see China as top economic power
不乏西方強國
 
Chart showing that the U.S. is seen by more publics as the world’s leading economic power.
 
最關鍵的,是中美兩國老百姓的感覺。中國過七成人民眾覺得“日子越過越好,越來越有希望”,而美國,一大部分覺得自己沒希望。心理學家知道影響一個人的情緒最關鍵的不是自己的實際狀況,而是跟環境相比的情形,如果你有一個窮老鄉,突然富了起來,而你自己沒長進,你的感覺是自己窮了,而你的窮老鄉則覺得富了起來。
 
Infographic: The Countries Most Optimistic About 2018  | Statista
 
美國民眾的信心
 
這種感覺,正是中美兩國之間的共同感覺。讓感情壓倒理性,寧願衝突,是人類真正的悲劇。
 
 
 
(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美國不僅僅占了世界經濟的一大部分,而且你看看世界十大經濟,美國是個巨頭,其它都是小不點。中國那是一團糟,還排第五,前十名的其他九名加起來還沒美國大。僅此你就知道為什麽美國說一不二。也有資格。
 
不過經過二戰後二十年的積累,西方其他各國和日本終於起飛。到了1970年,十大餘九加起來能和美國打平。與之同時的是亞洲四小龍,經過七十、八十年代,成為經濟強國(區)。
 
 
 
 
到了1980年,中國整個落在後麵,而十大餘九加起來已經大大超過美國了。
 
 
到了1990年,雖然期間中國冒過頭,但還是沒入局。期間,美國雖然在“裏根革命”帶動下一度總產值相對比例攀升,但最終還是難以維持。1985年,日本簽訂廣場協議,給九十年代日本“失落的十年”打下了基礎。

 

1990年代中期後,中國進入前十,從此再也沒有被擠出去過了。

 

 
 
2000年左右美國一度大幅度發展,大概是得益於信息技術的突破。而中國直到2005年還是處於十強中的弱小,2005年後突飛猛漲,看來不能小覷胡溫政權,後期大概是四萬億的結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