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思考與實踐
2014.08.09
一季度全國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麵積同比下降近20%,就是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發放出了問題。銀行的趨利行為導致信貸資源錯配,一些城市連首套房也貸不到款。引導銀行資金合理配置,控製好首付按揭比,是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撒手鐧
新型城鎮化是黨的十八大確定的重大國家戰略,是穩增長、擴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過去50年,全球約有13億人由農村遷入城市,城鎮化率2012年提高到52.5%。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城鎮人口淨增5億,城鎮化率2013年達到53.7%,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城鎮化之所以成為世界性大趨勢,是因為城市顯著優於農村的三個特征:一是城市的規模擴張產生集聚效應和放大效應,使資源配置更趨優化,經濟發展更具效率;二是城市規模經濟促進集約節約,可以攤薄公共基礎設施的高成本,提供比農村價廉質優的公共服務;三是城市的專業化分工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崗位,並為消費者提供更大選擇空間,從而使生活更加美好。當然,如果規劃建設管理不當,城市也會出現房價高昂、交通擁堵、環境汙染、貧富分化、犯罪率上升等問題,這些都必須通過走新型城鎮化路子來解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關鍵是提升發展質量,要努力實現包容性增長、綠色的增長。增長、綠色、包容,是新型城鎮化的關鍵詞,也是三大目標。三者同等重要,並行不悖,但增長不會自然實現,綠色不會自動到來,包容性問題也不可能自發解決,隻有通過科學規劃、係統管理和改革創新才能達成。
把握科學規劃的基本體係
規劃是城市建設管理的龍頭。規劃水平的高低,不僅關係城市建設的質量和品位,也直接影響城市運行成本和效率。各級領導幹部尤其是一把手都應重視規劃、懂得規劃、抓好規劃,全麵把握規劃的基本體係。
科學規劃建設城市群。城市群是人口大國城鎮化的主要空間載體。北美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都是所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火車頭。我國過去30多年的高速發展,也得益於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的帶動。最近討論的長江經濟帶,從規劃角度講,也有一個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構建大都市連綿帶的問題。考察這些城市群或大都市連綿帶,一般有四個基本特征:一是城鎮化水平較高,城鎮化率在70%以上;二是大中小城市規模協調,相鄰等級城市人口比例大多在1:5以內,最高不超過1:10;三是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網絡完善,各城市之間交通便捷、信訊暢通;四是城市功能布局合理、分工明確,產業優勢互補。我們推進城鎮化,應當以構建城市群為目標,積極培育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城鎮體係,促進城市間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產業、功能互補。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集聚區。任何大城市,都有居住、商務、產業、教科文衛、基礎設施和生態休閑娛樂等功能集聚區,在布局上應結合城市地形地貌和人文特色,按照“大聯通、小分布”原則,實行“多中心、組團式”策略。每個組團內部,都配建上述功能設施,但要分類布局、相對集聚、互相配套;各個相對獨立的組團之間,依靠自然山水體係和城市綠化帶合理分隔,並通過城市快速路、軌道交通等互聯互通。這種板塊特色鮮明、整體效益最優的現代化大都市,能夠有效疏導人流、物流、資金流,促進城市資源優化配置和提升基礎設施利用效率。
規劃完善綜合交通網絡。一是承載區域樞紐功能的大交通,包括鐵路、機場、港口通道等,這是城鎮群提升輻射帶動能力的基礎要件。二是承載城市群各城市之間連通功能的交通,如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快速幹道等,是城鎮群的動脈血管。三是承載市民日常出行功能的城市內部交通,要通過城市道路、地鐵軌道及公交站場建設,確保城市平均車速達到30公裏每小時,高峰時段不低於15公裏每小時。四是承載各種交通方式銜接過渡的換乘樞紐。這些交通基礎設施,影響城市的運行效率和區域地位,對助推城鎮化極其重要。
精心做好五種規劃。一是城鄉總規,這是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的規劃,一經確定,要管一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二是控製性詳規,涉及建設區塊的土地使用性質、開發強度和道路、管線、建築等布局結構,是城市建設的路線圖。三是重點區塊的形態規劃,應高低結合、疏密有致,尤其要注意保護天際線、樓際線、水際線,彰顯城市輪廓之美。四是地標性建築設計,包括色彩搭配、建築風格,應與周邊協調統一、和諧有序。五是各類專業規劃,包括“七通一平”基礎設施、安全設施等,應相互匹配、結構完善。上述五種規劃的覆蓋麵和整體質量,決定著城市的未來麵貌,一定要精心謀劃。
城市管理者要心中有“數”。領導幹部應掌握一些宏觀的、戰略性的城市規劃數據,在決策時體現出經濟學邏輯。比如建成區麵積,國際慣例是,城市人均占用100平方米左右,包括住房、工廠、交通、商業、公共服務等用地。100萬人口的城市,建成區麵積大體就是100平方公裏,低了就會擁擠,高了就是浪費。住房建設方麵,發達國家人均住房麵積一般在30~40平方米。我國人多地少,人均30平方米比較合理。這樣算來,1000萬人口的城市建3億平方米住房就可以了,再多就可能出現泡沫。商業設施方麵,每2萬元的商業零售額可配置1平方米的商鋪,每2萬元GDP可配置1平方米寫字樓。垃圾、汙水設施方麵,每人每天約產生1公斤垃圾,綜合用水0.3噸並產生0.25噸汙水,相關基礎設施應按此配建。總之,規劃是控製總量的學問,要求總量平衡、動態調整,隻有明了這些參數,規劃時才能收放有度。
轉動好投融資這個杠杆
城鎮化建設是相當“吃錢”的事業。有專家匡算,實施《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至少會新增50萬億元的投資需求。按照政府財政管理要求,預算內用於保民生、保運轉的保障類資金應收支相抵,不能搞“赤字財政”,而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投資量大、回報周期長,一個項目大都是三五年建好,三五十年使用,隻能投資一步到位、資金逐年償還、重在遠期平衡。因此,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可以負債的,全球皆然。實際操作中,城建資金往往依托於政府信用,獲取長周期、低利息的融資。國際上通常以發行市政債券來解決,我國地方政府過去不能發債,主要是通過投融資平台融資,但相當部分是短期的、高利息的融資方式,由此加大了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
推行PPP模式的關鍵在於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製。PPP模式其實並非新生事物。它起源於英國,是對公共私營合作融資機製的總稱。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城市建設領域不乏此類實踐,BT、BOT、BTO、BOO、TOO都是PPP原則下的案例。但這些融資為何大多淪為地方政府性債務呢?要害在於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製沒有建起來。利益共享,就是讓參與各方都能贏利,但無暴利;風險共擔,就是不要把所有風險都集中於一方。而過去我們的BT、BOT等,往往陷入風險政府獨擔、利益企業獨享的泥潭。比如BOT,原本是投資自主、盈虧自擔,但一些地方政府與企業約定20年固定回報16%,這就變成了高利貸。由此看,盡管PPP模式是一個“天使”,但用得不好也會變“魔鬼”。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價格。比如地鐵,紐約票價折合人民幣10元一張,倫敦、巴黎票價折合人民幣15元一張,當然可以平衡,企業也願意做。我國大陸地鐵2元一張,如果沒有政府補貼,票價也不漲,這種賠本買賣,哪個社會資本敢來做?所以,推廣PPP模式,必須明晰具體操作的邊界條件,我認為應注意區分五種類型:一是靠市場價格可以實現平衡的,就放手去做。比如高速公路收費定價較合理,企業都搶著幹。二是靠現有價格平衡不了,但通過調整可以平衡的,應適時啟動價格改革。比如水價調整後,自來水廠就能搞PPP融資。三是考慮到公共服務性質和民生保障需要難以調價的,要靠政府采購、明確財政補貼額度,為PPP創造條件。四是可以通過資源優化配置平衡的,比如香港地鐵票價7港元一張,本身難以平衡,但他們通過加蓋1000多萬平方米物業,就實現了平衡。五是存在暴利的領域,比如土地一級開發會大幅提高地價,要搞PPP,就必須設定開發商利潤上限,避免國有資產流失和利益輸送。總之,隻有公共服務定價機製改革到位了,PPP融資模式等配套改革才能快速跟進。
規範並加強土地管理,管好用好土地出讓金。通過發行市政債、推廣PPP融資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地方政府債務負擔,但實現城鎮化建設的投融資平衡,還需要做好土地批租這篇大文章。西方國家土地私有,搞基礎設施建設產生的增值也歸私有,但政府要征收高額的土地增值稅。我國城市土地屬於國有,土地批租既要優化資源配置,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保障,又要避免灰色交易,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特別是隨著大量基礎設施投入和環境配套,土地會有較大幅度的增值。但這些增值收益,是城市規劃、征地動遷、“七通一平”、市場供求等多種因素形成的,不能讓開發商獨享,必須通過政府土地儲備和開發管理,拿來彌補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投入。一般而言,城市基礎設施、公共設施70%~80%的建設資金,可以由此實現平衡。當然,如果地方政府過度依賴“土地財政”,唯利是圖“炒地皮”,也會破壞投資環境,增加工商企業運行成本,是不可持續的短視行為,需要加以約束和調整。
發揮好投融資平台的作用。搞PPP融資談判,與外資、民資合作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不能與政府機構直接混合,而應由政府委托的法人介入。因此,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依然有其存在的價值,關鍵是把握五個方麵:一是合理控製平台數量和規模。原則上,500億~1000億元的投資,就需要一個專業平台來管理。規模太小,沒有規模經濟;太大,管理不易到位。二是規範資本金注入來源,包括國債投入、城市規費、儲備土地、存量資產、政府相關財政投入等。三是平台運營要抓好“三個平衡”,即資產與負債平衡,資產負債率要控製在50%~60%;現金流平衡,每年承擔的基礎設施投資和貸款本息,與各種投入的現金流要平衡;投入與產出、投入與資金來源要平衡,不管是完全市場化還是靠政府補貼,都要算好賬。四是風險防範方麵堅持“三個不”:政府財政不擔保,投融資平台靠自身實力去市場融資;平台之間互不擔保,避免債務連鎖反應;各類投資集團專項資金不能交叉使用,中央和市裏專項資金必須專款專用。五是平台公司完成使命後要謀求轉型發展。近十年,重慶“八大投”承建了2000公裏鐵路、3000公裏高速公路和1萬公裏高等級公路,以及大量水利、環境、橋梁隧道和地鐵軌道工程,累計投資6000多億元。其中,國債、各類專項資金等平衡掉一部分,通過土地管理和開發平衡了2000多億元,截至2013年年底債務不到3000億元。目前,“八大投”還有20萬畝國有儲備土地,還能通過汙水處理、自來水供應和高速公路收費等平衡債務,整體信用良好。
管好用足城市土地資源
我國人多地少,推進新型城鎮化既要堅守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又要努力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城市用地矛盾尤為突出。與此同時,土地收入一般占到地方財政收入的1/3,是地方政府名副其實的“第二財政”和平衡城建資金的主要“錢口袋”。因此,必須通過科學合理的製度安排,節約集約用好每一寸土地,管好用足每一筆土地增值收益。
加強土地管理,應把握五條原則:一是堅持深度規劃後出讓,開發地塊盡量做到控製性詳規、形態規劃、專業規劃全覆蓋,這能使土地出讓價格提高30%,最多可達一倍以上。二是堅持生地變熟地後出讓。由政府土地儲備機構負責動拆遷,土地整治好後再出讓,不僅能保障依法拆遷、公平補償,確保各方利益,還能大幅提高土地資產價值。三是堅持招拍掛出讓。這是國家三令五申的要求,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既能預防腐敗,又可避免協議出讓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四是堅持依法收回閑置土地。對久劃不拆、久拆不完、久拆不建、久建不完的“四久”工程土地,必須依法收回,挽回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五是堅持土地儲備製度。加強土地儲備是國務院的明確要求。建立土地資源配置“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良性機製,可以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用地保障,也能防止公共資源增值收益流失。
具體到土地儲備環節,也有五條原則:一是一步到位儲備,細水長流使用。土地儲備是有技巧的,必須在城市起飛階段一次性完成,然後細水長流。重慶2002年一次性儲備了主城40多萬畝土地,之後20年內每年隻開發5%,即2萬畝左右。二是儲備權集中,儲備收益各級政府共享。相對集中儲備權,有利於土地整體開發利用,但土地儲備不應改變公共財政收入分配比例,收益應在各級政府間合理分配。目前重慶市區兩級分配比例為50:50。三是儲備地使用兼顧公益事業和商業開發,大體對半開。重慶已用的約20萬畝儲備地中,近10萬畝用於公租房、大學城、鐵路、機場等公共服務和公益事業,搞房地產開發的9萬多畝,收益用於整個20萬畝的征地動遷及一些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做好兩個循環。第一個循環,即土地儲備手續辦完後,成為有價資產,通過銀行抵押融資,搞征地動遷和“七通一平”,生地變熟地;第二個循環,是“七通一平”後,及時完善規劃並分批招拍掛出讓,回籠資金用於清償貸款,抵扣一級開發的成本後,增值部分納入財政預算,用於滾動開發或其他片區建設。兩個循環正常滾動,不會誘發泡沫和債務危機。五是嚴格設置風險“隔離牆”,即做到“大對應、小對口”。大對應,就是做到土地收入與城建資金需求長期總體平衡;小對口,就是當期單個地塊開發與一捆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時間對應、資金平衡,“一個蘿卜一個坑”,確保微觀平衡、風險可控,以免形成糊塗賬。
打好房地產調控組合拳
房地產業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動力和關鍵環節,與國計民生強相關,既影響整個經濟的健康運行,也影響社會心態、事關社會穩定,必須對其進行積極穩妥的調控。
由於房地產具有商品、不動產、資本品、金融品、民生品等多重屬性,必須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係,更多采取市場調控辦法,打好組合拳。一是實施供需調控。房地產價格受供求規律影響,調控中既要按照人均30平方米的住房標準控製開發總量,也要按房地產年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左右的比例調節流量,確保供需基本平衡。二是實施地價調控。原則上,要把樓麵地價控製在當期房價的1/3左右。如果地價過快上漲,就要調整供地力度和節奏,避免地價抬高房價。三是實施稅收調控,關鍵是增加持有環節成本。近年來,重慶在中央支持下開展房產稅試點,收到了調節房價、減少空關、改善房產結構、完善地方稅體係等四重功效。2010—2013年全國房價上漲50%,重慶僅漲了20%,高檔住宅成交麵積占比也由試點前的9.2%降到了2.8%。四是實施按揭調控,就是在零首付與零按揭之間選擇一個合理比例。零首付,容易造成泡沫,誘發危機;零按揭則會窒息市場。重慶這幾年的做法是,針對不同住房需求,首套房首付三成,二套房首付六成,三套及以上零按揭,實踐證明是合理的。今年一季度,全國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麵積同比下降近20%,實際上就是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發放出了問題。目前,住房按揭貸款利息7%~9%,且都是5~15年的長周期貸款。而企業通過股份製銀行表外融資成本為8%~9%,這些銀行靠理財業務變相發放貸款,往往又將企業貸款利息抬高到12%~13%,還多是一兩年的短期融資。銀行的趨利行為導致信貸資源錯配,進而造成個人住房貸款難,一些城市連首套房也貸不到款。因此,引導銀行資金合理配置,控製好首付按揭比,是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一個撒手鐧。五是實施雙軌調控。不管房地產怎麽調控,總有20%~30%的低收入群體買不起房,必須由政府托底保障。其中,通過危舊房、棚戶區改造安置,能覆蓋10%左右的城市人口;建設公租房,覆蓋麵大體是20%左右。這些工作做好了,人民群眾“住有所居”就更有保障,房地產市場也會健康平穩。
在公租房推進過程中,我認為要把握好五點:一是明確保障對象,主要針對進城農民工、新生代大中專畢業生和城市原住民中的住房困難家庭。二是優化規劃布局。公租房項目要與城市大型聚居區的商業樓盤有機“混建”,共享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避免貧富隔離,促進社會和諧共融。三是堅持“三個同步”,做到公租房竣工、基礎設施配套和社會管理機構服務到位基本同步,確保群眾安居。四是堵住兩個“黑洞”。承租戶不得轉租當“二房東”,不能利用低房租去賺高房租;租滿一定期限後可購買有限產權,今後想轉讓,要麽賣給公租房管理機構,要麽按共有產權的商品房出售,從製度上防止無休止修建和利益輸送的“黑洞”。五是強化投融資平衡,可通過出售配套商業設施和一部分公租房償還貸款本金,形成良性循環。
推進以人為本的城鎮化
城鎮化的過程實質是農民融入城市的過程。我國有2.6億農民工,推動戶籍製度改革,讓他們紮根城市,是社會公平公正的體現,能夠達到擴大消費、帶動農民增收、降低社會管理成本等多重功效,由此帶來的穩定勞動力還能推遲我國劉易斯拐點的出現。因此,戶籍製度改革是推進以人為本的城鎮化的牛鼻子,必須抓緊抓好。
推進戶籍製度改革,應注意把握五項原則。一是明確對象。以在城鎮穩定就業並有固定住所的農民工為主。二是保障到位。農民工轉戶後,就業、養老、醫療、教育、住房“五件衣服”一步到位,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三是農村權益自主處置。農民工轉戶之初,在城市立足未穩,從保護其權益出發,應尊重其意願,允許其保留農村的承包地、宅基地和林地,並在製度設計上提供保留、流轉、退出等多種選擇。四是合理分布。通過科學設置落戶條件,引導轉戶居民在大城市、區縣城和小城鎮按4:3:3的比例梯次分布,既避免人口過度向大城市集中,也防止小城鎮就業和社會管理不堪重負。五是建立政府、企業、社會長周期共擔成本機製。農民工轉戶人均成本10萬多元,我國2億多農民工轉戶需近30萬億元資金,看似難以承受。實際上,改革成本並非由政府獨擔,企業補足社保缺口要占40%,轉戶居民會自擔30%,需要政府配套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投入僅占30%。同時,農民轉戶及相應的成本支出並非一次性完成,而是一個長周期的過程,分攤到每年的成本完全可以承受。
2010年重慶啟動農民工戶籍製度改革以來,累計轉戶380多萬人,並未增加城市負擔,反而成了獨特的競爭力。近年來,重慶每年一季度進出口往往猛增70%~80%,之後增速回調到30%~40%。調查才發現,沿海農民工有個“九三現象”,即每年隻工作9個月,春節前後3個月返鄉。沿海企業年底隻得停工,節後工人往往又流失一半,對生產力是很大的破壞。重慶380多萬農民工轉戶後,春節七天假、節後照常上班。沿海企業為了保訂單、降成本,春節前後紛紛把訂單拿到重慶,其中一半訂單最終留了下來。這是戶籍製度改革帶來的紅利,也成了重慶改善投資環境的撒手鐧。
新型城鎮化是一個複雜的係統工程。要實現“增長、綠色、包容”三大目標,除了上述五個關鍵環節外,還需要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機製、開放型經濟體製和生態文明製度等,這些都是深水區的改革,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改革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更需要善做善成的智慧和理路。我們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型城鎮化係列重要論述,認真貫徹《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改革思維,健全體製機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夯基出力。
黃奇帆:在全市金融工作會上的講話
2015.02.15
剛剛過去的2014年,重慶經濟有六七個 主要指標都處在全國前列。比如GDP增長率,工業增加值增長率,工業利潤增長率,進出口增長率,商業零售增長率;還包括一些專業領域的指標,比如機場旅客 吞吐量的增長率,汽車生產量的增長率,筆記本電腦的增長率,等等。這些重要指標,支撐了重慶經濟持續健康穩定向好的發展,符合國家提出的追求效益、追求質 量、調優結構的要求。
取得這樣的成績,金融戰線功不可沒,實屬難能可 貴,值得倍加珍惜。去年,重慶金融工作成效顯著,新增了5600多億的社會融資,占到全國15萬億新增融資額的1/30。作為經濟總量占全國的1/40、 人口也占全國1/40的重慶,金融資金的供應能力達到1/30,對重慶經濟強勁發展是一個很重要的支撐。與此同時,重慶的不良資產率大體上隻有全國平均水 平的1/3,不管是銀行業、信托業、小貸擔保業、網絡金融業,各種門類的金融機構,重慶都是全國不良資產率最低的地方之一。這說明重慶金融是健康的,良性 的。
今天,我從三個角度談一些看法:一是關於金融的 定位。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為結構調整服務,為改革開放服務,為國家的戰略方針服務。二是關於金融防風險。金融的風險主要來自三個方麵:金融服務的對 象,也就是產業發展要防風險,金融自身也要防風險,還要防範非金融的各種社會活動衝擊金融業的風險。三是重慶未來幾年金融行業的發展目標,要建設長江上遊 金融中心,建設內陸的國際化金融中心。
一、關於金融的定位
首先,說說金融的本質。就是三句話:一是為有錢 人理財,為缺錢人融資;二是信用、信用、信用,杠杆、杠杆、杠杆,風險、風險、風險,實際上就三個詞“信用”、“杠杆”、“風險”;三是金融不是單純的卡 拉OK、自拉自唱的行業,它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金融如果不為實體經濟服務,就沒有靈魂,就是毫無意義的泡沫。在這個意義上,金融業就是服務業。
具體來講,第一個特點,為有錢人理財,為缺錢人 融資。銀行是幹什麽的?一方麵,老百姓有錢存在銀行裏;另一方麵,企業需要錢,銀行就是在之間起著橋梁,起到中介和服務作用。保險是幹什麽的?保險實際上 是人在健康、安全的時候,有餘錢買了保險,發生生病、死亡等意外突發事件的時候拿來救急,這個過程是人自己給自己的一個平衡,當這筆錢放在保險公司,又可 以為企業融資提供資金來源。證券市場更是如此,老百姓冒一定的風險投資買股票,取得回報,不管是賺的企業利潤分配,還是股價差價,總之是為有錢人理財的一 個橋梁。租賃也一樣,一個企業沒錢一次性投資10億,就要借債,如果通過租賃,把一次性的巨額投資轉化為日常的租賃費用,那麽投資資本和資金就轉化為租賃 公司的資金,而企業不出這筆錢,攤入運行成本,運行成本增加以後,少交一點所得稅,或者產生各種各樣的效益。這也一樣起到為需要錢的人融資的作用。在座的 都是金融業專家、ld,都明白這個金融的定位。我們有十幾個金融品種,不管是直接金融係統的資本市場發債券、發股票,還是間接的金融係統商業銀行或者非銀 行金融係統,都是各種理財方式、中介方式,本質上就是為有錢人理財,為缺錢人融資。
金融的第二個本質,是信用、杠杆、風險。首先是 信用。沒有信用就沒有金融,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是金融的生命線。金融的生命線,一種體現在是金融企業本身的生命線,金融企業本身要有信用;一種體現在 與金融機構借錢的企業也要有信用;還有一種體現在老百姓在你這兒存款、投資的過程中,各種中介服務類的企業當然也要有信用。信用從哪兒來呢?對非金融企業 來說,你跟金融單位融資,沒有信用就無法融資,任何在這個問題上投機取巧的人,最終一定會受到懲罰。說我不要信用也能融資都是胡扯,離開金融本源的任何理 論都是不成立的,這個本源就是兩個字——“信用”,是金融安身立命之本。企業的信用在哪兒呢?第一,企業要有現金流,你向銀行借1億,銀行就要審核這個企 業每天、每月、每季度、每年現金流怎麽樣,現金流比利潤還重要,哪怕利潤很高,如果某一個月資金鏈斷了,把你弄得崩盤了,後邊哪怕有暴利,你已經死了,也 沒有用。所以,資本市場上考核企業的第一個信用就是分析財務報表裏的現金流。第二,要講企業的利潤,我們說一年有1億利潤,10倍市盈率,股票市場價格可 以值10億,增長很高,市盈率30倍、50倍還有人願意買,是買它的未來,因為利潤增長很快,買了以後,過三年、五年,高增長率會把這個市盈率從30倍又 降到10倍,我買的股票就賺錢了,總之和回報率有關。第三,和抵押物有關,如果回報率、現金流不大講得清,但這個企業很重要,擔保公司願意為他擔保,或者 某個第三方企業幫他擔保,擔保物是充實的,銀行當然可以照貸無誤,如果萬一企業不行,擔保公司、第三方企業賠,隻要這個事鐵板釘釘,也是可以的,也是一種 信用。第四,就是企業的高管人員,企業的經理是一個世界有名、中國有名、區域有名的非常實誠的優秀企業家,如果遇上金融危機,遇上特殊困難,暫時遇到困 難,憑他個人信用的含金量,大家可以幫忙。另外企業的品牌等一些無形資產也是有價值的。
這些都是一些金融學的常識,但人們往往不按常識 做事。我們有時候說現在大數據分析,不管怎麽分析,如果看不到企業的現金流,看不到企業的資本回報率,看不到企業的第三方擔保,看不到企業非常實際的一些 信用物,大數據分析就能把幾百萬、幾千萬借出去?我覺得這也會很荒唐的。我的意思說什麽呢?如果直接了解企業這些相關數據當然最好,如果用大數據,網絡的 方法間接地、確切地了解企業的這些數據,也是一樣的效果。但是,如果說大數據分析的結果是不需要有資本回報,不需要有現金流概念,不需要有擔保物,也不需 要有其他的信用物,那大數據就是賭博。所以,金融的本源其實並不複雜,如果一套說法說得把金融ABC給丟了,它哪怕再複雜再高端,也別信。金融的衍生工具 也一樣,有許多許多的衍生工具,但是不管什麽衍生工具,總是能看到信用幾個基本特征的痕跡,如果全部拋棄了,還原不了,根本搞不清了,那就是泡沫。美國 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是這樣,次貸產品本來是房地產商賣房子,不需要抵押物,零首付,不受製約,房價就會漲,漲了大家都賺錢。一旦這樣的房子壞賬,沒有 抵押物,全是銀行背賬,銀行風險就大了,但銀行不是想辦法把次貸變成正常貸款,從抵押物上做文章,而是把這個次貸賣到股票市場,變成了CDS債券,這個 CDS債券杠杆比到了1:40,雷曼兄弟公司40億美元購買了1600億美元的CDS。如果這個債券漲10%,他就賺400%,40億美元變成160億美 元,如果跌10%,就立馬崩盤了。總之,考核數據分析或者品種轉換的根由,就是信用物。沒有信用的一切金融都是假金融、偽金融,在重慶決不讓它發展,這是 常識。
第二個就是杠杆。金融的特點就是杠杆,沒有杠杆 就沒有金融。為什麽要信用?因為信用是杠杆的基礎,你有信用,我才杠杆,如果什麽事都是1:1的,我拿100塊給你,你就我給100塊的貨物,大家一手交 錢,一手交貨,就不需要信用了。一旦有信用,就有透支,透支就是杠杆。銀行的存貸比,就是一種杠杆比例。有10億注冊資本,可以搞100億貸款,資本充足 率1:10,也是個杠杆比。租賃公司如果有50億資本,可以搞500億租賃,也是1:10的杠杆。搞期貨一般是1:20的杠杆,5塊錢的資金可以做100 塊錢的投資,如果做遠期交易,1:5的杠杆,100塊錢的交易付20%,半年以後貨物到了再付剩餘的,這中間也有個透支,是1:5。最近,股票市場搞融資 融券,也是個杠杆比,你有100萬的股票,跟證券公司可以融資也罷,融券也罷,借給你一定比例的透支,總之沒有比例就沒有金融。雖然這也是金融課堂的 ABC,但是一切的金融風險都是背離了這些基本原理而所致的,所以這些基本原理要當真經來念,不管是行長還是科員,這個真經要天天念、月月念、年年念。所 有的金融風險都是杠杆比過高造成的,沒有杠杆比就沒有金融,但杠杆比過高就產生風險。剛才我用了信用、信用、信用,杠杆、杠杆、杠杆,風險、風險、風險三 個疊加詞,就是用最土的方法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一切金融的創新都是想方法把杠杆放大,一級杠杆1:3,二級杠杆再來一個1:3,整體係統疊加就變 1:9,如果有三級、四級就更上去了,每一級都在策劃杠杆比,一切金融危機的本質就是杠杆比放大,真正的智慧就是設計一個風險比較小的、有一定信用基礎 的、可靠的、不容易壞賬的杠杆比,那才是智慧,是金融的精髓。
我們說過分的杠杆比是一切壞賬、一切風險、一切 金融危機的來源,壞賬是講具體的一個企業,風險是這個係統體係發生的事,危機就是延伸到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事。所有的這些,都和杠杆比、 和風險沒控製好有關係。解決金融危機的全部辦法也就是三個字:“去杠杆”,不管是國家級的去杠杆,還是某個行業的去杠杆,還是某個企業的去杠杆,實質就這 麽簡單。
這是金融的第二個本質,風險、杠杆和信用。這三件事是互動的,信用高的風險當然就低,杠杆比一般也不會太高;杠杆比高的信用就會降低,風險也就比較高。金融專家、企業的創新都是圍繞這三件事在運轉,最關鍵的是要把握好一個度。
第三個本質,金融的要義是為實體經濟服務。記得 鄧小平老人家當年視察浦東,也就是1991年1月14號,大年初四,他說了一句話:“金融很重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盤皆 活。上海過去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地方,今後也要這樣搞,中國的金融要在世界上有地位,首先要從上海搞起。”這段話講了三層意思:一是金融和各個行業的關係, 一招棋活全盤皆活,是個中心。二是上海過去是貨幣自由兌換,以後也要這麽搞,當時金融是管製的,貿易項下也不能自由兌換,老人家已經想到以後貿易項下自由 兌換,今後要這麽幹。三是,當時人們認為北京是金融中心,上海不值一談。老人家說中國的金融要從上海搞起,上海才真正敢把金融中心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這個核心是怎麽形成的? 要為實體經濟服務,如果不為實體經濟服務,這個中心就變成以自我為中心,就會異化為一個卡拉OK、自拉自唱、虛無縹渺的東西。金融隻有在為實體經濟服務的 過程中,圍繞著實體經濟運轉的過程中,才能成為中心。對此,w*s同誌在當國務院副zl時曾說過,“百業興,則金融興;百業穩,則金融穩”,這兩句話應該 是金融界的戒律。我講這段話,是讓大家理解金融的本源,金融的三個要義。你哪怕成了大銀行的老總,這段話也應該溫故而知新,每當我們發生任何金融風險,無 論是金融危機,還是一個企業破產倒閉,或者一個P2P跑路的時候,你都可以從這三個特征值裏找到問題的本源。第三,要支持實體經濟、工商企業特別是“三 農”、小微企業發展。去年國務院專門發了支持小微企業、支持“三農”、支持實體經濟的文件,國務院督查組還專門來重慶進行了督查。總體看,督查組認為重慶 按照國務院要求做得比較到位。
第四,要為調結構服務。“6+1”支柱產業要升 級換代。電子信息產業幾年時間做到了2億台件的終端產品,生產量已經是全國之最。汽車去年生產了262萬輛,也實現了全國排名第一。這些支柱產業升級換代 的資金融通當然應該支持。重慶的支柱產業發展,我們是按照三種集群的理念來推進:第一種是產業鏈上遊、中遊、下遊關聯企業,整機廠、零部件廠、原材料廠一 體化形成集群;第二種是同類型產品、同類型企業紮堆運作;第三種是生產******業和製造業企業形成集群互動。這三種集群背後體現的支柱產業,融通要給 予支持。
第五,凡是有利於重慶產業創新的,不管是工業創 新,還是服務業創新,應多予以支持。我們現在講的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集成電路、液晶麵板、物聯網、機器人、納米新材料這五大類和現代信息活動有關, 還有五大類包括頁岩氣、綜合化工材料、新能源汽車、環保產業、生物醫藥。這十個方麵去年是600多億產值,今年預計1500億,可以翻番的,我們希望五六 年以後到1萬億。這不叫浪漫,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比如液晶麵板,去年京東方330億投下去,今年半年多時間可以做200億產值,明年就是四五百億。服務 業領域,包括跨境電子商務、大數據、雲計算類型的企業,或者是平行貿易、保稅商品展示銷售,實際上是歐洲等國外商品重慶賣,打破原來的商業進貨渠道,通過 保稅區實行平行貿易,使得價格比國內的專賣店便宜,這是個創新,裏邊有許多企業是新冒出來的,也需要融資。
二、金融業要防範好三類風險
金融業防風險,最重要的是三個風險:第一個,是 非金融的產業出毛病、產能過剩,但和金融係統有借貸關係,壞賬衝擊金融機構。第二個,是金融係統自身出毛病,自己不謹慎、行為不端或者經營有誤造成了危 機。第三個,既不是實體經濟也不是金融係統出問題,而是社會上的地下錢莊、高利貸、亂集資衝擊了經濟,連帶金融係統陪葬。這三類風險,都是政府、社會和各 類金融機構要防範的。
第一類是產能過剩。市場經濟天然會創造產能過 剩,因為市場經濟中利潤高的行業,大家會模仿跟進,供求平衡以後還會有慣性,就會產生過剩。過剩不可怕,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就是淘汰過剩的動力,良性的過 剩是10%—15%,市場經濟中每年有10%—15%企業發生倒閉,是優秀企業把差的企業擠掉了,別大驚小怪,這很正常。但隻要過剩超過30%,全社會利 潤歸零,到了40%幾乎不會有企業能盈利。再優秀的企業也會跟著賠本,就會產生係統性風險。這是市場經濟鐵的法則。我經常聽到有企業家說,即使有30%的 過剩,隻要我資本實力強、技術好、有經營能力,就有辦法讓這30%的過剩轉給別的企業,自己能100%暢銷,甚至還能提價,抱有這種“老子天下第一”的思 想,最終是會慘虧的。
工業領域,鋼鐵就是這樣,現在10億噸的產能, 需求隻有6億多噸,產能過剩50%,所以全行業虧損。水泥、風力發電、光伏電池、有色金屬、電解鋁、氧化鋁等十幾個工業品也都過剩了。重慶2013年工業 利潤增長42%,去年又漲35%,效益比較好,固然有產品符合市場需求的因素,但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產生過剩。全國鋼鐵十年前1億噸,現在10億噸,重慶 這十年沒有增加1噸鋼鐵產能,還是600萬噸。煤炭,十年前全國18億噸,現在漲到40多億噸,實際生產的有30多億噸,重慶還是4000萬噸沒增加。如 果在這些領域有產能過剩,就會產生大量虧損,抵消掉現在的許多利潤。所以,按黨zy、國務院的調控方針老老實實、實實在在、認認真真地幹,超前謀劃不會吃 虧。大家一定要相信經濟規律,要有理性思維。
城市發展也有產能過剩。土地供應上,一個地方每 平方公裏城市建成區一般應該容納1萬人,100平方公裏就是100萬人,這樣產城融合就比較繁榮。但如果一個地方隻有50萬人,土地開發了100平方公 裏,這城市不管造得多麽繁華,晚上一定是空城、鬼城、死城,這就是過剩。所以,這十多年,我們始終堅持每平方公裏1萬人這一條基本規律。工業園區發展也有 一個經驗標準,每平方公裏要有100億產值,有1000億產值就10平方公裏,3000億產值就30平方公裏,不能拿30平方公裏搞了500億產值,那是 糟蹋土地。這種過剩的不景氣會像瘟疫,讓所有來考察的企業嚇得落荒而逃,最終害人害己,決不允許這麽幹。
城市發展中,有六個類型要防止過剩。一是住宅。 人均40平方米足矣。如果城市未來最終人口在1000萬,住宅需要4億平米,多了就過剩。有的地方人均80平米,肯定是泡沫一堆。二是寫字樓。一個基本的 經驗,差不多2萬GDP1平米。搞多了寫字樓,最後不會有人辦公。三是商鋪。大體上,大都市2萬零售額需要1平米商鋪,區縣城級差地租低,1萬零售額1平 米商鋪。如果5000億零售額,有1億平米的商鋪,供過於求,毛利付房租都不夠,一定賠本。四是貿易市場。各個省模仿浙江義烏搞幾個不是不可以,但義烏全 國就一個,如果每個縣都想搞一個小義烏,一搞就是幾十萬上百萬平米,肯定門可羅雀。五是會展中心。一個千萬人口的大都市有幾十萬平米會展中心是合理的,但 是如果地市州和區縣城搞幾十萬平方米的會展中心,那肯定會過剩,有的地方一搞還搞幾個,每個都十幾二十萬平米,不可能有那麽多展場來配置。六是城市綜合 體。如果一個城市建20個綜合體,每個區縣裏都建兩三個,一個區縣才十幾萬人,哪有那麽多消費?肯定也會產生泡沫。房地產資金消耗量大,一旦過剩,壞賬都 是金融係統的。有時候銀行怕房地產商翹辮子,為了規避風險,把本來應該再貸給房地產商的錢收走不還,房地產商隻能轉向高利貸,很快就會翹辮子,這種擊鼓傳 花也會造成不穩定。
總之,對於金融係統來說,對產能過剩不能被動應 付,應該有三種角度預測。第一是政府和研究機構,應該對這個地區的產能有客觀的、理性的預測,提示和預警各類企業不要卷到過剩產業中去,然後拿出一些政策 措施,有效地遏止過剩產能的蔓延。二是企業,該審時度勢地分析自己所處的行業是過剩還是不過剩,過剩了就別一根筋地往裏擠,要轉向別的行業調整結構,別飛 蛾撲火,珍惜自己的發展成果。政府隻能算是第三方指導,企業可是實打實地把自己的血本賠光了,不劃算。三是銀行,不管是有政府指導,還是有企業預防,銀行 作為資金提供者,都應該有行業分析,要像投資銀行分析股市、IPO上市企業盡職調查那樣。如果銀行都分析不了產能狀況,那就是書呆子。金融為實體經濟服 務,你的服務對象搞不清,那還搞什麽金融服務啊?這是第一類防風險,就是產能過剩怎麽防,實際上就是“政府預測性指導、企業自身加強防範、銀行給予幫 助”。第二類是金融機構自身風險。金融機構的風險,本質上就是信用、杠杆、風險沒控製好。杠杆比太高,最終就導致金融風險。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發生 後,“兩房”按揭貸款從零首付變成了零按揭,由於兩年零按揭,美國房地產走下坡路了。所以,奧巴馬向美國國會報告,說零首付是次貸的原因,零按揭又把房產 商憋死,能不能首付50%,還有50%按揭,2011年美國國會同意了。這幾年,美國房地產又有所複蘇,這就是杠杆比的合理利用。
目前,金融係統內在滋生的風險,本質上是杠杆比 過度的問題。具體表現有幾個:一是整個信用風險繼續上升,實體經濟資金使用效益下降,杠杆程度上升。以前,一般一個地方GDP增長1塊錢,要新增3塊錢左 右的融資。去年,全國GDP每增長1塊錢,新增融資在3塊多,還比較合理。但有的地方高達5塊、6塊、7塊,就是說新增融資1000億,GDP隻增長兩三 百億,這個杠杆比肯定有毛病。重慶還好,新增了2000多億GDP,新增融資量5600億,杠杆比是2.8塊錢左右。二是產能過剩行業的金融風險集中暴 露。去年以來,產能過剩行業的風險暴露、貸款積壓,導致M2和M1整個資金周轉速度都放緩,除120萬億的M2,M1接近40萬億,這是真正的資金,M1 周轉慢,比重就越來越大。三是地方政府債務清理帶來的金融風險。對銀行而言,地方政府債務清理的過程,會涉及金融係統各種各樣的轉賬,杠杆比也是不一樣 的。在企業間市場和銀行間市場發的債券,這是直接融資,比較清晰。這兩種之外的債務,就是非標債務,其實是一筆糊塗賬,包括信貸資產、信托貸款、委托貸 款、存兌匯票、信用證、應收帳款、社會憑證以及再回購條款的股權性融資。雖然股權不是債務,但是過幾年連本帶息的固定回報收回,其實最終還是債務。還有, 近一兩年各種非標業務雖然形式翻新,但本質沒變,比如銀行將自有資金放貸、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最後變成銀行存款,就稀裏糊塗規避了監管,這個過程中金融杠 杆比提高了,特別是非標準債務領域風險控製的流程內審不規範了。金融企業去杠杆、實體經濟去杠杆,本質上是由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直接金融係統一起操 作。操作過程中,杠杆比高了,風險大了,但是利潤利益的確多,不出風險僥幸賺暴利也是可能的,但人一有僥幸思想,就會不可控製地陷入進去,最後出事就在這 個地方,我們要特別當心。從這個意義上講,金融係統是最好的預測師,理應站出來提醒糾偏。
第三類風險,既不是來自企業,也不是來自金融單 位,完全屬於非法金融活動造成的金融風險。主要包括這幾個方麵:第一種就是高息攬儲亂集資,這種高息攬儲不是小貸公司等經過“一行三會”允許的、有規範要 求、有杠杆比調控要求的,而是社會上的一種瞎搞,後果不比殺人放火輕。政府以及公安、“一行三會”都要高度重視這個事。一旦在哪個區縣發生,成千上萬的老 百姓卷進去,最後找不到事主就找政府。第二種就是民間的“老鼠會”、傳銷活動。第三種是民間的典當行、地下錢莊,高利貸公司。第四種就是不規範的P2P。 今天《中國證券報》上的信息指出,P2P“類銀行”模式遭疑了,從主要做小微貸款轉為大額貸款項目,並開始大量起用銀行從業人員,在風控手段上也逐步向銀 行靠攏。由於這種業務實際上沒有真正的控製手段,所以就在上個月,全國的P2P問題平台達到69家,月發生率為3.9%。所以大家別以為P2P是創新,如 果沒有規範,寧可不創新。本人雖然很多事情都比較開放,但是在風險防控上屬於保守型。2013年4月份,市工商局一個簡報說沿海有三個P2P公司到重慶注 冊,當作新型金融機構落戶重慶,作為成績報給我。我看後,覺得這件事有很大風險,專門批了一段話,大致意思是重慶在P2P公司有關政策沒有規範之前,一個 都不許注冊,別跟風就是雨,如果創新帶來巨大的風險就要小心,這不叫創新,而是絕對的冒險,是不懂金融的本質。
市政府作出明確規定以後,工商局最近做了一個很 好的事,建立了五條防範風險的措施,非常到位,是真正動腦筋了。第一條,建立注冊登記預警機製,實施投資資格限製措施。在工商登記注冊係統中開發建設分析 監控軟件,通過係統識別與警示提醒,對同一個主體投資企業數量過多、某地投資者集中投資一個行業、某行業數量增長過快等異常情況進行識別和提示,加強事中 事後監管的針對性,建立黑名單管理製度。第二條,加強網絡情報監測力度,及時將涉嫌違法信息移送相關部門。依托工商情報信息工作平台,建立搜索非法金融活 動數據模型,對全市網站、論壇、博客、微博進行24小時搜索監測,抓取分析網絡上與非法金融活動相關的情報信息。第三條,主動開展拉網式清理整頓,及時發 現涉嫌非法集資行為。對全市以個人名義開辦的投資及投資谘詢類市場主體,特別是外地人員在我市開辦的,由各區縣工商監管幹部逐戶上門排查並登記造冊。建立 排查台賬銷號製度。第四條,強化投資谘詢類廣告監管,及時清查取締違法廣告。對出現“無風險”、“高回報率”等內容的廣告一律依法取締。第五條,實施麵對 麵行政指導,督促企業誠信自律。今天我很大篇幅講這個,就是要提醒大家注意,要通過日常管理把好前道關,抓好預防體係,不要事後諸葛亮,幾百萬、幾千萬都 被卷走了,再來處理就晚了。 三、重慶金融業發展的目標
重慶市委、市政府考慮金融業發展的目標,就是市 第四次黨代會確定的2017年建成長江上遊地區的金融中心。到2020年,我們希望不僅是國內的一個區域金融中心,也是一個和國際經貿交往有關聯的金融中 心。2020年以後,要跨越兩個台階:一個是建成國內的區域性金融中心,一個是國際國內都能夠形成的一個區域中心。中心總有一些定性、定量的指標,大體上 考慮了以下八個。
一是金融機構眾多。機構很少,規模很小,與金融中心不匹配。整個重慶有1200多個金融機構,去年增加了200個。目前,包括銀行、保險、證券各種品種的外資金融機構200多家、中西部第一,其中外資銀行有17家,也是中西部第一,這方麵的量還要繼續增加。
二是金融規模增大。比如銀行貸款餘額去年過了2 萬億,現在銀行貸款和GDP比例是1.8:1。一般來講,金融中心的銀行貸款餘額和GDP的比例至少2:1,像上海銀行貸款餘額和上海市GDP的比例差不 多2:1,北京也差不多2:1,一般各省的銀行貸款餘額和GDP比例是1:1,再落後一點的地方,往往GDP100億,銀行貸款餘額隻有50億,他的錢都 被別的地方用了,地方越窮,錢越到外邊去。重慶目前有一定的領先作用,但這個量還會繼續發展,銀行貸款增長率高於GDP增長率,到2017年可能變成 2:1,甚至還高些。這時候,不是說銀行貸款都用在重慶,重慶企業會在重慶借錢用到西南地區,形成金融輻射。同時,一般來講,貸款多的地方存款一定多,屆 時存款可能和GDP是3:1。重慶這麽一點GDP哪來那麽多存款?就是將其他地方的存款拉過來。這個指標反映了金融的集聚和輻射力。
三是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0%。 2013年重慶是8.4%,去年是8.6%,我們希望繼續增長,到2017年達到9%以上,2020年10%以上。上海因為有證券交易所,金融GDP占比 達到12%。北京有各大金融機構總部,金融GDP占比也高些,達到14%左右。重慶沒有這些條件,自身金融體係發展如果能到10%,將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四是服務功能齊全。應該盡可能地“全牌照”。所 謂“全牌照”,就是“一行三會”有的各種機構牌照,我們都爭取。比如,國家規定證券公司可以有10塊牌照,西南證券就應該爭取10塊。如果一個商業銀行除 了放貸以外,還可以搞銀行租賃,我們就爭取租賃牌照。去年我們已經增加了12塊牌照,批準了8個金融機構。這十年,每年初我都會認真看“一行三會”的年度 報告,主要看增加了什麽新的改革創新,它們的改革創新都表現為牌照。實際上,每年“一行三會”都會推出三四種嶄新的金融牌照。對地方政府來說,將牌照爭取 到手,讓用牌照的企業運轉起來,這就是地方政府金融改革的要義所在。因為任何一種牌照的功能發揮,就是一種創新,就是人才和智慧的密集型改革。所以,你不 要在審批上自己搞什麽遊戲規則,而是下最大功夫地爭取牌照。去年,我們年初看了“一行三會”的報告,算了一下有12塊可以拿。功夫不負有心人,各個部門一 起努力,去年真是搞了12塊,今年當然還會有一些新的。比如信用卡,WTO規定,2015年8月前,中國信用卡機構要對國際信用卡公司開放。從2000年 簽WTO協議至今15年了,中國信用卡公司就是銀聯一家壟斷,還沒有新的機構。今年8月份外資要進來,假如國家開放三塊,本來銀聯在上海,北京搞一塊、廣 東搞一塊,重慶在西部嘛,是不是應該搞一個,找個外資公司合資。國家有的牌照重慶基本都有,那重慶就是全方位、全功能的金融中心。
五是宏觀社會融資結構優化。融資上,今後銀行保 持在45%,直接融資經過今後幾年股票發行注冊製的發展、各種私募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定向增發的發展,比例可以擴大到35%,非銀行金融機構控製在 20%,形成45:35:20的結構。我相信,那時重慶的融資體係會更加健康。各個門類的不良率繼續保持現在的狀態,在全國相對較低。
六是國民經濟資產證券化率爭取達到100%。這 個指標,就是股票市值與GDP之比,去年為43%,比上年漲了9個百分點。當然,這和股市從2000多點變3000多點有關。再過三年,如果股市繼續上 漲,即使我們什麽也不做,證券化率也會提高。如果再推動各類企業海外上市、國內上市。沒有搞股票發行注冊製的時候,我們有一個目標,就是爭取到100個以 上上市企業,現在有50多個,要再翻一番。有了股票發行注冊製,搞150個有什麽不可能呢?總之,國民經濟證券化率要力爭100%,2017年達不 到,2020年必須達到。
七是金融市場體係完善。過去,我們有七八個要素市場發展得很好。去年建了兩個,交易門類有35個品種了,交易量9000多億。今年準備再建兩個。總之,要把要素市場體係能夠搞好,三年內如果翻一番變2萬億,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八是金融係統的開放。金融業也有個開放問題,主 要是資金鏈跟著開放脈絡提供服務,當下的重慶主抓五個:第一是加工貿易離岸結算。加工貿易產品流動是個離岸係統。產品從外邊進來,加工好又銷到全世界,中 間結算是離岸的。去年重慶離岸金融結算800多億美元,希望到2017年能增長到1500億美元。同時,現在這個結算的稅收在重慶,但重慶的公司沒有參 與,是香港匯豐、渣打、花旗三個分行在幫助結算。我們已經和惠普提出要求,還是這三個銀行結算,但必須轉給渣打、匯豐、花旗的重慶分行,他們沒有意見,在 哪兒做都一樣。但對重慶來說,相當於這三個外資銀行的人才和效益都放在這裏了。今後幾個月,我們要研究怎麽操作到位。第二是跨境人民幣結算。過去,我國大 量的進出口貿易是一般貿易,有外匯和人民幣兌換的結算,這不是離岸的,是在岸的。現在可以做跨境人民幣結算,去年全國做了3.5萬億,重慶做了1600 億,是全國的4.5%左右,在中西部省區市中最多。以後重慶有2000億美元、1萬多億人民幣的進出口,跨境人民幣結算從去年1600億增長到2020年 3000億也可以的。幫助企業搞跨境人民幣結算,可以降低百分之一點幾的結算成本,如果有1000億結算,可以幫企業省十幾億,這一塊大家要注意。第三是 人員進出境消費當然會結算,靠什麽結算?就是剛才說的信用卡。今年要爭取把新增的信用卡清算公司總部注冊重慶,方便老百姓進出境消費。第四是跨境電子商務 結算,就是靠跨境第三方支付牌照結算。這個牌照現在全國發了20多塊,重慶有4塊。四家牌照就可以幫100個、1000個電子商務公司結算。抓這個工作, 等於你挖黃金,我給你提供水桶、鐵鍬,賺工具的錢。第五是保稅物流結算。這一點要向上海學習,上海外高橋保稅區10平方公裏,保稅物流的進出口1000億 美元,占全市進出口的1/5。重慶現在有“1+3”四個保稅區,也有20多平方公裏,我們哪怕發揮外高橋1/3的功能,300億美元的保稅物流,這種既不 是一般貿易業務,也不是離岸貿易業務,要做起來。這五種類型的資金鏈的結算,重慶企業可以都拿到手裏。大體上說,如果能把這五塊和國內外打交道的資金鏈做 到位,重慶成為一個跨境開放的、和金融結算高度聯係的國際化金融中心,就不是說空話了。我們不去做資本交易的中心,也沒有想過作金融總部中心,那是北京、 上海的事。在國際上,紐約是世界資本的總部、結算的中心,香港是亞洲的資本中心、總部中心和結算中心,新加坡雖然總部並不算多,股票市場也沒有典型意義, 但離岸金融結算、跨境結算是亞洲最發達的,一年結算幾萬億美元。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要向新加坡學習,成為結算類金融中心。
德國之聲中文版2013.06.03
重慶市長黃奇帆“坦誠”答記者:賣地抵債
沒有了薄熙來的重慶代表團依然是兩會關注焦點,現任市長黃奇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自稱經濟學者,在回答“重慶債務危機”問題時,透露出重慶十年間賣地收入4000億元,因此不會破產。
(德國之聲中文網)今年的兩會上,重慶代表團依然很"熱",北京媒體《新京報》采訪了重慶市市長黃奇帆,他表示不願意記者提"八卦"問題,顯示出對有關"薄王事件"、重慶不雅視頻導致官場地震等問題的戒備,並以經濟學者身份,引導記者提和重慶經濟有關的問題。
期間《新京報》向黃奇帆提出有關"重慶因大力發展城市建設,是否背負債務危機"的問題。黃奇帆表示外界的質疑不是事實,重慶的不良資產率是最低的,其奧秘就是土地儲備:"國務院 2007年要求全國各地搞土地儲備的,我2002年剛到重慶就儲備了,儲備了40多萬畝地,這十年用了20萬畝,每畝地賺200萬,這就四千億,扣掉土地征地本身的成本,大約有兩三千億的額外收入,就把基礎設施建設的開支抵掉了"
黃奇帆以此回答證明重慶在國家要求的地方債務標準綠燈之內,無意中揭開了經濟學者無數次提及的"地方土地經濟"問題。早在今年1月23日重慶的國資工作會上,他就曾強調重慶土地儲備原則,並表示40萬畝的土地儲備是因為城市發展過程中,土地不斷增值,政府儲備土地以防落入房地產商腰包。他也認為重慶是除香港外中國儲備土地最成功的城市。
黃奇帆一直以薄熙來拍檔形象出現,被公眾熟知於去年二月的"王立軍逃館" 事件後的兩會期間,黃奇帆在接受香港"鳳凰衛視"采訪時,首次承認在王立軍進入成都美領館後,他本人曾前往現場。就在外界揣測他受"王立軍事件"影響仕途堪憂時,黃奇帆屹立重慶政壇不倒。2013年1月31日,黃奇帆在重慶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再次當選為重慶市長。
“薄王事件”後,黃奇帆政壇不倒
"各地方政府到底賣了多少地,儲備了多少土地?"
早在2011年1月中國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稱2010年全年,中國土地出讓成交總價款2.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70.4%,徐紹史同時亦承認,中國土地出讓製度導致目前利益分配不合理,社會矛盾突出。
清華大學社會學者李楯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表示黃奇帆所提及的"土地財政"情況,目前在中國其它城市中也普遍存在,但由於中國政府信息的不透明,中國地方政府土地儲備總量不詳:"因為政府信息公開做得不好,所以我們很難確切的說政府賣地、和土地儲備有多少,但根據我們多年來研究所作出的判斷,數量應該是不少的。"
李楯也直指地方政府"土地財政"的作法存在嚴重問題。在上世紀90年代後,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分灶吃飯",造成地方財政被迫依賴"土地財政"存活,其後地方政府在巨大的土地利益麵前失守,主動的通過"土地財政"去搞城市發展、"新農村建設"等:"而且這種發展是不可持續的,黃奇帆現在說他們手裏有多少土地,債務不成問題,在目前這種體製下,沒有大的變化可以這麽說,但長遠來說存在潛在的風險。如果一旦中國經濟出大問題,那時候你賣地誰來買?"
重慶拆遷過程中出現的“最牛釘子戶”
"這實際上是一種掠奪"
有網友在網絡上逐字解讀黃奇帆給記者的答案,對其中提及的征地成本,隻占4000億賣地收入中不足三分之一表示關注,李楯認為巨大的收益和低廉的土地成本對比,這實際表明了政府對公眾的一種掠奪:"你們把土地成本靠一種強權壓得這麽低,到你們手中可以賣大價錢,這是一種掠奪。城市的拆遷、農村的征地至今是中國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的大問題。"
李楯也認為一個地方政府官員以突出政績的方式揭出"土地經濟",忽視了其中公眾利益受損部分,也未能預見這種經濟模式在未來的風險及尋找解決之道:"一個是土地到底是誰的?房子到底是誰的?而且土地使用權在我手裏,不能說明天就被政府拿走了;另外中央地方如何分權;最根本的改變在於憲政構架的建立。"
旅德學者王維洛早前發表文章《1982年一場悄無聲息的土地革命》,指出在1982年中國《憲法》通過修改1978年《憲法》,在第10條中規定: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這一文字簡單的法律,給了中國政府幾十年間不斷擴大"城市範圍"、通過強征將土地變為"國有"的“合法性”基礎。
這是以前(2012)網民損黃薄的。
1、我們市委市政府從來沒有從“重慶模式”上去想問題。重慶這幾年工作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按照黨中央“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行探索。
2、我們明明做了五方麵的事(五個重慶、開放高地、共同富裕、核心價值觀、民主法治),是很係統的事。為什麽你們隻說我們兩方麵(唱紅打黑)?這個問題該我問你。
3、我認為社會主義追求的本質就是八個字:民主法治、共同富裕。而民主法治就是要實現公平正義,講公平正義,不能僅從主觀願望出發,看到什麽就解決什麽,這不行,關鍵要有製度性安排。
4、農民工戶籍改革,是一個還欠帳問題,給為城市發展做十年五年貢獻的人一個城市戶籍,給他們一個城市居民的待遇,這是人權的體現。
5、重慶地方債務不到20%,在安全警戒線內。
6、中國目前的改革,不能當口號來念經。改革一定是在解決問題中推進的,絕不是為改革而改革。
7、如果一個社會群體隻有五千或一萬人,一個人的聲音所有人都能聽見,他的演講能力、管理能力大家都比較了解,一人一票是合理的。但幾百萬人甚至更多,這個人在哪,誰都不了解,憑什麽一人一票就準確呢?就有個分層的問題。我們探索的是基層一人一票,分層選出領導層,這個對中國很適應,很合理。
一 改革不能當口號來念 也不能照書本想當然
主持人:今年是鄧小平南巡講話20年,改革再度成為輿論焦點,認為必須要繼續改革,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條。你認為,目前改革改什麽?怎麽改?
黃奇帆:小平同誌當年到上海浦東視察的時候,我有幸陪在他旁邊,直接聆聽他南巡講話中很多重要指示。
改革,是一種製度的調整,一定會涉及到觀念的衝突,又一定涉及到利益的衝突,所以會有人抵製。改革還有代價、有成本,如果條件不許可,支付不了代價和成本,改革也隻能放慢進程,積累到條件成熟再進行。
在改革的推進中,一般我們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摸著石頭過河,通過做試點、探索積累經驗,再以點帶麵進行推廣;另一種是觸一發而動全身,是係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麵麵,這個時候要有頂層設計。總體而言,改革,應該是領導層的頂層設計、重大決策與基層的試點、探索相結合。
我認為中國目前的改革,不能當口號來念經。改革一定是在解決問題中推進的,絕不是為改革而改革。我們現在的改革重點在哪裏?什麽方麵矛盾大,什麽方麵問題多,什麽問題是普遍的問題,什麽問題是長周期的問題,這就要用改革的思維去解決。比如住房問題、比如農村老百姓財產收入問題。
所有這些問題其實都需要改革。當年老人家推動中國市場化改革、中國社會製度改革,是針對著現實的問題,問題在哪裏,改革的重點就在哪裏。
主持人:頂層設計具體指什麽?不少經濟學家指出中國當前改革,需要推動政治體製改革,你認為政治體製改革是否到了時機?
黃奇帆:這些大都是書生在對著書本想概念,不知道社會具體發生了什麽,可以脫離社會現實,把在20年前、50年前的書上讀到的理論作為問題來討論。對中國目前而言,我自己認為首要的問題是中國經濟在新的世界格局下,怎麽開放、怎麽走出去。這個時候,不抓機遇就是最大的曆史性錯誤。
第二,中國國內現在發展過程中,貧富差距、區域差距、城鄉差距已經變成主要矛盾。當年小平同誌講,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先富帶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小平同誌還說了,什麽時候可能要討論共同富裕問題呢?大概就是2000年左右,現在已經10年過去了,這些事情都是我們當前要著重解決的問題,也是科學發展觀要討論的問題。
你們所說的概念,無非是在討論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是不是要一人一票、三權分立、直選等問題,我認為這首先是理論的錯誤。其實你要明白,實現了共同富裕的100人進行一人一票,可能是真的選舉;如果其中10個人擁有80%的財富,另90人隻擁有20%的財富,在這100人中進行選舉,掌握了80%財富的人,就有足夠的財富運作使得這100人投票方向發生變化,這時候不要太相信這一人一票就是公平的。
我剛才說在共同富裕基礎上,可以做出比較合理的選擇,我們的工人、農民可以一人一票。但一人一票是直選最高領導還是分層選?這又有一個製度設計上的科學性和漸進性問題。如果一個社會群體隻有五千或一萬人,一個人的聲音所有人都能聽見,他的演講能力、管理能力大家都比較了解,一人一票是合理的。但幾百萬人甚至更多,這個人在哪,誰都不了解,憑什麽一人一票就準確呢?就有個分層的問題。我們探索的是基層一人一票,分層選出領導層,這個對中國很適應,很合理。
如果光憑書本,想當然認為西方模式是最好的,我們好像沒有達到這個模式,改革到一定的時候,要做政治改革,就要改到西方的模式。這種思維不準確,理論不準確,目標也不準確。
二 重慶這幾年就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在探索
主持人:你認為是否存在“重慶模式”?如果存在,“重慶模式”是一種什麽樣的模式?
黃奇帆:其實我們市委市政府從來沒有從“重慶模式”上去想問題,我們是黨中央國務院要求的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是國務院賦予重慶的一個任務,錦濤總書記也要求我們探索率先實現全麵小康的目標和任務。
重慶這幾年工作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按照黨中央“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上進行了重要探索,讓重慶這個大城市和大農村並存的地方在探討全麵小康的概念上有了重大推進。
過去三十年發展起來的很多沿海城市,可以說是依靠城市化、工業化兩個輪子推動的。對重慶來說,除了走沿海發展過的道路以外,我們還要探索城鄉統籌一體化,因為我們是大城市帶大農村的區域,所以中央在城鄉統籌、共同富裕方麵賦予了我們重要的使命。我們在這方麵做了探索,比如戶籍製度改革、公租房製度改革、微型企業製度改革、農村產權製度探索,所有這些都和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有關。
另一方麵,重慶在開放高地建設方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們屬於西部,西部地區的開放度,無論是引進外資的規模和程度,還是進出口貿易規模和程度,都與沿海至少相差15到20年的距離。西部怎麽搞開放高地?相當於一個180度急轉彎的命題。在這方麵我們取得了成績,我們引進外資規模,從四年前的10億美元到去年的105億美元,已經成為中西部地區引進外資規模最大的省市;我們進出口貿易,從60億美元到去年的360億美元,最近四年連續每年增長50%以上,今年預計還會增長50%以上。也就是說,重慶已經打破了內陸的閉塞狀況,與世界經濟逐步融為一體。
重慶這幾年的發展和探索,主要的著力點就兩個:一是在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方麵,我們做了探索,我認為取得了一定成績;另一方麵是內陸開放高地的探索,我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三 重慶這幾年的工作不僅僅是唱紅打黑
主持人:外界對重慶的關注焦點似乎不在這兩方麵,更多集中在“唱紅打黑”,你怎麽看待外界對重慶的這種關注?
黃奇帆:其實我們的工作是全方位的。實際上,按照中央的要求,一個地方,黨委、政府全方位的工作目標有五六個方麵。比如我們重慶市委,四年時間就有八次全會,八次全會有兩次討論的是民生共富的問題,一次討論的是開放高地的問題,一次討論的是宣傳唱紅的問題,一次討論的是社會穩定、民主法治、與打黑有關的問題,一次討論是建設五個重慶的問題,還有一次當然是我們換屆會議等。
你去看我們市委會議的主題,一個會議往往決定我們今後幾年的工作方向,會議主題都是根據中央的要求,結合重慶的實際,一個時期抓一個重點。重慶這幾年的工作是全社會、全方位的,相當於一個人的手掌有五個手指,一起綜合配套的:
第一是經濟角度,以開放為突破口,就是抓開放高地建設。
第二是民生角度,以共同富裕為突破口,就是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縮小社會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這些方麵。
第三是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麵,就是我們說的唱紅是一個方麵。
第四是城鄉城市化道路。重慶是個城市群、是個大都市,大都市城市群怎麽建設?就是我們說的要建設宜居重慶、平安重慶、健康重慶、森林重慶、暢通重慶,五個重慶建設涉及到社會管理的理念問題。
第五是和民主法治有關,和打黑有關。
我們有五個重慶建設,還有開放高地建設,共同富裕建設,核心價值觀的建設,以及民主法治包括打黑的建設。對我們來說,五個事情同時在做。但是社會宣傳有時會有獵奇心態,做新聞的也會有獵奇心態,有些事情很複雜,記者不一定搞得清,就喜歡找一些輕鬆的、容易宣傳的、容易抓眼球的事情來說。這樣就容易把打黑和警匪片或黑社會這種情節離奇的電影小說聯係起來。這和一件事情的複雜度以及老百姓的興奮點有關,和新聞宣傳的特征也有關。我們明明做了五方麵的事,是很係統的事。為什麽你們隻說我們兩方麵?這個問題該我問你。(笑)
四 是否共同富裕關鍵看就業、社保、住房能否保障
主持人:你怎麽看市場經濟與貧富差距的關係?
黃奇帆:市場經濟和私有製有其內在邏輯,一定階段下總會積累出貧富差距拉大的問題。
社會主義本質是什麽?我認為社會主義追求的本質或者說核心價值觀就是八個字:民主法治、共同富裕。一個是上層建築,一個是經濟基礎,社會主義是建築在共同富裕的經濟基礎上,民主法治是共同富裕這一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
主持人:重慶要實現共同富裕這個目標,有沒有具體的時間表?怎樣才算是實現了共同富裕?
黃奇帆:從理論角度講,共同富裕就是指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三大差別縮小,基尼係數在0.3到0.4之間。從實踐角度講,一個社會是不是共同富裕,關鍵看一個社會的三件事解決得怎麽樣:
第一件事就是就業。失業率控製在3%以下,是比較好的;失業率如果有10%甚至20%,社會貧富差距肯定很大;如果一個社會有20%以上的失業率,這個社會是很不穩定的。失業與否是看一個人一個星期有沒有四十個小時以上的穩定工作。就業問題是任何政府都必須高度關注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談不上共同富裕、貧富差距縮小、社會穩定等。
第二件事就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其他社會保障製度。看病有個醫保問題,老了就有個養老保障問題,還有其他的社會保險。關於社會保障,保障過多政府財政吃不消;保障不到位會導致一部分人有保障,一部分人沒保障,這又是一個很重大的問題。
第三件事是住房。衣食住行中最重要的是住房,有人流離失所沒有房住,有人住別墅、豪華公寓。它既是一個民生問題,也是一個不動產問題,還是中產階層的財富象征。住房也是追求共同富裕要考量的一個重大問題。
總結來說,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是個定量指標問題,這是宏觀調控中可以用指標來衡量的問題。三大問題是社會矛盾,這三個問題不解決好,會造成社會動蕩。所以任何社會考核共同富裕的是三大差距,具體探討的是三大問題。
五民主法治的本質是實現公平正義
主持人:你剛才講到社會主義本質是民主法治、共同富裕。怎麽理解民主法治?重慶怎麽實現民主法治?
黃奇帆:我剛才講了民主法治也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而且是和共同富裕互相對稱的,一個為上層建築,一個為經濟基礎。民主法治的本質是公平正義,而公平正義的落實很重要的是讓每個人能生活在比較均衡的狀態中。比如我跟你有差距,但也有機會,機會的選擇權是公平的。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應該讓各個群體都有比較好的生活狀態,能夠享受社會保障和教育、衛生、醫療等各種服務,這也是共同富裕的內涵。你讓老百姓能夠獲得這樣一個生活狀態,他就有一種機會渠道,民主的選擇。
當下中國民主法治的建設,關鍵是製度安排問題和製度建設問題。比如我們希望每個人都有書讀,要做到公平就要保證農村小孩和城市小孩都有讀書的權利,並且受到同樣好的教育。不能是城市實現了百分之百的義務教育,農村則因為教育條件限製僅實現了50%-70%。這就有一個城鄉教育的均衡性問題,讓城鄉學校有差不多的師資隊伍,差不多的教育條件,資金投入硬件的建設和管理方法都應該城鄉一體化,這些都是一種製度性的安排。
教育公平要通過製度安排,住房公平同樣要有雙軌製,60%-70%的人通過市場化商品房解決,20-30%的低收入人群就應該通過政府保障房來解決,這就是製度安排。
沒有宏觀的社會性製度建設,光靠我們做領導的看到這戶人家住得困難,幫助解決一下,這樣隻見樹木不見森林是不行的。講公平正義,不能僅從主觀願望出發,看到什麽就解決什麽,這不行,關鍵要有製度性安排。
民主法治就是要實現公平正義。社會上凡有不公平、不正義之處,就應該想辦法解決,解決問題是改革的出發點,就是製度安排。製度安排中又有方方麵麵,當下最重要的製度安排是改革政府,讓政府依法行政,不要把各種大事小事、權力過於集中在政府身上,應該讓大政府變成小政府,政府依法行政,是很重要的民主法治建設環節。
六 農民工戶籍改革解決的是欠賬問題
主持人:重慶在戶籍改革方麵做了探索。在一些大城市限製戶籍的同時,重慶去年已經解決了300萬進城農民工的戶籍問題,加上即將進城讀書的大學生,未來幾年將解決500萬人戶籍問題。這500萬新增人口,重慶能不能消化?
黃奇帆:這裏有一個概念,是農民工戶籍改革,不是農民戶籍改革,不是讓在農村務農的農民莫名其妙地做城市居民,然後幫他們去找500萬份的工作。這些人在城市已經工作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以上。所以不存在消化問題,而是給他們一個權利的問題。農民工戶籍製度改革,首先不是消化問題,而是一個還欠帳問題,給為城市發展做十年五年貢獻的人一個城市戶籍,給他們一個城市居民的待遇,這是人權的體現。
其次,農民工戶籍製度改革還帶來一個好處,就是調節一個城市生產力的製度安排。中國已經連續十年、二十年有春運問題,過了元旦農民回家,過了春節再返城,一年12個月,有兩個月突然放假,招不到工。兩個月停產,對任何企業都是重大的經濟衝擊。
第三,農民工問題使中國核心競爭力受挫。什麽是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大量農民轉移到城市的城市化過程形成的人口紅利。按照劉易斯拐點理論,城市化進程達到80%以上,拐點就來了,城市化進程就結束了,人口紅利也就沒有了。我們現在城市化率才50%,為什麽普遍感覺勞動力不足?農民工問題是造成這種錯覺的很大原因。每年農民工要回家,每年一個企業的勞動力更換率大致在30%,既不穩定又時而發生短缺,不僅浪費培訓資源,還存在熟練工人不足的問題。
所以,農民工問題對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城市化進程有很大影響,對現實的生產力也有影響。重慶政府考慮到這些,所以我們在過去一年半時間裏,把320萬在城市打工三年以上的農民工轉成了城市戶口。
主持人:國辦近日公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製度改革的通知》,戶籍改革將在中小城市放開,但對直轄市仍有所限製,這是否對重慶現在的戶籍改革有影響?
黃奇帆:看了國務院出台的這個通知,我非常高興,因為這個製度安排,80%的內容跟重慶方案完全一致,說明我們這試點探索成功了,國家認可我們的這些做法。
第一,國務院文件規定工作三年以上的農民工可以轉為城市戶籍,我們兩年前就是這麽提的,現在轉了300多萬人。
第二,國務院通知鼓勵小城鎮和區縣縣城吸收農民工,大城市要嚴一點。我們重慶是個“直轄市”,但我們是“農民直轄市”,跟上海、北京不同,我們是個城市群。這300多萬農民工,重慶主城吸收了90萬,剩下的230萬分布在區縣和幾百個中心鎮。我們的做法就是國務院說要鼓勵在中心鎮、區縣吸收。
我們的做法和國務院現在的布局完全一致。事實上國務院這個製度出台前一年,有關部門在研究的時候,已經讓我們一起參加討論,我們的很多意見也被有關部門參考。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愉快的事情。
七 重慶地方債務不到20% 在安全警戒線內
主持人:去年1-5月全國20個重點城市的財政收入對比表,僅有重慶財政盈餘率是負20%,其他城市都是正的。為什麽會這樣?你本人是否有壓力?
黃奇帆:你說的還真沒錯,但對我而言這是比較愉快和驕傲的地方。按照分稅製,在上海等沿海地區,如果地方產生稅收有一部分交給中央,有一部分留給自己,沿海發達地區地方財政收入如果有3000億,那一年的支出也就是3000億。
中央從沿海城市所得的稅收,轉移支付給中西部地區,所以中西部地區就會出現地方財政收入2000億、支出3000億的情況,其中有1000億是中央轉移支付給西部的。西部12個省市,平均每用5塊錢,有兩塊錢是轉移支付。
重慶一年支出3600多億,但地方財政收入是2900億,我們透支的靠中央轉移支付來平衡,這個錢600多億,所以是負的百分之二十幾,其實我們這個比例是中西部地區最低的。
主持人:重慶這幾年發展迅速,尤其五個重慶建設方麵,支出也是很多的,是否存在寅吃卯糧問題?是否透支了未來的財政?
黃奇帆:寅吃卯糧問題就是財政性問題、債務問題。地方政府有沒有赤字、有沒有欠債,就是所謂的財政債務。事實上各個省都是有財政債務的,這種債務就是所謂的地方債務餘額,就像美國政府欠債一樣的。
經濟學上有個基本觀點,政府債務如果超過GDP的60%,就進入了危機報警階段,到100%就要暴發危機了,超過60%就過警戒線。美國、歐洲現在都過了100%了,已經暴發了危機。中國政府現在的負債是40%多一點,離警戒線60%還有一定的空間,說明我們現在的宏觀調控比較有效,所以我們現在還能用積極的財政政策調控。
重慶各級政府去年的債務餘額是1800億,這裏包括財政的直接債務,還有財政擔保的貸款。我們GDP是一萬億多一點,我們的債務餘額占GDP的比重不到20%,所以我們是比較安全的。
去年五月全國31個省級債務、地方債務和GDP比重安全度對比中,我們排在全國前四,是非常好的。我自己認為,地方債務絕不要超過30%,中央債務也別超過30%,疊加起來不超過60%,這是安全的警戒線。
重慶真要搞政績的話。
就業率如何,低保覆蓋情況。
房價如何,與當地人收入比較如何?
醫保社保的覆蓋情況,藥價如何?
水價,電價,基本生活物品的價格如何?
重慶以上隨便一項搞好,就是不得了的政績。
五個重慶,至少5000億的債務窟窿
重慶借的錢,需要還不?
重慶很多項目停了,是因為新來的要先全部停了,然後再看看,然後再決定是不是要繼續。主要是查上一屆,你懂的......
對實幹的尊重些,重慶的帶頭大哥導不應該是一個隻能幫市民騙來一張又一張信用卡然後刷暴後拍屁股走人的投機客。
重慶模式的經濟,是花錢大手大腳的大少爺財政。
一部分是靠搶了民營企業的;一部分是前曆任領導做出來的;一部分是國家對對新設直轄市加大投入來的;一部分是抵押土地借貸來的。
而決不是極左份子唱文革歌唱出來的。
“重慶模式”可以簡單歸結為“五個重慶”——即五個目標——和“民生十條”。
我在重慶時常常被大街兩旁貼的“五個重慶”標語弄得眼花繚亂,而這“五個”到了各區縣又換了個地名複製一番。等離開重慶時,腦子裏留了一大堆“五個”。以至於回家給小家夥出數學題我也幾乎每道題都帶個5。
這就是宣傳的力量!
但是每次看見重慶這些“五個”我都會想,重慶要想實現這些“五個”和“十條”得花多少錢啊?重慶經濟基礎這麽差、被“黑社會”盤踞了這麽久,哪兒來那麽多錢來燒啊?
還是拿我最熟悉的重慶巴斯夫來舉例吧。這個明顯危害長江中下遊環境安全的巨型化工項目從動議之處就遭到了當地百姓和國內外環保組織和專家學者的強烈質疑和反對。
重慶為了掩人耳目、造成既定事實。竟然不顧國家環保部的反對和巴斯夫的猶豫不決,一方麵打壓當地群眾的反抗;另一方麵,於去年單方麵舉行一次“開工儀式”,後來因為巴斯夫方麵不肯跟進,這個鬧劇隻得草草收場。
為此我本人曾特地自費前往實地,查看了擬議中“重巴”的所在地長壽化工區。那個地方早已被化學工業汙染得不成樣子了。讓人想起日本鬼子搞得“七三一部隊”。
最為陰險的是,這些實際上是個“三年計劃”,也就是說等薄一走,後麵的人將不得不麵臨民眾討“餅”和債權人討債的嚴重局麵。
據說重慶市一年的財政收入不過1000多個億。根據一般的常識,對3200萬人的重慶來說,這點財政收入可謂“杯水車薪”,隻能勉強負擔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和福利以及政府的各項行政事業支出。
重慶的媒體當初“放毒”最賣力,如今還在繼續“販毒”。他們在虛情假意地“歡呼”和“擁護”之餘,同時繼續畫“大餅”,企圖繼續忽悠重慶百姓。
大家其實心裏很明白:重慶買“大餅”的錢根本不夠,否則,今年“元宵節”的時候,當局也不至於急急忙忙地給300萬“貧苦戶”送粽子了。粽子畢竟隻是點心,不能管一輩子。
假如重慶不把事實真相告訴重慶百姓,繼續沿著前任的思路畫“大餅”,總有一天百萬重慶人民會湧到市府門口,討要那張根本吃不到的“大餅”。這正是某些人希望未來出現的局麵。
要客觀看待重慶的GDP增長率。這裏麵水分太大。為了這些數字,重慶市挖空了心思。重慶的國有企業之間相互開票,他們叫“做貿易”,錢沒動,物也為動,GDP就有大的增長。較去年相比,國有企業的生產並無大的增長,西永微電園的筆電也下滑了進1/3,但GDP卻有較大的增長?!
唯GDP論對中國的發展是有害的。特別是現在,重慶更是看重GDP,以證明重慶風平浪靜,以便吸引投資。
重慶經濟其實是貸款炫富
一個富士康就占出口總額的40%,窮慶還吹!
都是東部淘汰的產業!.
九十年代,去大連學習,大家都對大連的廣場綠地稱道不已,一個省裏的領導聽了後說,這是要花很多錢的,一個地方財政收入就象一個蛋糕,此處多花了錢,其他的民生部分就要減少,隻有薄能從中央搞的到錢,基他地方是不行的。.
重慶有這樣一幫人,他們認為種了樹唱了歌粉刷了城市外牆修了輕軌,他們就自豪了,富裕了,殊不知公建的投入是要和經濟發展成正比。
就象一比方,有人問窮人,想過好日子嗎?窮人說,願意,於是那個人代表窮人和銀行簽了借條,給窮人買了房加了肉甚至加了薪,那個於是被選為先進走了,過兩年,銀行要帳,窮人哪還得上,於是賣了房減了肉減了薪甚至賣了血還錢,還要連本付息,還要資產貶值,這才發現,借錢是要還的,哈哈,
黃奇帆愛上電視,喜歡搖唇鼓舌,樂於接受媒體采訪,這己為人共知。2007年3月,黃奇帆作客東方衛視,接受著名主持人楊瀾訪談。在談到舉國上下普遍提到的“住房痛苦指數”這一社會熱點問題時,黃奇帆麵對全國電視觀眾,既是十分自豪的、也是極端不負責任的說:“重慶的老百姓買房最幸福”。此言一出,立即引起重慶市民一片嘩然,網上網民罵語連篇,評論文章猶如嚴冬雪片,一時間成為了重慶市民在街頭巷尾、茶房酒肆議論的熱點話題。
黃奇帆之所以認為重慶的老百姓在住房問題上沒有“痛苦指數”,隻有“幸福指數”,之所以認為“重慶的老百姓買房最幸福”,這與他一貫不講求真務實,不深入群眾,不體察民情的工作作風有著直接的關係。坦率地講,黃奇帆到重慶,其所施“高招”、所發“高論”,純屬坐而論道,幾乎都很難經得起嚴肅的推敲和曆史的檢驗。黃奇帆唯一能讓一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不動腦子的人所折服的看家本事,就是“妙語聯珠”的玩弄數字遊戲。目前,黃奇帆在重慶的“粉絲團”,也正是這些被黃奇帆玩弄數字遊戲所折服的人。黃奇帆之所以被“神化”,也正是得益這些人為他嗚笛吹號、推波助瀾。
這一次,黃奇帆玩弄數字遊戲的場所發生了變化,由“小禮堂”,變成了“東方衛視”;其觀眾由少數信徒變成了電視機前的數億百姓,特別是其中還包括了對黃奇帆數字遊戲背後的真實情況十分了解,和對數字有著切身感受的重慶市3000萬人民。俗話說:“久走夜路必闖鬼”。假話說慣了,把假話也當成了真話來說,而且不分場合,這那有不“穿梆”、現醜的道理
黃奇帆之所以能玩弄數字遊戲,他的過人之處在於他編造數字的想像力十分豐富,而且還具有上個世紀“大躍進”時“打擂比武”說假話的狂膽。他在2007年3月的當時,說重慶市主城區居民的人均月收入為2700元。這一“達芬奇密碼”式的數據,的確讓人費解。在此,筆者姑且以此為據,按照政府統計部門通常所采用的平均每戶三口人和黃奇帆所說的2700元計算,那麽重慶市主城區三口之家的家庭在當時的月均家庭收入就應該是8100元。如果再按照三口之家、雙職工供養一人計算,那麽主城區職工的人均月工資收入就應該是4050元。這在當時,作為重慶市中產階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務員、教師、醫生、新聞工作者、工程技術人員、企業中層管理人員等,都是絕對不可能達到的。如果按照黃奇帆的烏托幫式的空想社會主義的理論來作個最浪漫的估計,恐怕在當時最多也隻能達到這個人均月工資標準的三分之一。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統計局所發布的最具有權威性的《重慶市2008年發展改革白皮書》所公布的官方數據表明:2007年,重慶市城市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比2006年增長了百分之19的情況下,才僅為13800元,即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1130多元。黃奇帆作客“東方衛視”時,是在2007年年初,所講的主城區居民人均月收入2700元應該是指的2006年。如果以2007年的1130元為基數,再扣除百分之19的增長,那麽在黃奇帆接受楊瀾訪談時,重慶市居民的人均月可支配收入最多也隻有920元左右。這一數據相對說來比較符合當時的實際。以2700元和920元兩相比較,事實清楚地表明,黃奇帆把當時重慶城市居民的人均月收入肆意擴大了三倍,這可真算得上是在全國電視觀眾麵前公開地製造了一個彌天大謊!同時,也是在公眾麵前公開地愚弄了媒體、愚弄了睿智的著名主持人楊瀾。
黃奇帆玩弄數字遊戲的另一個絕技,就是不把人當成人,而是把人當成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來進行數字推理。
黃奇帆在“如數家珍”式的算帳過程中,一方麵肆意編造老百姓高收入的“神仙數字”,另一麵卻絕口隻字不談重慶的物價,不算老百姓的支出。黃奇帆不談物價、不算支出帳自有他的道理。他拿著近萬元的月薪,而他坐下的名車和他所居住的220平方米的連體別墅卻是用納稅人的錢買的,由政府配的;他的吃、喝、玩、樂和在國內外“考察”的費用是花的納稅人的錢,由政府報銷的;涉及油、鹽、醬、醋、茶、菜、禽、蛋、肉、水、電、氣之類的生存必須品,對他來講,則可以完全忽略不計。因此,黃奇帆不去考慮物價,不去計算支出,也自在“情理”之中。但是,對於老百姓來講則不行。老百姓和黃奇帆一樣,是人不是神,同樣要生存,既要生存就得要食人間煙火。老百姓沒有特權,隻能靠微薄的工資維持生存,而且還必須按照最樸實的經濟學原理,“量入劃出”。為此,老百姓必然十分關注物價,而且還必須天天扳起十個指頭來算細賬。在這裏試舉一例:2007年,在沙坪壩區,某超市為促銷,一桶食用油僅僅低於市價10元錢,就形成了萬人擠購的現像,最後竟釀成了擠踩死人的驚天血案。老百姓為了節約10元錢的生活費用支出,竟然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由此也可以出看出重慶老百姓生活的拮據,和對物價的高度敏感,以及對消費支出的精打細算。在重慶,每當人們論及此事時,凡有良知的人,無不為之刻骨銘心,無不為之動容!
此外,黃奇帆在玩弄數字遊戲的過程中還善於避重就輕、避實就虛,而且還常常用一些不著邊際的概念來唬人.黃奇帆在談到重慶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時,完全回避了正在日益拉大的貧富差距,閉口不談在人均收入的掩蓋下,重慶的“基尼係數”是多少;閉口不談在城市居民的人均收中用於購買食品以保障生存的“恩格爾係數”是多少;閉口不談在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中用於教育、文化、醫療、交通、通訊等的消費性支出是多少。這些問題恰好正是最能真實反應重慶市的絕大多數市民在購房的問題上,究竟是“幸福”還是“痛苦”的重點問題和客觀存在的現實問題。黃奇帆敢談嗎?他根本不敢。因為在重慶市的整個城市居民中至少還有近三分之二的家庭處在中、低收入的水平線上,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在接受政府所提供的免強能維持生存的低保。以重慶市的首善之區、人口僅有60萬的渝中區為例:自1996年7月到2007年12月,該區享受低保的總戶數就高達126.6萬戶次、237.3萬人次。粗略一算,10來年間,大至平均每年就有10萬戶次、20萬人次在享受低保,而且低保的最高額僅為人民幣210元,還不及黃奇帆所鼓吹的2700元的十分之一。! 黃奇帆為了唬人,還搬出了一個所謂各國通用的“房屋平方米均價與人均月工資比”的公式,來證明他的“幸福指數”和“重慶的老百姓買房最幸福”。) 黃奇帆的這個“國際通用公式”有嗎?如果有,那也隻能算是黃奇帆的發明。筆者曾從事過房地產開發,據筆者所知,為了說明居民購房能力的強弱,世界銀行曾經搞了一個研究資料,所定的標準為:一套住房售價與家庭收入之比為3:1--6:1時,說明居民有較強的購房能力,如果超過了這個比例,就說明居民購房有困難。就按黃奇帆所說的當時重慶每平方米的房屋售價為2700元,然後再按一套房屋90平方米的標準來計算,一套房的房價應為24萬3千元,再接市統計局公布的人均年收1萬1千元和一家三口計算,即家庭年收入為3萬3千元。二者相除,房價與家庭年收入之比為7.3:1,而不是黃奇帆所講的1:1。按這個非“黃氏公式”的、真正為國際社會所普遍采用的公式來計算,其結果說明,重慶的老百姓買房並不幸福。黃奇帆在玩弄數字遊戲時,還有其獨特的風格,那就是敢於“指鹿為馬”、信口雌黃。
2008年,黃奇帆作周年祭,亮像央視,作客“小崔說事”,又大放厥詞,說重慶主城區的房價僅為每平米3500元,人均月收入也是3500元,分別各上漲和增加了百分之十四和百分之十九。去年是兩個2700元,今年是兩個3500元,怎麽會在上漲和增加的百分比之間出現百分之五的差異?由此可見,數據在黃奇帆的手中,隻是任其隨意擺弄的一枚大錢。他可以隨心所欲,甚至可以不講連小學生都懂得的最簡單的算術法則。沒想到他的這套把戲把善於“腦筋急轉彎”的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也給“忽悠”了
時下,從中央到地方都一致認為,“高房價、低收入”是當前社會的突出矛盾之一,而且為了化解這一矛盾,從中央到全國各級地方政府都正在采取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讓“居者有其屋”,這是以胡錦濤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十分關注的重點問題。但是,黃奇帆卻不這樣認為。在他看來,重慶是“低房價、高收入”,是“鶯歌燕舞”的“幸福指數”,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人們不僅要問,黃奇帆為什麽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四處販賣他的“重慶人買房幸福”的“妙語聯珠”{實為謬語裹腳布}?對此,人們各有說法。但是,隻要稍事思考,則不難發現他的本質用心。黃奇帆到重慶,他最引以為得意的是他組建了八大國有企業集團。其中的“城投集團”和“地產集團”,幾乎壟斷了重慶全市的開發用地。顯而易見,在黃奇帆大肆鼓吹“重慶老百姓買房幸福”的背後,其本質用心是在為“城投集團”和“地產集團”這兩大集團抬高地價、提升房價進行炒作和造勢,是寄希望於通過地價和房價的急劇膨漲來快速實現GDP的增長,從而為自己撈取政績。黃奇帆這種為一己之利而置茫茫蒼生死活於不顧的行為,實為仁人誌士所不齒。黃奇帆的這種行為,是一種非常典型的政治上的腐敗!
有感童教授憲法專家關於重慶模式的批判!
第一,你要清楚自已的局限,重慶發展靠負債,你是憲法專家,你有一點財務,經濟基本概念沒有,你有一棵客觀的心沒有?公司負債發展是一種發展方式,重慶資產負債率,現金流,經濟發展和財政成長性,權威‘數據你研究過沒有?橫向與其他中西部比較過沒有?重慶負債發展是重慶專屬問題還是全國各地包括中央四萬億都是此類發展模式?評價好與壞不要信口胡說,定性更需定量,曆史比也需橫向比,尤其不要先心裏有存見。此外,重慶模式財政用於五個重慶,件件民生,資金用途有問題嗎?另憲法專家發表憲法專業外的磚家意見要嚴謹,社會問題,不隻是法律問題,法律是技術問題,它還是政治、社會等專家的研究領域。
第二,Bw打黑,黑社會不高興,白社會保護傘不高興,甚至公檢法不高興,你是專家,應明白,現體製下,麵對腐敗,黑社會,公務員是積極主動打黑打腐,還是四平八穩消極不作為?哪種選擇對自已最有利?流汗,流血,流淚,甚至黑加白反攻倒算,對已有好處嗎?幹與不幹,混曰子一個樣,巴接好上麵就行,甚至可以收點灰錢,黑錢,打黑討好下麵,下麵不能給你發獎金,升官,你選擇啥?Bw是下麵歡迎,官不聊生,你推祟的民主法製社會不就這樣嗎?長官要眼晴向下,討好選民。明白了,你的聽說,據說就要多聽聽下麵的,就象不能聽李莊一直單方霸占話筒造謠一樣。
第三,唱歌唱祖國,紅梅讚,孔子,林肯著作,甚至Bw作為共產黨員,共產黨執政,唱共產黨也沒什麽。難道現共產黨天下,還要象搞地下黨一樣,躲在陰暗角落偷偷唱,象作賊一樣,正常嗎?這不是改旗易幟的邪路嗎?李登輝身為國民黨反國民黨,搞垮國民黨,如B身為共產黨不能堂堂正正,正大光明,昂陽高唱而是偷偷唱,道德嗎?你是黨員吧?不能理解嗎?絕大多數非黨員也覺得唱廣義的紅歌,弘揚社會正氣,提升精氣神,切實貫徹小平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硬!
笫四,共同富裕你不要妖魔化為打土壕分田地,平分。共富不僅是黨和人類的美好願望,且北歐改良資本主義,英倫敦騷亂,法巴黎騷亂,美華爾街運動,都更進一步調合階級矛盾,關注底層,應該講我們先對底層階層的保障比北歐、比英美法差的太遠,我們社會主義前3○年追求效率第一,多少農民工兄弟沿海打工,妻離孑散,無社保醫保,保障房,年老體衰一腳踢回老家,教授,我們至少要有點人文關懷吧。毛主席講“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今天仍有一定的普世警醒意義,階級分化越嚴重,階級對立越尖銳,不斷輪回勃發革命好嗎?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通過不斷改進,社會基本穩定,杜絕曆史上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再現,對人類不是好事嗎?階級社會合諧,重慶大興保障房,不管是否重慶人,農民工均可入住,大力招商,農民工回家就近就業,家人團聚,何等偉業!何等胸懷!郭台銘,英美境內資本家怎麽就不怕共富唱紅打黑紛紛到重慶投資?社會,階級合諧,社會,員工快樂穩定,資本家又何嚐不高興,他們就希望一個兩級分化嚴重的社會嗎?仙子啊不都講多贏,況且,比爾蓋次,巴菲特等資本家已不是早期資本家,已比我們有更祟高的人生觀,價值觀!難道我們原一直走的道路,兩極分化,危機四伏,食品,紅十字,公證彩票,法院,官員,藥品等等無不道德淪喪, 我們不需要反思,不要改良探索?重慶模式不足是工作改進問題,相對而言,改革精神,勇氣可嘉,改比不改好,而且人通人和,經濟發展,社會合諧,黨形象提升,執政地位威信支持率最高!
唱紅多少,規模大小,打黑程序不足,打黑輕重,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是總體良好工作局麵中,工作方式方法不足探討改進的局部問題,法學教授對哲學問題應是內行。
第五、作為法律專家,不要自視為法律就高於一切,法律人自然高於一切,法律是政治調和的產物,美國六十年代法律規定黑人不能在公交車上有白人情況下乘車,早年更有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告示,這都是法,法學專家就堅定按照法律辦吧。
重慶輕軌“大躍進” 2600億巨債曝光
“大躍進”式的重慶輕軌建設,正在經曆艱難的轉變。近日,《重慶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第二輪建設規劃(2012~2020)及線網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進行了第二次公示。公示顯示,號稱在今年動工的多條線路由於巨額債務纏身被推遲。
重慶工作影響大了——所有背街小巷、工人老社區改造全部停止,部門說上麵不給錢了,
隨著重慶高層的變動,地方債務開始顯現。3月21日,重慶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聯合下發了《關於開展全市政府投資項目BT融資建設清理工作的緊急通知》,叫停與地方債務相關的建設項目。眾多的因素影響下,飛馳的軌道建設降速已是必然。
72個項目、3,500億投資緊急援助
據《中國經營報》報導,截至2011年底,重慶市地方債務高達2,600億元。
但《華爾街日報》近期則披露,信評機構資料顯示,重慶市10大投資工具目前的累計負債超過3,460億人民幣(540億美元),遠高於2007年薄熙來上台前的1,620億人民幣。與此同時,根據中國數據提供商CEIC統計,重慶地方銀行的放款餘額自2007年到2010年底也增加了一倍至1萬億人民幣。
由於薄熙來執政期間采取“殺雞取卵”的方式已經消滅了600多家民營企業。此外,自“重慶薄王事件”之後,憂慮不穩等,外商外資紛紛撤離中國大陸,加劇了重慶的經濟困境進一步惡化。
今年5月就有大陸媒體報導,由30家大陸央企組成的央企高管團來到重慶參加共72個項目、總投資達3,506億的簽約儀式,用以填補薄熙來在重慶幾年來折騰“唱紅打黑”所導致的高達1萬億的債務。
重慶經濟增長冠全國代價恐是一筆爛賬
關於GDP多少,排名多少,這真的意義不大。
我估計你財務概念不怎麽懂的。
如果不分析債務水平,壞帳,呆帳等等,光說資產總量是無意義的。
如果能拿出來所有者權益就比較有說服力。打個簡單的比方,我公司資產1千萬,負債9百萬,還有應收貨款裏的壞帳,庫存產品的折耗等等,我公司所有者權益可能還是負數。專業財務人員會說的比較清楚知道
為啥子重慶這兩年新成立了幾百家擔保融資公司嗎,很多還是有官方背景的人,在政府的一再要求下成立的,就是薄黃為了盡力挖民間的資金出來用,搞所謂政績,而采取的措施,薄通過打打黑搜刮民間資本,再通過擔保公司、銀行貸款、中央財政支持還有稅收,搞了大量的錢搞建設,差不多把重慶未來十年的的錢都花光了,要是沒有下一步的支援,重慶隻有步希臘的後塵。
重慶這幾年經濟“高速增長”,但你若看背後,就會發現非常大的問題,所謂的增長,全是政府靠以上幾種渠道獲得資金後,以政府的名義,對外投資,主要用於公開工程(其實很多應該可以由民營資本搞,並且應該按經濟增速來,以免過早過多造成空閑)。
這種增長方式,別說每年增長百分之十幾,你要是有錢,集中大搞建設的話,經濟每年增長百分之一百都不是問題,這樣的“奇跡”當年在納粹德國就出現過(政府投資公開建設和軍事建設,每年經濟增長百分之四十)。
但政府直接參與過多的建設,曆史早已證明是最沒有成效、最沒有效率的,幾億幾十億的”增長“,很可能分文不值。
現在在我的家鄉,就有一條水渠,在大饑荒的六十年代修的,當時花了幾百萬,但當時是響應號召盲目上馬的項目(沒有科學性),至今未發揮任何作用。這條渠,當年也至少拉動了我們家鄉經濟增長十幾個百分點吧,可他有什麽用,如果用這幾百萬來買糧食,完全可以少餓死幾十萬人吧?這樣的增長,沒有任何意義!
其實重慶衡量經濟發展得好不好,說其他的沒有意思,重慶最主要的是看身邊人的收入,有沒有較大增長,生活水平有沒有較大提升。
前提是在重慶外債沒有增長和資源沒有大量變賣的情況下。(如果以你的名義,在外麵借債五十萬,給你可分配現金三十萬,這樣的增加沒意義,除非錢不用還;或者是把你現有的資源,大量變賣,這樣的收入增加,也沒有意義,因為不可持續,還會害你子孫)。
是時候清算黃大仙假賬本了。
重慶不顧一切的掏空財政的做法是很瘋狂的行為。問題的背後隱藏大量問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重慶區縣必須搞的工業園區,很多是靠無償或超低價提供土地、財政返還稅收等手段吸引外來企業,這樣做除了增加GDP撈政績,從長遠來說,絕對是胡搞。
重慶有的區縣,無端就圈出一塊“儲備地”(在“儲備地”上居住的村民甚至都不知情),然後劃給“工業園區”、“投資公司”拿到銀行抵押貸款,貸款以後就去幹那些賠錢賺吆喝,賠錢撈政績的事情。有些P民被他的宣傳所迷惑,還真認為自己可以分到一塊蛋糕。
本市八大家,那幾爺子負債絕對不低於2500億。這個沒算到裏麵撒,2011年,重慶市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508億元,這裏邊45%以上來自於賣地收入。隨著房地產價格下滑,財政收入肯定會下滑。而且地又不是草,割還是不能再長的,要是不印鈔票來塞這個洞洞我倒想看看用哪樣來填。
重慶最可怕的負債是那些“投資公司”。
重慶的圖把我做崩潰了,這個鳥肯定要完蛋了:
負債70%的公司A,剝離出一部分優質資產做一個新融資平台融資B,融資來還A負債的利息,公司B拿了國家的儲備土地,把土地的“未來受益權”作為無形資產計入公司資產表然後拿去貸款。一個沒有能力繼續融資的公司C用“政府未來15年增加的財政資金投入”向國開行貸款也能貸到。銀行E為了上市要剝離不良資產,於是政府給公司F劃了一塊10個億的地,然後公司F拿著地找銀行E貸了12.5億的款,然後買了銀行12.5億的不良資產。
我操,這尼瑪要崩盤了估計比蘇聯還慘。
重慶八大平台都是政府的隱形負債
這些公司要是資不抵債了,還要政府填坑
反正薄黃在重慶是該賣、該押的賣了、押了,不該賣的、押的也賣了、押了。
重慶現在有的縣財政才幾個億。BT可以幾十個億。兩年後縣財政拿啥子來還?完全是亂來'
據說重慶市一年的財政收入不過1000多個億。根據一般的常識,對3200萬人的重慶來說,這點財政收入可謂“杯水車薪”,隻能勉強負擔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和福利以及政府的各項行政事業支出。
重慶政績工程,做的也格外出格,很像是一場顧前不顧後的豪賭。
“五個重慶”和“十大民生工程”,每年需要3000多億的資金,但目前重慶每年全年的財政收入,不過1000個億,扣去人頭費和日常開支,所剩無幾。
那麽薄拿什麽來做這樣的工程呢?
雖說重慶國企擴張很快,但全世界的國企,除了中國這樣的國家壟斷性的央企,基本上少有贏利的。短時間擴張速度越快,贏利能力就越差,重慶當然也不例外。同時,重慶的房價也不高,土地財政收入有限。
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借債。
現在,重慶的債務已經達到5000個億,如果這些工程都建成,重慶的債務,將是天文數字的。即便隻是現在的債務水平,實際上已經是寅吃卯糧,透支了重慶人此後多少年的錢糧。
古今中外,世界上有過這樣的發展嗎?有過這樣的民生工程嗎?
這樣一種毀掉子孫前景的發展,不過是殺雞取卵。
當然,按薄的如意算盤,隻要他能上位,這些債務也就沒有人追究了,自有人來給他擦屁股。
重慶模式,本質上是政治上的文·革+經濟上的大躍進。意識形態和文化上搞唱紅,政治布局和社會治安搞嚴打,經濟發展則是完全政府主導的命令經濟。唱紅迎合了社會上的某種思潮,給了一些人虛幻的情感寄托;打黑釋放了百姓對於官員和權貴集團的憤怒(當年文·革能搞起來,上麵是玩政治,下麵的群眾基礎不也是百姓對於官僚的不滿麽),有了民眾乃至媒體的喝彩;經濟上,無論城鄉統籌也罷開放高地也罷,都是在為主政者積聚財政資源和政績資源,其中的隱性成本和長遠代價可能會讓重慶無法承受
――不信我們可以走著瞧,重慶大躍進真相很快就會暴露出來的。
《重慶日報》2月8日報道:
日前,我市召開宣傳文化工作會議,薄熙來在會上指出,宣傳戰線的同誌不是當“吹鼓手”,而要成為“思想家”,要旗幟鮮明地堅持真理,正確地引導輿論,弘揚先進文化,推動市民整體素質的提升,以服務重慶的科學發展。
會後,薄熙來向市委宣傳部贈予魯迅先生銅像,並親筆在信中寫道:“市委敬製了魯迅先生的銅像,時時想到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格言。作為宣傳工作者,就是要堅持真理,而且無所畏懼,旗幟鮮明!惟此才能扶正祛邪,引導社會的正氣!同誌們責任重大,要好好學習魯迅先生的為民情懷與剛正不阿的風骨!”
靠演是不長的。。。。嗬嗬。。。紙是包不住火的
王立軍進入美領館事件最後的演出
堅持真理沒問題,關鍵是不是真理誰說的算數!
新華網北京2月9日電 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9日應詢答問時表示,重慶市副市長王立軍於2月6日進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滯留1天後離開。有關部門正在對此進行調查。
“重慶模式”——劫富、共貧、假大空
新華社記者 周方
據報道,薄熙來在“兩會”上提供了重慶2011年和2007年各項經濟數據來比較:
2007年的GDP是4670億,2011年翻一番,超過萬億,年均增幅15.7%(之前曾見當地媒體有16%和全國第一的提法),2011年是2007年的2.1倍。
農民人均純收入,2007年3500元,2011年是6480元,也近乎翻番,城鎮居民人均收入2007年1.2萬,2011年是2萬。
2007年實際到位外資11億美元,2011年106億美元,增長9.6倍。走出去這一塊,2007年是0.5億,去年是50億元,增長98倍。
薄的目的是顯示“重慶模式”的優越性。所以本人想探討一下“重慶模式”的真實性問題。真相不辨不明,裝聾作啞也罷,拒絕或打壓批評也罷,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薄提供的2011年數字都是虛假的,憑空捏造的。隨便問問當地負責這種統計工作的人,他們都會告訴你各級政府是如何層層被要求報假數字的。將薄的數字直接攔腰一刀也不會比實際數字低。
這幾年重慶的經濟究竟是正增長還是負增長,看看當地人如何搞生產就行了。“唱紅”占據了重慶人民日常生活和生產的主要部分,不工作可以,不唱紅就拿不到工資。“打黑”打掉了當地最具活力的民營經濟,用從“黑社會”民營經濟那裏巧取豪奪來的資金給效率地下的當地國有企業輸血,其經濟效益可想而知。“唱紅打黑”也罷,“打黑唱紅”也好,靠二者促進經濟增長純屬“烏有之鄉”。也隻有“烏有之鄉”的人才會相信並跟著唱頌歌。任何人自己去重慶訪問,不必提問,當地人都會主動向你抱怨這幾年的重慶版“苦難行軍”是怎麽過來的。
再看看薄最得意的這組數字:農民人均純收入,2007年3500元,2011年是6480元,也近乎翻番,城鎮居民人均收入2007年1.2萬,2011年是2萬。
大家注意到,薄在此隻給出“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收入”。一個是“純收入”,一個是“收入”。此外,他還沒有提供大家更關心的兩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而且他給出的也不是真實的數據。這些真實數據不是薄沒有,而是他不想給,也不敢給。因為他不能給,假如他敢給出真數字來,“重慶模式”立即就會真相大白。
薄在此偷梁換柱地搞了個重複計算。先講講這種重複計算的背景和前提。
眾所周知,薄通過“打黑”把敢於不服從的當地人壓製了,通過“唱紅”把當地弱勢群體“仇官”、“仇富”心理調動了起來,進一步支持他在剝奪民營經濟的同時,把公務人員也搞得“官不聊生”。他又通過打壓、剝奪民營經濟和公務人員來討好弱勢群體,製造虛假的“共富”,以達到其穩定社會、欺騙當地百姓、輿論和中央的目的。
以“打黑”為名剝奪民營經濟的過程大家都已經看到了,無需本人在此贅述。
看到單單剝奪民營經濟來“共富”是不夠的、不可持續的,因為民營經濟的活力一旦被打壓,恢複起來艱難無比。但靠財政供養的公務人員卻是個源源不斷的供水池。於是,薄設計了一個強製公務人員“扶貧”、“結窮親”的機製。要求每個公務員根據自己的職務來“扶貧”,而且主城區與下屬區縣的“扶貧”力度有很大不同。主城區處級幹部隻需扶一戶農村貧困人口,以上層層追加為市級(省部級)領導幹部每人扶四戶。但是,這項規定到了下屬區縣時,直接拔高到區縣級(廳級)領導每人結四戶“窮親”,指標逐級下調。
薄的這種“領導幹部扶貧製度”可謂一大發明,它要求按照各級領導和普通幹部每月給每戶“窮親”1000元現金,與此同時,還要想方設法幫助“窮親”發家致富,並且要熱情接待“窮親們”前來家中“探親”,甚至長住不走。
通過“打黑”、“唱紅”和“結窮親”,薄真正達到了“官不聊生”的目的。本人見到的重慶官員個個被折騰的痛不欲生,不僅沒有膽量反抗,也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琢磨這些事。單單是接待那些不時上門“探親”的“窮親們”,這些幹部已經苦不堪言了。於是,這些幹部被迫使出渾身解數來幫扶“窮親”,盼望他們早日發家致富。果真到了那一天,這些幹部們自己成了窮人,隻怕“富農”們沒興趣接待他們了。
薄的這種製度設計可謂一石多鳥。顯示了自己關心弱勢群體,重視民生,打壓了反對者。
壓製了反對的聲音。他通過打擊、剝奪民營企業家和官員,利用人們的“仇富”和“仇官”來收買民心,贏得了弱勢群體暫時的支持,企圖迷惑不明真相的人,為自己在政治上加分。
但是,凡是有理智的人都可以輕易看穿“重慶模式”的虛偽性。這種輸血式“扶貧”隻會養懶人,不會幫助貧困農民發家致富。可以穩定一時,卻無法穩定一世。到頭來,重慶的官與民隻會等來“共貧”,絕對不可能有共富。
最後談談那個“重複計算”問題。薄的“農民人均純收入”當中包括了薄幫助他們當中的貧困人口從“官商”那裏“奪”來的數字,而“城鎮居民收入中”(注意沒有了“純”),卻沒有減去“官商”們被“奪”的數字。且不說所有數字的真偽,單單這麽一加一減,重慶版的“共富”泡沫就這麽產生了。
至於那個外資實際到位的數字根本不值一提。“唱紅打黑”打得外資哪裏敢來。因此除了血汗工廠和汙染企業,他也引不來什麽像樣的外企。我不知道這個數字當中是否有巴斯夫。如果有的話那就滑天下之大稽了。去年當地政府單方麵搞了個重慶巴斯夫開工儀式,巴斯夫不敢參與,因為環保部根本沒批準。長江中下遊是中國工業的命根,上遊上放個超級化學炸彈,出了問題比當年鬆花江的要嚴重百倍。除非將環保部劃撥給重慶“直轄”。
建議重慶還是幹脆直接另立中央吧,那樣大家就不必囉嗦了。那時“重慶模式”的紅旗就可以插遍全國,全國人民隻剩山呼“萬歲”的份兒了。
* 重慶模式留下巨額債務
* 銀行貸款占據債務大頭
* 國開行以近千億貸款涉入其中
*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風險四伏
* 危機曝露
---漫步重慶街頭,大量在建的半拉子基礎設施、辦公樓、住宅小區隨處可見。龐大的工地,不僅紀錄著原市委書記薄熙來推行“重慶模式”的政績,也尤如饑餓的巨獸,等待吞食新的巨額資金投入。
國家開發銀行就處於是繼續投資,還是斷然抽身的尷尬境地中。
盤點國開行年報,幾項與重慶基礎設施相關的貸款投放被單獨列出:2010年,支持重慶“二環八射”項目建設的貸款餘額為人民幣337。39億元人民幣,對項目的累計承諾貸款達506。83億元;2009年,為支持重慶輕軌項目3、6號線項目承諾的貸款為人民幣111。9億元。
而重慶商業銀行的報表,也令國開行在重慶地方融資平台中的貸款浮出水麵。多位重慶商行的大股東,包括號稱“重慶淡馬錫”的渝富資產、重慶市地產集團、重慶市水利投資公司等與政府融資平台有關的國字號公司,都將各自所持重慶商行股份中的大部分抵押給了國開行,總計質押股份達71,523萬股。
如果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沒有因涉嫌嚴重違紀被中紀委立案調查,國開行在重慶的貸款命運可能不會這麽早就陷入陰晦中。
“重慶從國開行獲得的支持力度,是其他省級政府都不可能獲得的。”曾任擔任過世界銀行和IMF顧問的香港大學教授許成鋼稱。
他認為,所謂的重慶模式是政治人物為政治目的大搞的政績工程,並沒有考慮財力和商業效益情況。可以說,重慶債務問題早都埋下了隱患,隻不過最近的政治事件加快了問題的曝發。
重慶模式留下巨額債務,銀行貸款占據債務大頭,國開行以近千億貸款“深陷”其中。光國開行就是一千多億,所謂的可控,有多少可信,還不是重慶人的血汗錢來還?
明知資金投重慶是肉包子打狗,為何國開銀行要大筆貸款給重慶?
國開行其實承擔著隱形地方融資平台的角色,能想出這個辦法的,直接受益的國資委肯定逃不掉,而國資委和國企央企的寡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可見是霸占國有資源的紅色貴族在幕後策劃。
把國開行的幕後策劃交出來,接受曆史審判。
和誰共同富裕?無恥!重慶先把吃國家財政的錢吐出來。堂堂直轄市靠喝中國人民的鮮血活著,還天天吹。次次都是騙局 我日你媽!
重慶吃搶來的蛋糕噎死。重慶搶來錢蓋房子砸死。重慶搶來錢修路地陷活埋。搶中國人民的血汗錢,發大水淹死,地震天崩地裂。天天為強盜吹牛的,打雷劈死。
一個富士康就占出口總額的40%,窮慶還吹!
都是東部淘汰的產業!.
窮慶經濟其實是貸款炫富
“五個重慶”建設,財政支出巨大。
在2008年7月,薄提出建設“五個重慶”,共涉及約1萬億元投資,預計自2008年開始到2012年完成,但彼時重慶全年財政收入僅為963億元。
寅吃卯糧。一個直轄市沒給中央交利潤,反而要中央財政補貼一千幾百億元。而錢都花光,坐吃山空,這就是西紅柿分蛋糕。
空想社會主義往往是初給人甜頭,後帶來的是災難。
經濟現象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各種簡單直接的訴求,給人類帶來的往往不是福利而是災禍。
重慶那地方的人既自卑又自大,好場麵,盼能人。隻要你到鬧市區走走,到處都是剛進城的農民工,真是嚇死人了!
重慶人有錢嗎?
收入水平全國排名倒數第五
月薪2000在重慶已經是絕大多數人的收入了
重慶普通市民工資收入這幾年增加多少?很多是原地不動
想到這重慶人都痛苦的想把小雞雞打成結。。。
重慶老百姓的收入增加個屁啊!
全重慶,市級事業單位、高校、科研單位,績效工資都沒有搞。
其他的都是胡扯,關鍵是重慶老百姓的收入上升沒有,有幾個能證實重慶人收入確實有較大上升,重慶人能夠比以前更容易買房子了?
重慶做法好不好,我一直覺得經濟上是不是有效率、有效益是最為關鍵的判斷標準。
重慶吹噓、 鼓勵創業,擴大就業,新增330萬個就業崗位,發展微型企業15萬個、個體工商戶增加到150萬個。
能不能說說重慶這些微型企業的啟動資金是怎麽來的?是銀行貸款嗎?怎麽做的擔保? 哪家銀行貢獻最多?
重慶的做法是失敗的
否則也不會要重慶反思
比較好壞不能不能"王婆賣瓜"
不能隻聽重慶自吹自
要實事求是
重慶很多變化是向中央要錢搞的
沒有中央的錢,重慶將一事無成
重慶的招商引資充滿了割肉血腥,寧拿財政去補貼hp、戴爾,也要營造薄式風光。
別說十年八年後了,如果不是重慶新書記帶去的救命錢,你重慶公務員早就揭不開鍋了。
重慶前幾年的經濟民生建設確實是竭澤而漁殺雞取卵。
一直懷疑重慶己經破產了,之所以現在還能有口氣,重慶全靠中央拿全國人民交的稅錢養著。
其實大連也搞得不倫不類,那句著名的話“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指的就是薄三兒在大連的狀況。
重慶以三峽工程,綁架了全國的財政,力圖證明三峽給重慶帶來的災害,年複一年的向國家要求更多的財政鋪貼。每年國家給重慶的財政鋪貼千億元以上。
不是說國家不該投錢重慶,得看投錢重慶幹什麽;
是投錢給你重慶瓜娃,讓你們重慶瓜娃過安逸日子;還是投錢做資本,讓你們給國家創造更大的財富?
這就是國家給深圳投錢和給重慶投錢的區別,一個用來建工業區,從外國賺錢,給國家交稅,一個是用來建森林城市,一樣嗎?
如果你重慶瓜娃一個月隻能掙5000,你爹媽卻讓你背上每個月一萬的按揭,你重慶瓜娃也願意?
你爹媽與其讓你重慶瓜娃為住房背上債務,不如給你買個可以生財的鋪麵,哪怕貸款也行,等你重慶瓜娃賺到足夠多的錢後,自己再去買房.深圳初期就是這樣幹的.
為什麽瓜瓜從英國讀了十多年書,現在又去美國,咋就是不回中國來?他開的幾百萬的紅色法拉利是誰的錢?
你們重慶瓜娃官員是你們花錢請來幹活的"公仆",不是你們重慶瓜娃的爹媽,不要認為他們天然地就會為老百姓著想,而不是為自己的官位著想.
說實話,重慶這種小山溝裏人的意識,和現代社會至少還隔了50年,這也是紅歌能在重慶唱響的原因.
從VOLVO警車,到交巡警平台,到美女騎警,到GDP增速第一,你以為是哪個能力變戲法出來的?
很簡單的障眼法,有人為全體市民辦了信用卡,然後3年刷爆了。
重慶這樣的超前消費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如果打掉這些畫皮,讓你自己投票選擇是不是需要這樣的透支,你會把票怎麽投?
現在市民還在為交巡警平台和GDP第一,銀杏樹綠化感恩不已。
官方數據已經顯示,為了獲得這些,重慶每個人負債5883元。且年初將是償債高峰期。中央給上廣北發了地方債,重慶負債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一半,居全國之首卻沒給地方債權利。
看起來重慶人的債沒人來給背書的。那麽,你認為BW組合會用自己的個人儲蓄補齊這個窟窿?
人性有時候很奇怪,如果三年前貼個告示全市無分年齡貧富按人頭每人收5883元,這錢用來建交巡警平台,用來栽銀杏樹,估計要被口水淹死。
可瞞著大夥這麽去做了,就會有人稱讚不已,因為每個人都覺得不會是有人上門來催交。但這筆錢又是會誰來還呢?
可愛的重慶朋友被希臘了。
重慶治安好,也不是免費的
即等於哥現在借錢裝修,住進去了再說!
這些債不是人民來還哪個還?
等重慶有12個航母艦隊,200個海外軍事基地,控製中東石油再跟老美比借錢吧
重慶還別往賴帳這路上想,誰也不敢打到美國去要帳,但美國即使加印錢也不敢賴帳,否則沒人再跟他經濟往來。
如果是靠中央銀行印鈔票來還的話,等於是全國人民為重慶這些債務買單,就等著通脹吧!
重慶人必須深刻反思
重慶不計後果的赤字財政和借債隻會給繼任者留下長久無法還清的死帳呆帳!!!!
重慶模式把全國人民套牢了。付出的代價是不斷上漲的物價。如果把單全部買下。人民幣垃圾化必然的.
全國人民補貼重慶是不可避免的,否則重慶隻有加稅,壓死重慶百姓!
這就是狗雞8重慶模式!
山城賣拐者,政壇趙本山
重慶愚民多,那公子來後製造了更多的近於牛二的愚民.
重慶人不要以為他可以隨便把別人的錢掏出來給了你,你獲利了,他就一定是好人,如果沒有約束,沒有公平規則,一旦他得勢,必定從你口袋裏掏得更多!
對了,重慶人發現個變化沒有?
年初,你天涯重慶發個批評牢騷的帖子,就被重慶警察上門,揪到派出所錄筆錄,留下案底。
今天,天涯重慶滿版的批評帖子(其中還有不少是批評警察的),刪和上門的卻極少了。
重慶人想想你在派出所的恐慌、無助,你不覺得可笑嗎?
重慶人不覺得自己就是斯德哥爾摩患者嗎?
我從來就相信一句話:當一個政權開始燒書的時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燒人。當這一切發生時,你這樣的重慶人,就是幫手。
有重慶模式麽?
我看未別真的有。隻不過也是一派掩人耳目的強盜行徑罷了。
重慶模式如果成為主流,將是中華民族的悲哀!
中國幾億農民工的生存狀態是那麽的慘,重慶還在硬性把農民往城市推,農民轉變成市民繁榮的消費是極其短暫的,你認為他買完房子和家電以後還有能力再消費嗎?其後便是每月拿一千來塊的打工生涯了!個人認為現在最好的模式讓農村自由發現,適當規劃!
想一下吧,如果有嚴重的經濟危機,接近十億沒有工作,沒有土地的市民是多麽可怕!
地票換戶口??
農民是不是中國人,是中國人,有身份證就行!
至於社保和醫保,隻要你納稅(當然也要看納稅額),就應該有!
拿別人的東西“換”別人的土地,哈哈哈哈哈!!!!
連最後的土地都要剝奪!!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背離自然則為無道,無道的後果堪憂。
當農民不再種糧,田地荒蕪,資源殆盡,民何以生。
重慶地票其實就是搶農民的地,SB才拿土地換那點養老金
重慶高校的農村戶籍學生誰沒在罵人啊
農民守著那點土地.再窮也能種點紅薯打點零工.在自己家的草頂泥屋裏煮點紅薯粥充饑.再窮再苦也能平安老死一生.
重慶把這些農民都剝奪了土地.丟進城市.年輕時.他們還可以做棒棒賣力氣活在水泥堆裏.到了老了.你說........難道重慶市政卡車就不會提前把他們那些溫熱的身體提前拉進火化場............
重慶存在就業難,就業層次低較其他地方嚴重
如果製造業發生危機,失地的農民失業,重慶本來就不高的收入水平無法保證失地農民度過危機。重慶的下崗工人很多,了解重慶的都知道。什麽雙碑,南坪那邊,那麽多下崗工人都沒有工作,失去土地的農民,又缺乏技術,到哪兒去找工作?坐吃山空。
重慶宣傳部門很給力,但是請宣傳的時候拿出真憑實據來
現在的就業情況大家都曉得,重慶這麽一個內陸工業城市有什麽資本提供如此多的就業機會給失地農民?當然,有些人還是會有遮羞布,那就是所謂西部大開發啊,產業轉移啊,接著忽悠吧,你以遍地都是富士康啊?你以為世界上隻有中國一個血汗工廠啊?重慶的下崗工人有幾個當官的過問過?下崗失業找不到工作的城裏人都解決不到,你還解決農民就業,真是可笑啊。
我看就是賣地修房子撈政治資本,無他。
想而知重慶這幾年年GDP增速超16%的水分有多大!
如果沒中央的千億撥款重慶將爛掉,
重慶用人家的錢唱紅歌博上位,還什麽重慶模式要全國向它學習,無恥無極限!
沒有中央補助的1157.3億元,你還沒赤字啊?直轄市中有幾個是吃中央補助的?
黃大嘴說重慶財政收支平衡很好啊,用不著全國公民為唱紅、折騰為重慶買單了,希望重慶以後不要哭窮,有能力的話多向國家上繳稅收,也算為國家作貢獻了啊!
廣州2010年財政稅收3000多億元,在上交給中央2000多億元、廣東省300多個億元之後,可供廣州支配的隻有800多個億元,而重慶2011年地方財政收入2908.8億元,重慶不用上交中央稅收,也就2011年重慶的收入跟廣州差不多,在加上中央補助1157.3億元、其可支配為4066。1億,以比廣州略少的財政稅收,但其可支配竟達廣州的5。08倍,他能不好嗎,
原來重慶的共富就是到別人口袋裏掏錢阿。.
如果沒有王立軍往美國領事館跑,如果重慶很多醜聞惡行瞞得住……
重慶的好戲才開鑼,你們崇敬的山寨王還沒有結案,銀行的巨額債務還沒有了結!虛假的經濟增長造假還沒有清算!
今天紅歌震山吼,明天押送菜市口
休假式治療——罩著黑幕的,是一塊多麽溫情脈脈的遮羞布啊!哈哈!
王立軍拚力一搏,算是保住了性命。真實狠人對狠人。
嘿嘿,跑昆明喂海鷗~~薄和他的追隨者在政治上全麵崩盤。.
市場上叫賣最凶的人,是最想把假貨推銷出去的人!.
王立軍為何精神高度緊張?不要告訴我他被關精神病院了!
重慶人你TMD到隔壁成都走走看看,無論社會風氣,社會秩序,哪一樣比你們紅色根據地差?可人家成都的官員就沒有像裸官那樣胡吹 八吹。.
不是挑重慶的毛病,也不是說重慶人民,隻是說重慶從政者的“政績工程”,
你見過那個朝代依靠“政績工程”給人民造福了呢?
學點曆史吧,也回顧一下文革那個混亂年代的的表現吧!
但凡政治野心勃發的時候,政績工程就蓬勃發展,而且人民就被表象忽悠的暈暈乎乎,大唱讚歌!
王立軍闖美領館前幾天,也是在網絡,看到一條消息,說王立軍出事了,當時還不敢指名道姓,我看了迷迷糊糊,不知所雲。
又過幾天,重慶宣布王立軍分工變更,不擔任公安局長,副市長分工聯係經濟工作,我當時很納悶,哪有這麽分工的,明明是消權了。
可能薄熙來後來也發現這樣分工牛頭不對馬嘴,於是又讓分工管什麽教育,體育等。我就明白了,王立軍真出事了。
當時,我還以為中央要查王立軍,薄熙來在和自己的愛將作切割。再過幾天,王立軍闖美領館,事情就包不住了,才知道是薄熙來要整治王立軍。
"休假式治療"
也看到了薄熙來翻臉比翻書還快的嘴臉,也相信了文革時踹斷他爹三根肋骨的事跡是真的。發展到人代會上,薄熙來不知收斂,繼續大放厥詞......
薄所做的讓人不齒的是,為了自己的政績,為了入常,控製媒體,拚命的吹噓,弄虛作假各種數據,好象一夜間就超越了發達地區,給老百姓以假象,其實我們都清楚,經濟規律是任何人都不能改變的,靠吹牛隻能騙自己,騙那種弱智的人,最後隻能害了自己,
薄除了靠中央的補貼外,重點搞錢的就是三方麵,
一是強拆,掠奪民眾,
二是打“黑社會資本家”,
三是借銀行錢和融資,錢都用來搞了麵子工程或升遷之用,當然多少進了私人腰包不得而之,最終都要我等屁民血汗錢來還的!
其實薄搞起強拆來,比任何官員都有手段,不服的就打成黑社會,
薄在重慶實際上又幹了一次打土豪,以打黑為名搶了一次民企,重慶打黑那些錯案怎麽辦,錢都給重慶造了,重慶用到宣傳,唱紅,麵子工程上了,將來這就是個定時炸彈。
薄黃在重慶當政期間,為製造表麵政績創造所謂“重慶模式”,大筆借債搞投資建設。政府以國企和民生的名義到處放債,利用包括重慶八大投(重慶城投公司等等)在內的多家公司融資,致使重慶債台高壘。
重慶財政吃緊已是不爭的事實,那些還在為某人搖旗呐喊的人是不會承認這些事實的.
偷偷殺人、秘密關押、把持公檢法,群眾有意見就抓去勞教,不用搞生產,隻有唱紅、玩耍,重慶就賺來中央支付1500億、銀行巨額貸款(國開行給了1000億),沒收民企資產,拿一部分收買人心、形象工程,大部分落入自己腰包,群眾不知道真相,當然不考慮將來何以為繼,當然會有沒腦子的重慶老頭老太支持他。希特勒還綁架了整個德國來支持他呢!!!
薄在重慶的幾年中,作為地方大員,不能說一點實事好事都沒做過。
但是,他的專橫、浮誇、做表麵文章,說大話假話搞新的“大躍進”,張揚“文革”之風,重慶大多數人是十分反感的。這幾年裏,盡管在極端高壓下,也有不少重慶人用明的或隱晦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有的被“談話”“喝茶”甚至受到更嚴厲的懲處。餘悸至今猶存。
苦了重慶的民營企業家。
成百上千億資產以各種名義被剝奪了。
中國見效最快的取悅底層民眾方式,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均貧富。仿照毛搞階級鬥爭的手段,殺富劫財,黑打抄家,整人治人,若此種模式推向全國,禍必甚於文革。.
“均貧富”(共富共貧)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口號。聰明人無一不在利用這個口號拉民心。但是曆史證明,它隻是一種手段,從來就沒有一個人當作目的。李自成、黃巢、太平天國起義還沒有成功就老婆成群結隊,瘋狂斂財,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並且個個封王。成功了的立馬當了皇帝。結果隻是貧富交換一下位置。一般人就不知道那些高歌共富共貧者一家人貪汙了多少錢,他玩了多少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