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篇文章寫了“上海男人”,這篇想寫寫上海女人。上海女人隨著時代和環境的變化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我印象中的上海女人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會打扮,用發卷卷頭發,講究衣飾的細節。現在60歲左右的姐姐們大多會自己做衣服、織毛衣。她們會在領口、腰身等細節處將普通的衣服變得合身得體。常常一條絲巾、一枚別針就把衣服點綴得出色。這樣的上海女人會做人家(精打細算),但不管怎樣節省,總有幾件像樣的行頭,出門總是把自己收拾的窈窕端莊,看起來很舒服。
我心目中的上海女人思想新潮,總是能很快接受新事物,跟上時代的潮流。對時尚極其敏感,引領著全中國的時尚。上海女人的時尚是有個性的,有自己琢磨出來的品味,不仰仗名牌的包裝,不張揚,講究的是別致、風雅。
生活在上世紀90年代的上海女人喜歡逛淮海路兩旁的小街,如陝西南路、茂名路、瑞金南路,還有南京西路和它邊上的石門路。在這些街上有一些門麵不特別引人注目的小店,推門進去能淘到很多外貿俏貨。可能是打樣時留下的,每款件數都不多,有的就那麽一件孤品。如果能淘到適合自己的寶貝,花錢不多,卻能把自己裝扮得獨特。另外不能不提到常熟路附近的華亭服飾市場,也是愛時尚的上海女人淘寶的好地方。上海女人還喜歡在裁縫處量身定做服裝,那就更是獨一無二、極其合身了。那時的上海女人不講究挎個LV包包,用的是適合自己的包袋。那時候上海女人的時尚是不需要大把的鈔票來維係的。
俗話說三分長相、七分打扮,有了這打扮的水平,上海女人美女紮堆。有人說世上沒有醜女,隻有懶惰不會收拾自己的女人。如此說來,上海少有醜女。至少就外表而言。
那時的上海女人也頗賢惠,能把家裏鄰裏複雜的關係擺平。在私下裏還會發一個“嗲”字,一個眼神,一句嬌嗔,一個姿勢,就讓上海男人服服帖帖地放下身段百般體貼寵愛她們,甘願做“馬大嫂”(買汰燒)。那時的上海女人也還是不是很“作”的,懂得分寸。
現在那些小店少了,華亭市場早已經撤銷。多的是高檔商場和時尚專賣店。商品的價格昂貴,多是一些大牌商品,卻少了那份別致和淘寶的快樂。
上海女人有變身為職場“白骨精”的,能自己掙足夠的錢去買高檔成衣。不能如此卻又向往奢侈物品的女人中有不少蛻變成了拜金女,一心釣有錢男人,走捷徑。可惜了。
我心目中的上海女人也如上海男人一般隨時代隱去,卻也變成了永恒的傳奇。
後記: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文化和環境賦予上海男人和上海女人以特質。而環境的巨大變化必然改變上海人。過去數十年上海的變化太大了,社會發生了大洗牌。原先的老上海人已然從舞台的中心退出,取而代之的是新上海人。我寫的是我印象中的上海男人和上海女人,以作紀念。
就是因為全國人,對上海人有誤解。你才寫的這篇文章吧。不如叫做:為上海人正名。更貼切。我的一個朋友,曾經是新上海人。她曾經對上海人,深惡痛絕。她的男朋友,自稱:比上海人,還上海人。是山東籍上海人。比上海人,還上海人。是上海人的驕傲吧?
而我的一位女性朋友,來自於嘉定區,就讀於上海大學。也算正宗的上海人了。她言之鑿鑿的告訴我:對上海人,最大的誇獎就是:儂不像上海人。
所以,到底,哪句話,是上海人的驕傲?哪句話,是上海人,要避忌的?各執一詞吧。何必求統一?公道,自在人心。上海的功過是非,也自在人心。不論你如何行文,這上海的印象。是國人自己的親身體驗。不是你一兩句文章,就可以改變的。
因為,你所說的上海,太牛逼。與我們親戚朋友的印象,太有別。所以,不想評論。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大美女您說得太對了,俺老煤就是有幾個這樣的美女圍繞我身邊打轉,有時候一頓飯還吃掉她們大半個月薪水,我買了二合100mm的Lanccme套裝香水,一條一百多的小鑽鏈,和一個MK的小名牌包,送給四個不同的網友,她們開心死了,尤其是拿到MK包的那一個,我在Queen's mall裏才花了270美元,在上海要賣4300圓,所以我提議如果您回中國,還是帶MK包包給她們最好
曉嵐妹妹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