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庭院

生在沈陽,長在朝陽;求學青島,定居澳洲;愛好園藝,喜歡探險;癡迷足球,業餘攝影;崇尚藝術,欣賞美食;討厭冗贅,主張精簡。
個人資料
我的庭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海天佛國,普陀洛迦

(2014-07-27 16:33:37) 下一個

早有遊普陀的意願,這次有機會去寧波,順路遊覽了素有“海天佛國、琉璃世界”美譽的普陀山。

普陀山位於舟山群島以東,由普陀、洛迦兩島組成。其佛教活動始於唐代,鹹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鍔大師從五台山請觀音像乘船歸國,舟至普陀山外的蓮花洋,觸礁,以為觀音不肯東渡,乃留聖像於潮音洞側一農家供奉,遂有“不肯去觀音”之說。後經曆代興建,寺院林立,曆盡興衰。鼎盛時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餘僧侶。史上有“貢艘浮雲,香船蔽日”的盛景。

我是從上海晚間乘船赴普陀的。一覺醒來,船已過舟山。撥開窗簾,我驚訝地發現眼前的大海竟是一片泥湯,行進中的輪船就像行駛在一條剛剛發過洪水的河流中,完全沒有早年在青島讀書時那種碧海藍天的感覺。

下了船先遊覽了普陀山主刹-普濟禪寺。該寺初建於宋神宗元封三年(公元1080年),為寶陀觀音寺。寺名經曆代更改,到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以康熙禦提“普濟群靈”額扁而定為普濟禪寺,沿用至今。寺內古木參天,殿宇巍峨,寶爐紫煙,木魚纏綿。相傳蔣介石在生涯早期曾兩度陪母親上普陀山朝山進香,其間就借宿在普濟禪寺旁 的三聖堂。1949年蔣介石在兵敗逃離大陸前又揩同兒子蔣經國兩上普陀,可昔日的佛主已無法挽回他的敗績,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啊。

遊罷普濟禪寺,又拜南海觀音。這是件當代的建築,據導遊介紹造價三千萬,全部由民間捐贈。整尊佛像由黃銅打造,高33米,大有金光閃耀,海天普照的磅礴氣勢。有趣的是我在底層功德廳的牆壁上發現有賴昌星捐贈的刻錄,這真是佛法無邊,來者不拒,人間善惡,捐完不管!

法雨禪寺是普陀第二大寺院,也因康熙禦賜“天花法雨”的額匾而得名。法雨禪寺背靠佛頂山而建,主殿圓通寶殿為金陵(南京)明故宮拆移至此,重建而成,因此氣勢宏大,具有皇家風範。全寺殿宇六重,在第四層有通往 佛頂山的香道。出了法雨禪寺,我沿依山而建的香道拾階而上,登上佛頂山。這裏是普陀的最高點,也是著名的慧濟禪寺所在。

有別於普濟和法雨兩寺,備受皇家恩寵。慧濟禪寺則從未受過皇家資助,雖位居普陀第三大寺院,但規模不大。然該寺得佛頂山地理之優,成為進山朝拜者最理想的寺廟,有不到佛頂山,不算拜完佛之說。佛頂山風光秀美,普陀的海天佛國之譽,上了山頂才能真正體味。

遊罷三大寺院,天已漸晚,我乘索道從佛頂山一路下來,中途可見在半山腰又有一更大規模的寺院在建設中。劈山疊石,工程巨大,遠非普濟和法雨兩寺可比。近年來各地佛事日盛,建築空前。每逢佛日,香客雲集,景象非凡。我雖不信教,但對國人的宗教情懷頗感興趣。中國的儒、道、佛三教,曆經興衰,此消彼長,但這外來的佛教總是要較土生土長的道教來的興旺,為什麽呢?我的理解是,儒教其實是官教,為官之道;佛教是民教,百姓之道;而道教是士教,(玩世不恭的)知識分子之道也。中國的道教總是和采藥者、隱士相連。他們是由一群有知識、有抱負,但悠悠不得誌者組成,它當然爭不過統治者之儒教,也爭不過黎民百姓之佛教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