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TAO

生活在新西蘭,隨手撚幾片草葉與朋友共賞
正文

新西蘭九大步道北島篇,懷卡雷摩瓦納大湖步道二

(2016-12-12 17:43:26) 下一個

第二天,山色湖光

一,累到極致的負重登山

  2016.12.6. 晴天有風,氣溫14 – 26度。

  早晨5:00起床,收拾妥當,帶著相機把營地又掃描一遍。

  回到廚房端著麵碗倚欄眺湖,剛好起風,湖中漣漪呈幾個箭頭爭相恐後向前奔,攪動了一灣靜水,打碎了湖中如畫的鏡麵。

  回到屋裏準備行裝,發現腳脖子被咬出一圈紅疙瘩,我吃過驅蚊藥,吸我血的應該是小咬。朋友戲言我的“人味兒太濃”,吸血的家夥都樂意和我膩歪。剛被咬過再加上出發前的激動,讓我暫時忘記了癢,沒關係,隻要忍住不蒯,兩天後就好了。

  8:30滿載的麵包車出發,雖沒有深入交談,但簡短對話能讓我辨出山客中有法國、印度、澳洲及新西蘭口音。車子開始爬山,夥伴們屏神靜氣,盡力把視線的放遠:山巒疊嶂,雖然在大湖的背麵,但幾乎每個穀底都有一灣綠水,每座山峰都有雲朵在纏綿,還看到礙眼的高壓線鐵塔,似乎與傳說中的發電站相關。

  8:45到達ONEPOTO 步道入口,我背起20公斤登山包,隨意照了幾張標誌照片,然後站在昔日“皇家武裝騎警基地遺址”(山腳下、大湖邊的一片開闊地),麵向大湖,背依大山,閉目做了幾次深呼吸,調整心率,和上大山呼吸的節奏,理順思緒,隨著肆虐的湖風放飛。

  人們都走了,我走進入口處的毛利亭子靜思片刻,算是完成了出征儀式,然後向著大山、向著大森林、向著魂牽夢縈的大湖步道,邁開了莊重的腳步。

  讀高度剖麵圖(ELEVATION PROFILE),除了入口處的一座山,步道其它地方基本是貼著湖麵的坦途。這座海拔1180米的龐然大物,像一個大寫的“M”矗立在步道入口,M的兩個頂點分別是PANEKIRE 峭壁和PANEKIRE 小木屋。

  走過了山腳緩坡的灌木林開始爬山。坦率地說,雖然山坡有些陡,間或有些泥濘,但與我爬過的山相比,難度係數不是很高,它的特點在於前5公裏路,幾乎沒有任何緩衝,一直向上。我爬過北島的幾乎所有大山,但今天肩負20公斤背包,挎著2公斤相機,身體重心上移,走起路來有些頭重腳輕,似乎比爬2000多米的高山更難。

  調整身體角度盡量降低重心,以緩慢且持續的節奏穩步上移。沒多久遇到印度小夥和兩個亞裔姑娘歇在路邊,澳洲小情侶、法國一家人慢慢地也落到我的後邊。亦步亦趨、亦歇亦喘,一步步地向前邁、向上攀。

  黑土和落葉混雜的路麵走起來極富彈性,可以蓄水的緩台,會出現一灣灣泥濘。銅錢大小、有鋸齒狀邊緣的卵形落葉覆蓋路麵,在斑駁的陽光下可以辨出葉片腐爛的褐黑、脫水的淡黃及剛剛離開母本的殷紅。

  湖風受到本土密林的阻擊,隻能呼嘯著從頭頂走過,沒走多遠就憋出一身透汗,伴我曆盡艱辛的小水滴調皮地掛在帽簷,氣都喘不過來了,無暇對話。她無語,閃著剔透晶瑩的光伴我前行。

  走一段距離,厚實的密林就會在路邊開一個窗口,透過它,可以看到濃雲罩著黑綠的大山,狹穀捧著一灣碧綠的靜水,如鏡的水麵輝映著湛藍的天、蓮花般的雲以及俊美多姿的森林。

  按我的習慣,走這種難度的路隻需控製速度無需休息,但負重打亂了節奏。走一段路就卸下背包舒展一下臂膀。極盡飽和的森林,根本找不到坐的地方,好容易遇到一塊大石,蓄足水的青苔,頃刻會透濕你的短褲。無所謂了,能卸下背包,站著歇一會兒足矣。

  陡坡在延續,林子變得稀疏起來,湖風趁虛而入,前行的阻力增加了許多。黑色的泥濘依舊,彩色的小樹葉還是那麽紮眼。雖然喝了許多水,吃了一些幹糧,負重似乎沒有減少。扛著、抗著、和小水滴凝視著。嗓子渴的冒煙了,才知道水的甘甜,累到極致,才知道躺著有多舒服。小水滴陪著我向前走吧,和我一起分享登山的樂趣。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連續上攀,終於到達PANEKIRE 峭壁,千米深豎直的峭壁,在頂端伸出去一塊突兀的巨石,膽大的都站在石崖上顯擺一下。我不恐高膽子也夠大,但冰冷的湖風瞬間讓周身的汗水變得冰涼。

  小水滴告誡:“極端冷熱容易招病”,故匆匆拍了幾張照片重新隱入森林。

       

二, 怪異的山毛櫸樹林      

  走過峭壁,山路繞過極點彎到後山,坡路變得平緩,森林發生了變化。按理說1000多米的高差對植物的影響不會很大,但事實並非如此,低海拔處看不出哪種植物有占領空間的絕對優勢,據統計在尤瑞瓦拉有超過650種本地植物,我能辨出的隻有蕨類、貝殼杉、考瑞樹、山毛櫸等有限品種。到了高海拔區,樹種變得單一,樹林顯得詭異了。幾百年樹齡的粗壯山毛櫸,披著厚厚的苔蘚,彼此保持著很大的距離,向四周伸出毛茸茸的手臂,地麵鋪滿枯枝,少有其它植物襯托,若不是枝杈的末端長出細枝綠葉,完全感覺不到生命的存在。

  山毛櫸 (BEECH)是幾個不同類型樹種的通稱,尤指山毛櫸科(FAGACEAE)和山毛櫸屬(FAGUS),主要產於北半球溫帶和亞熱帶地區,約10個樹種。另外約40個外形相似的樹種稱為假山毛櫸或假山毛櫸屬(NOTHOFAGUS),產於南半球氣候較涼爽的地區,其中紅山毛櫸(N. FUSCA)、銀山毛櫸(N. MENZIESII)、山地山毛櫸(N. CLIFFORTIOIDES)產於新西蘭。眼前的這片林子應該是銀山毛櫸,因為它符合:“高約30米,葉具鈍圓的重齒,葉背麵生有細小具毛的孔”等特征。               

  山毛櫸是有商業價值的樹種,木質呈淺褐至紅褐色,紋理舒展,材質重且硬。但在新西蘭的國家公園,不允許任何商業采伐,目所能及,在這片400年樹齡的大林子,隻有斷裂的腐枝和為安全人為鋸斷的紫紅色樹樁。

  走過這段繞山的緩坡,沿著山脊急下急上又走了一個“W”,爬上最後一段陡立的木梯,精疲力竭時耳邊突然傳來一陣喧嘩,轉過山坡眼前一亮,極頂的三角型標柱旁,出現了一個人聲鼎沸的小木屋。       

三,小木屋的鼾聲

  下午1:00到達PANEKIRE小木屋。放下背包換了鞋子進屋查看,上下三層通鋪能容納36人,此時空蕩蕩沒放一個睡袋。原來人群中有一個22人的學生團,在他們沒有安頓好之前登山客誰都不去占地方。

  木屋廚房有手動押閥可以取水,固體酒精爐可以煮咖啡,登山客橫七豎八地坐或臥在屋外陽台,及修剪如高爾夫球場果嶺樣的草坪上。孩子們三五成群,有的在讀書,有的在日光浴,還有幾個能量過剩的臭小子,在圍圈踢毽子。

  我拿起相機,圍著山頭轉了一圈,照山毛櫸樹冠被太陽曬幹的猩紅色苔蘚,照這些活潑可愛的年輕人,更多的還是把鏡頭伸向“嬰兒後腦”的百丈懸崖,以及遠方那煙波浩淼的大湖。

  2200年前由地震引起巨大的山崩,把WAIKARETAHEKE河阻塞在一個102公裏長的狹窄山穀,形成54平方公裏水域,湖麵海拔600米,極限深度256米(1946年水電站建設使水麵下降5米)的北島最深堰塞湖。

  學生們安頓妥當,山客依序入位。我的位置一邊靠牆一邊挨著一個女孩,我問她可否換個男生過來,她不解地看了我一眼,笑著說:“I DON'T CARE”(我不介意)。

  山風驟緊,雲遮夕陽,30多個人集中在屋內、廚房,或聊天、或秉燭玩兒牌,我獨坐角落,自酌小燒。

  入夜,伴著腳脖子疙瘩的奇癢,伴著忽低忽高、音律不一的鼾聲入夢,但願我的鼾聲不至於量蓋群芳、聲壓諸雄。

 

 

2016.12.12. 於奧克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