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TAO

生活在新西蘭,隨手撚幾片草葉與朋友共賞
正文

新西蘭九大步道南島篇,米佛步道(MILFORD TRACK)五

(2017-03-29 05:00:34) 下一個

第五天,走出大步道

 

一,雨中的步道

2017.3.3. 米佛步道小雨,20度。米佛峽灣大雨,20度。蒂阿瑙晴天,21度。

早晨6:00,客舍、廚房、廁所便閃起了一晃一晃的頭燈,最後一天行程,大家都想早一點上路。

7:00走進淒厲的小雨。今天的路程是18公裏,道路幾乎沒有起伏沒有難點,隻需要時間(約5個半小時)。 

峽灣地區氣候變化多端,昨天還是豔陽高照,現在卻是雲遮霧障細雨紛飛。這也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身處一年有200天下雨的地區,遇到晴天是運氣,淋雨走路屬於正常,不走雨中的大步道應該是缺憾,在特殊環境下經受洗禮是值得炫耀的事。

和克林頓峽穀相同,阿瑟峽穀兩側也都是1600-1800米的高山,但阿瑟峽穀比較狹窄且彎路很多,所以走在路上有來自大山的壓迫感。有時大山就擋在路上,雲就掛在樹梢,疑是走投無路時它卻峰回路轉。

細雨斷斷續續,我走走停停,不斷地從背包裏拿出相機,拍繞在山間的霧障,湧在峽穀的雲海。我喜歡雨中的峽穀,濕漉漉的小路,立在枝頭上任雨水滴下羽毛的小鳥;喜歡外衣透濕身體漢熱(雖然穿著GOTEX)的感覺;喜歡為了不濕鞋竭力躲水窪,一旦濕了鞋便肆意趟水窪的童趣;喜歡無憂無慮地站在水裏,聽雨打帽子的劈啪聲,因為那些討厭的小咬都躲在了樹葉背後,不再找我的麻煩。阿瑟河在狹窄的河道喧囂奔流,在寬敞的區域平緩舒展,甚至於集成深潭,匯成平湖,映出山的輪廓、雲的層次以及我負重的身影。

8:40走過麥凱溪(MACKAY CREEK)吊索橋,來到麥凱瀑布及鈴鐺岩(BELL ROCK),這是阿瑟河的一條支流瀑布,人們隻能站在幾十米開外的棧台上,看白花花的一股清水,棧台旁邊有一座岩石,俯身鑽進石縫,裏麵是一個可以立起身的圓頂空間,像一隻倒扣的巨鈴,故稱鈴鐺岩。

9:30走過POSEIDON CREEK,小路打個急彎轉到相反方向,起初有點納悶,仔細觀察並沒有岔路,走出一段距離,才意識到這是在繞一座山。轉過山腳,小路開始傾斜,沿著阿達湖上遊的一座懸崖穿行。小路是一個世紀前用鎬頭鑿出來的,幾十米高的崖壁凹槽裏路麵很窄,犬牙般錯落不平,登山杖找不到支點,凹槽低的讓背包經常觸頂。為放鬆情緒我時常止步,靜聽湖麵傳來藍鴨的叫聲,細看ROBIN鳥在身旁穿梭嬉戲。

10:30到達巨型門瀑布(GLANT GATE FALLS),一隊日本遊客正在過橋,我站在橋邊等候,領隊用日語打招呼。我回答:

“我是中國人”,她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說她帶的是一日遊團隊,兩小時後回來,屆時可以搭她們的船出峽灣。

巨型門瀑布不是很高但形態曼妙非常上鏡,米佛步道的宣傳照片就有她的影像,天氣好的時候,遊客們喜歡在這裏野餐、戲水,它是峽灣方向過來的一日行重要景點。

11:00來到阿達湖(LAKE ADA),這是阿瑟峽穀口的一座堰塞湖,湖麵不是很大,一個小島堵在灣頭,島兩側形成兩個出口,一條寬敞平緩,另一條狹窄湍急,有恐怖的漩渦暗流(不對遊客開放),但站在岸邊什麽也感覺不到。

最後三公裏路,是1890至1892年間由監獄犯人修的,路麵很寬很平。快到目的地時雨下大了,雨水很快淹沒了路麵,為了不濕鞋我不得不踩著路邊的草梗走。

11:57到達登船點SANDFLY POINT,這是一間有過道和兩間小屋的棚子,林子裏的小咬都集中到過道裏了,站在那裏觸臉碰頭。一會兒輪渡船長來了,說隻能帶走5個人,有個團隊恰好夠數,雖然我是第一個到的,也隻能等待。

12:50冒著大雨登船。小船通過阿達湖左側平緩出口進入峽灣,10幾位乘客被雨堵在狹小的艙裏,看不到峽灣的秀麗景色,好在我已經有過兩次遊覽峽灣的經曆,今天走出大步道,在朦朧中看一眼162米高的鮑恩瀑布(BOWEN FALL)足矣。

二,雨中的94號公路

下午1:00到達峽灣碼頭。走出碼頭被一排排旅遊車弄得暈頭轉向,我們接駁車不知停在哪裏。得知美國小夫妻與我同行,便打定主意跟著他們。美國小夥子腿快,出去一會兒就找到了車。司機大姐讓我們把行李裝上車,說:“2:30出發,你們可以到咖啡廳用餐。”我的最後一個麵餅在登船點吃完,到餐廳叫了一杯咖啡,美美地享受了一頓。

2:30接駁車出發,司機大姐一路嘮叨著介紹沿途風光。

1930年為打通米佛峽灣陸上通道,新西蘭政府決定修一條蒂阿瑙到米佛峽灣的94號公路。正值大蕭條時期,許多生活沒著落的人帶著妻兒加入了修路的行列,荒山野嶺條件極為艱苦,許多人在雪崩、洪水、事故及傷病中喪生。

車子在峽穀中沿著CLEDDAU河畔行進,兩邊的石頭山崖由於存不住水,間歇性河流在大雨中複活,由於雨勢過大,自天而降的溪流化成了一道道瀑布。大姐在瀑布的走廊裏熟練地駕著車,看著她龐大的背影,心底蕩起一股暖意。這就是新西蘭,有時候辦事慢條斯理讓你不耐煩,有時候助你於危機又顯得漫不經心。我假設的所有困難都不存在了,能提前到蒂阿瑙小鎮,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車子在爬坡,在走一段最難走的盤山道,坡道盡頭就是著名的荷馬隧道 (HOMER TUNNEL)。

隧道於1935年開工,建設初期僅靠五名工人手工開鑿,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極為艱苦,住在帆布帳篷裏,一年內有半年時間沒有陽光直射。 1940年隧道貫通,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工程不得不停止。直至1953年,這條世界唯一的花崗岩隧道徹底竣工,1954年,這條號稱世界上最美的高山公路才正式啟用。

車子駛進1270米的隧道中。昏暗的燈光下,感覺不到有1:10的斜率,出了隧道也感覺不到有近200米的高度差。

車子在寬闊平坦的峽穀平原行駛,雨勢明顯變弱,走到FERGUS湖和GUNN湖時,天空竟然放晴,到TE ANAU DOWN泊車場時已是陽光明媚。

和大姐道別,和美國小朋友再見,開上我的臨時座駕直奔小鎮。

三,陽光下的蒂阿瑙

4:30到達小鎮遊客中心,辦理走開普勒步道的事宜。接待大姐按程序給我打了票,當她發現我是直達二號木屋時,馬上現出一臉疑惑:

“你要用一天的時間走28公裏山路?”

“對,我沒事,剛從米佛步道回來。”

“那條路簡單,這條路相當難,你行嗎?”

我不高興了,也不再答話。在新西蘭生活了20多年沒遇到過什麽“種族歧視”,唯有在旅遊途中要冒點風險時,會遇到諸多不信任。

走38號公路穿越烏雷維拉國家公園,一位大媽說不行,“那條路太難了,你不能開。”

走90哩海灘,一位老爺子說不行,“現在漲潮了,你不能開。”

事出有因,我的同胞在新西蘭遊覽出了不少事,但你終不能事事以貌取人。大姐見我不高興了也不再囉嗦,看了一眼電腦說:

“明天天氣不錯。很少有人這麽走,你一定要小心。”

出了信息中心到鎮子裏買了杯子,備足進山的食物,當晚的酒菜,入住“湖景旅店”。

  

2017.3.29. 於奧克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