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水手中來

風在雲上,雲在水上,水在我心上。
個人資料
正文

推鋼琴的技術問題

(2014-10-23 17:46:25) 下一個
 
 
把鋼琴從房間的一邊推到另一邊不要技術,有力氣就行。但是要讓孩子學習鋼琴熱愛音樂,方法不當可能就會適得其反。通過孩子兩年學琴,有些初步的體會。在此與主張音樂教育的父母共同討論。
 
1. 時間管理,輪番推進。
琴童最怕的就是長時間同樣的內容反複練習。學鋼琴枯燥乏味的惡名就是這麽來的。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先要嚴格執行每次練習的時間限製。我的規定是平日兩次25分鍾。周末四次25分鍾。到時間就停止,不論練習質量。多個練習曲目交替練習也是避免枯燥的好辦法。在25分鍾裏我一般要安排3-4支曲,有不同難度和不同熟練程度的組合,有新曲也有複習曲還有要背誦的的曲子。新曲練習時間不超過10分鍾。複習曲背誦曲隻要完全正確一次就換下一個。
 
2. 化整為零,重點解難。
一支新曲,我一般要求先聽兩遍老師的錄音。然後右手左手從頭到尾嚐試一次,馬上開始分段練習。可根據樂曲的自然分段,也可以按照樂句分段。遇到特別難的曲子可以每兩三小節為一個單位逐一攻下。這樣比較容易讓孩子獲得成就感。有了成就感自然就有自信有快樂。這張圖片就是有一次給孩子布置的練習。從孩子稚嫩的筆跡中,能看出他在完成練習後的欣喜之情。

 
3. 常練基礎,兼學作曲。
中國的老師比較強調基本功訓練,不論是音樂還是體育。感覺西方老師要求不如中國的嚴格。所以每天早上的Hanon是我家孩子的必修,不算在正規練習時間之內。25分鍾不多,5分鍾也不嫌少。Hanon 實際上就是一種複雜化的音階訓練,對指法和樂感都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訓練。孩子的第二個老師一開始並沒有要求練Hanon。我認定基本功是不可缺少的,就讓孩子自己練。半年之後老師提出要練Hanon,孩子已經彈完第一本20支曲了。
 
音樂是一種語言。學習語言不僅要聽讀,自己學習造句是掌握語言很重要的環節。不知到其他孩子的老師教不教作曲。我家孩子運氣好,跟第一個老師學了不久,就要他練習和弦發展。很快就要他嚐試自己隨意發展和弦。第二個老師把即興作曲變成了課程的必修課。所以孩子在規定曲目基本完成任務後就會自己在鋼琴上隨意make music.
 
最後在什麽情況下要訓斥孩子。一個經常發生而且非常有害的情況是當孩子的表現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值,就訓斥孩子。這種情況本人一開始也有過,當時還在施行目標管理。現在想起來都有愧疚。練琴的人是孩子,他有他的技能局限,有他的狀態局限,如果自己去練,不一定比孩子強。意識到這一點,立刻就把目標管理改成時間管理。對孩子今天能練成什麽樣,甚至將來能練成什麽樣不作規定。但是孩子有時候會注意力不集中,如果發現孩子在同一個地方反複出錯,或者在相對簡單重複的過程中出錯,要用一定程度的訓斥督促孩子打起精神,集中注意。練琴同時也是對孩子意誌品質的訓練。要求孩子在一個合理的時間段中保持高度注意力集中,對他將來的發展無疑是有益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