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獨家

明鏡集團擁有11份雜誌社,6家出版社,是海外最具規模的中文新聞出版機構。打開明鏡書刊,發現的不隻是中國內幕,而是世界未來。明鏡網站:mingjingnews.com
正文

記住“六四”是對抗強權的一種方式

(2014-06-02 14:30:58) 下一個

哈佛六四講師何曉清

《中國密報》記者 陳小平

沒想到能到哈佛開課

問:據我說知,哈佛周圍美國大學五校聯盟之一的曼荷蓮女子學院(Mount Holyoke College)開設了一對一的“六四”課,美國大學開設“六四”研討課和大課的,哈佛應該是第一家。你的這個哈佛“六四”課影響比較大,關注的也比較 多。你從哈佛的博士後到講授“六四”課程,這個過程是怎麼回事呢?

答:這個一個簡單透明的過程。我聽說有一個“哈佛新生課程”(Freshman Seminar  Program),可以遞開課申請。要是委員會通過,就可以開課。負責審查申請的是一個由哈佛教授組成的委員會,這個委員會進行討論。最後,他們通知 我,我的課程設置被接受了。所以,我無法知悉這個審查具體細節,我隻知道,我通過了哈佛大學這個公開程序和審查過程。

當時,在哈佛上過學的朋友曾好意建議我說,你的開課建議不能隻談一個歷史事件,哈佛的課都是覆蓋更寬更廣的題目的。

我認為“六四”並不隻是1989年那一個半月發生的故事,這個事件是如何發生的,它與80年代中國整個社會經濟政治情況、知識分子的動態去世 (intellectual trends)有關係;“六四”對後89時期中國的影響,包括民族主義、知識分子被打壓之後的沉默和犬儒、天安門母親的抗爭以及官方與非官方對事情的解讀 等,所以我的開課計劃設計是333製:89前社會經濟政治背景占1/3,89年發生了什麼事情占1/3,最後,後天安門記憶、天安門禁區、天安門與東歐的 關係也占1/3。

我自己最得意、當時很冒險的一個做法,是在課程中加入了“天安門藝術”(Tiananmen in Art)。

這個部分想表達的是什麼內容呢?我覺得每年全世界有那麼多的天安門紀念活動,那麼多的關於“六四”的歌曲,錄相等內容無法安排,“天安門藝術”這一塊就是試圖把這些內容加進我的課程。

課程內容除了學者研究,歷史學家紀錄,還包括當時的人權組織等NGO的記錄,還包括天安門母親的證詞等等。課程專注於用事實和細節來說話,例如,趙紫陽出版的回憶錄、中國官方的說法,426社論,李鵬戒嚴令,鄧小平講話等,我也用於課堂教學。

......

答:我還是想強調一點:我提到的中國學生多半不是指來上我的課的中國學生。當然,很多海外留學生被多年灌輸國情論等等,他們會告訴你說他們確確實實是這樣相信的,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是在為中國政府的殺人行為尋找合理藉口。

(《中國密報》第22期)


全文地址:http://mingjingnews.com/MIB/magazine/news.aspx?ID=M00000094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