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退休,指鹿為羊和老幺的回鍋江湖

旅遊、美食、理財,指鹿為羊和老幺早退休後重新遊蕩江湖。
正文

追憶下裏巴人的美食- 油渣

(2014-05-14 18:42:45) 下一個

油渣, 是用板油或者肥肉熬油之後剩下的殘渣,是一種典型的,上不得台麵的 “窮人樂”。這些年,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各種真的假的健康宣傳風起雲湧,現代家庭連用植物油,也要動輒上升到橄欖油的檔次。豬油這種貨色,我相信不需要評委,不經過董卿,就可以直升健康公敵。

沒人敢吃豬油,自然也不再有人熬油渣。所以,老幺我在最近這十許年,見過的人渣是越來越多,但吃到油渣的機會卻越來越少。如果不從記憶中進行深度發掘,油渣這個東西簡直要被與時俱進了。

老幺屬於趕上了買肉憑票末班車的那一代。依稀記得那時候是每人每月有三斤肉的副食票,折合每天一兩肉,或是油。那時我家住平房,在坡上。每次家父在坡上喊我回家吃飯的時候,我都首先要高聲回喊一聲 ”今天有沒得菜?“。這個 “菜”當然不是指青菜,而是相當於東北人所謂的 “硬菜” 。如果有 “菜”,立刻乖乖回家吃飯;如果沒 ”菜“,對不起,我一定會繼續和小夥伴玩到被揪著耳朵回家為止。當然,在那個缺吃少穿的時代,大多數人家是做不到經常有 “菜” 的,恐怕隻要連續兩天以上有葷腥,我和我的小夥伴們就真的要驚呆了。回想起來,老爸在坡上高喊 ”快點回家哈,今天有菜喲“ ,當之無愧算得上我童年中幸福而溫暖的記憶之一。

既然不大吃得到豬肉,做湯、煮麵時能放上一勺豬油也就成了對營養很重要的補充。所以,熬豬油在我們家就上升到了戰略儲備的高度。記得每個月,隻有一兩天是有新鮮的豬板油供應的。每逢這樣的大日子,父母就要清晨五、六點鍾出門排隊:豬板油無論質量好壞都按重量收取相同的肉票。如果用光了肉票卻沒有買到好板油,那絕對是70年代不折不扣的敗家子行為。

一旦板油買回來,就要下鍋熬油了。首先把板油切成約一厘米見方的小丁,然後下鍋。不要下幹鍋,而是要先在鍋裏加半杯水。豬油一開始是冰涼的固體,而固體傳熱很慢,如果不小心,鍋底的板油都糊了,但上麵頂層的板油還沒有熱透。但隻要先在鍋裏加點水,鍋底的板油有水保護就不會糊,上層的板油也會被水蒸氣熱透。蒸汽作為傳熱的媒介可以讓整鍋的板油都均勻受熱。

一但水被烘幹,鍋裏的板油也升溫到開始出油,真正進入熬油的階段了。這時候一定要小火,不斷的翻攪以防沾鍋發糊。翻攪的鏟子絕對要幹,一丁點的水花都可能導致油濺人傷的廚房事故。當板油逐漸焦黃,縮成瓜子大小的油渣後,就算是大功告成了。滾燙的豬油會被倒進單獨的容器裏,等到冷了,就會凝固成雪白的固體存放起來,供全家未來一兩個月之用。

而我最盼望的環節,當然還是吃酥脆燙嘴的油渣。板油一旦開始出油,整個廚房裏就會彌滿油香。像我這種沒出息的吃貨,一定是油香剛起,就已經早早地賴在廚房,以學習大人熬油為名等著吃油渣。母親疼我,知道我已經饞得不行了,所以往往隻要稍有幾粒油渣變黃發酥,就會用筷子仔細地揀出來,讓我配著嗤啦的熬油聲先吃為快。記得有一次,因為筷子不是很幹,油花濺出,還把她的手給燙了。她隻是用濕毛巾輕輕擦了一下,就繼續在鍋底給我找更多已經煉好的油渣。大概天底下母親都是這樣,隻要孩子高興,其他的就都顧不得了。

等到豬油全部熬好,就有大批的油渣可以吃了。一般兩碟,一碟灑鹽,一碟加糖。這時候,隻要在家的,都會擠在廚房,趁熱你一爪子,我一筷子的吃油渣。除了感歎酥香、過癮、解饞以外,全家還會認真地評判這次熬油的得失,例如熬油的火是否太小,出油量是否夠多,油渣有沒有太幹等等;免不了的還要有一搭,沒一搭地扯扯龍門陣,計劃一下剩下的油渣可以在哪一天炒油渣白菜等等。雖然吃的隻是熬油剩下的殘物,但全家人在一起的高興、和諧程度比起現在吃大餐隻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果剛好米飯出籠- 那年頭沒有電飯煲,大家都用籠屜蒸飯- 我還一定會狂吃一、兩大碗油渣拌飯。熱騰騰,剛蒸得的米飯用大碗,澆上一大勺剛煉好還未及凝固的豬油,倒少許醬油,加一丁點味精,一起拌勻,最後再灑上一把油渣,用大勺風卷殘雲,那叫一個過癮!那叫一個解饞!!多少年以後,有時夜裏餓了,我還會夢到小時候坐在廚房(我們家叫做灶房)的門檻上吃油渣拌飯。

當然,雖然說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醬油尚在,豬油無存,但油渣拌飯說到底並不是什麽了不得的東西,隻要肯找,一定有的。工作以後,我甚至還在一家奢冠江南的飯館裏吃過精裝豪華版的- 人家用的是雞油加鵝油渣,據說是某法國廚師在杭州吃完當地叫做狀元紅的醬油拌飯以後中西合璧新創的。不過,實話實說,後來無論在哪裏吃的,無論哪種版本都沒能給我留下什麽太深刻印象。我相信,絕對不是人家做的不好,而是因為兒時缺油少肉生活中,偶爾吃頓油渣拌飯的過癮,經過年複一年的回憶加想象,已經被我自我升華、自我神話了。

再美好的現實也是永遠比不上神話,這話一點沒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天眉 回複 悄悄話 小時候也是這樣賴在母親身邊等著吃油渣。喜歡!^^
回鍋江湖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落日故園情' 的評論 : 老幺重慶人。四川養豬大省,可能定量高點,哈哈。- 而且我隻趕上了票證的尾巴,可能沒有見過最苦的時候。
落日故園情 回複 悄悄話 不知樓主在哪個地方,有三斤肉票。南京當時一人一月一斤肉票。
elmonte 回複 悄悄話 很溫馨,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當年母親熬豬油,吃糖拌油渣,我都想起來了。隻是樓主家每人每月有三斤肉票,我家隻有一斤。
kingfish2010 回複 悄悄話 在陳三兩和毛侄子的領導下,遼寧人民每月三兩油,半斤肉。 三斤肉已經是當年的中國夢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