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輛老爺車,那些剛到美國的日子

(2014-02-05 10:01:03) 下一個
想起剛到美國的那些日子,那輛老爺車。1984年的Ford Crown Victoria, 據說是專門做警車用的, 到美國買的第二輛車。這輛車為我們立下了汗馬功勞。第一輛車是一輛小雪弗蘭。剛到時朋友在Indianapolis的一個小used car dealer 那買的。由於沒有經驗,隻在停車場裏開開試試就付錢買了。再說當時一千多塊錢的預算也買不了什麽,隻能買些身殘誌堅的破車,至少這輛車外形還全須全尾兒。誰知一開上高速公路,車速一過40邁,引擎燈就亮,車就抖得厲害。所以每次上路都當車隊隊長,不知挨了多少後車的罵。實在受不了這個屈辱,趕緊折價賣了,買了這輛Ford。車很大,很穩,很結實。
 
這車極富有自我犧牲精神。兩次舍身取義,幫我們把來時從國內借的學費還上了。第一次,在紅綠燈處,被人追尾,撞了保險杆,對方保險公司賠了八百多,在當時真是一筆橫財,趕緊寄回家還債。第二次,穿過一個街口時,被突然竄出的一輛麵包車從側麵撞上前右側門。這車真不愧是純鋼鐵做的,坐在右側的我一點沒事,隻是車門被撞進去了。從此我隻能坐後邊了,老公在前麵當司機。由於對方在stop sign沒停,保險公司又賠償了我們一筆修車費。車還能開,就是門壞了,所以我們沒修。又把這筆錢寄回家還債了。兩筆修車的錢加上打工的錢,終於還上了來時借的學費,無債一身輕的感覺真好。
 
一九九四年一月一號,轉學搬家去亞特蘭大。這輛車載著全部家當,鍋碗瓢盆,甚至桌子椅子,充滿希望地帶著我們開始了新生活。那是我還不會開車,住的地方離學校很遠,治安也很不好。所以每天上學放學都是老公接送,然後他去打工。一次晚上回家,發現muffler 通紅通紅。 送去修,一問是converter 懷了,修要至少幾百塊,愁壞了。老公硬是用一塊錢買的小鋸條把舊的muffler生生鋸下來,買個新的換上去了。還記得深更半夜的,我倆在停車場上,他躺在車下吱嘎吱嘎地鋸,我打著打火機給他照亮。
 
畢業前我懷孕了,為了攢點錢生孩子,他去阿拉巴馬打工,一家中餐館包吃包住。我還有幾個月後才能提前畢業,一個人留在了亞特蘭大。不得已趕鴨子上架,匆忙學了車。一起開車送他去阿拉巴馬,他留下來,我要自己把車開回亞特蘭大。第一次獨立開車,又是上高速公路開長途。晚上從阿拉巴馬往回開的路上幾乎漆黑一片,前後老遠也看不到幾輛車,路又不熟,一路上戰戰兢兢,精神高度緊張。終於看到了燈光一片,進了亞特蘭大。但看那一輛輛車像野馬一般,在8條Lane上竄來竄去,又被嚇個半死。等回到了公寓停車場的時候,人已經僵硬成了開車的姿勢了,路都不會走了。當時就一想法,男人心太狠了!不過這一鍛煉,我開車也算出徒了。畢業後,我也搬到了阿拉巴馬。那幾個月裏,經常自己開車回亞特蘭大產檢。開車還是稀裏糊塗的,出了好多糗事。一次輪胎紮癟,我都一點覺察沒有,愣是一路長途開回來。還有一次,開到他打工的餐館,不小心撞到柱子上了。他在裏邊聽到咣地一聲,一會兒看到我麵不改色慢慢悠悠地走進來,告訴他車撞柱子了,不過車也沒事兒,我也沒事兒,柱子也沒事兒。
 
生孩子時,我們開著那輛破車搬回到了亞特蘭大。帶著打工掙的幾千塊錢,心裏那個有底兒呀,好像有了這幾千塊錢走遍天下都不怕了。(雖然中間出了些周折,不得已差點自己在家生孩子。幸虧沒有. 孩子是坐位,要是自己在家生,肯定大人孩子都丟了小命。另一個故事了。)生下孩子後,才開始找工作。 Post Practical Training Visa隻剩幾個月了,投出一大堆簡曆沒有音訊。也不抱希望了。打算等孩子長大點一家去阿拉巴馬黑下來開個小餐館。先掙錢再說。就在簽證馬上到期的時候,兩家行業裏最好的consulting firms 同時來了麵試通知。
 
永遠忘不了第一次麵試的情景。穿著剛買的筆挺的職業套裝,坐在這輛右門癟進去的大破車裏,老公在前麵開車,穿著一看就是中餐館打工的,我和女兒坐後邊。Car seat上出生才幾個月的女兒,患濕疹臉蛋兒紅紅的,眯著小眼睛,包著個小花被,活象誌願軍叔叔在雪地裏剛撿來的孩子。不好意思把車開進華麗的辦公樓的停車場,隔著好幾條街我就下來走著去了。麵試完畢出來,又一頓找和等,那時還沒有手機,他也不知道我什麽時候出來,街上又不讓停車。第二天複試時,租了一輛車,才避免了這些尷尬。上班後,我又買了一輛車。但老公還是開著這輛破車打工。兩年後,買了新房子。這輛車開到漂亮的小區裏實在是太有損市容,才戀戀不舍地送給了一個朋友。
 
這個大破車還有一個溫馨的記憶。女兒小時候,晚上總不睡覺。我抱著在屋裏走來走去,怎麽哄也不睡。等好不容易哄著了,一放到床上馬上就醒就哭。有一次折騰了大半夜,我第二天還上班,實在太累了,老公就把她放到車裏出去轉。沒想到這招好使,一會兒她就睡著了。從此就養成了習慣,每天睡覺都要開車出去到處轉。
 
這輛車跟了我們四五年,見證了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幾個曆程,留學打工,第一份工作,第一個孩子,第一個房子,就象家庭的一員一樣很有感情。那幾年是非常快樂的時光。意氣風發,充滿希望。幸福其實就是現實和理想的落差,當落差不大不小的時候,人是最幸福的。那幾年用現在的標準看似乎很苦很窮,但要求的也很少很簡單。所以我們很快樂,很幸福。
 
其實我們這一代人每個人都有相似的故事,隻是細節略有不同。願這一段文字使我們走進,相互擁有了過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JusticeD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雖無相似的經曆,但還是看懂了博主伉儷的善良與自強不息。
nuaabill 回複 悄悄話 和我和我的camry的故事很像
我們這一代人確實比你們當時條件好一些了
不過中國人在異鄉的故事都是相似的
謝謝分享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53a913a70101hkse.html
Y389 回複 悄悄話 寫的實在,是真的經曆。有價值的人生並不光是錢能對應的。
goolie 回複 悄悄話 文筆流暢、幽默,多“寫寫吧”!
離城五十裏 回複 悄悄話 寫的真好,特別是 “其實我們這一代人每個人都有相似的故事,隻是細節略有不同。願這一段文字使我們走進,相互擁有了過去。” 鼓掌!
volleyballfan 回複 悄悄話
媚蘭子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看來我們是同時期來美國打拚的。 你喚起了我心裏的美好回憶。
Jane11 回複 悄悄話 寫的真好,讓人從心底兒有共鳴!我們與今天很多的留學生不一樣!
Jane11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
sdzwj 回複 悄悄話 對幸福的理解深有同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