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算師的職業病

(2014-02-12 13:17:37) 下一個
透過辦公室的窗子,看到街對麵的三明治小店閃爍的霓虹燈Open Sign。 好久沒去了。自從他們把每星期三的一元錢一勺冰淇淋的優惠取消後,我就很少去了。不知不覺,竟然有一年多了。有點小氣吧,沒辦法,精算師的職業病。
 
記得幾年前剛來這家公司的時候,一天下午,Janet, 公司的一位快退休的老精算師走過來,“Let’s go! It is Wednesday  $1 ice cream day!” 從此每個星期三的下午,我倆都風雨無阻地去買冰淇淋。站在冰淇淋的櫃台前,一老年一中年兩個職業婦女,竟像五歲的孩子一樣認真貪婪地看著櫃台裏一桶桶那永遠不變的幾款冰淇淋,反反複複磨磨蹭蹭拿不定主意要哪種口味。終於決定了,看到人家給了一大勺,還再補一小勺的時候,心情一下就燦爛起來。回來的路上,一邊吃一邊八卦公司的事,走回公司正好吃完。
 
Janet 退休後,我還經常自己去。直到有一天,像往常一樣遞上準備好的一塊錢,人家說“$2.42。”  “What?!” 我的眼睛睜得老大。這才發現人好像已經不是熟悉的那幾個麵孔了。原來小店換了新的主人,取消了星期三的優惠。我很不情願地付了$2.42。漲了142%啊, 幾乎兩倍半!!!而且還收稅了! 後來我又去了幾次,但每次交錢的時候都覺得心疼,於是去的次數越來越少。其實我平時買東西比較糊塗不看也記不住價格的,基本上屬於來去匆匆,抓了就走的類型。但這一塊錢的冰淇淋卻叫我耿耿於懷,過不了這個坎兒。也許142%的增長百分比太大了:)
 
不知道這算不算精算師的職業病,做事先精算一下百分比,再看總錢數,回報率遠比回報更重要。能花一塊錢辦成的事兒花兩塊錢,那就是腦子有病。
 
原先在谘詢公司工作的時候,有一個同事,每次出差不管多遠,一定是開車去,帶著老婆孩子,一家人順便旅遊了。而且一定是事先算好的付出最少回報最高的行程路線。有意思的是他總和我們抱怨他爸如何摳門,他在他爸家多遭罪。冬天凍死夏天熱死,他爸舍不得開暖氣空調,而且還追在他後邊關燈!我偷笑,這不是我媽嗎?不知道他爸掙這麽多錢省這麽多錢幹嘛。因為他爸是我們業內泰鬥,掙的錢絕對是夠花的。估計一定是在降低生存的成本,將日常生活的回報率達到最高。
 
公司裏還有一位奇人,可以說是業內天才。四五十歲了還單身。穿著七十年代的燈芯絨喇叭褲,不知哪年的沃爾沃看著車門隨時可能掉下來的樣子。沒去過他家,但他辦公室裏多老的專業雜誌都有,估計他這輩子從沒扔過東西。絕對是個隻賺錢不花錢的主兒,也算個鑽石王老五。他對我們公司一個妖豔的單親媽媽女秘書很有好感,而她也看中了他那隻進不出的賺錢機器,可最終下不了決心去過那種複古生活。
 
傳統偏見是我們這些和數字打交道的人都是木訥的書呆子。有這麽一個笑話。說如何區分精算師和會計師。會計師和人說話的時候不好意思看對方的臉,於是扭捏地看著對方的鞋,而精算師是害羞地看著自己的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