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透苦樂兩邊,勘破有無二見

相遇便是有緣,茫茫生死苦海,與您一起直麵佛法真諦,共飲一味清泉,永脫生死纏縛!
正文

來自佛陀的聲音:何為法師、說法師

(2014-02-02 14:02:51) 下一個
來自佛陀的聲音:何為法師、說法師
 
圖片
  

   末法時期,邪師如恒河沙,那到底什麽樣的人才可以稱為法師、說法師呢?為了讓我們佛子有更清晰的擇師能力,讓我們聆聽來自佛陀的聲音,來聽聽佛陀是怎麽說的:


摘自佛經
------《善說法經》並附講解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樹給孤獨園。爾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頭麵禮足,卻住一麵,白佛言:“如世尊所說法師,雲何名為法師?”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來所說法師義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佛告比丘:“若於色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若於受、想、行、識,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是名如來所說法師。”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踴躍歡喜,作禮而去。


《善說法經》是《雜阿含經》二六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爾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頭麵禮足,卻住一麵,白佛言:“如世尊所說法師,雲何名為法師?”


   這裏講到
:什麽是法師,解脫道有解脫道法師的內涵。現在當今說法的法師們有很多,那麽這些法師,我們如何去抉擇他所說的法,能指引我們邁向解脫、走向涅,這個是至關重要的擇法之處對這個法師的法進行抉擇,不是說他講的順你心、合你意的就好;也不會因為他講經說法後,身心柔軟了、愉悅了、祥和了,就說這個法師好;也不會因為這個法師在講經說法的時候,天女散花,地湧金蓮,異香滿室,你就說這個法師功夫真高,是個大解脫者。當你對法了解以後,就不會被這些現象所迷惑,你心中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因為你知道一個法師講的法,什麽樣的法才能真真正正指引你走向解脫,讓你確確實實地,能斷無休止的生死輪回之苦。

   
    下麵我們來解釋一下:


佛告比丘:“若於色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若於受、想、行、識,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是名如來所說法師。”


   
色、受、想、行、識,他告訴你要生厭、要離欲、要滅盡、要寂靜,講這樣的法的人,才稱為法師。也就是說,你對你的身體要產生厭惡,對你現在所有的一切感受要產生厭惡,對你現在所有的想法,所有的行為,要產生厭惡。

   
    有人說,這個行為為什麽要產生厭惡呢?比如說我手上抓個甘蔗,這種行為為什麽要產生厭惡呢?先前有位老修行考我,他問我:這個蜈蚣在地上爬的話,它自己知道不知道的?比如說我現在在做這個動作,一般人認為我自己是很清楚的,我現在在動,我的手在動。當大家現在在看我的時候,請問你們自己清不清楚你在看我?你是不清楚的,你如果清楚的話,你就不輪回。蜈蚣這麽多腳在地上走路,它自己是不清楚的,在無明狀態當中,在它的慣性裏麵。就像
J同學講的,他學了五行以後在看戲、看熱鬧,大家都在自己的稟性裏麵呢!就是慣性。蜈蚣在走,它是不知道的,因為它在它的慣性當中,所以它才是蜈蚣。那在蜈蚣的角度,它會認為,我怎麽不知道呢?我現在在走路,我不知道?我們因為不知道,所以我們才輪回;因為我們不知道,所以我們才有煩惱,所以我們才有痛苦。如果我們知道的話,我們就不煩惱、不痛苦啦!因為我們都在自己的業力當中,慣性當中。


   
那麽當你去觀察你的色、受、想、行、識,受僅是受,想僅是想,樂受僅是樂受。你在看的時候,你是覺察的,你是覺知的,你是很清楚地知道。“哎呀!這個東西吃下去它是甜的”,你很清楚地知道,還它一個甜。你不會因為它甜,你再多拿一顆,也不會因為它不順你的口,你就拒絕不吃,你心裏是很清楚地知道,你在吃這個東西,這是感受的受——受蘊。


    那麽色蘊呢?以身體的動作為例?比如走路的時候,你要觀察自己,你是腳掌著地的,還是腳後跟著地的。走路的時候,肩膀是怎麽回事,轉彎是怎麽轉的。這個身體所產生的一切動作,是很清楚的,你就像一個旁觀者。就像你們現在看著我一樣,你在走的時候,就這麽觀察你自己,不斷訓練自己這種觀察的能力。那麽你在吃東西的時候,包括喝茶,你要不斷地提醒自己,觀察自己喝茶的慣性。還有茶味到舌頭、到鼻子、到舌根的時候,它是怎樣的,你有沒有還它一個本來麵目。還它本來麵目的時候,沒有執著,沒有執取。一旦有抗拒,說:“哎呀!這個茶不好喝。”“哎呀!這個茶很好喝。”好喝不好喝都在抓取,在抓的時候,你就在輪回。

    今後在抉擇佛法的時候,看那些法師講經說法的時候,我們內心就非常清楚了,你學到的法是不是真正滅貪嗔癡的。對色、受、想、行、識要生厭,比如“吃”,對“吃”要生厭的。吃雖然是吃,內心是要生厭,要厭離的。

    所以我們說出家出家,出的是什麽家?出的是五濁惡世之家,出的是貪嗔癡之家,出的是煩惱之家。既然出家了,是不是出的是這個家(手指胸口),內心這個貪嗔癡之家。所以這裏法師、說法師已經講得非常清楚了。在講《諸行無常》的時候,我特地把這些經列在下麵,給大家的是什麽?是擇法眼。因為我們人身千百世難得,佛法千百世難聞。因為一個真正的修行者,他內心必定是個解脫者;一個行菩薩道之人,他必定是離欲者。我們學佛固然要發大悲心、發菩提心、發大悲願,但這個【空性慧】,這個解脫之門,你必須得多聞熏習,詳詳細細地、真真切切地落實在身心的每個當下。包括睡覺,你要試著跳出來觀察你睡的狀態,你是怎麽入眠的,醒來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麽。每個當下都在觀察自己,哪怕打呼嚕也要清楚,可能一開始會睡昏死過去,但是隻要你這麽去努力,這麽去精進——我說過啦,就好像一棵樹,生長的時候,一直往這邊傾倒,當它死的時候,會不會往另一邊倒啊?肯定不會的,因為傾向力在這裏,也就是出離心在這裏。


 

更多精彩請關注清泉穀公眾微信號:qingquangu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