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透苦樂兩邊,勘破有無二見

相遇便是有緣,茫茫生死苦海,與您一起直麵佛法真諦,共飲一味清泉,永脫生死纏縛!
正文

學佛感悟:有一分恭敬消一分罪業,有十分恭敬消十分罪業

(2014-06-03 09:29:05) 下一個

學佛感悟:談恭敬心

 

一,無限的恭敬心

 

印光法師開示

 

趣入佛道的道路有很多,隻是根據每個人的誌趣根性而定,沒有一個完全固定的法門。但有一個永遠不變的,那就是誠和恭敬,這兩樁事情,就是未來有無量諸佛出現於世間,都是不會改變的。但我們這些業障深重的凡夫,想要快速消除業障,快速證得無生法忍,如果不在誠和恭敬上麵下功夫,就如同樹木沒有根而要茂盛、鳥兒沒有翅膀而要飛翔,這如何能夠達到呢?

 

有一分恭敬消一分罪業,有十分恭敬消十分罪業,如果沒有恭敬,反而增添罪業。

 

    世間的人讀書,絕大多數都沒有敬畏。早上起來不洗臉漱口,上廁所不洗手,或者將書隨便仍床上,或者幹脆把書當作枕頭,晚上睡覺躺著看書,睡著了就把書和雜亂的衣服放一起,就算是在書桌上讀書,讀了後也同其他雜物放一起。如此把裝載著聖賢人寶貴的語言書,當成破的舊紙一樣,一點也不介意,一點沒有尊敬的意思。褻瀆輕慢的罪過,是不堪設想的。

 

    佛經是三世諸佛的老師,是如來的法身舍利,應該把佛經當作是真佛一樣看待,不可以僅僅看成是紙和墨汁如此簡單,麵對佛經佛菩薩象的時候,要如同忠臣奉事聖主、孝子閱讀父母留下的遺屬一樣的恭敬至誠,如果能這樣去做,那麽沒有什麽業障不能消掉,沒有什麽福慧不能具足。

 

凡修一切法門,總以至誠恭敬,求心與道合,心與佛合。不以見勝妙境界為事,即可不墮魔事。若以躁妄心,欲見勝妙境界,其心之冀望,如饑如渴,即墮魔之由。縱令不喪心病狂,亦幸耳,非所應也。

 

沒有恭敬心是什麽樣的狀況呢?

 

這個問題看起來有點滑稽,但是它確實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處處犯這個毛病,但是卻並不知道,也就是說我們對恭敬根本就沒有概念,不知道何為恭敬?由於這樣的慣性,即使對可以成佛的法也不會恭敬,何以故,因為不知道什麽是恭敬故。

 

那麽什麽是恭敬呢?是不是天天拜佛,誦經,念佛,磕頭就是恭敬呢?是不是天天跟師父磕頭就是恭敬呢?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麽是恭敬,恭敬的具體展現是什麽樣子?不同的人理解是不一樣的,那恭敬心在生活中的展現到底是什麽樣的呢?

 

“恭敬心是修行的精要。如果我們心中隻有師父,和虔誠的恭敬,不管發生什麽事,都把它視為師父的加持。如果我們能以這種持續湧現的恭敬心修行,當心中充滿對師父的恭敬,自然言聽計從,自然切入到師父的思維模式,凡事都會想一想如果是師父他會怎麽做?這樣就會把事處理得妥妥當當。一切色相都是師父加持,一切聲音都師父加持,一切磨難都是師父的加持,對師父的恭敬就是對法的恭敬,因為法要人弘,沒有人就沒有法,對師父的恭敬還表現在對師父身邊所有的人的恭敬,來道場的人要先打電話通知道場,這就是對師父的恭敬,因為道場是師父的,對師兄同修要像對師父一樣的恭敬,因為都是師父的弟子,對弟子的恭敬就是對師父的恭敬愛,對師父朋友的恭敬就是對師父的恭敬,愛屋及烏,恭敬不單單在行為形式上,最重要的是心,恭敬心,隻有真正的恭敬心所表現出來的自然是恭敬的行為,隻有這樣,才能聽得懂師父講的法,才能落實師父的法,才能得法喜充滿的收益。

 

社會上爭做老大的人,屢見不鮮。真正的老大,不是用身份的高低、排名的先後去衡量的,而是一顆懂得恭敬別人、包容別人的心量。

 

一顆心能包容一個家庭,你就能成為家長;能包容一個城市,你就能成為一個市長,你能包容一個國家,就能成為總統、領袖,你能包容一個地球,乃至三千法界,你就能和佛心契合無間。

 

世間上凡是尊貴的人,被他人所敬仰的人,都是從謙卑中來!

 

一個修行人,道業能不能成就,關鍵在於師父,

 

自古以來,沒有師父而成就,是絕對不可能的。

 

蓮池大師是淨土宗第八代的祖師,傳記上記載,他出家沒多久,便去參訪高僧遍融禪師。

 

他三步一拜,非常地虔誠,拜到老和尚座下。老和尚給他說什麽法使他開悟?

 

老和尚告訴他:“你年輕人不錯,記住,這一生不要被名聞利養害了!”他就在這一句話上悟入。

 

當時在座的人,聽了之後都笑笑,他們以為有這麽虔誠的人來,老和尚一定給他說妙法,哪裏曉得隻是老生常談。

 

那麽多人同時聽,都得不到受用,隻有他得受用,這就是古人所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那些人同樣在聽,為什麽得不到受用?沒有恭敬心,雖然聽了,不得受用。

 

當年慧可大師,禪宗的二祖,他雖然出家修行,心不安,煩惱很重。

看到達摩祖師從印度來的,在少林寺麵壁九年,禪定功夫很深,所以他去找達摩祖師,求達摩祖師給他安心。

 

那時冬天下雪,他站在門外,雪都到膝蓋,達摩還是不理他。他看到達摩祖師不理,便用刀把左手臂砍斷,右手拿著斷臂去供養達摩。

 

斷臂求法!好不容易見到達摩祖師, 

 

達摩祖師看到他這個樣子真是虔誠,便給他印證。慧可得到佛法的精髓,成了中國禪宗二祖。

 

慧可知道達摩是很了不起的人,對他真誠地恭敬。師資之道沒有別的,就是恭敬。

 

要以真誠之心,真實地恭敬,你才能得到法益,正是印光大師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慧可對於達摩是十分的誠敬,所以他得的是圓滿的利益。

 

 

佛在經上曾經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這故事是真的,經典上佛說的。

 

他說有個老比丘修行很多年,沒有得道,心裏麵很懊惱,也很有慚愧心。

 

有幾個年輕的,剛剛出家的比丘,去跟他開玩笑,戲弄他,跟他說:“你不是要想證果嗎?”

 

“是!是想證,不知道怎麽證法?”“我會,我教給你,但是你要請我們吃好東西,請客。”

 

這個老比丘把他的積蓄,他積蓄也沒有什麽,他把一點衣服賣掉,然後請小比丘吃。

吃飽了,這個老比丘求他:“怎麽證果?”小比丘也沒有法子證果,但是已經答應了,就作弄老比丘,叫他蹲在房屋的角落上。

小比丘說:“你蹲在那裏,你心裏頭不要胡思亂想,你聽我的話。”

 

這個小比丘拿個皮球在他頭上打了一下,說:“你證初果了。”這個老比丘點點頭:“是的。”

 

“再換一個角到那邊去”,他又乖乖跑到那邊去了,這個皮球又打一下,“你證二果了”。

四個角轉回來,“你證四果羅漢了!”“是。”這個回過頭來之後,他向幾個開玩笑的小比丘頂禮。

 

小比丘說:“我跟你開玩笑的。”他說:“我真證四果了。”那幾個小比丘都傻了,來向他求懺悔。

 

他說“我是實在證四果了”,這就說明他心誠!雖然人家給他開玩笑,他一樣證果,他有十分誠敬之心,他得到了。

 

 

修行得道,就要親近善知識。自己對待師父那個誠意,這是第一個條件。我們能不能得到東西,或者說要得到多少東西就要看我們有多少恭敬,多少信受,多少誠意,就像印光大師所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我們學佛是求開悟,絕對是虔誠信受恭敬心才能達得到,別無他法。

 

 

提不起恭敬心,應該怎麽做?

 

    這個恭敬心提不起來,就是慢心的展現。有慢心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沒事可以掏廁所、掃大街……就是說別人都愛麵子不願意做的事,我們就別愛麵子,就去做。這樣的話,我們的麵子就下來了。麵子下來了,恭敬心就會隨著生起。更主要的就是要持戒,受戒重要,持戒更重要。受戒是形式,持戒是落實,

 

    因為戒律本身就是清淨,清淨以後才有恭敬心。對眾生的恭敬心從哪裏來?不是說我想恭敬你,就恭敬了,我想尊重誰,就尊重誰了。大多恭敬別人都是有求的,有的是考慮這個人有用處,他就恭敬,他是根據用處來恭敬。有的對廠長恭敬,因為能領導他,能給安排好工作,能給他漲工資,他有恭敬心。但這都不是真正的恭敬心,真正的恭敬心來源於心裏的清淨。什麽是來源於心裏的清淨?那隻有一個,嚴持戒律。隻要心裏清淨,那恭敬心自個就生起來了。見到所有的眾生就像看到自己父母一樣,所有眾生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包括舍血、舍骨、舍肉、舍財產什麽都無所謂,那才是真正的恭敬心。有了恭敬心就會有了菩提心。沒有恭敬心,哪來的菩提心?都應該這麽樣去努力。首先持戒開始,做門衛,另外,多做一些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比如說,出門口,兩人出門正好相遇了,應該讓別人先進來,自己後進來,要給人讓路。又比如走到一個胡同裏,或走在一個橋上,對麵來個(異性)的,我們走到一半了,人家剛進來。但那異性不往後退,怎麽辦?自己主動退回來,路特別窄,給人讓路。這樣的話,慢慢時間長了,這恭敬心都會起來。

   坐什麽車也好,都給別人讓座。上火車也好,上汽車也好,上車就在旁邊站著,讓別人先進,自己最後進。

 

   真正佛弟子,對於不同的宗派、不同的法門都要生恭敬心。從緣起觀講,諸法平等,都是緣起,一切法皆是佛法,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不同的法門,善財童子沒有不禮敬的、沒有不讚歎的。

 

 

    再一個就是要忍受一切,安忍一切,從緣起觀看,眾生平等都是緣起,佛菩薩也是緣起,把每個人都看成自己的父母,未來諸佛。不光是這麽看,而且要落實在行為中。比如說一個屋的道友,要給他們倒水打水,要擦地,把所有的事都當自己的事,把所有的人都當成是主人,隻有自己是用人,保姆,所有的事情都要去做。好的凳子給他們用,自己用壞的;自己所有的東西都要布施出去,隻要眾生需要,道友需要,都給他們,要舍去。恭敬心要從實際行為去做才能提起來,少說話多做事,把對自己合理的要求當成是訓練,把對自己不合理的要求當成磨練,,必須要降伏自己心,就是放下自己的見解,意見,思想,方式方法等等。這樣才能慢慢去掉貢高我慢的心,就是要得到恭敬心。

 

  真正的恭敬就是無我。隻要是沒有我,就有恭敬心,有了我就有了慢心。處處無我,時時無我,才有恭敬心。這是我的東西,這是我的錄音筆,這是我布施的,這是我的床……隻要有一念我,恭敬心就不到位。

 

  處處無我才會有恭敬心。這個恭敬心是要靠培養的。它有一定難度,將麵臨著很多的痛苦和忍辱。沒有下這個決心,想得到恭敬心也是不容易的。當然事情還得慢慢做,一點點做,從周圍的小事做起,逐漸地擴大,才會有恭敬心。這個恭敬心每天都要有,包括我們起床以後,第一個念頭就是要把事情做好,要努力,要生出感激心。

  恭敬心應該時時有,每個小事情都要有。不管他是大人小孩。端碗的時候,不是單手給人家,都要雙手。

 



    每一份因緣的出現,偶然中總有著必然。結緣此法請發郵件至:shijiafodizi@gmail.com
    郵寄細節請讀《請書須知》。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080/201402/1598.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