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透苦樂兩邊,勘破有無二見

相遇便是有緣,茫茫生死苦海,與您一起直麵佛法真諦,共飲一味清泉,永脫生死纏縛!
正文

學佛所為何事(一)

(2014-02-02 13:08:10) 下一個
學佛所為何事(一)
 

今天,我們大家聚會一堂,坐在這裏學習佛法,我想大家都應該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熄滅貪嗔癡,這是我們的共欲。共欲是什麽呢?破無明而生明,斷染愛執著,熄滅貪嗔癡,契入真正的解脫自在。

所以,學佛並不是僅學一些概念、名相、常識;學佛並不僅是誦持幾本經書、拜拜十方佛;學佛並不是研究佛法,玩嘴皮子。學佛是為了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讓自己這個身心的行為造作與法相應,與戒相應。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的著眼處,要從遙遠的他方世界回到生命的現實當中來,把握身心的當下。

真正的佛法,就是在曆緣對境中,就是在活生生的工作、學習中,可以直接去體會、直接去體察。佛法是實實在在引領我們導向解脫的。隻要是掌握到真正的佛法、一味的佛法,不論是出家僧眾也好,在家居士也罷,都有邁向解脫的可能,契入涅的機會。因為我們大家都是人,修的都是佛陀所傳的、同樣的法。學佛絕不是學了幾十年還一片迷茫,修了幾十年還不得受用。真正的佛法,就在生命的當下,就在生活中、工作中,就在眼前,拾起來就可以落實,可以體會。無常,現在能體會到嗎?若是體會不到,請拿起手表看一看,每分每秒。哪一分哪一秒,停住在那裏不走了,不動了?即使手表停住了,時間也不會因為手表的停住而有所停留。所以,我們的生命,它是每一分每一秒的生命之流。就像水裏起波痕的浪花,風動波隨,波波相繼。就像我們的心念,意識前念後念隨,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它看清楚,認明白。看清楚後就不會隨他轉了,也就明白知道了:所謂的那個“我”,隻是一個念頭緊接著一個念頭,連續不斷的一個慣性持續,僅是如此而已。

所以,我們先拋出來《諸行無常》這課程,讓大家去體會無常。後來再拋出《諸法無我》,讓大家去認識無我。這些都是我們這個流動生命的真相。所以,真正的佛法,不離生命的當下;真正的佛法,是止息貪嗔癡,是離欲的。把握到真正的佛法,你會發現,道場就在家庭中,道場就單位中,道場就在身心的當下。人在哪裏,道場就在哪裏!因為,修行的道場不離自己的身心。對於眾生而言,修行就是修自己。

若是對法有真正的體會,而放下一切,專職修行,這是更恰當的事,更合理的事。把修行作為一種職業,把熄滅貪嗔癡作為一種專業。若是這樣子,解脫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把修行當成生活的花邊,閑著沒事把修行當樂趣來玩,這僅能得一時的福報,相對於難得的人身而言,實在是太可惜,太不值得了。

為什麽要把修行當成專職呢?因為佛法徹底的體證,離不開禪定,沒有定力的培養,容易流於嘴皮子、口頭禪。感覺上,好像是心無所住了,但內心深處的染愛執著,可能連邊都沒有碰到。沒有失去過,永遠不知道失去的那種痛苦。沒有對法真正的體會過,永遠體察不到破我執、我見的那種痛楚。

佛法是破染愛、執著的。什麽叫執著?手裏抓在那裏的東西,把它放了。抓了生生世世,現在說要把它放了,這個“放”有多難!所以,在放的當下,放的過程當中,或者是在認識他的時候,身心是有痛苦的、有糾結的。修行人要做出一種選擇,在看破後做出放下的選擇。在這個過程之前,必須對看破要下一翻功夫,看破是需要用法來看破,所以,對正見的確立也就顯得非常的重要。這直接就涉及到,對佛法要進行長期的熏習才能得到確信的培養。隻有對法堅定了,肯定了,心中有定見了,在“放”的時候,就會知道這個不是我想要的,這是不符合法的,這個是必定產生輪回的。因為有畏輪回大苦之心,所以不得不放。

所以,我們來住山修行,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修行是苦的。實際上不是修行是苦的,人生本來就是苦的。修行的苦是因為離開執著,淡薄貪嗔癡,改變自己這麽多年來執取的慣性、習性而產生的內心不自在。當習慣的時候也就自在了。當習慣了也就有法喜了。

所以,大家坐在這裏,一定要認識清楚,我們坐在這裏目的是什麽?今後的路怎麽樣去走?真正的修行,禪修與生活要結合起來,有摩擦時要學會生懺悔之心,有矛盾時要懂得去反省自己、有是非時要明白去慚愧檢查自身的言行。成天坐在那裏什麽事都沒有,怎麽會發現、怎麽能發現內在的執著染愛呢?隻有在曆緣對境的過程當中,在生命的流動現象裏,在生理的衝動上下手,才能更好的發現自己的執取力。

所以,我們在生活當中,在單位也好、在家庭也好、在山上也好,同事之間、夫妻之間、家人之間或者是同修之間,有摩擦、有矛盾,應該要正確的對待,站在法的立場來看待這些事情。不要人為的去生是非、起煩惱。即使有煩惱,也要站在法的立場上去對治,那是對法的一種反思、對人生的一種沉思、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反省。隻有建立在法的立場上,我們的思維模式才是正思維,也隻有正思維,身、語、意三業才會做出與法相應的事,這才是三妙行。若是與法不相應,同事、同修、家庭等,各種人際關係的矛盾,可能會小事變大,而且會越鬧越大,身語意三業就造業了。如果建立在法的立場上,學會反省自己,生起慚愧心,忍讓心,謙卑心,可能就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我們目前講的是解脫道,這個階段可能都會講這方麵的內容。目的是讓我們的身心遠離煩惱,得以自由,得以灑脫,得以自在。所以,大家在這個道場,要清楚是奔著解脫而來,是為了勘破無明、斷除染愛而來,是為了解放生命、開啟智慧而來。把目的搞清楚了,才能更好的融入到這個道場裏麵來。這樣在道場裏麵做任何活時,才能建立在法上,建立在解脫道上,能減少不必要的磨性,不必要的摩擦;也隻有融入到這個道場裏,才能體會到所講的法,會嚐到法喜,品到法味。

我們目前要做的,是讓大家心中都有主。什麽是主呢?把佛法的正知正見在你心中建立。讓能真正邁向解脫的法,在你心中建立起來,讓你遠離迷信與盲從,遠離顛倒與執著,這是目前我們所做的事。就是協助大家建立正知正見。讓我們的生命,在今後的生活中,以法來指導身、語、意三業,讓法來指導我們的身心行為,而不是隨著慣性在那裏流轉。

我們在三界中流轉,因為心中無法,像隻無依無靠的流浪狗一樣,在六道之中,隨業到處流浪。今天,我們坐在這裏回想一下,生生世世不知道有多少個日日夜夜,就在這個三界‘長夜無安’當中輪回流浪,繼續著我們的無知、繼續著我們的無明。輪回久了,時間長了,我們可能已經或早已經習慣了輪回,我們早已經習慣了輪回的慣性。比如我們先前展開的禁語,不講話的時候大家才知道,自己是那麽的愛講話。如果是過午不食,僅吃一餐,會發現嘴巴原來竟是那麽的饞。這些修行的事,自己不去做,不去體會,是永遠體察不到的。隻有自己做了,才知道我們先前的概念、觀念,是多麽的愚蠢與無知。我們輪回的眾生,實際上就像小灰這條狗一樣,看到大便就要走過去聞一聞。隻要我們稍加觀察,就會發現每天的身、口、意的展現,都在自己的慣性當中,都在無明的流轉當中。今天無明,明天也同樣的無明。所以,苦受來時生煩惱,不知去體察苦因,更不會去思惟滅苦之道。永遠不知道如何從“無明”而邁向“明”,如何從束縛當中趨向解脫、趨向涅槃。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自己業障深重,薄地凡夫,今生不可能解脫,今生也沒有機會解脫,今生更是沒有能力解脫,自我菲薄。由於自我菲薄,給自己的放逸找種種借口,所以提不起正精進的心。然後就沉溺於五欲樂中不知悔改。學佛十幾年了,還在五欲樂中浮浮沉沉,稍有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事,內心深處可能、甚至對佛菩薩都有不滿。自以為這麽的發心,這麽的護持佛法,這麽的施舍,到頭來卻是這樣的下場。心中無法,內心無主,今後必然、畢竟、肯定、一定會有這樣的想法。

   所以,今天,我們的講的是《心住非家》,就是讓大家明白真正的佛法。讓佛陀的一味法乳,流進你的心田,洗滌你的身心。愈合你輪回已久的創傷,安慰你流浪已久的心靈。所以,心中有法,你的心靈才像個家,才有個家,有個溫馨的家。讓你那漂泊許久的船舶得以靠岸,讓你不安的靈魂得以安寧,讓你熱惱的身心得以清涼,讓你執取的心得以淡薄,讓貪嗔癡三毒得以熄滅,留給你一顆無欲無求、無怨無悔的金剛心。


文章轉自清泉穀,微信號:qingquangu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