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學士

國遠家離已卅年,蹉跎歲月過雲煙。書生漫道無一用,經緯書齋自有天。
個人資料
正文

哦,原來是和尼姑一樣的!

(2014-02-18 08:36:30) 下一個
唐弢先生的《記鬱達夫》:

 

  【我記得有一次,我們一同聽魯迅先生講故事 (魯迅先生和鬱達夫、林語堂、唐弢等人一起吃飯),第二天會麵的時候,他(鬱達夫)說:

  “魯迅厲害。他講的故事,我翻了許多書找不到出處。不象錢武肅王還有方誌可查,這回是大海撈針,更加不著邊際了。”

  “也許在什麽筆記裏吧?”

  “也許。你不覺得這故事和《泰綺思》有點相似嗎?可是思想完全不同。真有趣。”

  魯迅先生講的故事是這樣的:

  某地有位高僧,潔身苦行,德高望重,遠近幾百裏的人都仰慕和敬佩他。臨死時,因為他一生未近女色,抱憾沒有見過女人陰戶,輾轉反側,不能死去。徒弟們見他折騰得苦,決定出錢雇個妓女,讓他見識見識。等到妓女脫下褲子,高僧看了,恍然大悟道:“喔,原來是和尼姑的一樣的嗬!”說完就斷了氣。

  我們都佩服這個故事含義的深刻。】


對上麵這個故事可以見仁見智。一般人看了就當是幾個男人酒酣飯飽之際的葷段子。可是唐弢、鬱達夫都是著名的作家(不知也在場的林語堂是怎麽說的?)卻能看出深刻的含義。當然他們並沒有細說到底是什麽深刻含義。 不過,名人的言行總是不缺乏主動來做注解的人的。新浪網有位博主就此事寫下如下理解:
 
    “魯迅的這個故事,在我看來應該分三個層麵來理解。首先:高僧看了,恍然大悟說了一句“哦,原來是和尼姑一樣的啊!“  看似簡短的一句話,其中暗藏的信息量和餘留的想象空間確海量的。”和尼姑一樣的“說明了高僧圓寂前是看到過尼姑的陰戶的。魯迅先生講的含蓄,若他當時直接了當直喻此意,定當嘩然,弄不好要被冠以褻瀆佛法的罪名了。但抽絲剝繭除去文字故意製造的迷霧氣氛,豈不就是明明白白的這個意思——和尚看了尼姑的陰戶。這個結論一下,問題就大了。和尚和尼姑都是佛法修行之人,戒色戒淫是必修之道,更何況和尚和尼姑所居處所都是分開的,大家各自修行,平素是不相往來的。此語一出,像是一個男人跑到了女廁所,他不光是跑了進去,而且還看了,而且看的是關鍵的部位。說到這裏就不由的不讓人浮想聯翩了。你說這個和尚和尼姑是怎麽相見的,在哪裏相見的,他們相見就相見吧,相見時逃禪辯佛切磋一下高深的佛學思想也無可厚非,可是竟...匪夷所思啊??忽然就想起來了娛樂圈的“潛規則”來了,莫不是這個佛法之地也是有我們不知道的規則的??想到這裏我開始鄙夷自己了,萬不能有這樣的念頭,大不敬了,我等乃“出山之泉”——想濁了。

      轉而進入第二個層麵了,“和尼姑一樣”的感歎和魯迅先生故事開頭的“抱憾沒有見過女人的陰戶”那是相矛盾的。為了更清晰的解剖矛盾的兩大對立麵,精簡歸納這兩句話後大意應該是這樣的:高僧是看到過尼姑的陰戶的,但是他沒有見到過女人的陰戶。寫下這幾個字之後,我自己都愕然,“尼姑的陰戶”非“女人的陰戶”進而言下之意再明顯不過了“尼姑”非“女人”。這個結論一得出,我心頓時敞然,對那位得道高僧的修為也油然而生敬意,高僧是在我們不得知的情況下看到了尼姑的陰戶,但是那又如何呢,在他的眼裏,那尼姑的陰戶和他天天敲擊的木魚,日日誦念的佛經一樣,不過是一個物件罷了,看是看了,並沒有半點的欲念。想到馮唐小說《不二》開篇時玄機尼姑大呼一聲”你想看我的胴體嗎?",結果導致弘忍大師意淫,(當然那隻是小說中的情節,弘忍大師乃佛教禪宗第五祖,不是我輩可以妄自揣測的)相比之下魯迅先生所說的這位高僧修行可見一斑。尼姑不是女人,更甚者,尼姑不是人,隻是每日參禪的物件,何來“色”“淫”之擾呢。高,實在是“高”啊。苦行至此,確實令人崇敬之情如滔滔江水...

 

       轉念又來了,既然這位得道高僧佛法如此精深了,為何死之前又因為沒有見過“女人的陰戶”,竟導致“輾轉反側,不能死去”。這也是我不太能解的第三個層麵了。我揣度良久,想大約應該是這樣的:在他修煉得如水純淨的眼裏,尼姑是塊木頭,但是在他去皮剝核後的心的萌動處,恐怕還是殘留了一絲人的本能吧。和尚也是人,一樣有著人最初最原始的本能,高僧日日禮佛,參悟佛法,年複一年,戒嗔癡戒淫色淨六根,要做的無非是一點一點一步一步的泯滅人性中的“惡”的欲念,壓抑人性的本能,什麽時候這種壓抑控製能做到隨心隨性,不起波瀾不露痕跡了,那便是得道,“度已”成功後進而“度人”再勸解別人放下欲念,立地成佛。從最初的”壓抑控製“到最終的“隨心隨性”“度己度人”這個參悟的過程應該是痛苦的,矛盾的,殘忍的,煎熬的吧。禪宗上素有“頓悟”和“漸悟”兩種不同的說法和流派。大師的“入世”修行如同於當年的神秀,所謂“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最後縱觀整個故事,魯迅先生講的這個高僧,苦苦修行,終於臻至“花非花,霧非霧,尼姑非女人”的高深境界,隻是臨死前卻回光返照,要看一眼“女人的陰戶”,這裏需要強調的是“看”,唯看而已,沒有什麽實質的內容。我忽然想起大師們常念念有詞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高僧臨死前的一看又豈非不是“色即是空”呢。參悟佛法,拂拭內心,約束行為,擯棄欲念,一心向佛。高僧的修為讓我為之肅然起敬,即便他最後臨死的那一看也讓我動容,一點真性情而已,無它“色即是空”呀!!那一眼後,怕是連這佛學裏的最最深奧一點,最最非常人能及的一點禪機也被高僧參悟到了吧!“哦!原來是和尼姑一樣的啊!“又豈非不是”花還是花,霧還是霧,尼姑還是女人”的最高境界呢。從“入世”到“出世”就在那一眼了。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解和尚看尼姑陰戶說   (2012-01-12 21:15:51) http://blog.sina.com.cn/u/2246096494 )


這個故事鬱達夫也講了找不到出處,也很有可能是魯迅自己即興編的。深刻含義或隻是個葷段子,元芳自有看法。我倒覺得,世界文學史上有名的《十日談》裏很多著名的故事,像那個‘把魔鬼打入地獄’的故事,可能一開始也隻不過是村夫蠢婦們的葷段子罷了,後來竟演變成了文學名著,嗬嗬。世事難料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