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AKB4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一口水塘的故事

(2014-11-23 04:53:23) 下一個

 

 

    我的高中同學老董在北京生活、工作了十多年後,今年年初決定辭職回山東老家搞生態農業。老董是縝密、慎重之人,為了避免無準備之仗,他投入了大量金錢、時間和精力在前期考察中。

    上個禮拜,他到上海崇明考察,我們幾個同學聚在一起,問他的感受。已經明顯變黑的他,依然信心滿滿,但多了不少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思考,就是如何跟農民打交道。他在山東某縣考察時候聽說的一件事情,體現了農村問題典型的複雜性。

    該縣某村一位楊姓老板,在外麵開電子廠發達了,想為父老鄉親們做點善事。考慮到該村地處山區,平時雨水稀少,他想為鄉親們挖一個水塘,一來幹旱的時候可以澆澆地,二來小孩子們也可以進去遊泳洗澡什麽的。

    項目想好之後開始選址。村裏最大的那個派係——其實就是村裏姓楊的那個群體——堅持挖在A地,因為A地離他們的田地比較近,這樣澆水灌溉什麽的比較方便。但村裏的少數派們堅決反對,他們理想中的地方是更靠近自家一畝三分地的B地。兩派爭執不下,幾乎到了大打出手的地步,最後,村支書——村裏最大派係的領頭人——出麵平衡,他暫時說服了自己的群體,決定將水塘挖在稍微靠近B地的C地。

    錢本來就不是問題,農村也不缺勞動力,沒幾天,水塘就挖好了。又過了一陣子,下了幾場雨之後,水塘裏蓄滿了水。有一戶楊姓人家發現,這麽大一個水塘,空著也是空著,不如放些魚苗進去,養大了可以多盤菜。楊家人想到做到,水塘裏就多了很多一天到晚遊泳的魚。楊家人勤快,還經常去喂喂魚食什麽的,慢慢水塘就變成他們家的魚塘了。

    礙於一個楊家,其他姓楊的憋著沒說什麽。可姓黃的姓劉的不幹了,這又不是你們家的水塘,憑什麽你能在這裏養魚?於是姓黃的姓劉的紛紛買了魚竿魚餌漁網,到水塘裏撈魚去了。楊家人一看,這還了得,明明自家養的魚,變成了全村人的菜,憑什麽呀?這戶楊家人就跟姓黃的姓劉的在水塘邊幹起架來。其他楊姓人家雖然不滿養魚的這戶楊家人,但好歹也是同一本族譜上的人,於是或主動或被動卷入了混戰,最終演變為全村人的群毆,披頭散發的、滿臉鮮血的、一瘸一拐的……

    第二天,水塘裏的魚——無論大的小的、不管青的紅的——全部魚肚朝上,靜靜漂在水麵上:有人往水塘裏倒入了大量農藥。

    老董說,他從這件事情中,至少明白了三點:第一,跟農民打交道,需要讓農民嚐到甜頭,要讓他們有利可圖,並且必須是實實在在、近在眼前的利益,這是前提,否則任何事情都難以推進。第二,擒賊先擒王固然沒錯,但隨著廣大農民接觸的信息越來越多,隻靠一個村支書去說服一個宗族的人,太勉為其難,更不用指望靠村支書說服全村人了,必須考慮到每家每戶的具體利益和多元訴求。第三,在城市白領中,魚死網破這種事情並不多見,大家會考慮做事的成本和規則,但在農村,一切都是簡單直接以及混亂複雜的——我得不到的你也別想得到,我死了你也不能活著。

    水塘的事情還遠遠沒有結束。那戶養魚的楊家人哭天喊地繞著村子罵了三天三夜,累得發了五天燒,也沒有找到投毒者,這事情也就慢慢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不了了之。幾個月後,水塘恢複了平靜,孩子們有事沒事又去洗澡遊泳了,膽子大一些的,可以蹬著腿跳進水塘裏。

    一個懶洋洋的中午,樹上的知了無精打采地叫著,貓貓狗狗們熱得趴在樹蔭下耷拉著腦袋。忽然,一聲淒厲的哭喊劃過整個村莊,接著便是泣不成聲的“我可憐的孩子呀”的嚎叫。躺在涼席上睡午覺的人們光著膀子跑出來,看到徐媽媽拖著那被淹死的六歲孩子的屍體,哭得不像人樣。

    村民鄰居們很自覺地幫忙料理後事,一些神神叨叨的老人則負責出謀劃策。正當大家以為事情都過去了的時候,徐媽媽跑到村支書的家門口,和出錢讚助挖水塘的楊姓老板的家門口,理直氣壯地要求賠償:“你說,要不是你們挖這個水塘,我家孩子會去那裏玩嗎?不去那裏玩的話,會出事嗎?出了事,不找你們,找誰呢?”

    徐媽媽每天顛來倒去就這幾句話,村支書和楊姓老板的爹媽——楊老板仍然在外麵開廠——不堪其擾,後來大家實在沒辦法,由楊姓老板出錢,賠償了徐媽媽一萬塊錢。

    經過了一連串的事情之後,楊姓老板覺得挖水塘這事純粹是給自己找麻煩,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又出了一份工錢,雇人將那個水塘填平。從此,村民們聊天的時候總有這麽一句:“唉,要是那個水塘還在就好了。”

    老董說,很多事情其實他也看不懂,“農民們有時候眼光非常長遠,比如大家一起幫著徐媽媽料理後事,因為類似的事情誰都可能遇到;但有時候又非常勢利,比如水塘選址、比如爭搶魚苗。”

    不過,除了老董所說的“好心”的出發點,還有一些基本的邊界沒搞清楚。比如,魚塘選址,是需要公開討論,還是隻是村支書的一言堂?楊家人在集體的池塘裏養魚,是否應該履行一定的承包合同?而往池塘裏倒農藥的人是否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徐媽媽將孩子溺亡的責任全部推給村支書和楊老板,家長對未成年兒童的監護責任又該如何厘清?凡此種種,如果製度和文化上的邊界仍然像過去幾千年那樣模糊不清,那麽類似的糊塗賬肯定還會在農村一次又一次重現

原題目:《一個公益水塘引發的糾紛》
作者:戚德誌  FT  2014年11月20日
 

相關文章:
  遙望故國

    曆史回顧
    埃博拉在中國:謠言傳播比較快
    聯合國高官與中國最底層騙子    
    瀕危的中國鄉鎮中學
    觀察:“中國出了個習近平”
    走近周永康的美國親家
   
江誌成 江綿恒 江澤民與日上免稅行
    “白手起家,空手套白狼”的典範
   
電力一姐原來已是香港同胞
   2013年全球清廉指數排行榜:中國第80位
    在上海相親:你該娶誰,你能嫁誰?
  
中國式相親
    
鳳凰男:寒門難出貴子
  從社會保障看中國脆弱的一麵 
    
中國地震何以人員傷亡慘重

    
群體沉默的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石假裝 回複 悄悄話 進步多了,俺在鄉下那會兒,這事得引發械鬥呢。
江西 回複 悄悄話 農村的真實反應。
回複 悄悄話 我k,寫得太好了。這才是真正的中國農村和中國文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