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AKB4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回顧日劇三十年 你觀看過幾部?

(2014-02-10 04:42:40) 下一個

回顧日劇三十年



    1980年到2010年,日本電視劇曆經了跌宕起伏的30年。在每個時期,無論是主題素材,還是社會反響,都深刻地反映了電視劇和時代之間的緊密聯係。

    潮流不斷變化,日劇也日益更新,去其繁冗,揀其扼要,讓我們回顧一下這30年的日劇曆史。


泡沫時期的“普世”價值

   上世紀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初期,日本經曆了泡沫經濟時期。如同我一樣,在此期間度過了大學時光的一代人,深深受到“都市言情劇”(日式英文“Trendy Drama”,多以都市男女的戀愛和社會潮流為主題)的影響。這種電視劇存在的重要性,遠遠超出現今人們的想像,甚至可以說是無法逃避、不可或缺的。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它的影響力之大,足以決定人們的價值觀。尤其對於追求潮流的世代來說,對待都市言情劇的態度頗為重要,選擇或是迎合,恰恰體現了一個人的價值取向。現在想來,那時候的情況,或許和60年代年輕人評價小說家大江健三郎時分幫別派的現象有幾分相似。

    但是,當時的年輕人無暇考慮這麽多,一門心思地努力模仿,使自己更加接近電視劇的主人公。約會時一定要吃法國大餐,基本不會像現在這樣輕鬆地吃點意式簡餐;女朋友的生日一定會去買蒂芙尼,過聖誕節則一定要預訂赤阪王子酒店……如今回想起來,腦中自然畫上一個大問號,當年明明還是學生,有必要逞強至此嗎?不過在當時,社會的整體氛圍確實讓人感受到,如果不那麽做就“無法原諒”。

    就我個人而言,那時還是上智大學的學生,從剛步入校園到大二為止,一直和一位同年級的女生交往。她畢業於初高中連讀的基督教私立學校,通過推薦進入了學習院大學,是一位家境殷實的千金小姐。基於這樣的背景,我曾很努力地嚐試走電視劇中的“潮流路線”,但中途還是開始隱隱覺得自己不適合這種交往方式。更何況,把每個月打工做家庭教師等賺來的約5萬日元盡數花在女朋友身上也有些荒唐。

   所以在大二的秋天,我向關係已開始轉淡的女朋友直接提出了分手。然後,仿佛要逃離都市言情劇的世界一樣,我前往海外留學。即便在留學歸來之後,我選擇把存下來的錢用於海外旅行。交往的女朋友,也是比較學生氣的,我開始轉為開始享受這種略顯窘迫的戀愛。

    回想當時,1991年到1993年之間相繼播出的《101次求婚》、《東京愛情故事》、《一直都愛你》、《同一屋簷下》等電視劇,給我們男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現在仔細一看,其中大部分都是富士電視台製作的。雖然頗為吃驚,不過當年的富士電視台確實非同小可。

   無論哪部電視劇的內容,都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俊男美女(其中也有少數搞笑角色)一邊煩惱著各種事情,一邊談著精彩的戀愛”。而“事業和成功都不及你重要”是貫穿始終的價值觀。雖說如此,登場人物已擁有一份理想的工作,不管是收入還是前途都不是難題的前提在劇中忽隱忽現。

   在我看來,1990年代前期,是人們在“擁有”之後思考“消費”的時代。“金錢隻花在戀愛上”這種價值觀被生動地體現在了電視劇中



《東京愛情故事》場景



80年代的社會思考

   如果向前追溯,回顧一下1980年代的電視劇,則可以發現一個姿態略異的日本。直到1970年代為止,日本一路實現了經濟高度成長,因此變得富足。而在1980年代,“這樣真的好嗎?”等直麵現狀的質疑精神也被融入到了電視劇中。

    比如,1980年的《3年B組金八老師2》(TBS),正是將焦點聚集在為非作歹導致“學校崩塌”的問題少年身上。武田鐵矢扮演的金八老師,對那些想要放棄不良學生的同事抗議道:“那家夥不是爛了的橘子!”這句話成為刻入電視劇曆史的經典台詞。

   1983年的《積木崩塌》(TBS),是以“家庭崩塌”為主題的電視劇。1985年的《致星期五的妻子們3 墜入情網》,使賢淑的日本妻子形象成為過去式,令人印象深刻。那是一個搖擺不定的時代,“家庭”、“學校”、“職場”等支撐著戰後日本人的“ 框架”逐漸動搖。也正因如此,1983年的NHK連續劇《阿信》才成為了轟動全社會的成功之作吧。阿信堅忍的形象,正是經曆了明治、大正、昭和時代的日本平民的姿態。就在日本正漸漸轉變為“富足日本”的最後瞬間,《阿信》誕生了。

   但是,顯像管中感動了我們的阿信在日本已不複存在,時代無法避免地從“社會派”向“都市潮流”不斷變遷。

   1986年的《男女7人夏物語》和1987年的《男女7人秋物語》兩部電視劇成為1990年代邁向不同潮流的一種預兆。明石家秋刀魚、大竹忍、岩崎宏美、片岡鶴太郎、山下真司、手塚理美、岡安由美子7名演員將劇中人物的聚散離合演繹得淋漓盡致,播出後大受歡迎,這也真正引領了“都市言情劇”時代的正式到來。


90年代的主題轉換

    進入1990年代後半段的日本,被泡沫經濟崩壞之後的不景氣重重包圍。當時雖然還不像現在這樣就業困難,但是奢侈玩樂的人已不見蹤影。電視劇的主人公,也變成了“認真穩重”、“想要改變現狀”的類型。

    比如,1997年最受歡迎的《同一屋簷下2》(TBS),因成為收視率遠遠超越第一部的罕見作品而名聲大噪。曾是職業馬拉鬆選手的江口洋介扮演的主人公,逐個拜訪7年前因為雙親的交通事故而分別的兄弟們,最終讓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走向重生。這個故事,仿佛恰如其分地折射了希望從泡沫崩壞中再生的日本人的期冀。

    1998年富士電視台的《GTO麻辣教師》,講述了曾經是暴走族老大的老師鬼塚,用他破天荒的教育方式,將一個個“惡勢力”打倒幫助學生們的故事。從主人公的行為中,觀眾們獲得了一種精神發泄和心靈淨化。不過,由於登場的反麵人物明顯都是在泡沫經濟時期腐敗至極的經濟界人士和政治家,可以說這部電視劇表現了後泡沫時代的一種“除惡揚善”的意識形態。


21世紀的題材多變

    然而,對於批判泡沫經濟時代逐漸感到厭倦的日本人,開始思考如何才能找回原本的自己。2000年之後的電視劇,想要一語概括並不容易。因為,想必那時的日本人本身就十分迷惘、困惑。如果一定要在其中找出一些共同之處的話,那麽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純愛”吧。

    泡沫時期的電視劇基本沒有“純愛”。當時的人們覺得“純愛”是無能的表現,認為戀愛是一場遊戲,要像坐旋轉木馬一樣,不停地變換對象,然後聰明地從中選出最合適的人。但是,2000年以後電視劇強調的則是“命中注定”。

    2000年播出的《美麗人生》(TBS),由木村拓哉和常盤貴子主演,獲得了最高收視率41%的驚人成績。該劇講述的是沒有人氣的男理發師和輪椅少女的戀愛故事。女主角雖患疾病,但依然作為圖書管理員堅強地活著。如果讓我選,比起泡沫時期的電視劇,這種類型的作品更容易產生共鳴。當時,我雖然工作很忙,但還是抽空看完,哭得一塌糊塗。

    另一方麵,從這一時期起,“職業”也作為電視劇的主要題材之一開始發展。引航作品是2001年的《律政英雄》。該劇著眼檢察官的生活,正義感超強的木村拓哉搭配有點小迷糊的鬆隆子,這樣的組合大放異彩。

    之後的2003年,描寫空乘人員的《GOOD LUCK!! 》(TBS)、以醫療界為主題的《白色巨塔》(TBS)、刻畫孤島名醫的《五島醫生診療所》(富士電視台)等電視劇陸續熱播,被稱為“職業劇”類型的電視劇廣泛博得好評,占據一席之地。

    然而,伴隨著各種職業被悉數搬上銀屏,收視率開始出現整體下降。原來每年至少有幾部都會取得超過30%的收視率,但漸漸地這樣的情況一年也不會出現一次。於是,電視劇開始挖掘曆史。《華麗一族》(TBS)、《仁醫》(TBS)等劇都收視不俗,卻不足以挽回日劇整體的衰敗趨勢。總的來說,2000年代後半進入了電視劇的低穀。電視劇的檔期不斷地被綜藝節目取代,都市言情劇的演員們也失去了陣地,綜藝明星成為了電視的主角。

    就這樣,直到2011年的3.11東日本大地震之後,日本電視劇才迎來了複活之日

《朝日新聞》 野島剛 2014.01.11

日劇時代歸來 311堪稱轉折點

    打開社交網絡不難發現,無論是剛步入職場的年輕白領,還是尚身處校園的高校學生,不少人將自己的狀態變成了“ 以牙還牙,加倍奉還!”。

  這便是前一段時間火熱熒屏的人氣日劇《半澤直樹》中的經典台詞。現在,這部日劇仍然餘熱未消,大快人心的情節令觀眾嘖嘖稱道。與上世紀90年代的《東京愛情故事》、《悠長假期》等經典作品相比,如今的日劇主題更為多元。《半澤直樹》揭示職場規則,《家政婦三田》思考家庭意義,《海女》審視人性善惡……在一波又一波的收視狂潮中,日劇時代正華麗歸來。

  在日本,電視劇台詞的流行程度,可謂揭示該劇社會影響力的重要指標。一般電視劇中的台詞原本多限於在特定的情景中使用,並不容易成為流行語,而近期熱播日劇中的經典台詞已經家喻戶曉。這足可以證明,今年的日劇來頭不小。

  紅透半邊天的TBS電視劇《半澤直樹》大結局的收視率高達42.2%(關東地區,數據出自調查公司Video Research),創下了本世紀最高的收視紀錄。以前曾有很多電視劇收視率超過了20%,但如今的日劇收視率普遍停留在10%左右。在電視劇事業江河日下的境況中,《半澤直樹》卻脫穎而出,成為了唯一的贏家。
 

《半澤直樹》中的場景

  從總體上看,近年來電視劇的收視率都不太盡如人意。1993年,在私營電視台播出的電視劇中,平均收視率超過20%的有8部,2003年時則降到了3部,而今年隻有《半澤直樹》一部。20年前,播出時單集收視率超過20%的電視劇有24部,而在去年僅有幾部,但今年可能會突破10部。
 

熱播日劇試圖打破閉塞感

  去年春天開播的NHK晨間劇《海女》也引發了一股社會熱潮,但與勸善懲惡的《半澤直樹》不同的是,它從諸多視角描寫了人類的善惡麵,並帶有一種溫情。兩部電視劇的風格截然不同。然而,日本大學教授中町綾子(電視劇表現分析專業)則認為,兩者的共同之處在於同時向外界傳達了一種信息??“打破閉塞感”。

  以往的電視劇大多批判了社會的冷漠與陰暗麵,而《半澤直樹》中則明確指出人們應該奮起反抗的目標。中町教授說到:“為了打破這種被閉塞感包圍的現狀,我們每個人都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半澤直樹》強烈地表達出這樣的信息,和當今時代巧妙地形成了共鳴。”《海女》則講述了小地方出身的主人公在大都市東京參選偶像組合時戰勝困難、獲得成功的故事。

  朝日電視台社長早河洋認為,《半澤直樹》、《海女》,以及近年來的人氣之作《Doctor X》、《家政婦三田》等電視劇共同的特點在於:“滿腔熱情的主人公向既成的組織與體製發起挑戰,通過感情上的解放來達到心靈淨化,這過程往往會贏得觀眾的掌聲。”

  在2013年上半年的電視劇中,《海女》和《半澤直樹》各領風騷。然而在秋季檔期中,也湧現了不少優秀的電視劇作品。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便是堺雅人(40歲)主演的《Legal High》(富士電視台),以及米倉涼子主演的《Doctor X~外科醫生•大門未知子~》(朝日電視台)。特別是後者,第1集的收視率就高達22.8%,第2集為23.1%(關東地區,數據出自調查公司Video Research,下同),成為秋季最高收視率得主,讓人切身感受到了日劇複活的跡象。

 

改變大團圓結局的定式思維

  很多日本人感到,最近的電視劇出現了變化。目前最知名的編劇之一、古澤良太稱:“電視劇的確變得越來越有意思了。《海女》和《半澤直樹》都很耐人尋味,但又讓人有所不甘。阪元裕二、宮藤官九郎和其他一線編劇、演員、製片人、劇組人員如今都互相關注著彼此,不斷從對方的作品中吸取經驗,在暗中較勁的同時相互切磋。我能感覺到這一點。”對於電視劇越來越好看的理由,古澤認為:“想必是因為編劇們覺得這樣下去的話,維持收視率的幻想最終會破滅,所以他們隻能堅持自己覺得有意思的作品並做下去。”

  另外,製作方也在有意識地改變以往日劇中“大團圓結局”的定式思維。古澤在創作《Legal High》時,就刻意破壞著“隻要相信人們的善意,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觀念。日劇的結局總是皆大歡喜,看的人也會認為這是理所應當。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定式:如果最後結局不如人意,收視率可能就會受到影響。對於這樣的觀眾,我隱約有一種憤怒感。地震後,社會上形成了一種隻要提到‘絆’(日語,意為牽絆),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氛圍,但其實大家應該也都想過,現實並非如此。

 

東日本大地震成為日劇轉折點

  早稻田大學演劇博物館館長岡室美奈子在接受《AREA》雜誌采訪時分析了日劇走俏的原因:“實力編劇們創作出了諸多優秀的作品,我認為其轉折點便是東日本大地震。”

  地震前,除了根據漫畫改編的電視劇外,大多日劇將目光放在了醫療等、與人生死相關的主題上。這種現象在大地震之前的2000年就形成了。當時,“死”被認為是人生的終點。但是,“大地震中很多人失去了生命,‘生’開始被看作是‘死’的延續。如何能感到逝者就在自己身邊,成為了最為切實的問題。”

  此類作品的代表作是2011年的晨間電視小說《康乃馨》。最後一集中,女主人公糸子在開場的旁白時說:“早上好。我已經死了。”麵對因思念自己而痛哭不已的女兒們,她說:“我還在,就在你們身邊。”的確,就連去年創下了高收視率而引發熱議的《家政婦三田》,也是描寫了一家人如何接受母親死去的現實,重新向未來出發的故事。

  我們也可以這樣分析:為了治愈在大地震中遭受創傷的心靈,人們通過觀看電視劇在虛擬世界中尋求安慰。電視新聞中滿眼都充斥著核電站事故、大地震、提高消費稅等負麵新聞。這種從電視劇中尋求安慰的心理並不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另一方麵,在電視劇中進行表演的演員也能夠感受到這一點吧。在《半澤直樹》和《Legal High》中挑大梁的堺雅人談到:“3·11在我心中留下了無法抹去的印象。”地震發生時,他正在北海道根室拍攝外景。他反複閱讀了很多遍司馬遼太郎的《油菜花海》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惡靈》,最終讓自己的心境平靜下來——

  “當我在麵對極為嚴峻的現實時,也會被虛擬的力量治愈。這可能是逃避現實,但站在即使逃走也不得不去麵對的現實麵前,虛擬世界的力量就會回蕩在我的心中。在我厭倦了每天的新聞,想要聽到一點不同的消息時,手邊有本小說真是再好不過了。”

《朝日新聞》 野島剛 2014.01.15



日劇翻拍在韓國



 

  如今,在亞洲曾經風靡一時的韓國電視劇逐漸光芒暗淡,無論是銷售額還是受歡迎程度都不如從前樂觀。與之相對,《龍櫻》、《家政婦三田》等日本新劇進入韓國影視圈的視線,經過一番“ 改頭換麵”變身為韓劇。現在這樣的“日韓融合”現象正不斷蔓延。

  2011年,日本電視台播出的日劇《家政婦三田》創下了最高收視率40%的記錄。而在韓國,一部名為《可疑的保姆》的電視劇正火熱熒屏,最高收視率為11.1%,成績不俗。《可疑的保姆》正是改編自《家政婦三田》的韓劇,雖然劇中的角色姓名都變成了地地道道的韓國名字,但劇情的整體設定基本沒有變化,就如同之前日韓兩版《花樣男子》一樣。

 

在日本銷售的韓國翻拍版《花樣男子》DVD封麵

 

  在《可疑的保姆》官方主頁的留言板上,觀眾的意見褒貶不一。“每集的內容都發人深思,特別愛看!”、“覺得不符合韓國人的心理”等發言體現了人們觀劇後的感受。韓劇的設定多圍繞與財團富少的戀愛、婆媳糾紛等情節展開,對於已經深諳此類套路的韓國觀眾來說,《可疑的保姆》無疑帶來了新鮮的觀劇體驗。

  《家政婦三田》的改編權是由韓國EVERYSHOW公司從日本電視台購買的。據說,該公司的代表理事尹俊厚在看了《家政婦三田》後,發現其中所反映出的許多社會問題,與韓國的情況頗為類似:“現在韓國也迅速向‘核心家庭’(由父母和未婚子女兩代人組成)方向發展,跟日本一樣漸漸形成了個人主義。我相信探尋家庭存在方式的《家政婦三田》在韓國也能獲得共鳴。”

  僅2012年一年,韓國就翻拍了《同窗會~再愛症候群》、《求婚大作戰》等至少8部人氣日劇。而今年《不需要愛情的夏天》、《派遣的品格》、《女王的教室》等作品也經過改編登上了韓國的電視熒屏。

  現在,雖然韓國的有線電視頻道正在播出日劇,但是韓國媒體相關人士透露,無線頻道“考慮到國民的感情,限製(日劇)播出”。因此,很多韓國觀眾還是第一次接觸到以日劇為原型的韓版翻拍劇。

  韓國流行翻拍日劇的背景是什麽呢? 韓國內容振興院日本事務所所長金泳德指出,“由於日韓關係惡化,導致韓劇衰退”是翻拍日劇的原因之一。同時,這也對韓國的電視劇製作者帶了一定的心理影響。“現在,日本的韓劇市場在不斷縮小。如果是在日本成為廣為人知的劇集的話,人們期待對日出口能夠順利進行。”

  對於負責翻拍的韓國製作者來說,最大的煩惱莫過於相較日劇,韓劇的集數多、播放時間長等問題。除去廣告,日劇一般每集的時間為50分鍾,長度在10集左右。而韓劇每集的時間在60至70分鍾之間,長度普遍都在16集以上。在整體時長翻倍的情況下,如何增加原作中沒有的情節,如何體現國情的不同,就是製作者展現功力的地方了。

  波麗佳音公司(PONY CANYON)負責在日本發行大量韓劇。該公司董事大柳英樹這樣評價道:“韓劇在製作時都會考慮到向海外出口這個因素,所以擅長突出戀愛元素,簡單易懂地表現情感。因此,韓國製作者在翻拍日劇時,也能夠很好地詮釋出原作中的喜怒哀樂,甚至讓故事變得更加有趣。”

《朝日新聞》 野島剛2014.01.1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尖尖- 回複 悄悄話 很喜歡Doctor-X,怪人ガリレオ、南極大陸
Bornfre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KB48' 的評論 : ぜっひ みってみたい!
AKB4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ornfree' 的評論 :
是版權問題,日本等國常常為此表示不滿。聰明的中國人就改成“限國內發行”了。
去年NHK的《海女》(あまちゃん)介紹日本當今社會及文藝界的現狀。很有意思,你看過嗎?
Bornfree 回複 悄悄話 可惜不在國內。。。前幾年在北美也能看到很多日劇,可惜現在很多網站隻對國內。現在正在看 相棒,很喜歡。謝謝介紹!
AKB4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ornfree' 的評論 :
在網上能看到很多日劇,特別是國內的網站幾乎是日劇的“生放送”。
Bornfree 回複 悄悄話 日劇のダイファンです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