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AKB4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稀土策略失敗?日本需求方又變為“強勢”

(2014-01-02 17:02:46) 下一個

中國稀土策略失敗?日本需求方又變為“強勢”


    由於需求大減,中國不少稀土企業開始停產、減產。最大稀土生產企業內蒙古包鋼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停止了部分工廠的生產活動。中國在某種程度上將稀土作為牽製日本的外交牌使用,加強出口管理,不料稀土需求銳減導致中國稀土企業陷入困境。


     在2010年東海發生中國漁船與日本船隻的撞船事件後,中國曾經事實上停止了稀土的對日出口。之後日本企業開始推進替代產品的開發,因此需求急劇減少。中國的稀土生產量在鼎盛時期的2006年達到了16萬噸,但2012年減少一半。

     中國約有300家稀土企業。據業內人士透露,約有25%的稀土精煉、加工企業停產,未停產企業的開工率也僅為3~4成。中國一名稀土企業負責人稱:“無視市場實際情況的稀土政策引發了不必要的混亂”。

     中國稀土業界相關人士透露說“稀土出口的2成為黑市交易”。中國政府在2010年秋季東海撞船事件後事實上停止了稀土出口,以此為契機,稀土價格高漲,導致不具有開采和加工資格的企業蜂擁而上。

     在中國2010年秋季加強對稀土的管理後,日本企業買不到用於製造高性能磁鐵的鏑,就無法生產混合動力車(HV)的馬達。當時日企90%以上的稀土都依賴中國,停止稀土出口使日企陷入不安。

    2011年年初,中國政府把江西贛州稀土產地收歸國家管理,5月份又宣布將江西等地稀土生產的80%以上集中到3家大企業。由於中國減少稀土出口,稀土價格出現暴漲。日本企業通過開發替代產品來削減稀土使用量,同時還擴大采購渠道,從澳大利亞和美國等國進口。

     結果,中國產稀土需求出現銳減。2011年夏季達到最高點後價格開始下滑。中國為提振稀土價格於2012年4月成立了業界團體來加強稀土管理,8月又宣布將國內稀土產能削減20%。

     但是,這些措施沒能阻止需求下滑,2012年1~6月期中國稀土出口量同比減少了約40%。日本稀土業內人士認為,2012年稀土的對日出口量將從2011年的1.8萬噸減少至1萬噸,估計為10年來的最低水平。同時,稀土價格還在不斷下跌。

     不少中國稀土企業已經開始認為政府應放棄加強稀土管理的方針,由市場來調控。



美國稀土企業再戰中國

     曾是世界最大稀土生產企業的美國鉬礦公司(Molycorp Inc.)要重振昔日雄風。該公司向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礦山投資約9億美元,2013年形成年產量約占全球產能3成的4萬噸生產體製。鉬礦公司能否抗衡幾乎壟斷稀土市場的中國?最大買家的日企也在密切關注事態的進展。

     鉬礦公司的“芒廷帕斯礦山(Mountainpass)”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南部莫哈韋沙漠中海拔1400米的高原上。過去,這裏曾經是全球最大稀土礦山,但在2002年關閉。近兩年來,中國稀土出口限製政策令稀土價格暴漲,鉬礦公司決定重啟生產


圖為鉬礦CEO史密斯在說明設備更新計劃

 
   2012年7月下旬,鉬礦公司CEO馬克.史密斯站在高台上,眺望著眼前相當於200個東京巨蛋體育場的巨大礦區,笑容滿麵地說:“礦山關閉前開采的礦石庫存2天前用完了,剛開始用新開采的礦石生產稀土”。

    據該公司數據顯示,2011年稀土全球生產量為11萬5000噸。鉬礦公司的產量不到5000噸,而芒廷帕斯礦山的產量占大約3500噸,其中6成銷售給日企。此前,該公司利用礦山關閉前開采的礦石生產混合動力車馬達等磁鐵用釹和鈰等。現在,該公司通過投資9億美元更新設備提高產能。

     這裏生產的稀土將非常有競爭力。據介紹明年滿負荷開工時的生產成本將為每千克3美元左右,僅為中國的5分之1,史密斯強調說這一成本“完全有可能實現”。芒廷帕斯礦山工人的平均時薪為25美元。是中國人工費的約8倍,但該公司將運用其他方法打造超出中國的價格競爭力。

     其一是通過利用價格低廉的頁岩氣有效降低電力等使用量巨大的能源費用。 鉬礦公司此次將通過管線輸送頁岩氣,利用熱電聯產設備提供電力等能源。預計每天可削減1000美元的能源費用。

     另一個是實現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化學藥劑的自給自足。該公司正在礦區內自行建設需要巨額投資的鹽酸和氫氧化鈉等藥劑生產工廠。據介紹,實際上生產成本中化學藥劑和溶劑所占的比重高達6成,藥劑新工廠建成投產後,成本將降至1成以下

   

芒廷帕斯礦山開始開采提煉稀土

    
此外,在廢水等處理方麵也將引進自主開發的新設備,對曾被批評的環境汙染方麵也采取了相應對策。

     日本磁鐵業廠商非常歡迎鉬礦公司增強產能,說“有多處稀土產地無疑將有助於實現穩定采購”。

    2011年,住友商事出資鉬礦公司以及鉬礦公司和日立金屬間的磁鐵合資生產等談判都無疾而終,失敗是因為鉬礦公司為想把價位定在和中國持平的水準。這次鉬礦公司聯手的對象是日本大同特殊鋼和三菱商事。明年開始,新一代磁鐵合資生產將啟動。

     鉬礦公司於6月收購了加拿大稀土加工大型企業Neo Material Technologies公司(以下簡稱Neo)。因為Neo擅長高純度稀土加工。

     但鉬礦公司的業績並不樂觀。2012年第2季度財報顯示,受稀土價格下滑的影響,鉬礦公司的最終損益為虧損6760萬美元(2011年同期為盈利4770萬美元)。摩根大通集團等投資者懷疑該公司“是否有能力確保(更新設備)所需資金”。有鉬礦公司和日企進行資本合作的消息也就不難理解了。

芒廷帕斯礦山在曆史上也和日本有密切的關係。礦山於1952年開始生產,因顯像管彩電等的需求,經營一帆風順。當然,那時日企是鉬礦公司的重要客戶。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受到中國企業的價格攻勢,鉬礦公司的業績不斷惡化。因為1998年發生廢水輸送管線破裂事故等原因,礦山被迫於2002年關閉。受命查明事故原因的就是現任CEO史密斯。

     堅信“芒廷帕斯礦山潛藏著巨大商機的史密斯在2008年聯合其他投資者從美國石油巨頭雪佛龍手中買下礦山。2010年,新生鉬礦公司重新上市。

     史密斯認為“年底(市場行情)將走向複蘇”,投資欲望強烈。但是,中國有可能像上世紀80年代那樣,發動低價格攻勢來擊潰競爭對手。鉬礦公司還有一個弱點就是不能生產高性能馬達不可或缺的鏑,在鏑生產上擁有壓倒性優勢的中國可能會從這裏找突破點。

     毫無疑問,對鉬礦公司來說,為了抗衡強悍的中國,與日企保持良好的關係就顯得更加重要



中國應該從稀土和香蕉學到的
   

圖為中國的稀土礦

    在中國的“反日”怒火熊熊燃燒的2012年9月,內蒙古和江西的稀土礦山被迫進行了停產。原因是在世界高科技產業中被認為不可或缺的稀土的需求出現了銳減,庫存堆積如山。各類稀土的價格在總體上已經降至最高點的3分之1以下,但各礦山仍在生產,不惜勒緊褲帶進行出口。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命令礦山停產。在2010年9月東海發生中日撞船事件之際,中國曾經收緊稀土對日供應,日本企業一時間大驚失色,開始競相搶購。但如今中國稀土為什麽賣不出去了呢?

     因為日本和韓國等稀土需求國家逐步推進了“擺脫中國”的戰略。日本轉向美國、加拿大、印度以及越南等地區尋找新的稀土供應來源,促使各地紛紛開發新礦山和重啟老礦山。日本企業豐田通商和雙日參加了據稱稀土儲量居世界第3位的越南西北部的都巴奧稀土礦山的開發,該礦山於2013年開始生產。此外,替代性材料的開發以及削減使用量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進展。東芝於2012年8月宣布開發出了完全無需使用鏑的馬達用高鐵濃度釤鈷磁鐵。

   
想起石油危機

    看到這樣的情形想到了上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當時,沙特阿拉伯和利比亞等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OAPEC)為了打擊支持以色列的美國與荷蘭,宣布實施石油全麵禁運,同時減少向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出口石油。對日本原油供應的減少雖然隻是暫時的,但日本開始舉全國之力采取行動“擺脫石油”。除了擴大核能和液化天然氣(LNG)的利用、重新評價煤炭價值等舉措之外,日本還大力推進節能戰略。結果,日本的石油消費從停止增長轉為了下降,世界石油需求也出現了增長乏力的態勢。另一方麵,產油國則因原油價格上漲而開始積極增產,到1986年上半年,原油價格發生了暴跌,這就是所謂的“逆石油危機”。在那之後截至2003年,原油價格在長達15年的時間裏持續低迷。重新擴大一度減少的需求以及已找到替代物的需求是極為困難的。中國的稀土正在陷入同樣的結局



由於中國不進口,而出口到日本的菲律賓香蕉大降價


     中國海關自2012年夏季之前起停止菲律賓產香蕉的進口,結果原本要出口到中國的香蕉大量湧入了日本和其他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味道相對差一些的海南島等地的香蕉開始在中國各地銷售。此舉的背景是,中國和菲律賓在黃岩島的領土主權問題上出現了對立。而中國禁止進口菲律賓香蕉的意圖是希望進一步打擊菲律賓的蕉農。


把經濟手段用在政治將受到打擊

     對於中國而言,無論是香蕉還是稀土,都成了解決領土爭端的武器,中國將經濟當做了解決政治和外交問題的手段。這樣的行為是否正當,有不同的意見存在,但重要的問題是最終受到打擊的將是把經濟手段用在政治領域的始作俑者。不僅是引發石油危機的阿拉伯產油國。1973年美國尼克鬆政權實施了大豆禁運,結果主要大豆進口國日本產生了豆腐和納豆原料不足問題。但是,這促使日本團結一致在巴西進行大豆種植。在那之後,雖然美國解除了禁運,但對日本出口受到限製。而如今美國隻能與巴西分享已成為大豆最大進口國的中國市場。美國的禁運成就了巴西。

    中國與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領土爭端雖然存在發展為軍事衝突的風險,但更容易走向經濟戰爭。但發起禁運等經濟戰爭的一方從長期來看將遭受損失,這是事實。中國應該了解這樣的事實




中國與日本的稀土尷尬

     日本仍未實現稀土采購來源多樣化。在2010年東海發生中國漁船與日本船隻的撞船事件後,中國曾經事實上停止了稀土的對日出口,日本的采購風險加劇。日本貿易公司和磁鐵廠商開始從中國以外采購稀土,但在2011年以後企業不斷減少稀土使用量,日本國內需求出現減少。而中國國內則存在產能過剩,因此在日本進口總量中,中國產稀土占比在提高。


    2013年1~4月,日本稀土進口量比上年同期增加19%,達到4300噸。其中,中國產稀土占63%,比上一年提高11個百分點。在中國之外,進口量較大的是法國和越南產稀土,而這些稀土多是從中國采購的稀土的加工產品,因此很多觀點認為實際上中國產稀土占到日本進口總量的80%。

     中國產稀土占比之所以上升,一家專門從事稀土貿易的日本公司認為是因為“背負大量庫存的當地生產者進行了低價銷售”。中國既是稀土生產國又是需求國,由於生產超過需求,正在擴大出口。

     釹(用於磁鐵)的中國出口價格在5月底為每公斤77美元左右。而鏑(用於保持磁力)為每公斤575美元左右。分別比4月下跌4%,比2011年7月的高點下跌80%以上。釹創出2年零8個月以來新低,而鏑創出2年零3個月以來新低。

     通過采用替代品等舉措,日本國內的稀土需求停滯現象非常突出。據日本新金屬協會統計顯示,2012年日本稀土需求為1萬4470噸,比上一年減少31%。例如作為研磨劑的鈰,需求者減少了使用量。而家電馬達也不斷改用不使用稀土的磁鐵產品。


        目前,也有觀點認為稀土需求已經複蘇。例如用於磁鐵的釹,磁鐵合金廠商昭和電工稱“日本廠商的采購正在增加”。1~4月,進口量比上一年同期增長19%,但相比頂峰時期的2008年,仍下降了65%。

     6月中旬有報道稱豐田通商將於今年秋季在印度啟動稀土試生產。對此日本稀土用戶說:“目前即使是印度產的稀土出來,也沒用”。

     印度是稀土新興生產國。豐田通商將與供應原料的印度政府所屬企業、印度稀土公司(Indian Rare Earths Ltd)合作。原來計劃在2013年的較早時間啟動試生產,但由於采購原料的價格未能談妥,預計投產時間將推遲至2013年11月。

     此外,美國鉬礦公司(Molycorp Inc.)也在事實上調低了生產計劃。當初曾計劃2013年將年產能提高至4萬噸,但該公司日本法人稱:“訂單並未增加,因此無法增加生產設備”。

     世界稀土需求依然在增長,日本不少觀點認為“增加采購來源的必要性並未改變”。根據行業推測,2013年的需求將約為10萬7千噸,比12年增長7%。

     為促進稀有金屬和稀土礦物資源的開發等,日本經濟產業省在2013年度預算中計提了88億日元,但在中國國內,2013年的供給預計仍將超過需求。日本的一家稀土貿易公司稱:“如果采購來源進一步增加,隻會導致供過於求”。




稀土價格回落至暴漲前水準


        混合動力車和數字家電生產中不可或缺的稀土的價格,已經回落到因中國限製出口而暴漲的2010~2011年以前的水平。日本企業等近來一直致力於削減稀土使用以及開發替代材料和新的產地。此次的價格回落可以說是日本政企合作開發減少資源使用的技術的結果,這些技術還有望應用於產地過於局限的稀有金屬等其他資源。


     截至2013年6月中旬,中國稀土主要品類的出口價格已經比5月下降約1成。用於高性能磁鐵的釹降至每公斤70美元左右,而鏑降至每公斤500美元左右,價格僅為2011年7月高點時的約1/7。

     在稀土領域,中國占世界產量的約9成。受中國削減出口配額和2010年中日撞船事件影響,價格出現暴漲。釹和鏑價格在2011年的頂峰時漲至原來的10~20倍。

     在日本,生產混合動力車的核心零部件馬達的磁鐵時通常使用鏑,但是伴隨稀土價格的暴漲,不使用鏑的產品有所增加。每輛汽車的磁鐵使用總量也比2011年前後減少了4成。本田於2012年開發出了可將混合動力車的鏑使用量減少3成的技術。這項技術將用於今後上市的混合動力新款車,以降低采購風險。

     根據行業推算,2013年世界稀土需求總量約為10萬7千噸。比2012年增長約7%,但增速一直在放緩。

     日本昭和電工自6月中旬起提高了其在中國江西省的稀土合金工廠的開工率。不過,來自中國磁鐵廠商的詢價並不踴躍,加上其在內蒙古自治區的工廠,在中國整體開工率還不到1成。

     另外,保有大量庫存的中國生產商也在不斷降價銷售。中國對日出口量在2013年1~5月比上年同期增長49%。中國政府也擔心稀土價格崩盤,作為穩定價格的舉措之一,政府開始加強取締違法開采。因此,進入7月後,也有一部分稀土價格開始上漲。

        主管稀土開采的工業和信息化部5月中旬舉行了緊急會議。決定年內引入監督各企業生產動向的係統以及抽查機製等。該部負責人表示,對濫采問題屢禁不止的各地方政府,今後要嚴格追究其監督責任,同時還將加強處罰規定。

     具體的管理規定尚未出爐,但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與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展開合作,在各地對違法開采展開調查。6月,在被認為是稀土亂采導致水汙染加劇的江西省尋烏縣,公安部門展開了大規模的違法開采舉報宣傳活動。多名企業相關人士因涉嫌違規作業遭到逮捕,違規企業被勒令停產




全球稀土開發急刹車

     稀土的新礦山開發正逐漸止步。由於2010~2011年的價格暴漲,日本等國的需求出現減少。而價格下跌又導致企業和政府的開發意願降溫。此外,需求複蘇緩慢也在產生消極影響。


     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統計,2012年全球稀土產量(以氧化物計算)為11萬8900噸,與2011年基本持平。相比創近期高點的2010年減少10%以上,進入今年後依然處於增長乏力狀態。除了中國實施減產外,中國以外的礦山新建計劃也被推遲。

     日本豐田通商計劃攜手當地企業在印度東部推進稀土共同生產業務。原本計劃自2012年起利用該業務每年提供3千~4千噸稀土,但目前仍未全麵供貨。該公司也承認,“推遲供貨已是定局”。

     此外,美國鉬礦公司也已經叫停了增產計劃。該公司最初曾計劃在2013年之內將年產能提高至4萬噸,目前認為“稀土需求將持續疲軟”。據預測,該公司在2013年下半年的產能將僅為約1萬9千噸。

    獨立行政法人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產資源機構將在資金方麵向日本企業在海外開發礦山或出資資源公司提供幫助。但據介紹,稀土中的鑭和鈰等的新建項目也在減少。

    稀土開發熱的降溫,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日本在需求上的減少。日本曾占全球需求10%以上。據日本新金屬協會統計,2012年日本國內稀土需求為1萬4470噸,比2011年減少31%。尤其是用於磁鐵和玻璃研磨材料的稀土下滑明顯。

    用於馬達磁鐵的中國產釹的對日出口價格在2011年7月曾上漲至每公斤460美元左右,達到2010年1月的12倍,但2013年6月已經下跌8成。到8月底,則降至90美元左右。

    即便如此,需求仍未出現複蘇跡象。這是因為需求者受價格上升影響,徹底削減了稀土使用量。日本中央硝子采取了在工廠內重複利用製造過程中使用的玻璃研磨材料等舉措,進而將稀土新增采購量減少到了2010~2011年的6成左右。該公司表示,“即使價格暴漲趨於平穩,仍將繼續削減稀土用量”。

    另據日本商社稱,磁鐵廠商目前仍未消化2010~2011年采購的稀土庫存,因此“新增需求正在減少”。

    日本資源能源廳礦物資源課負責人表示,目前“(稀土采購)集中於中國一國非常危險。將繼續尋找新的供應商”,但作為其前提的供求環境本身已經發生改變。




日本稀土需求方變為“強勢”

     在稀土國際市場,需求方似乎顯得越來越強勢。最大生產國中國,正試圖通過抑製供給來提振稀土價格,但日本磁鐵廠商等需求方則預測今後降價將下跌,對購買無動於衷。在2011年稀土價格暴漲時,需求方曾為此不知所措,但目前情況卻發生了改變。

        “照目前的價位,廠商不會采購”,經營用於高功能磁鐵的鏑的日本商社負責人異口同聲地表示。中國對日稀土出口價格自2013年6月起上漲了1成左右,10月下旬一度上漲至每公斤550美元左右。雖然僅為2011年夏季創出的每公斤3700美元的七分之一左右,但在需求方看來,價格仍然過高。

     在稀土的主要產地中國,2013年夏季政府對非法開采進行了大規模取締。市場有多觀測認為,中國在著手儲備1萬噸稀土。同時還有市場相關人士指出,中國政府是為提振稀土行情而收緊了供應。


     對此,日本磁鐵和磁鐵合金製造商在7月以後減少了采購,幾乎不展開交易的情況正在持續。中國因抑製供給而導致的價格暴漲在2011年也曾發生,當時需求方匆忙展開采購,結果招致了進一步上漲,但此次卻顯得非常冷靜。此外,作為磁鐵原料的釹也呈現類似狀況。目前對日價格為每公斤100美元左右,比6月上漲了近4成。但需求並不旺盛。

     由於看好來自混合動力車和產業機械的需求增長,企業增產磁鐵等的意願依然強烈。各公司之所以不急於采購稀土,是因為其認為供過於求的局麵今後仍將持續,目前的上漲隻是暫時性的。

     此外,例如日本信越化學工業和TDK等各磁鐵製造商以2011年的暴漲為契機,削減了稀土使用量。加之在春季降價時,已經以低價增加了進口。因為擁有當時的庫存,所以不必急於以高價進行采購。

     包括鈰等在內,日本2012年稀土整體的進口量為1萬3千噸,相比2010年幾乎減少了一半。而中國2011、2012年的出口總量約為3萬噸,僅為中國政府為保護資源而設定的出口配額的5成左右。日本昭和電工指出“2013年(出口量)可能仍將低於出口配額”。

        此外,需求方不急於采購的另一個背景則是世界貿易組織(WTO)可能在年內裁定中國限製稀土出口違反協定。這是由日美歐提起的訴訟,一旦中國被裁定違反世貿協定,目前設定為2成左右的出口稅很有可能下調,TDK認為“這應該有助於推動原料價格緩慢下降”。

     眼下,資源型國家通過限製供給來控製市場的趨勢日益加強,而稀土需求方則正通過靈活的舉措來渡過“困難”。



日本經濟新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AKB4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試一把' 的評論 :
問題是天朝自古以來上政策下有對策。地方、企業和私人誰會放棄手中的搖錢樹呢?所以水貨橫流。
另外中國沒有核心技術即稀土的精練技術,真正用於高精尖端的稀土製品卻是從日本進口的。所以當中國“禁運”時,日立金屬公司的股票卻上漲,因為它是世界最大的稀土製品廠商。
試一把 回複 悄悄話 紛紛停產關門是好機會。用稅和費來調節國內的稀土產能,維持在國內需求的80%-100%,用以調控國際市場的價格。現在外匯不是問題,因此進口用匯能夠得到保障。如果今後隨著中國產業結構升級,國內稀土需求增加,那麽依靠建立起來的調節機製,中國會在稀土市場占據主動地位。
省吃儉用cheng富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民族解放' 的評論 :
天朝隻有小聰明無大智慧,泱泱大國一盤散沙。
民族解放 回複 悄悄話 中國政府是搬起石頭砸了中國人民的腳。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