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荷亭

我現居住在加拿大,是陝西人。我新建博客園地,以後會發出幾十年生命中的曾經和感悟。簡單介紹到此。謝謝。博客主人:激揚文字
個人資料
正文

悠悠歲月(一)抗爭(B)

(2013-12-11 10:12:13) 下一個
    本該早就高中畢業的我們,因著"文革",被耽誤了。到六八年的下半年,高中和初中六屆學生,俗稱"老三屆"。怎麽安置呢,總不能一直呆在學校搞"革命"吧。小學的學生也不能總呆在小學不升級吧,到年齡的孩子不能不上學吧。而老三屆這龐大的學生隊伍,哪有這麽龐大的就業單位來安置他們。毛主席在發動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想必早就考慮好了吧。否則怎麽中央文革小組發文,報紙上號召,學校"革委會"動員,而且還發布了毛主席的"農村是一個廣闊天地,到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最高指示。一些學生激動了,一些學生在觀望。

    那時候學校裏完全對立的兩派在毛主席的指示"工人階級內部,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發表以後,已經貌合神離的聯合起來成立了校革委會。學校裏的高音喇叭每天都在播放有關到農村可以大有作為的文章,革委會就派人隔三差五地去動員。許多學生就報名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奔赴了陝西的邊遠農村。我和班上的幾個同學根本不想去農村,怕去了會在農村呆一輩子。而革委會裏的成員,大部分都是我們這一派的,礙著"同一戰壕的戰友"的麵子,也不好意思到我家來動員。所以,大部分同學都走了,而我們幾個老頑固,還守在學校。可是,萬萬沒有想到,12月21還是22號,又發布了一條最新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從這條指示中,我看出了兩層意思,一,上山下鄉是非去不可了,二是未必在農村呆一輩子,再教育好了,可能就可以回城了。既然挺不過去,那就下吧。但是,可不能隨學校去那些邊遠地區,要去,也要找西安市郊區。否則就是教育好了,要回西安可就難了。剛好,我姐姐有幾個同學在郊區的小學當老師。想到這裏,就趕快找我姐,讓她幫我聯係。嗨,還真找對了。她很快就幫我聯係好了一個在西安郊區草灘公社一所小學當老師的同學,以極快的速度聯係好了草灘公社的一個小隊。是投親靠友的名義去這個隊,而且是三個名額。我就把一個名額給了高一時的一個同學慶。另一個名額給了我後來轉的這所高中的同學英。

    我和慶所在的這所學校離我家遠,我為什麽會分到這所學校,以後會隨著另外的情節展開。

    拿到隊裏同意接收的證明信,我和慶,就抓緊時間,辦理各種手續,當時學校還給了20元的安置費,還有可以購買再生布和再生棉的證明。我和慶就匆匆忙忙的用這20元錢,購買所需的生活用品和再生布、再生棉,縫製被子和褥子以及枕頭。

     終於,一切辦好了,戶口也遷出了,也到了68年年底。可別小看這個年底,工作以後,調資正規以後,工齡可就從68年算了。盡管我們實際上到隊裏的時間是69年元月4號。英沒有和我們一起辦理,她說她自己辦理。雖然英在我們到隊裏不幾天,和幾個"文革"中同一戰壕的戰友---西安冶院的幾個大學生到我們隊裏看望過我,可她並沒有到這個隊插隊。後來才知道,迫於當時的壓力,她不得不把她的戶口從原來的派出所遷出,但並沒有落戶到我們公社的派出所,而是裝起了腰包戶口。她比我們"聰明"。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和慶也仿效她,裝了一年多的腰包戶口。但英的"聰明",最後卻害了她,因為她太不"識時務",以至於她目前的境遇除了離開這個世界的五個同學,就她最慘了。好了,英的故事留待以後再敘。

    69年元月4號,姐姐和她的幾個男同學,騎著自行車載著我和我的行李送我到隊裏,慶的家在北郊,比我近多了,她兩個弟弟也騎車把她送到了隊裏。前麵已經有16個學生先我們而到隊裏,他們的住處已經安排好了,兩個逃跑富農的院子,男女各占一個院子,沒有我們的位置了。隻好把我們倆安排到隊長家,和她的女兒同睡一個大炕。
    
    我們那個村子,農民大人和孩子150多人,知青就有18人。全是通過各種關係辦的投親靠友。沒有一個是真正的投親靠友。我們也不例外。為什麽隊裏會接受這麽多的學生呢?是因為國家會給每一個學生撥240元的安置費到隊裏,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是8元,總共6個月,其它的費就歸隊裏了。我們就這樣開始了“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的生活。”在農村幹了4個月,也就是四月底,我們知情放假回家過五一。我和其他三個高中女同學(包括英)以及文革中同一戰壕的四個西安冶金學院的大哥哥一起乘火車到華山去玩。來去兩天時間,那時候沒有纜車,憑著我們的兩條腿,把華山的幾個峰全爬了。雖然觀看了綺麗的美景,浩瀚的雲海,挺拔峭立、無比壯觀的山峰,可我們累的也實在夠嗆。勉強回到家,腿已經不能動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