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微知著

成功是人生,失敗也是人生。 輝煌是人生,平凡也是人生。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原創小說連載:學者複仇記(十七)

(2015-08-08 02:59:01) 下一個
九。脫胎換骨
    許楓聯係了一所美國大學,作為訪問學者,再次來到美國。本來他來這個學校隻是作為跳板,想留在美國。他知道自己的學術生涯是結束了,所以也沒有做什麽認真科研。他來美國,就是打算跳出是非,與世隔絕。他的想法是,即使自己從此默默無聞,也比看著柳倩飛揚跋扈好。在國內,即使換一個地方,柳倩的影響,勢力還時時可以感覺到,自己心裏會很壓抑。在美國,就沒有她的勢力了,自己再苦,再差,至少沒有這種壓抑感了。
    但是,在美國不可能退隱,還必須解決謀生的問題。他的時代,中國沒有求職概念,每一個人都有工作,不管才能高低。大學畢業後,統一分配工作。一旦成了國家幹部,就是終身製,永遠不擔心解雇。再怎麽變動,總會給你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美國就不同,沒有人來保證你的工作。有了工作,也沒有保證一直能做下去。一切要靠自己去爭,去求。他的情況不同於留學生,留學生至少有幾年緩衝時間。在校學習期間,逐步熟悉環境。他半年訪問學者結束,馬上麵臨工作問題。沒有工作,無法生存。怎麽辦?
      在國內,他是大學教授。但在美國,要想在大學任教,必須有博士學位。他上學的年代中國已經取消了西方這一套學位製度。他無法向美國人解釋。即使人家能理解,也不會接受你。因為,這已經成了美國的概念:大學教授必須是博士。你在中國再有成就,你的能力再強,美國人無法認可。在中國,隻要說你是首都大學教授,這是你能力的最好證明,到處受人尊敬。但在美國不行。他們無法評價中國首都大學教授在美國的意義。那麽,許楓是否可以念一個博士學位,再去大學任教?原則上是可以的,美國念學位沒有年齡限製。問題在於,他年齡太大了。他請教一位美國學者,自己念學位是否合適。對方回答說,如果是50歲以下,可以念,50歲以上,就不要念了。他正好50歲。他想了一下,決定還是不念了。念學位,等於否定自己過去,從頭開始。即使念出來,求職時,與年輕人比,還是處於劣勢。    
    這樣,隻能希望去公司搞工程了。這方麵也有困難。在中國,他主要是進行理論研究和講課。也搞過軟件開發項目,但是領導項目。而且他的領導經驗是在中國的,致力於解決中國麵臨的問題。美國環境完全不同,他的經驗沒有用了。所以,如果進公司,隻能當程序員。雖然他早在六十年代初做畢業論文就開始寫程序了,後來051工程也寫程序。但這已經是多年以前的事了。電腦發展迅速,他當年用的程序語言早過時了。按說,程序語言的原理差不多,學一下就行了。但老板要雇用掌握當前技術的人,招你進去不是讓你來學習的。美國是不講論資排輩的,你資曆高沒有用。看看廣告,很多。有許多許楓認為自己可以做,但沒有具體經驗。美國公司招聘都要有經驗,這怎麽辦呢?在中國,講的是素質,潛力。沒有搞過,隻要基礎好,能力強,很快可以上去。文化革命中,首都大學為石油部搞了051工程。石油部自然需要計算機專業人員。當時大學都停辦了,計算機又是新學科,哪有畢業生?石油部計算機部門負責人請許楓推薦一些首都大學畢業生,隻要是理科的就行。就是看中首都大學畢業生素質好。美國人為什麽這麽死心眼?都要有經驗,那最初的經驗哪裏來?有的新技術,大學根本還來不及教,怎麽有經驗?好像進入死胡同:沒有經驗不能進公司,不進公司又沒有經驗。他覺得太沒有道理了。所以,有一次,他寫信給招聘公司抗議。沒有經驗,不讓我進公司,但不讓我進公司,我怎麽能有經驗?你們講不講理?那個公司大概會感到莫名其妙。後來他想,既然你們不讓我有經驗,我自己取得經驗,總可以吧?他去買了一個開發軟件的工具軟件,自己想象一個“項目”,搞了半年,還真取得不少經驗。再去看廣告,很對口,自己學的可以用上。但看到廣告下麵一行小字,又泄氣了。那一行小字寫著,我們要求你具有“有報酬工作”的經驗。也就是說,自學或者參加培訓班得到的經驗不算數,必須是被公司雇傭獲得的經驗。      
     除了專業上的困難,還有求職過程的困難。找工作有一套技巧,什麽怎樣寫簡曆,怎樣麵談,等等。由於長期公有製社會生活,許楓缺乏這種能力。據說美國找工作要自我吹噓。許楓從小受到中國文化的熏陶,中國文化宣傳的是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許多成語都反映這種文化,心理。什麽大智若愚,真人不露相,好酒不怕巷子深,等等。即使你取得成就,人家請你做報告,也要先說一通,本人才疏學淺,這裏隻是拋磚引玉。或者說,在各位內行麵前,我是班門弄斧等等。許楓尤其清高,他最欣賞的格言就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要他自吹自擂,實在不習慣。發出去的求職信,被拒絕,心裏很難過。在中國,都是別人來求自己,許教授長,許老師短,哪裏需要自己去求?收到第一封拒絕信,他難過了好幾天,盡管人家措辭很客氣。有人告訴他,被拒絕不要失望,有的人發出幾百封求職信,才找到工作。他感謝人家的鼓勵,但他覺得,自己不懂美國求職的訣竅,發幾千封信怕也沒有用。聽人說,簡曆隻能寫1,2頁,他不理解。他想,自己在中國做了許多工作,1,2頁怎麽夠?第一份簡曆,他寫了9頁。後來知道,求職簡曆不像國內的人事檔案,詳細如實羅列你的經曆。求職簡曆隻是為了讓雇主了解你對他有用的能力,引起他的興趣。一個職位,公司平均收到200份簡曆。你寫得長了,人家根本不看。因為招聘公司隻要找到一個能勝任工作的就可以,他們沒有必要化時間對每份簡曆詳細考察比較,找到最優的一個。即使找到最優的,人家也不一定來,因為美國求職者都向多個公司投簡曆。美國找工作,還要西裝革履,打扮一番,他也不習慣。中國不講這一套。中國的成語是“人不可貌相”。服裝好壞與能力大小什麽關係?武俠小說中還特別把身懷絕技的人寫得不修邊幅,邋邋遢遢。在一次與朋友聊天時,有一個人說,麵談時,也許老板因為不喜歡你戴的領帶,就不要你。他更覺得恐懼了。如果那樣,還怎麽找工作?我就算把全世界的領帶都買下來,也沒有用,你不知道老板喜歡哪一條!麵試時,應該充滿信心,但他心裏是忐忒不安的。因為他對簡曆中寫的,覺得不踏實,有些誇大不實之處。但這是求職的必需。因為招聘公司對候選人有種種要求,你的情況不可能百分之百符合,欠缺的地方你不能說自己不行,知道一點點,也要寫上去。這種心態,麵試當然不容易成功。還有一次,通過熟人幫助,獲得了一個麵試機會。麵試的人是公司副總裁,原來也是學數學的,年齡也與許楓差不多。許楓想,他也許會理解我吧?可是,盡管這位副總裁看出許楓的苦惱,也很同情許楓,但最後還是不要他。後來,有人告訴他,找工作就是“推銷自己”,他還以為是玩笑話。以後,他終於明白,這不是玩笑話。求職,就是要讓老板買你的知識,技術,才能,經驗。你的簡曆就是你的廣告。因為,美國是個流動社會,誰也不認得誰。你不自我介紹,老板不知道你。不像在中國。謙虛是中國文化,大家都懂。也就是說,在中國,你有十分本事,自己隻講七分,另外三份,對方會給你加上去。如果一件事情,人家問你會不會,你說試試看吧,人家就知道你會。在美國,你不自我宣傳,別人不知道你的能力,不會給你加分。你說試試看,人家認為你沒有把握。那怎麽行?你說本人才疏學淺,就不要你了。誰願意要”才疏學淺”的人?他們不懂這是客氣話,因為美國沒有這種謙虛文化。中國人還對不謙虛的人譏諷為”滿瓶子醋不響,半瓶子醋晃蕩“。可是,在美國,你有醋還就是要晃蕩,不然別人不知道。如果你是滿瓶子醋,最好倒掉一些,或者換一個大瓶,讓裏麵的醋晃蕩起來。不然人家還以為是個空瓶呢。中國人喜聞樂道的故事是三顧茅廬,伯樂相馬,毛遂自薦。在美國是不會引起共鳴的。諸葛亮不出山,自有別人出來。馬的好壞,為什麽要等伯樂來“相”?到外麵跑一下就知道了。毛遂自薦的看點在於,別人都是等待挑選,隻有毛遂居然自我宣傳。但在美國,人人都是毛遂,不自我宣傳才是奇怪的。這是一個商業社會,你必須自我宣傳。等在家裏,你的東西是賣不出去的。還有人告訴他,麵談時,你要有這樣的心理,你是最適合這個崗位的,老板不用你是傻瓜。他想,這不是阿Q嗎?後來才知道,真是這樣。你想,麵對一大堆求職者,老板難道不要挑一個最適合的人嗎?如果你不是最適合的,他為什麽用你?所謂最適合,不一定是業務上最強,還有比方,工資要求,人際關係等方麵的考慮。期間,他也想過利用職業中介來幫助找工作。他想,自己不了解美國,那就利用美國人來對付美國人,這叫“以夷製夷”。職業中介要賺錢,希望你應聘成功,是站在求職者一邊的。不過,這個辦法效果是有限的,畢竟自己理解美國才是根本的。職業中介不能替你去麵談,也不能解決你的心理璋礙。實際上,後來進了公司也耽不住,也說明了這一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