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微知著

成功是人生,失敗也是人生。 輝煌是人生,平凡也是人生。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體檢的利弊

(2014-12-10 04:58:15) 下一個
    這裏的一位華裔老人去世了,86歲,肺癌晚期。這好像很平常,86歲也不算遺憾了。不過,從發現到死亡,總共隻有2,3周。之前,他還每天步行1,2個小時,大家都覺得他很健康。突然死亡,大家沒有預料到。值得討論的是,他從來不作體檢。也許有人認為,如果他早點體檢,就可以早點治療,還可以多活幾年。我的看法相反,如果他早發現癌症,也許死得更早,活不到86歲,因為精神壓力。即使達到86歲,最後幾年的生活質量也不會好於現在的狀況,因為始終生活在恐懼和憂慮之中。也許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這不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嗎?對,有時候就是要“自欺欺人”。心理安慰就是一種“自欺欺人”。對神經官能症,有時就用這個辦法,給病人注射蒸餾水,告訴病人是特效藥。人體有些“病”,不治,自己會好,你毫無知覺。我相信這是經常發生的。如果這時去體檢,反而有害。有人說,許多病人,不是病死的,是嚇死的。現在,發現有病的人比例越來越高,是生活條件惡化了?還是檢查手段發達了,檢查普遍了?我相信是後者,理由是人的壽命增加了。如果生活條件惡化了,為什麽壽命增加了?所以,這種檢查的發達和普遍,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難說?難道我不主張體檢,治病?我不敢這麽說。早發現,也許是好事,也許不是,但我不主張過多去“找病”。也許,有的病需要發現,需要治療,但也有些情況,是過度檢查,過度治療。而且,許多檢查手段對人體有害,把無病變成有病。正像一本書中講的,每年單位體檢,都能掀起一場“治病”浪潮,因為沒有人是沒有“毛病”的。按照醫生的建議,有的把子宮“挖”出去了,,有的把闌尾“切”下去了,有的把膽囊“摘”除了,被除掉的還有扁桃體、蛀牙……,還有的人,醫生告訴她,她身上的痣也應該全部挖光,以防癌變。
    總的感覺是,人類應該把保健,防病放在首位,而不是查病,治病。如果社會能夠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能夠改善工作,生活環境和條件,疾病自然減少,投入醫療的資源也就減少了。一方麵,人們在為謀生而掙紮,在惡劣的條件下工作和生活,在“製造”疾病,另方麵,又為醫療投入了許多資源,防病,治病,其實是不合理的現象。我們聽到長壽村的故事,沒有很高的收入,但也沒有很高的醫療需求。完全是因為沒有高的競爭壓力,沒有高的物質欲望,恬淡豁達的心態,與自然相伴,從而疾病也少了,壽命也長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昧名 回複 悄悄話 非常對,但是人類社會的“利”字當頭,使得健康技術有史以來都是發展得磕磕碰碰。因此沒有足夠保持健康的錢,就索性用別被嚇死的消極辦法,少去體檢,免得被誤導成拿西藥當補養品來濫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