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微知著

成功是人生,失敗也是人生。 輝煌是人生,平凡也是人生。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聰明的商鞅

(2014-01-21 16:24:04) 下一個

    東周列國誌有許多精采故事,涉及哲學,政治,軍事,外交,人生,充滿著智慧。許多成語典故來自東周時代的故事。有許多故事眾所周知,但也有些故事沒有被廣泛了解。  
    人們知道商鞅變法。知道他為了建立信用,在城的南門放一根木頭,宣布誰能搬到北門,賞五十金。起初,人們當然不相信,做這麽容易的事能得這麽高的報酬。不敢去試。後來有一個勇敢的人去試了,商鞅果然兌現了承諾,這個人真得了五十金。商鞅這麽做是為了建立信譽,為他以後的變法打基礎,從而推動變法的成功。但人們沒有注意他當宰相之前的一段小故事,也很有意思。這裏就是講這個故事。    
    商鞅原是衛國人,在衛國宰相門下做事,沒有名氣。但宰相知道他的才能。有一天,宰相病危,衛國國王來看宰相。看到宰相病勢沉重,國王問宰相,萬一你不能康複,誰能繼承你的位置?宰相回答說:商鞅。國王無語。宰相知道國王不想用他,就又說道,大王如不用他,一定殺了他,以免為別國所用。國王也沒有接話,隻說,你好好養病吧,就走了。國王走後,宰相把商鞅找來,說我在國王麵前推薦你,但看來他不想用你。所以,我建議他殺了你。這是忠於君。但你又是我的朋友,所以,我現在通知你,趕緊逃跑。這是義於友。宰相似乎做著矛盾的事,以顧全忠與義。但商鞅的回答出乎意料。他說,你不必擔心,我不需要逃走。宰相問,為什麽?商鞅說,你叫國王用我,或者殺我,兩者雖然態度相反,但出發點是一致的,都認為我是一個傑出人才。既然國王不想用我,說明他不認為我是一個傑出人才。如果他再來殺我,又說明他認為我是一個傑出人才。這是矛盾的,所以是不可能的。      
    這裏我是闡發了一下。商鞅的原話沒有說得這麽明確。商鞅的原話隻是說,既然國王不聽你的話來用我,怎麽會聽你的話來殺我呢?我開始並沒有理解這句話的含義,總覺得商鞅應該先逃走才是啊。宰相向國王推薦他,已經暴露了他的才能。後來宰相又建議國王殺他,他不是處於危險境地嗎?經過仔細思考,發現商鞅這句話邏輯嚴密,商鞅的確沒有什麽危險。這句話的意思是,國王要麽認為他有才能,用他。要麽認為他無才能,不用他。不可能既認為他無才能,不用他;又認為他有才能,殺他。也許有人會認為,反正國王有權力,國王是否會這樣想:“不管怎樣,殺了商鞅總沒有壞處,以防萬一”。所以商鞅還是應該逃走,才保險。一般情況下,一個人是不會違反邏輯,或做無意義的事情的。國王也不例外。不會按照“反正殺了他沒有壞處,以防萬一”的想法,而去殺一個人的。宰相要商鞅逃走,是因為他深知商鞅的才能。你以為商鞅應該逃走,也是因為你已經知道商鞅後來成功的故事,知道他是有才能的。而國王當時不知道,不相信商鞅有才能,認為隻是一個普通人。他認為宰相病重糊塗了,才推薦商鞅。他為什麽要去殺一個普通人呢?國王可能錯殺無辜,但那是因為偏聽偏信,國王主觀上相信自己是殺得有道理的,並不是國王主觀上就想錯殺無辜。如果這個國王,喜怒無常,經常濫殺無辜,是否商鞅就很危險了呢?也不是。如果那樣,那就任何人都可能遭殃,任何人都應該逃走,不會因為宰相的建議,商鞅比別人更危險。因為宰相的建議,出於理性,而國王的行為是非理性的。商鞅的確聰明。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趕緊先逃走再說,以防萬一。而商鞅看到了根本沒有這種可能。不能用之而殺之的情況是有的。那隻有這種情況,即國王知道他的才能,想用他,但他不願為國王所用。我承認,商鞅比我聰明。我雖然想通了這個道理,但經過了一番思考,而商鞅是立即反應,作出判斷。 

* * * * * * * * * * * * *

    順便說一下,商鞅最後的結局。重用他的秦孝公死了以後,繼位國王不喜歡他,要殺他。他開始逃亡。想住旅館。結果因為沒有“身份證”,被旅館拒絕。因為按照商鞅規定,沒有身份證,旅館不能接待。商鞅最後被處極型。一般人們都把商鞅被旅館拒絕看作是他作法自斃的笑話,其實,這是庸人之見。他被旅館拒絕,恰恰說明他的成功。他立的法,已經深入人心,不需要監督,也沒有人敢違反。從“立木為信”,到“作法自斃”,他成就了自己的事業。他也為自己的變法事業而殉道。秦國由他而強大。秦始皇最後統一六國,有商鞅的功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