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評說中美貿易差

(2019-06-22 13:00:16) 下一個

評說中美貿易差

常樂俠

大家知道,中美兩國之間長期存在著數額不菲的貿易差。貿易差到底是怎麽形成的?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川普總統的說法

美國總統川普認為,中美之間存在的貿易差是因為中國長期占了美國的便宜,“他們多年來每年都從我們國家拿走5000億美元。我們不能讓這種情況發生。多年來,坐在這張椅子上(指總統職位)的人都應該討論這個問題。你看,多年來,他們每年要拿走2000、3000、4000甚至5000億美元。”還說:“我們是個存錢罐,人人都偷我們的錢,包括中國。我們每年付給中國5000億美元,太多太多年了,他們是因為有我們才重建了中國。”

聽川普總統的口氣,好像中國每年對美的貿易順差都是白拿白取似的。天下哪裏有這等好事,自己不付出什麽代價,就能夠從美國那裏占到如此大的便宜?要說曆史,以美國人的精明強勢從來都是美國占別國的便宜居多,哪裏容得下別國來占美國的便宜,何況還是數額如此巨大的便宜!依次細數川普前任三屆總統奧巴馬、小布什、克林頓,哪一位總統不是人中翹楚、黨內梟雄?哪一位總統沒有建立自己的智囊班子,仔細算計著點點滴滴美國利益的得失?要說是他們導致了美國這些年來被中國占了大便宜,使中國得以重建,怎麽說都沒有道理,這三屆總統們也都不會服氣。

再看中國每年對美數千億的貿易額中,其中有哪一筆貿易是中國拿槍頂著美國腦門成交的?那一筆貿易不是美國進口商自己根據市場所需與中國談好價格、自己下的訂單?哪怕再怎麽牽強附會,也與中國占美國便宜風馬牛不相及。而中國這些輸美商品,在極大豐富了美國社會生活所需、保證了美國國民的生活質量和降低了美國國民的生活成本後麵,包含了中國為此所付出的多少血汗、付出的多少環境汙染代價,又有多少美國政客關心過?6月17日,美國政府就擬議中對中國進口的3000億美元商品加稅舉行為期一周的聽證會,參加聽證的美國企業代表們無一例外地反映了加稅勢將加重企業和消費者負擔的意見。顯而易見,說中國經由貿易途徑占了美國大便宜的說法,實屬杜撰,毫無根據。

美國與哪些國家存在著貿易逆差?

如果你以為中國是美國在對外貿易中唯一出現貿易逆差的國家,那就大錯而特錯了。實際上,中國並非美國存在貿易逆差的唯一國家。

根據美國商務部2017年的統計數據,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的四大進口國依次是中國、墨西哥、日本和德國,逆差額分別為3752.3億美元、710.6億美元、688.5億美元和642.5億美元。不僅如此,在美對外貿易交往中存在不同逆差的還有另外103個國家。

要用偶然因素來解釋美國與那麽多國家存在著貿易逆差,顯然是沒有任何說服力,也是沒有任何內在邏輯的。

人們不禁好奇:為什麽美國與那麽多國家在貿易交往中存在著逆差?到底美國有什麽秘方同時對那麽多國家在貿易交往中存在著貿易逆差還能夠活得如此滋潤、富足而自在?倘若說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存在逆差就是被“偷”、被“拿”,那麽從邏輯推斷,美國對其他國家的貿易存在逆差,其他國家也難辭其咎。世界之大,曆史之長,眾目睽睽之下居然會發生這種大規模又偷又拿、幾乎與打家劫舍無異的國家行為,被偷被搶的國家反而越受害越強大、越被偷越富有,也算是一樁今古奇聞。反向推演,如果美國不是被那麽多國家占了便宜,今天的美國還不知道強大到何種地步呢!我們進一步邏輯推演,假設中國的貿易差是占了美國的極大便宜,今天美國盡可以立即與中國貿易脫鉤,不讓中國繼續侵占美國的便宜。各位看官,請你分析一下與中國脫鉤後的美國社會生活,是否將會比今天的美國社會生活更其美好呢?

翻查曆史,美國曾經是一個具有強大製造能力的國家。那時候,美國不曾出現過今天這樣大規模的貿易逆差,而且還長時間地存在過巨額對外貿易順差。不過,那段光輝曆史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現了轉折。為什麽是上世紀的七十年代?不少專家學者在為美國經濟把脈時都聚焦到了這一時間點上:即美元與黃金脫鉤以及其後世界能源交易乃至國際貿易需以美元結算的設計上。

因此,在分析中美貿易差的問題時,不能不談到美元的地位。

美元在世界經濟體係中的地位

美國是個什麽國家?按照美國自己的說法,美國是與世界上所有其他國家都不同的國家,即所有其他國家都可以存在共同之處,唯獨美國例外,即“美國例外論”。無論從什麽角度論述其“例外”,核心都離不開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可以被領導,唯獨美國隻能夠領導別的國家而不受任何其他國家所領導。美國今天在世界上的老大地位,確實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承認。

不可否認,美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美國憑借著什麽可以取得今天這種主導地位?有人認為是憑借著美元、經濟、科技和美軍奠定了其獨霸地位。

是否如此,不加論斷。本文僅對於中美之間長期存在著的貿易差問題,探討美元在世界經濟體係裏所處地位並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即中美之間的經濟結構問題做如下探討評說。

二戰之後,已然形成多年而且目前仍行之有效的世界經濟體係中,美元被公認為是無可替代的硬通貨。上世紀七十年代前,美元與黃金掛鉤,任何國家手裏所掌握的美元隨時可以用35美元的價格向美國兌現1盎司黃金,由此奠定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後來因為越南戰爭令美國政府開支劇增,以致超額發行的美元大量外流,黃金難以承受兌現壓力,嚴重限製了美元的“量化寬鬆”自由度。於是尼克鬆政府終止了美元與黃金掛鉤政策,轉而製定美元與能源交易掛鉤、進而擴展到國際貿易以美元結算的遊戲規則。用今天的話說,黃金曾經是美元霸主地位的壓艙石,隻是黃金的分量承受不起美元的巨量載體。下麵的數據可以了解美元為什麽必須與黃金脫鉤:不算流通於世界各國手中的美元,目前美國國債即超過了20萬億,而全世界的黃金產量卻隻有區區的5.3億美元的價值,國債超出世界黃金年產量的4萬倍之多。顯而易見,如果美元與黃金掛鉤,則黃金的產量和存量將嚴重限製美元的發行數量。美元的巨輪,僅靠黃金作為壓艙石已經遠遠不夠了。於是美元與黃金脫鉤,轉向了與每一國家發展經濟必不可少而且需求量和消耗量巨大的能源掛鉤;其後又繼續與國際貿易結算掛鉤。不得不說美元在世界經濟中的這種定位或者說設計是異常高明,充滿了政治經濟的超級睿智和算計。在今天諸多對尼克鬆政府的評論中,最容易令人聯想到的是開啟了美中交往的大門,從而重洗了世界戰略布局這一外交傑作,卻很少令人聯想到該屆政府將美元與黃金脫鉤而與能源掛鉤的深遠意義。其實,這兩項來自尼克鬆政府的創新意義都十分重大,影響都非常深遠,其對於今天美國的強大,尼克鬆的貢獻應該遠遠不在肯尼迪、裏根之下。

有了能源、國際貿易這樣體量巨大的需求作為美元新的壓艙石,美元的儲備就成為世界各國在國際經濟交往中必備的條件。自然而然,被美國所引導或曰領導的各國對於美元的儲備需求便超出了各國使用美元的實際需求,同時賦予了美國以鑄幣權。

各個國家努力獲得美元以便參與國際貿易體係,並從中滿足自身需求,這對美國國力而言是極大的好事,也是極大的榮耀。這證明了各個國家願意參與到以美元構築的世界經濟體係中,願意承認美國的國家信用,其中也印證了美國確實與別國存在著例外。而鑄幣權是美國強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國萬萬不會輕易拱手相讓的權力。

貿易順差是各個國家實現美元儲備的必要條件

各個國家是如何獲得美元的呢?當然不是通過“偷”或“搶”——即如川普總統認定的那樣,而是通過自由貿易手段獲得美元。查遍世界經濟曆史,尚未發現曾經有過任何一個國家依靠“偷”或“搶”的手段實現美元儲備進而達到民富國強目的的。當然,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也不會容許有這樣的國家存在。中國目前是美元儲備最多的國家,中國的美元儲備完全是通過自由貿易手段實現的。

對美元的儲備需求超出對美元的實際需求的必備條件之一,就是貿易順差。如果進出口貿易平衡,甚至出現貿易逆差,就無法實現美元儲備。對美貿易順差是中國得以實現美元儲備的基礎,也是世界各國實現美元儲備的基礎。沒有美元儲備,在全球化的自由貿易中就沒有貿易的主動權。事實上,各國實現美元儲備實出迫不得已,而對於美國而言則是求之不得。世界上,唯獨美國沒有美元儲備的需求,因為美國的印鈔機本身就是其源源不斷供應美元的源泉。什麽意思呢?就是說,美國無需通過貿易順差獲得美元,它隻要開動印鈔機就是美元。其中道理,就跟千家萬戶需要儲蓄,其家庭總收入必須超出家庭總支出才能實現的道理一樣。美國沒有儲蓄,也不需要儲蓄,因為美國自己就是銀行。在這種意義上理解川普總統所說的“我們是個存錢罐”,還真是神解。這是美國與世界上所有其他國家的重大區別。此一區別對於我們下麵理解為什麽美國對於其他國家存在著貿易逆差是一件非常合乎常理的道理至關重要。

要通過貿易手段獲取美元,如果不是通過輸出自然資源的話(例如中東石油產出國家),那麽就隻有輸出商品(勞動力不在貿易範圍之內)這一條途徑了。商品是製造出來的(自然資源成為商品也有一係列勘探、發掘、采提、儲存、交易、運輸過程),因此製造能力是貿易得以實現的基礎。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具有充足外匯儲備的國家,或者是具有豐富自然資源的國家,例如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等,或者是具有強大製造能力的國家,例如中國、日本和德國等,無一例外。

人們不難發現,在中國實現美元儲備過程中,不僅付出過辛勞和血汗,還包括了令幾代人感到痛苦的環境汙染代價。可以說,在中國積累自己外匯儲備過程中收獲的每一美分,都飽含著勞動價值。上網查詢了一下,在加入WTO初期,中國購買一架美國生產的波音飛機大約需要付出八億件襯衣的代價,而兩種商品的勞動付出比幾乎是1:180。事實證明,在貿易中美國極大分享了中國提供的物美價廉產品,從而豐富了美國社會的物質生活、穩定了美國市場的物價。而中國在經濟發展中也必然也不會自甘於永遠處於生產鏈的下遊狀態,也會力爭上遊。不僅是中國,世界上任何一個稍微具有製造能力的國家都不會心甘長期處於製造業鏈條的下遊而不思進取。今天,中國已經不是僅僅靠著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換匯的國家,她還具備了生產大部分中端產品甚至少量高端產品的能力。現階段占據中國出口最大份額的是昂貴的中高端技術產品,包括播放設備、電腦、辦公設備、集成電路、手機等。

中國通過貿易手段獲取的大量美元,除了一部分用於購買別國包括美國的產品之外,也有相當一部分購買了美國的國債。也許有人會問:中國為什麽不用手裏的美元去購買更多的美國產品以抵消貿易順差呢?我們應該知道,中美兩國的市場是不同的:中國雖然有14億人口,但按照人均購買力還是遠比不上美國的。盡管美國隻有3億多人口,但整體上美國市場的消費能力比中國市場的消費能力更強——不僅因為美國人均收入更高,而且因為美國人均儲蓄率更低。隨著全球化趨勢發展,美國原有的大部分處於低、中端產品的製造業外移,而其高端產品尤其是高科技產品又受到美國諸多限製,例如高端芯片、航空航天產品、人工智能產品等,或者有些產品幹脆就不賣給中國。在服務貿易諸如金融、旅行、運輸、知識產權、保險等方麵,從2006年到2016年的十年間美國對華的貿易順差額增加了30倍,2016達到了557億元,占中國服務貿易逆差總額的23%。可惜美國在計算對華貿易逆差時,對於這部分服務貿易順差避而不談。此外,中美兩國在教育、移民等領域的收支差額,也沒有計入貿易差中。這樣一來二往,美國低、中端產品生產不出來需要大量進口,高端產品又諸多限製,加上手中握有獨一無二的鑄幣權,隻要開動印鈔機就能夠隨時加大購買力,卻無需輸出對等價值的產品給對方。而對自己有利的一些貿易順差,美國決策者又刻意回避計算。這種結構差異,限製了中美兩國的貿易平衡,怎麽可能不出現貿易差?這是中美經濟結構問題所導致的死結,不是誰一廂情願就可以解決的。兩國經濟結構上的明顯差別,理所當然地造成了中美之間貿易差。不難假設,中美之間的貿易一旦不以美元而以人民幣結算,美國有了人民幣的儲備需求,必然會相應增加自己的製造、出口創匯能力,中國得以使用人民幣購買美國商品,也相應增加了自己的購買能力,也許這種結構上的改變會扭轉中美貿易差的局麵吧?而這是美國根本不可接受的事情。既然不可能,在當前的世界經濟體係之下就不要希冀中美貿易差會得到根本的改變。

美國自身存在的經濟問題

與中國不斷加強自己的製造能力過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在實體經濟——主要指低、中端產品的製造能力方麵卻是在不斷收縮、外移,而在虛擬經濟——金融服務業、房地產業、文化體育產業、網絡經濟等的發展越來越占據著美國經濟舉足輕重的地位。據統計數據披露:在美國的GDP中,85%以上來源於以金融為中心的服務業,製造業占比不過11%。美國國家經濟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麵美國畢竟曾經是世界排名第一的製造業大國,即使收縮也是眾多低、中端產品的收縮。另一方麵美國仍然是科技創新活躍、教育領先、金融強大的國家,其在金融、知識產權、軍事、教育、醫療、互聯網、旅遊、運輸、保險等領域的優勢,以及具有一批眼界高遠的政治戰略家引領著美國或順應、或影響世界地緣政治的形勢發展以從中牟利,其產生的合力確保了美國經濟始終處於世界領導地位。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史蒂芬·羅奇在其著作《中美貿易的不平衡依賴》中提出,是美國家庭的債務消費模式,構成了整個國家貿易赤字的基礎。他在書中寫道:

美國政客常愛怪罪中國和貿易協議,以此來解釋本國的失業和工資停滯問題。但貿易赤字完全是美國自己造成的,美國入不敷出,拿明天的錢消費今天的東西已經持續幾十年了,依靠大筆向外國借錢,美國人見證了曆史上最驚人的一輪消費膨脹。”

美國前財長保爾森也明確指出:“小心謹慎的中國人存錢太多,美國人受其稅收製度和政府政策的刺激,堆積了大筆債務,對廉價的中國商品趨之若鶩……中國人聚集起來的大量金錢,又重新流回到西方”。

世界銀行和美聯儲的統計數據也證實了史蒂芬·羅奇的判斷。數據顯示,1970年美國家庭消費支出是6666億美元,截至2017年,這一數據躍升至137000億美元,增長了20倍以上並且還在增長之中。與此同時,美國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4.4%,卻消費了全世界產出商品的22%。而1970年美國家庭存款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尚且達13%,但到了2017年同比隻有2.6%。有意思的是,美國對外貿易順差的趨勢恰終止於1970年。從那之後,美國對外貿易逆差逐年走高,直至2017年達到5680億美元的高位。據美國勞工統計局(the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簡稱BLS)基於美國2017年的數據(最新可得數據),美國居民的平均稅前收入水平相較上一年下降了1.5%,但美國消費者在2017年的平均支出較上一年卻上漲了4.8%。美國消費者支出的增長速度已高於CPI(物價)指數,2017年的CPI指數同比增長僅為2.1%。盡管平均收入有所下降,仍然阻擋不住美國消費者們保持自己生活方式的熱情。細化分析,大致可以得出收入下降的人群即便縮減消費,仍然抵消不了那些富有人群增加消費份額的結論。

這些數據也許十分枯燥,卻是實實在在說明了美國社會生活的變化。

一方麵是消費增長如此迅速,一方麵是產業空心化、金融泡沫化、分配兩極化。全球化為資本流向生產成本最低、投資利潤最高的國家和地區開辟了快捷通道,必然造成美國本土資本和製造業的外移。在資本流動過程中產生的高額利潤,除了讓原來的富有者及美國金融業賺得盤滿缽滿、富者更富,還造就了一小群新貴富豪,而這一切變化與占據廣泛人群的美國國內失去工作的藍領階層和中產階層關係不大,他們頂多享受了物美價廉的進口商品,卻承擔了收入跟不上經濟增長的壓力。

美國拚命鼓勵社會消費習慣而自己相應的生產能力又外移出去,不靠大量貿易進口滿足已經形成的生活方式又能靠什麽呢?美國的許多高端產品例如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器、軍事裝備等等,既不能吃又不能穿,還層層設限甚至嚴格禁止出口,結構性的缺陷無可避免地產生巨額貿易逆差、巨額國家債務的結果,最後隻能依靠開動印鈔機繼續維持美國既有的生活方式。我手上目前還沒有美國國債的確切數字,據2018年的統計此一數字已經超過了21萬億美元,而美國同一時期的國民生產總值(GDP)為近18萬億美元。

人性中具有的惰性負麵因素例如貪圖享受、好逸惡勞等,稍不留意就會侵蝕到人的內心和生活中,這一點對於美國人也絕無例外。為了保持美國既有的生活方式,但凡能夠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多的收獲,何苦還要付出辛勤勞作的代價?特別是當你手握印鈔機就能夠增加購買力的時候,誰還情願去賺辛苦錢呢?正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幾十年來我們看到製造業中那些辛苦、勞累但收益少的低、中端產業漸次從美國外移到發展中國家,而相對收益高、付出小的金融業、服務業則在美國蓬勃發展起來。能夠滿足社會生活廣泛需求的製造業產能不足,而又要同時保持原有生活方式、消費習慣的逐年提升,這才是美國對外貿易產生巨額逆差的結構性原因,而不是別的國家從美國白拿白取、又“偷”又“強”攫取了美國的財富。

造成中美貿易差的其他因素

造成中美貿易差還有一些來自統計上的因素。

在以GDP為衡量地方官員政績的標準推動下,中國地方官員為了自抬身價,許多地方上報的GDP(包括出口額)統計中摻加了不少水分,誇大了中美之間的貿易差。這種統計錯誤對於美國並沒有什麽傷害,受傷害的反倒是中國自己。

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總值統計掩蓋了商品的結構問題:許多進口加工的原料、原件、零部件經過加工、組裝後以整機、整件的價格計入,譬如在中國組裝的蘋果手機,中國得到的利潤不過百分之三,而境外供貨商和技術專利賺取的大部分利潤也算進了中國商品的貿易額。情形頗有些像中國為一隻外來的手定製手套,完成定製後連手帶手套一起出口一樣,美國的關稅大棒瞄準了中國的手套,手套固然受害,真正疼的還是那隻手。從這次川普總統開始對中國數千億商品加征關稅以來,美國進口商、出口商、技術專利轉讓者叫苦連天,紛紛向政府呼籲停止損人不利己的加征關稅政策即可見一斑。目前美國加征關稅政策的後果還沒有真正傳導到中、低消費人群,可以預見不遠的將來如果連一般國民的衣食住行都不可避免地為美國加征關稅付出代價,川普總統的“讓美國重新偉大”隻能壽終正寢,淪為曆史笑柄了。

美國在統計中美雙方的貿易差時,巧妙地忽略了統計美國對中國的服務貿易出口額。而正好在服務業的貿易差中,美國占據了數百億美元的順差優勢。是有意回避還是偶然忽略無從追究,但結果就是進一步加劇了對於中美貿易差的誤判。

還有一部分轉口貿易的誤差,比如,有一批貨通過新加坡轉口,中國可能將其統計為對新加坡的出口,而貿易商將貨物轉運到美國時,美國則按原產地規則統計為從中國進口。

在到底是按照離岸價還是按照到岸價計算出口/進口額,牽涉到運輸、保險費用歸於哪一方的差異。沒有統一的計算標準,也給本來就說不清楚的貿易差平添了雪上加霜的因素。等等。

還有一個與中國貿易順差有關聯的問題是,有人質疑:如若中國不存在巨額的貿易順差,怎麽可能成為美國國債的最大債主?這確實是一個難以回避的問題。你中國口口聲聲否認自己在與美貿易中沒有如此大的順差,那麽你購買美債的天量美元從何而來(還說不是偷來的?嘻嘻)?自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各國企業家、投資家、銀行家甚至包括一些政府資本大舉進軍中國,從沿海到內地遍地開花,投資到中國的熱錢源源不斷。總投資金額應該是一個天文數字。投資的是什麽?當然都是美元,或者是能夠以美元計價的其他外幣。可是美元等外幣在中國境內是不流通的,這些資金隻能兌換成人民幣。中國的銀行以人民幣兌換美元等外幣後,除去用於國際貿易、國際投資等實際需求外,剩下來的資金就成為儲備需求。儲備需求放在自己的口袋裏是死錢,不能生利,還有貶值之虞,那麽跟隨其他國家那樣購買美國國債就成為不二選項。美國國債因為可以產生利息也相對安全、流通性大,在有實際需求時使用起來也快捷方便,於是購買美國國債就成為了各國的選擇。可是不要忘了:在中國購買的美國債券中,也包括了相當比例屬於政府以人民幣兌換的外來資本投資的美元,將來投資者一旦撤出中國,該筆資金還是要用美元兌現的。所以中國手中的美國國債盡管數額巨大,並非都是屬於自己的,有相當比例的資金屬於國外投資者所有。看來,擁有巨量美國國債的中國,還遠遠沒有強大到可以盡數使用這筆資金的能力。

結論

美國國民的儲蓄率會大幅上升嗎?

美國國民的生活方式會發生根本改變嗎?

美國會大力發展自己的低、中端製造業嗎?

美元在當今世界經濟體係中的地位會式微嗎?

美國會放棄自己多年的美元霸主地位而拱手讓與他人嗎?

中國會逐漸放棄低、中端製造業而專攻高端製造業產品嗎?

中國將來在人民幣進入國際貿易流通領域後,會謀求鑄幣權嗎?

中國將來會改變傳統的生活方式而走向貪圖享受、好逸惡勞的歧途嗎?

如果對於以上的問題你選擇的是“是”,中美貿易差就可能改變。如果你選擇的是“否”,就不可能改變。

中美貿易差是中美經濟結構造成的。要改變貿易差,隻有改變目前兩國的經濟結構、生活方式和計算方法。除此之外,以為靠單方麵加征關稅就能改變現狀,隻能是緣木求魚、拽發升天,異想天開。相信美國政府的決策者走到今天,也多少體會到貿易戰不是解決兩國貿易差的良方。最後解決存在的問題,還需坐下來相互協商從長計議。

兩國人民對此寄予期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yuan222 回複 悄悄話 就是中宣部的辯詞的重複,沒有什麽新意。
你的文章在講中國一直在為美國打工,為了美國的國家建設而辛勤勞動。可笑之極。如今連習近平主席都不講這樣的笑話了。
fonsony 回複 悄悄話 @`sw。哈哈哈哈哈
fonsony 回複 悄悄話 @`sw。哈哈哈哈哈
mike33 回複 悄悄話 黨報上都有,毫無新意
dong140 回複 悄悄話 客觀,說理透徹。謝謝分享
Swedenbo 回複 悄悄話 樓下長期飽受被偷人之苦,發點不靠譜的牢騷可以理解。
~~~~~~~~~~~~~~~~
tellmey 發表評論於 2019-06-22 13:21:41
貿易差事小, 長期偷事大
半島人 回複 悄悄話 計算貿易逆差當然是非常複雜。

其實還有幾項作者沒有說到:
1)美國公司在中國的分公司在中國的直接銷售額。據2016年的數據,美國公司在中國的直接銷售額是美國出口到中國數額的兩倍,這包括蘋果在中國的銷售,麥當勞,星巴克,KFC,GM,福特等在中國的銷售,這些都不算在貿易逆差上。相反,中國公司在美國的直接銷售額很低。

2)從中國出口到 美國的許多產品,其實也是美國公司在中國生產後返銷到美國,中國賺些勞務費,利潤都是美國公司的。

總而言之,雖然從賬麵上看,中美貿易逆差很大,但更大的是中美貿易的利潤差。也就是中國公司從貿易中的利潤很低,而美國公司在貿易中的利潤很大。

所以美國吃虧論根本就是胡說八道。
白山泉水 回複 悄悄話 美國自己的問題成堆,無法解結。用最簡單的方法,嫁禍與人。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資本全球化,製度也得全球化。雙軌製必然導致各種投機倒把
tellmey 回複 悄悄話 貿易差事小, 長期偷事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