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周山夜話

曆史如小姑娘出門,任人打扮; 未來像大姑娘待嫁,世事難料
個人資料
布周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被高估的彭帥與朝鮮運動戰

(2019-06-27 05:45:10) 下一個

彭德懷元帥的軍事才能被高估了

去年紀念中共建軍90周年之際,習主席講話列舉出中共功勳卓著的將領,引起了網上的熱議。很多網友把彭德懷元帥擺到了林彪元帥的前麵,顯然彭帥的軍事才能被高估了。當然從政治上考慮這個排序可以理解,但如果說彭打仗比林強,感覺有些不符合曆史事實。

彭帥打仗最出名地方的應該算朝鮮。但是朝鮮戰爭隻能算慘勝,雖然勝利了可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如果曆史可以重來,如果朝鮮戰爭是林彪或者粟裕指揮,估計損失會比彭指揮要小的多。朝鮮最後戰線維持在三八線上,除了有毛在上層把關外,跟下麵軍、師、團,特別是營連指揮官的軍事素質較高關係很大。這也是林彪、粟裕長期領兵打仗訓練出來的,功勞全算到老彭身上,不事實求是。長津湖戰役出現大量凍傷減員,這種出國作戰的後勤問題不是下麵的軍、師、團指揮官能解決的,如果是林彪指揮不太會出現這麽低級的失誤。特別是五次戰役,回撤時毫無章法,導致180師幾乎全軍覆滅,這也不是軍、師、團指揮官的問題,彭的責任很大。彭自己可能不明白這一點, 從朝鮮回來自我感覺太好,上了廬山亂說一氣,甚至曝粗口,毛進行處理也是應該的。不過劉主席在處理彭這件事上似乎很不地道,反黨的帽子能亂戴麽。中共高層最後對彭帥的處理可能也太過分了一點,其實讓安排彭帥作軍事學院院長、或其它名譽職務,現在看似乎也是可行的。

從中共軍史上看,彭軍事指揮的特點就是一個 “蠻”字,當年關家堖戰鬥就是一例。 朝鮮戰爭前,彭指揮過哪些像遼沈、平津、淮海那樣規模的戰役?彭有哪些戰術經驗向全軍推廣過?都沒有。有網友說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這三仗打的不錯。但是,前麵兩仗隻是伏擊戰,隻打了幾個小時,蟠龍鎮一仗是奇襲,也隻打了兩天多,這三仗每次殲敵也隻 有幾千人。同林、粟指揮的大戰役相比,無論是戰役的複雜程度、險惡程度,還是戰役規模,彭都要稍遜一籌。鄧上台後,有些人為了迎合上級,戲說曆史、戲說軍史,比如搞了個統計數字,說二野殲敵數量比四野還多,讓人笑話。對彭也是一樣,還是要事實求是,彭帥打仗的確不錯,經驗豐富,下決心後不動搖都是特點,但總的軍事才能比林、粟還是要差一些的。所以說,如果林或粟去朝鮮指揮,應該比彭打的好一些。這也是為何出兵朝鮮時,毛首先靠慮林或粟掛帥的原因。當時林彪是第一人選,粟裕第二,都去不了,才讓彭去。就像一支球隊打比賽,主力隊員不能上場,才讓彭這個替補隊員上。

 

驚聞“在朝鮮不能打運動戰”

前幾天我貼出評論彭帥軍事才能的帖子後,有位愛好軍事的網友發表高論,對我那篇帖子提出了批評。這位網友說:“林彪、粟裕打仗,最大的特點是運動戰、機動戰打得好,打的多,死拚硬抗的陣地戰非其所長。而在朝鮮,東西兩麵是大海,地域的縱深與寬幅都很有限,缺乏打運動戰、打機動戰的地理條件。相反,這種地形卻適合打仗較為呆板,但狠勁十足的彭總。”

這位網友的言下之意是“在朝鮮沒有打運動戰”或者“在朝鮮不能打運動戰”。可是,真實的曆史是什麽?大家知道誌願軍在朝鮮一共打過五次大的戰役,這五次戰役都是典型的運動戰。其中誌願軍的“迂回穿插”等戰法打的十分精彩,已經成為軍隊院校教課書裏的經典。通過運動戰為主要戰法的這五次戰役,誌願軍成功地將美軍從鴨綠江趕回到三八線附近。實際上美軍在朝鮮打運動戰也不示弱。誌願軍入朝前,麥克阿瑟指揮的“仁川登陸”戰役,通過大兵團的海上機動和登陸,一舉扭轉被動戰局,創造了運動戰的精彩一幕。李奇微創造的“磁性戰術”,一改死守陣地的戰法,通過全線部隊的機動,在誌願軍進攻時主動後退,一周後再主動進攻,抓住了誌願軍後勤補給的弱點,使誌願軍陷入很大的被動。第五次戰役中,誌願軍180師幾乎被全殲,就是美軍運用磁性戰術、打運動戰的戰果。

當然朝鮮戰爭中也打過陣地戰。1951年6月第五次戰役結束後,中共確定了“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的新方針之後,誌願軍的作戰方式,才從運動戰轉入陣地防禦戰。著名的上甘嶺戰役就是在這個階段進行的。雖然上甘嶺等陣地戰打的十分殘酷、十分震撼,但朝鮮戰爭的基本走向和勝負大局,是由誌願軍和美軍的運動戰所決定的。因此可以說,朝鮮戰爭是一場以運動戰為主的戰爭。從這裏我們似乎也可以做出結論,如果是林彪元帥或粟裕將軍指揮中共軍隊打朝鮮戰爭,這兩位既擅長運動戰、攻堅戰又擅長堅守戰的將領,加上熟悉的優秀部下和吃苦耐勞的戰士,這場戰爭會打得更加得心應手一些,損失更小一些,勝利更大一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