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周山夜話

曆史如小姑娘出門,任人打扮; 未來像大姑娘待嫁,世事難料
個人資料
布周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經濟大發展真是“私有化、市場化、對外開放”的奇跡嗎?

(2019-06-23 08:11:47) 下一個

很多人認為,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有了大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有了大幅提高,原因是批判了毛時代的“極左路線”,糾正了毛時代的“封閉僵化”,是實行“私有化、市場化、對外開放”造成的。簡而言之是“市場經濟”的奇跡。中國的部分“經濟學家”還發明了一種似是而非的理論,稱為“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從理論上支持了這個觀點。實事求是地說,拿這種觀點作為宣傳口號,用來穩定社會、緩解各方矛盾,特別是緩解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矛盾等有一定作用。但如果拿這種觀點作為學術討論,能發現有相當多的問題。如果將這種觀點作為國家製定政策的依據,問題可能更多更嚴重。

大家知道,舊中國實行的是私有製,不僅農村土地是地主所有,城市大小企業都是資本家所有,就連所謂的“官企”也是朝廷或官僚所有,本質還是私有製;舊中國“市場經濟”同“自給自足”小農經濟同時存在,有很長的曆史。徽商、晉商、浙商、粵商等早就聞名於世,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舊中國對外開放更不用說,清末民初中國的海關都由洋人把持,洋務運動連整個北洋艦隊都是從外國買來的。可同樣是中國這塊土地,同樣是幾億中國人,舊中國“私有化、市場化、對外開放”的製度沒有造成經濟大發展,相反是世界上最貧窮落後、最民不聊生的國家之一。“東亞病夫”和“西方冒險家的樂園”就是對舊中國的最好描述。因此說是“市場經濟”造成了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的大發展,舊中國的曆史告訴我們,這是值得懷疑的。

在現今社會,說“私有化、市場化、對外開放”是成功的,是“市場經濟”造成了經濟大發展,同樣也值得懷疑。大家知道,當一個社會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社會應該更穩定,階級矛盾應該更緩和,人民群眾應該更安居樂業。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除了高層少部分人、資本家階層和部分知識精英以外,數量巨大的底層人民的不滿和怨言不斷發展,執政黨在底層人民中的信任逐漸消失,社會維穩工作日益艱巨繁重。金燦榮教授在一次報告中披露,多年來中國大陸每年的維穩費甚至超過了軍費。這就說明了,“市場經濟”在中國可能有深層的問題,在中國幾乎是一種不可持續的製度。為什麽要這樣說?

這是因為“市場經濟”的激勵機製和貧富分化後果,是基本不符合中國國情的。一般來說,“市場經濟”在人口比較少、資源比較豐富、科技比較發達的國家是適合的,比如美國西歐等搞市場經濟就很適合。在這樣的國家,懶人不工作隻拿福利也可以過得好,隻有市場經濟可以造成貧富分化,激勵人們發財致富,使社會經濟向前發展。但是在在人口眾多、人均資源貧乏、環境容量有限、科技相對落後的國家,如中國印度等,“市場經濟”就不一定適合了。在這樣的國家,由於人均資源貧乏、環境容量有限等因素,造成人民生活十分不易,如果少數人暴富,其他多數人的生存都會發生問題。中國有世界上最勤勞的人民,可幾千年來農民起義不斷,1949年前軍閥混戰,內憂外患,成為世界上最貧窮落後、最民不聊生的國家之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可以說就是“市場經濟”舊製度造成的。

為什麽在新中國的構架下,在經曆了“文革”後,同樣是中國這塊土地,同樣是幾億中國人,似乎依靠搞“私有化、市場化、對外開放”取得了巨大的經濟發展,但幾乎又是不可持續的?先來看經濟的大發展是怎樣取得的。大家知道,單純依靠“市場經濟”的激勵,是無法發展經濟的。農民積極性再高在田裏折騰再長時間,沒有良種、沒有化肥、沒有配套的水利設施,還是無法增產糧食;工業也是一樣,舉個生產洗衣機的例子,企業積極性再高,無論怎樣加班折騰,沒有鋼鐵,沒有槊料,沒有電氣元器件,沒有懂技術的人員,還是生產不出洗衣機。

毛時代經過幾億工人農民的艱苦奮鬥,農村建設了幾萬座水庫和配套的水渠,平整了無數的農田,大慶打出了石油解決了化肥生產原料問題,袁隆平等科技人員培育出了良種,這才造成了農業的大發展。所以說中國解決農業問題不是靠“小崗村分田到戶”,而是靠毛時代打下的基礎,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工業也是一樣,毛時代經過三十年的建設,建成了完整的工業體係。有了鋼鐵、有了朔料、有了電氣元器件,更重要的是國企培養出了千千萬萬的技術工人和工程師,才能生產出洗衣機,才有工業的大發展。四十年前運十大飛機都能上天,說明了毛時代的工業技術水準是相當高的。在這樣的條件下,改革開放才能取得巨大成就。所以說中國工業大發展,不是靠鄧小平先生“在南方畫了一個圈”,同樣是靠毛時代打下的基礎,同樣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因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中國這樣的國家單靠“市場經濟”是無法發展經濟的,毛時代的自立更生艱苦奮鬥、公有製計劃經濟才是中國經濟大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當然“市場經濟”還是起了部分作用,既將毛時代的建設成果釋放出來,並在此基礎上加以放大。需要指出,“市場經濟”的負作用也是十分嚴重的,這表現在自然環境破壞、社會道德滑坡、人民對執政黨信任喪失、官員大規模腐敗、國際貿易失衡,等等多方麵的重大犧牲。這才是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大發展的真相。

最後要說幾句,為什麽搞“市場經濟”在中國幾乎是不可持續的問題。首先,在中國推行“市場經濟”,雖然能將毛時代的建設成果釋放並加以放大,但在一個相當長的曆史時期內,“市場經濟”無法改變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貧乏、環境容量有限、科技相對落後的基本國情。其次,“市場經濟”本身的激勵機製和貧富分化後果並不以中國經濟大發展而改變。這兩個因素會造成社會矛盾不斷激化,社會上層精英與底層民眾的矛盾越來越難以調和,資本家與工人的矛盾越來越難調和,中共的領導地位遭到越來越多的挑戰。因此“市場經濟”要在中國持續存在和發展將是相當困難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Wafik 回複 悄悄話 國家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互濟互惠。
美英等大國的鐵路,航海,航空,電力能源以及通訊,網絡等都有國家背景的大財閥,寡頭控製。是另一種外麵看是民營,實際是有國財支撐的。打貿易戰,川普就要國補農業。沒有國家層麵的整體調控是不行的。
布周山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各位來訪!謝謝各位的高見!
lostman 回複 悄悄話 中國經濟的發展來源於外貿,外貿的放大作用
dqdeer 回複 悄悄話 文革10年GDP 照樣每年平均7%增長,毛時代隻要是民生方麵投入太少,生活太清苦了。
所謂改革 透支了不少資源 很難說好。80年代各方麵都還不錯,90以後其實就是以改革的名義亂來。


isuiyi 回複 悄悄話 我覺得原因在以下幾點:

1、釋放了被束縛的勞動力的支撐---以前太窮了,有掙(即使是小)錢的機會哪怕背井離鄉;
2、自動化生產線的引入,特別適合於重複、大批量地生產---主要是出口。
3、引入相應的管理、信息技術的支撐
4、低的環保、資源保護、勞動保護政策執行力
XYZ94538 回複 悄悄話
1976年中國的人均壽命比1949年增加一倍,人口增加一倍,識字率增加八倍。1976年中國的人均糧食產量是305公斤,而印度的糧食人均產量到2018年才僅有220公斤。

一唯 回複 悄悄話 文革十年多少人學業耽誤了?農業隻是解決溫飽。毛搞經濟無能,沒他折騰經濟會好多了。
XYZ94538 回複 悄悄話
有道理,西方看中的就是幾千萬的熟練工人,完整的工業體係,高素質的人才等,這些都是毛的功勞。否則的話,西方早把製造業轉移到印度等國。運十大飛機,核潛艇,驅逐艦,兩彈一星,當時先進的每秒百萬次運算的計算機,半導體工業,諾貝爾科學獎的科研成果箐篙素,人工合成的胰島素,雜交水稻等都是毛時代的成果。事實證明集中力量辦事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如果現在搞社會主義大協作,芯片的研製很快就能趕上西方國家,私有體製有很大的局限性。在美國,高科技的起源如計算機,網絡等也是政府的科研項目,不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hagerty 回複 悄悄話 沒有市場經濟中國到哪去複製西方的先進技術,現在肯定落後的一塌糊塗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政府應該是市場的裁判員巡邊員。
回複 悄悄話 人口比較少、資源比較豐富、科技比較發達的國家是適合的,比如美國西歐等搞市場經濟就很適合。在這樣的國家,懶人也可以過好日子,隻有市場經濟可以造成貧富分化,激勵人們發財致富,

@@@@@@@@@@@@@@@@@@@

扯,懶人也可過好日子?,看看狄更斯的小說,全是貧窮與悲慘。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