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周山夜話

曆史如小姑娘出門,任人打扮; 未來像大姑娘待嫁,世事難料
個人資料
布周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曆史上蘇聯和中國“公有企業效率低”“計劃經濟不靈”的原因是什麽?

(2017-11-25 14:46:18) 下一個

在前蘇聯和毛時代的中國,那時“公有企業效率低”“計劃經濟不靈”是西方學術界公認的。而實際上在前蘇聯和毛時代中國生活過和工作過的人都知道,並不是所有公有製企業效率低,計劃經濟也不是從來就不靈。就拿現在的中國大陸來說,集體所有製的華西村、南街村等生產效率並不低。這些企業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壯大,就是個證明。

但是的確有大量的公有製企業生產效率比較低,在計劃經濟體製中死氣沉沉,在市場經濟中更是生存不了多久。計劃經濟後期也的確不靈。有人把“公有製企業效率低”、“計劃經濟不靈”的原因歸結為“社會主義製度”問題,可惜這種結論是戴著意識形態的有色眼鏡做出來的,不僅無法解釋很多公有製企業的高效率,也無法解釋蘇聯和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在早期計劃經濟中,經濟建設突飛猛進的曆史現象。

用現代社會科學的方法分析“公有製企業效率低”“計劃經濟不靈”的原因,無非是宏觀和微觀的兩方麵。從宏觀上也就是從整個社會的層麵上看,當年的計劃經濟是建立在手工作業基礎上,靠電話電報傳輸數據,靠珠算和手搖機械計算器進行數據處理,決策主要憑經驗。在這樣技術基礎上建立的計劃經濟當然是十分粗糙和不完善的,經常出現計劃錯誤、造成浪費和損失也是難免的。如果用現代數學模型做估算可以發現,以手工作業為技術基礎的計劃經濟,如果隻有幾個行業、不超過幾百個企業的規模是完全可行的。但是當國家發展了,出現幾百個行業,幾十萬家企業,以手工作業為技術基礎的計劃經濟就很難實行了。也就是說,當年像蘇聯和中國這樣的大國,以手工作業為技術基礎的計劃經濟在發展後期的確是十分困難的。如果那時有互聯網和超級計算機,有大數據有幾億台智能手機,特別是有懂技術的領導層,曆史就可能改寫。

從微觀上也就是從單個企業的層麵上看,在初期無論是蘇聯還是中國,企業的管理階層是比較廉潔的,工人階層的主人翁意識是很強的,那時的公有製企業生產的效率非常高,整個國家經濟建設才能飛速發展。比如六十年代的中國大慶油田,那時的工人有很強的主人翁意識,王進喜就是個典型,大慶油田的建設可以說是個奇跡。那麽這個微觀的問題出在哪裏?問題就出在官僚階層。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幾千年私有製社會留下的腐朽文化影響下,官僚階層開始利用權力搞腐敗,這極大地挫傷了工人階層的主人翁意識。隨著腐敗的迅速蔓延,工人階層的主人翁意識蕩然無存,工作積極性也消失殆盡,加上公有製企業不能像私企那樣開除工人,對工人的獎懲也不像私企那樣嚴格,這樣的公有製企業當然沒有什麽效率了。

綜合上麵的討論,“公有製企業效率低”“計劃經濟不靈”的原因其實比較簡單,第一是當年計劃經濟運用的技術手段水平太低,數據處理的能力遠達不到對後期大量公有企業進行全盤計劃的要求;第二是幾千年私有製社會留下的腐朽文化,官僚階層為了自身的利益,繼承了這些腐朽的文化,在公有製企業和社會中大搞腐敗,極大挫傷了工人階層的工作積極性。所以“公有製企業效率低”和“計劃經濟不靈”的問題與社會主義製度本身沒有多少關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