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周山夜話

曆史如小姑娘出門,任人打扮; 未來像大姑娘待嫁,世事難料
個人資料
布周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探討毛的“晚年錯誤”

(2017-03-22 08:22:27) 下一個

多年來中共官方對毛的評價,總是認為毛犯了“晚年錯誤”。習總書記上台後,對毛的評價最近才有所改動。比如中小學教科書中將文革描述為“艱難探索”,將“毛澤東錯誤的認為”改為“毛澤東認為”等等。那麽毛究竟有沒有犯下“晚年錯誤”?這個課題太大,一篇短帖很難說清。如果我們對提出“晚年錯誤”的人做些分析,也許能說明問題。

打個比方,假設有一位老師和一群學生。有一天老師對其中一位學生說“你某道題答錯了”,相信多數人都會讚同。這是因為一般情況下老師水平比學生高,老師有 能力對學生的對與錯進行判斷。如果有一天,這位學生對老師說“你某道題答錯了”,相信多數人都不會讚同,會認為學生有點狂妄。因為學生還沒畢業,還沒能力 對老師的對與錯進行判斷。當然為了教書育人,老師可能會說些“人才難得”一類鼓勵的話。

某一天老師過世了,幾個學生湊一起,能不能判斷老師的對與錯?首先要指出,學生數量多少不管用。如果學生水平不高,無論是十個學生、一百個學生、或者更多 一些,無論是開大會還是做決議,還是沒有能力對老師的對與錯進行判斷。令人遺憾的是,“晚年錯誤”還是被學生以“全班決議”的方式提出來了。當然不排除一種情況,就是至少有一位高才生的水平超過了老 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怎樣判斷那位高才生是否超過老師,怎樣判斷是不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也是個難題。如果這個學生自稱比老師高明,或者還有幾個同學附和,這個說 服力不強。因為學生畢竟是學生,學生超過老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不能隻聽學生本人的言辭,還要看學生長期作為。中國有句老話叫“路遙知馬力”就是這個 意思。如果過了一段時間,學生沒搞出啥超過老師的理論,實際工作中也搞得大家怨聲載道。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是不是犯下了“晚年錯誤”,就是個很大的疑問。

比方打完了,結論也很清楚。如果毛身後的領導人沒搞出超過毛的公認的理論,甚至連篇像樣的文章也很難看到,如果這些領導人搞了幾十年,也沒有得到多數人擁護,甚至搞的怨聲載道,那麽這些領導人說毛犯下了“晚年錯誤”,是沒有多少說服力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haiwaiyouzi 回複 悄悄話 非常讚同樓主的分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