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周山夜話

曆史如小姑娘出門,任人打扮; 未來像大姑娘待嫁,世事難料
個人資料
布周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為何左派越來越多,文革會不會被重新評價?

(2017-01-12 09:16:15) 下一個

做為文學城的老網遊,發現一個很有意義的現象。幾年前文學城還沒有改版,那時城裏壇子上的左派很少,特別是對文革的評價幾乎是一邊倒,都認為是災難。看看如今的文學城,左派網友越來越多,對文革的評價也出現了不同看法,甚至有正麵的評價。實際上不僅是文學城,不僅是海外華人圈,國內也有同樣的現象,如果經常看看國內微信群和國內網上論壇,就能說明這一點。

為啥會出現這種現象?依我看來有以下三種因素。

第一是時間因素。文革已經過去四十年,文革中的是是非非隻有老年人才有切身體會。比方說文革開始時是1966年,如果當年某位親曆者十八歲,如今也有六十八歲了。那麽對多數人來說,對年輕人和中年人來說,文革隻是電影小說和曆史書本中的影子,沒有切身體會。而如今貪官資本家橫行,切身體會就會深刻的多。上一次回國,在酒店看見一位老板,像訓孫子一樣責罵幾位員工,那幾位員工臉上掛著淚水站成一排一動不敢動。大家都知道文革是反貪官反走資派的,這些下層人民大眾是仇視文革這個曆史的影子,還是仇視現實生活中的貪官資本家,結果是不言而喻的。當然人民大眾的現身體會,比文革這個曆史的影子要深刻的多,影響要大的多。

第二是人數比例因素。文革受衝擊主要是幹部和知識分子,當年幹部隊伍遠不及現在這麽龐大,知識分子群體也小很多。當年這些人數量好像很多,但實際占總人口的比例很小。比方就算有一千萬的官員和知識分子受衝擊,也隻占當時七億人口的百分之一多一點。雖然有些地方有武鬥,出現治安混亂,但是直接參與武鬥的人很少,而且發生武鬥的時期很短,絕大多數地區最多一兩年、最少隻有幾個月,就被當局製止了。也就是說,對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民大眾來說,文革中是逍遙派,文革遠遠不是什麽災難,最多隻是購物有些困難、思想有些迷惑而已。那麽到了今天,這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和他們的後代,比起那百分之一多一點受文革衝擊的人數要多得多,這部分人變成左派也更加容易。

最後一點比較關鍵,就是信息網絡技術發展的因素。過去計算機和網絡是高技術產品,隻有高校和科研單位才有。人民大眾接受信息主要通過報紙雜誌、電台電視電影等,這些信息技術都是單向傳播。隻要當政者控製了這些宣傳機器,就能控製輿論和人民大眾的思想。記得當年一部“芙蓉鎮”電影影響了一代人,文革被這部電影描述成十分負麵的曆史事件,也成為多數人對文革的判斷依據。四十年來,中共當政者和一些知識分子將文革描述成人間地獄,說成是中國幾千年曆史最黑暗的時期,很多人都深信不疑。

而現在不同了,信息網絡技術極大地發展了,手機早就普及了。一部智能手機就是一台微型聯網計算機,信息的傳播是雙向的。很多文革過來人,特別是底層大眾,可以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曆寫貼子,很快就能通過微信和論壇廣泛傳播,成千上萬的人很快就能讀到。這樣一來,當政者的宣傳機器的作用越來越弱,人民大眾可以很容易得到不同觀點的信息,可以根據這些更全麵和更客觀的信息對事物進行判斷。對文革也是一樣,比較一下四十年來官方對文革的宣傳,再比較一下現代網絡提供的文革信息,多數人很可能產生與官方宣傳不同的看法。

通過以上三個因素的分析基本可以預測,無論人們是否情願,今後左派可能越來越多,文革也可能會被重新評價。當然這隻是個猜測,究竟會怎樣還要由時間來證實。

歡迎移步我的文學城博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