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擊水

回顧曆史,談古論今;展望未來,指點江山。
正文

有關轉基因問題和中國的“左”、“右”的劃分 ----- 同蕭十一郎朋友商榷

(2014-03-12 02:33:06) 下一個

 1.中國的“左”、“右”劃分
  你的“左”、“右”劃分,很簡明,但卻過於簡單化,常常會引起誤解。特別是在涉及到某一具體的爭論,如轉基因問題。
  
      作為一個十三億多人的大國,作為一個有著幾千年深厚傳統的國家,在社會轉型中需要更多、更具體的概念來解讀人們的不同思考和主張時,“左”和“右”這兩個概念應該是太過簡單化,實在難以切合今天中國的實際。
  
      尤其需要強調指出的是,在中國淡化“左”、“右”概念,有著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的今天。由於中國特殊的政治傳統,“左”、“右”兩個概念已經被賦予強烈的價值色彩。對於轉型中的中國來說,激化“左右之爭”極易撕裂社會。
  
      由於曆史傳統的影響,中國的“左”派和“右”派,常常會自我賦予政治正確性和曆史正義性。“左”派認為,“左”代表了上個世紀的正確傳統,也代表了中國 未來發展的正確方向,代表著正義和進步,“右”派走的是邪路;而“右”派認為中國向右轉才走出了曆史的誤區,隻有“右”才代表中國未來發展的正確方向,才 代表了了正義和進步,而“左”派是走老路。其實,對中國現實的不同看法,跟政治正確和道德感並沒有多大關係,“左”和“右”跟政治正確與正義進步更沒有絕 對的必然聯係。如果跳出“左”和“右”的框框,實事求是地來討論中國的現實發展,人們可能會更加理性平和。從這個意義上說,放棄“左右之爭”的框架,從更 加多元的視角來看中國社會的各種主張,大家取長補短、相互綜合,這才是中國改革和發展的福祉。

  在我的記憶中不管是毛澤東時代還是鄧小平時代,中國大陸都沒有這種劃分,因為中國共產黨一直都在反“左”傾和“右”傾,所以誰也不敢提自己是“左”還是“右”。隻是香港的一些報刊雜誌才會出現中國大陸的“左”、“右”派說法。在當時看來給人有點嘩眾取寵的感覺。

  後來,隨著思想文化領域的逐步開放,各種思潮和觀念層出無窮,中國大陸才出現了“左”、“右”派說法。有人說是“白花齊放”;有人很嚴肅地說是“思想泛濫”。 
  
    2. 關於轉基因問題
      我不知道你們熟不熟習科學研究的全過程?

      你說:“從澳洲媒體聽聞法國那邊有轉基因實驗白老鼠致癌的消息”,這就是科研過程中的“病理和毒理” 實驗的結果。每開發出一個和一係列新產品都會嚴格地做這一係列的實驗,出現問題的,不管你花了多少年時間,花了多少經費,也不管你當初認為是多好,多先進 的產品,隻要過不了這些“病理”,“毒理”和“藥理”等實驗關,都會被無情的淘汰。而這些產品是不可能讓它見天的,也就是說這樣的產品是不可能讓它商品 化,然後投向市場的。研究出一個新產品很難,而要讓這個新產品上市更難。這就是為什麽開發出一個和一係列新產品至少需要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我前麵所說的隻是reseach group自己必須要拿出來的一係列的實驗數據。然後你還得交出去讓權威的,公正的,第三方機構再檢測;然後還要層層論證,層層評審等等,才有可能投放市 場。科學研究是一個非常堅難的工作和過程,要出成果非常難,請大家不要妄加指責和猜疑!

    對於方舟子,他是一個生物化學博士,應該屬於科學家範疇。應該有科學家的職業道德。他又是一個科普作家,肯定懂得轉基因生物技術對未來中國的糧食安 全的重要性;他也肯定懂科學研究的全過程;他也肯定懂得不成熟的科研新產品是很難上市的。這應該不是拿別人的錢,為別人說話的問題。這也不是用大V來說事 就能解釋的了的問題。因為轉基因生物技術不是用一般的生活常識來判斷的東西,所以請大家花點時間了解一下為好。

    我們這個地球在正常情況下隻能養活50億人;現在已經超過了70億,而且還在增長。我們是如何賴以生存的?毫無疑問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來講崔永元為民請命就顯得有點蒼白無力了,這場爭論的結果也將是不言而喻的了。

    最後,也請你再看看我在你的<華人視角 轉基因食品將破壞戰鬥力>一文後麵的跟貼。我們比較詳細的討論了有關轉基因食品問題。

     你絕大多數充滿正能量的文章和觀點,我們是非常支持的,希望能看到你更多的,有見地的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