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擊水

回顧曆史,談古論今;展望未來,指點江山。
正文

從烏克蘭危機看大國博弈:中國的又一新的戰略機遇期

(2014-03-23 00:28:04) 下一個

                   
    本拉登被美軍擊斃後,美國揮師東進,高調重返亞洲,劍指中國;至此南海東海巨浪翻騰,泰國緬甸局勢動蕩,中國周邊黑雲壓城,使中國承受了巨大的戰略壓力。

 

    然而,柳暗花明,針對俄羅斯的烏克蘭危機在美國和歐盟的持續鼓搗下越搞越大,而且愈發不可收拾。如今的烏克蘭、克裏米亞鬧得美國歐盟和俄羅斯關係高度緊張。於是釣魚島這邊馬上安靜多了,南海諸島也不那麽熱鬧了。美國官員也放話“我們正考慮承認南海九段線歸屬問題、與中國展開積極討論,確保南海問題的持續 穩定性,並敦促有關方麵與中國進行有效且積極的磋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國會也突然表示,將繼承向被日本侵略國家和殖民國家謝罪的“村山談 話”,稱“我國(日本)曾給很多國家,特別是亞洲各國人民造成了巨大損害和痛苦。關於此認識,我將繼承曆代內閣的立場”。他還強調,“安倍內閣從未否定過 日本侵略和殖民地曆史”。看來中國又會得到一段安寧期了,真是天佑我中華!

 

    現在,我們來看看烏克蘭危機,在這次大國博弈中,以克裏米亞公投加入俄羅斯達到高潮。今後的走向,隻要美國不敢出兵,就沒有什麽玄念了。未來幾年烏克蘭將成為美國、歐盟和俄羅斯頭痛的根源。今天我們來回顧一下這次危機,不難看出各方的得失和機遇。

 

    1. 美國和歐盟在沒有能力單獨控製烏克蘭的情況下卻想一口吃掉,犯了戰略大忌;其急躁的向東冒進的短視行為,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試圖在俄羅斯的眼皮子底下摻沙子的策略又碰到了鐵釘。俄羅斯的反彈如此劇烈,而結果又如此慘烈,給所有的高加索和中亞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上了寶貴的一課:俄羅斯的戰機可以隨時飛臨,戰艦 可以隨時停泊在他們的領空和家門口,歐盟和美國根本就沒種為他們的利益放手一搏。

 

    雖然,美歐官方仍然嘴硬,但所有的跡象顯示,西方已將新的紅線設定為莫斯科隻要不再碰烏克蘭東部俄羅斯族占優勢的工業化地區。也就是說,如果這次烏克蘭危機以克裏米亞加入俄羅斯就劃上句號。不僅美國和歐盟,而且烏克蘭新政權都將吞下這顆苦果。

 

    2. 烏克蘭的這群沒有戰略眼光的街頭政客們西冒進的走法,也讓國家賠了夫人又折兵多年來苦心經營地維係與克裏米亞的微妙關係毀於一旦,失去了最重要的黑海戰略基地。所有的產業 白給了俄羅斯,而從此黑海艦隊可以在瞬間到達任何烏克蘭的港口。更加糟糕的是,可以預見的長期敵視和對峙,讓烏克蘭的能源被掐住喉嚨,對本已脆弱的經濟發 展雪上加霜。盡管加入歐盟可能緩解部分的焦慮,但昂貴的能源將會長久製約烏克蘭的騰飛。

 

    3. 俄羅斯雖然拿下了克裏米亞,但也不算真正的贏家。因為俄羅斯往西跨了一小步,美歐往東跨了一大步戰爭是政治的最後手段,俄羅斯此舉證明窮水盡無牌可打的地步但烏克蘭攸關俄羅斯生存的核心利益,又不得不出手,普京如果坐失烏克蘭(尤其是克裏米亞),不但不是大帝,而將會成為俄羅斯數百年來的曆史罪人!

 

    俄羅斯出動軍事力量,必然會遭受美國和西方某種形勢的政治孤立和經濟製裁,這對現在本就不太佳的俄羅斯經濟有一定的影響,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也會削弱。也使東歐和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會加速去俄羅斯化,甚至不排除出現某種共同對抗俄羅斯的政治聯盟。以往俄美歐關係還算融洽,特別是俄德關係還一度親密,經過此次事件都成了昨日黃花。所以,沒有最後輸贏的對立雙方或三方,都不是真正的贏家。

 

    4.中國應該是真正的贏家,此次危機中美國若為了麵子,被迫對俄采取強硬政策,而“重返歐洲”,中國就會迎來又一個新的戰略機遇期。麵臨重組中的世界戰略格局,中國應對的出發點在於盡可能地消解華盛頓咄咄逼人的“重返亞太”戰略,為發展和和平崛起贏得更多時間。因此,中國應在中立的大原則下,支持俄羅斯在歐洲的戰略進攻態勢。此舉有圍魏救趙的效果,將迫使華盛頓減少在亞洲的軍事存在,減輕在西太平洋對中國的戰略壓力。

 

    在這種政治格局下,美國針對中國的長遠戰略布局將很難實施。特別是要為了對付中國而對俄羅斯做出很大的讓步的話,沒有哪個美國政治領袖敢這麽幹。因此,美國所謂的 “重返亞太”戰略,也會隨著烏克蘭危機和美國歐盟國家和俄羅斯緊張關係而風雨飄搖,無所事從。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對烏克蘭問題上的反應就很好理解了:表麵上誰都不得罪,棄權票,但實際上是為俄羅斯提供了支持。簡而言之,就是力挺俄羅斯衝到第一線與美歐對抗。中國在背後支持,但絕不出頭,繼續保持“韜光養晦”的低調本色。一個擁有克裏米亞的、敵視美國的俄羅斯是符合目前中國國家利益的。它將能更好的把美國的戰略資源留在歐洲,為中國維持東亞地區的穩定局麵創造良好的條件。這樣中國就可以更加容易的爭取十年左右和平環境。中國如果能按照現在的速度再發展十年,到那時美國要想再來圍堵就已經不可能了。

   

    當然,美國能夠贏得冷戰的勝利,也不是等閑之輩。它不會永遠這麽糊塗,當蘇聯入侵阿富汗,力量達到頂的時候,它終於意識到問題所在,開始迅速尋求與中國結盟。等到中國已經強大到明顯無法遏製的時候,它還是會知道去討好俄羅斯的。對中國來說,目前的戰略機遇期非常寶貴,一方麵要繼續保持穩定發展的局麵,絕不容許出現內部的動蕩,另一方麵必須繼續堅持現在的低調行事作風;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出頭的外交策略。在一些外部摩擦中盡可能保持克製,隱藏實力,盡可能的延長俄羅斯把美國拖在歐洲的時間。等到最後終於不得不亮劍的時候,已是重劍無鋒、獨孤求敗的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大國崛起之道也。

 

    現在看來,傳統的地緣政治學不僅沒有過時,在全球化和互聯網的新時代裏依舊生猛和鮮活。美國、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地緣鬥法,隔三差五地上演一遍,讓鼓吹文明衝突的亨廷頓死不瞑目,也能讓宣稱曆史終結的福山三緘其口。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的論斷盡管很過時,但是大國之間的地緣鬥法卻隨時可以卷土重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