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夜宿雷馬根

(2015-01-30 15:19:00) 下一個
火車駛過科隆站,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了。
 
城市的燈火,在車窗上變換著。科隆大教堂的雙塔,高聳在夜空中,散射著明亮, 柔和的光芒。萊茵河水,泛著粼粼波光,從城中心緩緩流過。火車在有節奏的震動聲中,沿河岸逆流而上,慢慢地把夜色中的城市拋在了後邊。
 
這是個九月的星期五,車上的人們,帶著倦容,也帶著周末來臨的一絲放鬆,有的在輕聲談笑,有的在閉目養神。因是短途的區間車,不時有上下車的短暫躁動。漸漸地,車廂裏越來越空了。
 
我們一家三人,坐在一節可放自行車的車廂裏。此行的目的地,是距科隆約60公裏的小城雷馬根(Remagen)。我們將在那裏停留一晚,第二天,順流而下,做一次沿萊茵河的騎行之旅。
 
車窗外,不時有市鎮的燈火閃過,我的思緒回到了昨天晚上,想到預訂旅館的事,內心突然閃過一絲不安。
 

蹊蹺的預訂電話
 
這次周末出行,真算得上“說走就走”。出發是下班、放學後的下午,三人攜自行車,坐400公裏的火車。旅館的預訂,也是頭一天晚上“速成”的。
 
從網上看,這家名為“Koch”的家庭旅館。位於萊茵河右岸的山坡上,房間寬敞,有“無敵”河景,每人每晚帶早餐隻要22歐元,性價比十分誘人。我撥通了電話,接話人是位女士,自報姓名說:“魯蘭特“,聲音聽著有些蒼老、孱弱。
 
聽了我的預訂請求,她說:“空房間有。可您說夜裏10點多到雷馬根,到時可就沒有輪渡了!”
 
我一愣,城區間竟然沒有一座橋相連? 聽我在電話裏停頓,魯蘭特女士補充說,”除非您去繞行,在林茲有一個24小時的渡口,不過,要多走十幾公裏!“ ,我同意說,那隻能那樣了。
 
放下電話,我突然想到,魯蘭特女士竟然沒問我的名字。也許,對這家旅館,這不是問題?!我有點疑惑,卻沒有細想。
 
 
夜半山村
 
後來我仔細看了一下地圖,發現旅館的所在地,是一個叫艾伯爾(Erpel)的小村,僅有兩千居民。艾伯爾與雷馬根隔河相望,卻互不隸屬。我靈機一動,查了一下,發現從科隆,沿萊茵河右岸,有直通艾伯爾的火車。既然如此,省時省力,何樂不為。
 
火車在小站“拋下“我們,很快就消失在夜幕裏了。山村重歸寧靜,我們走出車站,自行車上的車燈,發著幽幽的藍光,在暗夜的小街上,十分顯眼。村子的中心廣場上,有人在露天酒吧喝酒、聊天,向他們問路,一個友好的中年人,放下手中的酒杯,說,我帶你們去吧。
 
待找到旅館,已近夜裏十一點了。
 
這是一個依山而建的宅院,家庭旅館麵朝萊茵河,牆上,“Pension Koch” 的字體在路燈下依稀可辨,每個窗台下麵是一簇簇的天竺葵花。院子裏,背靠山坡還另有一棟建築,大概是主人的私人住宅。我們到達時,房子裏透著桔黃的燈光。
 
我按響了旅館的門鈴,沒人開門,又試了幾次,還是沒有任何反應。我走到裏麵的住宅門前,在標著”魯蘭特“字樣的門鈴上,反複按了幾次,和旅館一樣,裏麵聽不到任何人走動的聲音。我有些著急,打通了旅館的電話,盡管從外麵能聽到電話的振鈴聲,卻無人接聽。
 
在這半夜三更的陌生山村,一時我們都有點不知如何是好。
 
 
奇怪的魯蘭特女士
 
環顧四周,看到遠處有一個飯店,我說,咱們去那裏問問吧。走進飯店,工作人員在做清掃,看來要打烊了。聽我們說明了來意,老板模樣的中年人,拿過電話,不假思索地撥出了一個號碼,把話筒遞給我,說,這是旅館的電話。可惜,像剛才一樣,還是無人接聽,老板聽了一下,搖搖頭,也覺得不可思議。
 
我說,”魯蘭特女士不會出門了吧?也許出去吃飯了?“
他搖頭,“不可能,她和老母親住在一起,老人都102歲了!“
 
我問這裏是否還有其他旅館,他說,有,但要走出去很遠,他描述了一下旅館的位置,最後說,“你們最好再去魯蘭特女士那試試,她肯定在家!”
 
我們謝過好心的飯店老板,又走回家庭旅館。剛到門口,就看到一個老人,在開後麵房子的門。我連忙跑過去,小聲問道,“您是魯蘭特女士嗎?“,她點頭,我說明了原委。她對我昨天打電話預訂的事,未置一言。轉身帶著我們,把自行車放到大露台上的玻璃房子裏。萊茵河上的燈火,從這裏可以盡收眼底,這瞬間的一瞥,讓人印象深刻! 
 
她默默打開旅館的門,安排我們住宿。燈光下,我才看清 了魯蘭特女士的樣子,她應該有七十歲了,個子矮矮的、很結實的樣子,滿是皺紋的臉上,不怒、不威、不溫、不火,讓人很難看出她的真實情緒。
 
這是一套單元房,她分配給我們兩個寬大的睡房,另外一個房間,我以為是起居室,貿然推了一下門,驚見一位老太坐在沙發上,對著電視機,不知是睡著了,還是過於聚精會神,她對開門的響動,沒有任何反應。我想到了102歲老人的事,連忙退了出來。
 
我們的房間寬敞、潔淨,但在洗手池的上麵,有一個用過的刷牙杯!
 
我突然掠過一個念頭,”魯蘭特女士是不是有點失憶?!“
 
 
雷馬根大橋
 
一切安頓下來,已經很晚了,但我還是不能立刻入睡,在網上查了一下,發現,在雷馬根和艾伯爾之間的萊茵河上,還真有過一座橋:魯登道夫大橋(Ludendorff Brücke),這是座在二戰曆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筆的大橋,1969年還被好萊塢搬上了銀幕,因為電影的名字 - 雷馬根大橋 (The Bridge at Remagen )- ,其本名卻被人們逐漸忘掉了。
 
1945年,盟軍從西麵向德國腹地節節推進,逐漸推倒了萊茵河一線,希特勒命令炸毀萊茵河上的全部橋梁。待盟軍的先遣部隊3月7日到達雷馬根後,驚喜地發現,魯登道夫大橋還完好無損,而此時,德軍正在緊鑼密鼓地為爆破做準備。由於裝藥量不足,再加上盟軍進攻的幹擾,大橋雖經兩次爆破,卻未被炸毀,最終被盟軍占領。

這座橋,成了萊茵河上,唯一未被破壞的橋梁。之後十天,共有幾萬盟軍和輜重通過此橋越過了萊茵河,大大加速了納粹德國的滅亡。後來艾森豪威爾將軍評價說:“該橋的價值如金“。
 
希特勒對此大為震怒,認為有內奸,下令槍斃了四位軍官,並命令對大橋反複爭奪,甚至還動用了V2火箭對大橋進行了轟炸。
 
10天後,嚴重受損的大橋,突然轟然坍塌,當時28名維護大橋的美軍工兵,葬身萊茵河。
 
 
第二天早晨,我早早起來,從家庭旅館出來百十來米,就是大橋的遺址,這個小村,也是當年兩軍對壘時的德軍駐地。我猜想,70年前這裏的事,那位百歲老人,一定還記憶猶新吧。


1. 大橋殘留的橋頭堡



2. 在雷馬根一側的橋頭堡,如今是一個和平博物館,美、德兩國國旗,在上麵高高飄揚。
 


3. 橋頭堡觀察孔,讓人浮想聯翩..
 
 

4. 1991年,當年交手的德,美老軍人在橋邊重聚,並刻字留言:This Time In Peace ..
 
 
 
吃完早餐,我們和魯蘭特女士告別,她難得地笑了笑,並祝我們騎行愉快。我們來到河邊,坐上第一班輪渡,船艙內,艾伯爾村的女人們興奮地交流著村裏的新鮮事,不多的幾個男人,在船艙外悶悶地抽著煙。


5. 我們和艾伯爾小村揮手告別
 


6. 從雷馬根開始,經波恩,我們開始了兩天的萊茵河騎行之旅。
 


-  完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goolie 回複 悄悄話 假裝好!也謝你的一貫支持:)
石假裝 回複 悄悄話 第一張的黃花真是好陪襯,謝謝介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