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的博客

探細胞奧秘,記人生經曆,會八方朋友,不亦樂乎
個人資料
越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來一碗味道正宗的豆漿

(2014-05-16 18:44:43) 下一個

來一碗味道正宗的豆漿

 

出國20餘年,常常會懷念一些早年吃過的食品,偶爾在美國遇上,一定會要嚐嚐。可惜,正宗的味道難嚐到,早年的感覺不可得。其中之一,就是那過去上海早點最常喝的豆漿。

 

上世紀90年代末還在波士頓,忽聞波士頓郊區開了一家上海餐廳,號稱製作正宗上海點心。趕快驅車20餘邁,輾轉找到,首先點的就是大餅,油條,豆漿。油條的味道總是那樣,可是,大餅和豆漿,根本找不到那種感覺,失望而歸。

 

回國了。原指望可以找回一些失去的味道了,可是,早先的豆漿店,早已沒了蹤影。新開的一些大餅店裏倒是有豆漿,是袋裝的,那東西,基本就是黃豆粉衝水,味道可想而知。

 

一次逛街,忽見一家“永和豆漿”店,大喜,趕快點了一碗豆漿嚐嚐。再次失望,沒有自己熟悉的那種豆漿香味。

 

又偶見“新亞大包”有各種豆漿,淡的甜的鹹的都嚐了,其結果是再一次失望。

 

豆漿啊豆漿,我來了,你在哪兒?雖然在那個節目裏不喜歡這句話,還是借用一下。

 

姐夫看見我思漿心切,問我最喜哪種豆漿,答曰鹹的。姐夫喜烹調,說,我給你弄一碗試試。出門一圈,姐夫弄來了豆漿(淡的),榨菜,油條,家裏有現成的蝦皮,蔥,肉鬆,辣油。調料雖然很正宗,豆漿還是非原味。姐夫的熱情可嘉。

 

思忖,也許那種豆漿失傳了,做不出來的。其實我是曾經做出過正宗豆漿的,那是剛來美國時,剛會用Blender時,用Blender做的,那味道應該是正宗的,可是因為當時對“那種味道”還不陌生和稀罕。而做的過程複雜,要濾渣,要煮,很麻煩,後來就徹底忘了那事了。

 

幾年前買了“九洋”豆漿機。號稱可以製作味道濃厚的豆漿,趕緊買來。可是,那機器,豆漿做好後去渣很麻煩,要等待。不去渣,“濃厚”是濃厚了,但是渣的味道並不好。無論去渣不去渣,還是沒有早先吃過的豆漿的獨特的味道。好壞那也是豆漿,將就喝著吧。

 

“九洋”豆漿機做豆漿,是邊加熱邊粉碎,最終磨碎的還是熟黃豆。估計“九洋”公司的老板是台灣人,他們的豆漿就是這樣做的,難怪和“永和”,和波士頓那家店,都是一個味道,基本上就是磨碎了的黃豆湯。黃豆湯就黃豆湯吧,反正營養成分應該是差不多的。

 

上個月回國,住在嶽父母家裏,早餐有豆漿,也是“九洋”牌做的,不過是新版的機器。感覺他們的豆漿非常細膩,雖然味道和我們自己的差不多,但是幾乎沒有渣,他們也沒有過濾過。於是知道,我們的機器老了,版本老了,從來就沒有做出過細膩的豆漿,哪怕我們把豆子浸了過夜,再用幹豆子的程序作,還是粗。

 

怎麽辦?把老機器扔了,買個新的?新機器沒買之前,豆漿還得喝。不就是把豆子打得細一點嘛,我不是有Blender嘛,何不用Blender先把豆子打碎了,再放豆漿機做?

 

這個決定,導致了奇跡的發生。當“九洋”發出唧唧聲,告知豆漿已熟。我已經聞到了那股久違了的,正宗的豆漿的香味!就是它!

 

倒出一碗,不放任何東西,那股醇厚,正宗的豆漿香味已經足夠。馬上驅車去一家中國點,買來蝦皮,油條,家裏有現成的榨菜,蔥,肉鬆,辣油。哈哈,久違了20多年的正宗的鹹豆漿,從此再相逢!

 

結論是:豆漿磨碎了再煮還是煮熟了再磨是關鍵。現在,我每天都要做一鍋豆漿,2大碗,一碗早上喝鹹豆漿,一碗晚上喝甜豆漿。老婆從國內還沒回來,我一人享受。還是先用Blender打碎豆子,再放入“九洋”繼續。按理可以繞過“九洋”直接用鍋子煮了,還是覺得豆漿機比用鍋子煮方便,一來還是有些豆渣,在鍋子裏就沉澱在底部,往往燒焦。二來豆漿一開,就容易溢出來。“九洋”這2點都可以避免。

 

嗬嗬,其實我已經不喜歡寫這種很多驚歎號,一驚一乍的文字了。但是,心情實在激動,再驚咋一回吧。

 

補充:現在我的豆漿機已經徹底不用,直接用鍋煮。這樣有3點好處:1)容易控製量和質,因為用豆漿機,每次隻能做固定的量,但用鍋煮,多少隨意。2)可以打得更碎。豆漿機的打碎程度是固定的,Blender你可以隨意長短,我現在打的時間長一些,幾乎沒有豆渣產生。3)鍋子比豆漿機更容易清洗。

缺點是,煮豆漿時,人必須在旁,防止溢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兵團農工 回複 悄悄話 copy 了。謝謝分享。
回鍋江湖 回複 悄悄話 同感,還有油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