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野

殷謙,獨立學者、作家、文藝評論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世界華文作家協會理事。早期以筆名“北野”發表詩歌作品,在詩壇影響巨大。在各報紙副刊以及文學雜誌發表文章約6000篇,很多作品被譯為英、德、日文等多種文字在國外文學、學術報刊上發表。目前主要從事人類學、文學
正文

殷謙:中國文化改革浮而不實

(2013-06-17 18:55:42) 下一個
  最近我聽同行說,政府正在大力推行文化改革,並說這對於從事文化的人來說是一個好消息,我說這個好像與我們這樣的尋常人無關,也許對那些鑽營於政績的人這才是好消息。在我們國家談文化是一件很浪漫和奢侈的事,假如還有文化的話,那應該是現在僅有的、最寶貴的東西了,我建議就留一點給後人,最好不要再去做什麽所謂的“深化”、“推動”,也不要相信什麽狗屁“大發展”、“大繁榮”,唯希望不要侵蝕和破壞它就是最好的結果了。難道現在我們的文化還不夠“大發展”和“大繁榮”嗎?滑稽的是潮文化的代表“鳳姐”都大發展到美國去了,而我們的文化大繁榮到連一個倒地的老人和小孩都扶不起來的地步。什麽是文化?如果文化僅僅是金錢和名利的附庸,那麽所謂的文化事業不過是被權力和市場綁架的奴隸罷了。
    我曾與所有善良的並渴望幸福生活的人有同樣的願望,那就是希望置身於一個安寧、美好的社會,所以很多時候也會因為社會醜陋和黑暗的現象而憤憤不平,因為我們的社會集體從未像現在如此繁瑣和複雜過。我想也僅止於如此,並且我也習慣了被那些心靈麻木的人譏笑為憤青。往往在這種時候,我總是對我周圍的人說,如果你盼望一個美好的世界,你就首先讓自己成為一個好人,就如人們想象中的天堂,它雖然很美好,但有一個最基本的條件,那就是能進去的人就一定是好人。真正的文化不是百無一用的形象工程,而是人類心靈的事業,它雖然不是牛奶麵包,但它也是一個人最珍貴的需要,就像我們需要陽光、新鮮的空氣和清澈的水一樣重要;相反,如果我們長期置身於陰暗,呼吸混濁的空氣,飲用汙染的水,又怎麽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呢?文化改革不知被提了多少次,倒是文化被越革越沒文化了。我們從小被父母以他們所接受的觀念加以管束,僅有的一點個性自從進入小學開始就被教育抹殺了,接著我們被強製灌輸一些定製好的思想,強製崇拜一些他們所塑造的偉人或英雄,強製向國旗敬禮……甚至連每篇課文的中心思想都是老師從參考書上照搬的,我們沒有也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也不能通過自己的思考給出答案,即使你的答案是正確的,但落在考卷上就注定是錯誤的。先天固有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創造力等財富喪失了,那麽還談什麽個人性發展和虛偽的文化?文化是針對人而言的,脫離了人誰又能理解文化的意義呢,所以說改革文化必須以人為本,那就是將促進人類個性的發展作為首要的和迫切的任務,否則談論所謂的政策或未來的計劃以及其它有實際意義的發展都是徒托空言,也是不可能實現的,而最可怕的結果是人類將山窮水絕。
  單純為物質而活著的人隻是生物意義上的人。不是所有事都能以金錢定量,不是所有事都能以數據衡量,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基本的價值取舍,那麽這個人的一生也隻有騁耆奔欲,並且隻能活在脫離事物的、屬於他自己的充滿虛偽和謊言的世界。而現在看來,當規範癱瘓,原則混亂,價值顛番,道德滾蛋,信念扯淡的時候,我們的各種奢望和理想都變為不可能實現的現實,可供我們依靠的參考係數也成為見所不見了。文化改革必須要先從教育入手,並將此作為一項持久的事業,否則就沒有實際意義。的確,如果在一群野蠻人或一個野蠻的國度突然談文化改革,就如一個有智慧的人被一群傻子所崇拜,那是非常危險和可怕的事。要不然,人類從野蠻社會進步到今天的文明社會怎麽能用上幾千年,而從文明社會倒退到野蠻社會也隻消幾年就夠了。
    物質文明的繁榮致使對精神文明的忽視,以至於對它的衰退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道德的冷漠和情感的冰結就是人欲橫流的結果。為什麽說即使沒有上帝也要創造一個上帝?這就是因為人性是個複雜的程序,它要依賴道德和倫理自覺來完善,而完善它就需要我們心裏都有一個可以依靠的標準和尺度,那就是人人心中都要有一個上帝,他能教人懂得愛,讓人有所恐懼。人是最可怕的動物,一個心中沒有上帝的人更是無所恐懼,就像魔鬼和野獸一樣令人恐怖。宗教本身就是宇宙和自然賜予人類的美好的產物,宗教本身並不壞,要說壞那就是人性壞了。所以說,宗教信仰的逐漸淪喪是由於先進科學的否定導致的,科學使得物質文明高快速發展,而使精神文明遭受到重創,人們對宗教的追求已經喪失了,因為我們已經知道一切事物無非是以不同的形式和結構混合而成的物質罷了,要使精神和物質保持一致難如登天,那麽使宗教和科學保持一致就更是天方夜譚了。可是,宗教和精神又如何進行推理呢,而對於科學和物質這兩樣東西,誰又能說它們是有靈魂的呢?
   我們急需要改革的東西太多,但不是所謂的文化改革,而是一種我所認為的新人道主義,即關於人性的革命。新人道主義與我們的新時代是高度一致的,通過改變或改革至今我們都認為不可觸犯的那些不相適應的法規和原則來得以實現。如果不改革就會成為社會健康發展的障礙。這種新人道主義必須創建新的美學的、政治的、社會的、哲學的、倫理的、精神的和藝術的推動力;必須重建和鼓勵新的價值體係,以此來填補生活中的空虛以及補償內在的不平衡;必須能夠在社會中恢複我們最珍貴的需要——尊重和團結、愛和友誼、自由和歡樂;必須使我們擁有並了解這些素質,把我們與世界各地的人們緊密地聯結起來,並且與其它生命形式緊密聯結起來,使我們在共同的世界裏互相尊重、團結和友愛。
    不論花多大代價,我們必須要重視思想的重要性。這種人性的改革要具有充分的靈活性和力量,確切地說,就是使新人道主義能夠控製當下正牢牢統治著我們的物質革命;能夠給當前的社會給予和平的建設性的指導;能夠鼓勵當前正在人類體係中進行的社會政治革命;能夠改變某些階級甚至某些國家的行為和觀點,而且還能被世界大部分人理解和接受,人們將會認為這是自己的事情。它會改變人類對物欲以及對生命和價值的看法,人就有責任使自己不斷提升素質和修養,讓自己在地球家園以及生命洪流中成為一個能夠發揮調節和保護作用的人,並有權監督和拒絕自以為是地球統治者的人類對其它生物行使生殺予奪,也能夠阻止以國家的名義發動戰爭來掠奪資源和破壞生態環境。
    強權不是辦法,辦法是如何讓人民得到實際利益,使人民生活安定,如果薩達姆、卡紮菲和穆巴拉克懂得這個道理,也不會有那麽淒慘的下場。“一陣風”似的某種改革是浮而不實的事,是欺人之談——如果當下進行的文化改革是迫於某些國家風雲變幻的威脅,或者是迫於來自社會道德冷漠現象的壓力,這雖然很精明,但卻不能治本。不是說各級政府把閑置起來的文化場所重新運作起來,或者象征性的搞幾次文化活動就能夠完成人們的精神複興。這顯然是一個要嚴肅對待的大工程,關於人性的革命,即新人道主義在人類意識中必須有它的道德和倫理的基礎,而其本身必須是革命的,它的成功是我們時代的人類必須接受挑戰的一項新成就,也意味著人類在困難時期得以生存的必要條件。
    文化改革的核心目標是什麽?如果僅僅是追求文化商業化,並使之成為國民經濟支柱,那這種改革從文化本質上又能帶來什麽?一個國家將文化產業用以衡量地方政績和經濟成就,這是一個自詡為文化大國的自身的悲哀。他們忽略了太多東西,沒有人注意這是否會讓一些人鑽了政策的空子,又搞什麽“以商養文”,而實際上是以文牟利,我們根本就沒有衡量這種改革所應獲得的質量的標準,沒有人在文化改革浪潮中考慮一些重要的問題:這個社會是否健康,公民的道德和責任感、親切感和愛的精神是否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文學和藝術是否處於良好的狀態,教育是否真正有效等等問題。而隻有新人道主義事業,也就是純文化對於人性的影響和改善都起到了實質作用,這才是文化改革的實際意義。
    有點良知和責任心的人都要鼓勵這種新人道主義的事業,盡管這個世界受到黑暗和災難的威脅,但我們不能失望,更不能絕望,當前世界上的種種跡象已經表明,改變或改革的種子已經開始萌芽。作為世界人民,我們仍能用雙手把握未來,來創造和改變我們共同的命運,這不但是一個國家的事業,也是每一個人的事業,更是一個有利於千秋萬代的事業。
  對於新人道主義的事業,國家和管理社會的職能部門應該發揮作用,個人也要從自身做起,即使做一個好人要比做一個壞人難,但為我們共同的命運也要選擇做個好人,並且成為實實在在的人。人性的革命首先建立在良好的生活環境的基礎上,那就是人不能普遍對社會感到失望,生活不好或許可以忍受,但連生存都成了問題,那就社會安定就成問題了。那麽在一個安定的社會,我們就必須要重視新人道主義,不但要進行文化體製改革,還要進行教育體製改革,甚至與時俱進地進行政治體製改革,必須要重視人性的研究,以人民的利益為本,也隻有這種新人道主義才能夠實現人類精神的複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