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我們討論“強勢”、“弱勢”這個問題的時候,正在說明如今這個時代的家庭問題

(2013-07-15 14:29:57) 下一個

當我們討論“強勢”和“弱勢”這個話題時,說明夫妻二人在家庭分工上存在衝突。當兩個人做同樣的事的時候,必然有強勢和弱勢之分,勢必發生衝突,最明顯的不過於工作收入。



在如今以金錢和財富為價值觀標準的時代,夫妻雙方衝突的焦點是收入、消費和子女教育。



在曾經的男耕女織的年代裏,家庭裏沒有這類的衝突,因為社會強製性地以男性強勢為主、女性弱勢為輔,這是男權社會的社會秩序。男權社會規範了男性更多的和更重的社會責任,男主外、女主內,雙方互補。那個年代的價值觀,是以男性體態雄健和女性心靈手巧為標準的,看中的是男性的肌肉和女性的胸和屁股,那種奶油小生的男性和容貌姣好嫵媚的女性都是被主流價值觀所鄙視的。



在工業社會晚期,家庭的功能社會化,男女同工同酬,尤其是中國的婦女解放運動,其副效果就是家庭生活的解體,出現了如今天的混亂現象,那就是婦女工作的同時,家務分工的混亂,子女教育的糾結,並因此產生了額外的夫妻的糾紛和矛盾。這種因為家務分工不明確所造成的家庭矛盾將會永遠存在下去的,因為當社會把婦女從家庭踢出去以後,近百年來並沒有建立起來家庭的新秩序,關於夫妻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從來沒有給出一個答案和標準,完全把這個難題拋給夫妻、遺留給家庭,任由人重新摸索和磨合。



事實上,工業社會使傳統的農耕家庭解體以後,就沒有再關注過這種破壞,采取了遺忘和視而不見的做法。更進一步,工業社會對傳統農耕生態的破壞,從自然界到家庭,都是采取了不擦屁股式的掠奪和破壞的手段,任由各種破壞和醜陋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不去收拾。而人類社會家庭倫理的建立,幾乎是從人類文明的曆史開始,然而,在工業社會到來以後嘎然停止。



工業社會所造成的對家庭秩序的破壞所產生的社會效果是無可估量的,而人類對這種無形的破壞的根源的認識遠遠不夠,當人類脫離農耕文明幾代人以後,人類已經無法比較農工文明和工業文明誰更符合人類的審美,所以,人類在工業社會的叢林中的迷失還將繼續下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