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習的快樂在哪裏?”“ 快樂就是把別人打垮?”

(2013-01-03 16:17:06) 下一個

昨天在朋友的家庭聚會上聽說了一件事,感觸比較多,想想還是應該補充一段文字。


聚會中話題扯到了孩子教育的問題,很自然地又談到了私 立名校這個話題。有一對夫婦,他們的大孩子在一所全美排名第五的私立高中上學,學校的教學師資、條件非常好。大孩子今年要畢業了,小孩子正在申請這所學 校。隨後,他們談到了這個學校的一個很著名的學生,是個男生,比他們的大孩子高一屆,去年畢業上大學。


這個男孩極為優秀,四年高中功課全 A,很喜歡音樂,同時擅長鋼琴和大提琴。雖然功課很重,他拒絕放棄其中任何一種樂器。2009年獲得全美鋼琴比賽(American Fine Arts Festival)第一,並被邀請到卡內基大廳(Carnegie Hall)表演,也就是“虎媽”炫耀女兒鋼琴成就所表演的地方。由於家庭的影響,這個孩子還喜歡科學,特別是生物學。2010年夏天在麻省理工學院 (MIT)係統生物學教授Alexander van Oudenaarden的實驗室做實習生,在Whitehead研究中心參與研究項目。在朋友眼中,他的是一位既聰明多才,又真誠善良的人。雖然表麵看上 去很安靜,但非常幽默,有很多朋友,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人。


去年他作為傑出學生畢業(Cum laude),如願進入麻省理工學院上大學。但不到兩個月被發現死在他的宿舍房間內。可怕的是,在死後一周內沒有跟任何人他聯係過,也沒有任何人問及他的情況。最後是根據他的宿舍房間發出異味才發現他死亡的,死因確定為自殺。


這個孩子叫薩多利根川(Satto Tonegawa),父親是個日本人,利根川進(Susumu Tonegawa),就在麻省理工學院做教授。


搞生物醫學的大概都知道他,或了解他的工作,利根川進教授發現了抗體多樣性的遺傳學機理,為此在1987年獲得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


讓我更加震驚的是利根川進教授很早就將研究的重點轉到神經科學領域,從事大腦記憶的分子和細胞學研究。我們前麵了解的大腦神經網絡的知識,相信有不少是他和他的研究團隊的貢獻。隻不過,他沒有能夠將相關的研究成果應用到孩子身上,預防孩子的自殺。


這 是MIT開學以來第二起學生自殺事件。之前一名來自南美國家哥倫比亞的大二學生卡斯蒂羅(Nicolas E. Del Castillo)自殺了。卡斯蒂羅在MIT攻讀數學專業。他的高中平均成績是4.97,並代表哥倫比亞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他也酷愛音樂,喜歡彈 鋼琴。


薩多的成就是非常讓人驚異的,無法想象他是如何安排時間的。我了解另一個鋼琴也彈的十分出色的孩子,也獲得過鋼琴比賽大獎。由於需要 大量的時間練習,他的家長很早就要他棄學,在家由父母進行中小學教育。薩多不僅鋼琴取得了最好的成績,大提琴也沒有放棄。另外,美國的高中課程也非常繁 重,公立學校的學生也常常學習到深夜。薩多在刻苦練習鋼琴、大提琴的同時,還保持高中課程的全優。怎麽說呢,真行!他真不是一般人!


有一點可以確定,他沒有多少時間自由玩耍,他不會自我減壓。


進入大學前,他和卡斯蒂羅都有著完美的成就,卻沒有能夠發育成完美的大腦,沒有保證智力的均衡發展。他們都擁有傑出的語言智力、邏輯-數學智力和音樂智力,但沒有時間和機會開發其它類型的智力。有缺陷的大腦沒有能夠保證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多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