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經理人

經營未來,分享理想,享受過程!
正文

智慧商務 -- 對客戶進行個性化服務

(2012-12-11 19:53:36) 下一個

在全球,每天會有 0.9 5 億的 Tweet 產生 , 一半的消費者使用兩種或更多種技術進行在線交流;在中國, 5.6 億的用戶主動加入新浪與騰訊微博, 45% 的消費者在購買或決策前會谘詢朋友;但隻有 18% 的人相信來自 零售商 和製造商的信息。

  這是一組來自 IBM 商業價值研究院的數據。從這些數據中我們不難發現,我們已經進入一個更加 “ 智慧 ” 的消費時代。這就對商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必須擁有更透徹的感應和度量,能夠更全麵地互聯互通、更深入地進行智能洞察。美國當地時間 9 月 5 日, IBM 2012 智慧商務全球高峰論壇上,各個 營銷 界專家的探討也驗證了這一觀點。

  事實上,隨著一些新技術特別是社交化技術的出現,企業也已經到了重新定義 “ 以客戶為中心 ” 這一商業準則的時候。

   技術 重塑營銷

   “ 我知道有一半的廣告費被浪費了,但遺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

  這是從事營銷或者廣告的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有很長一段時間,由於營銷效果難以衡量,營銷人們更像是一群藝術家,隻能靠經驗和感覺進行營銷活動。互聯網的興起改變了這一切。隨著網絡社區、 SNS 、微博、移動互聯網等新媒體平台的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發生了極大改變,市場和技術成為影響企業發展的兩個強大外力。數據爆炸、社交媒體、渠道和策略選擇,以及人口構成的變化,成為深入改變營銷組織遊戲規則的重要力量。換言之,營銷變成了一項 “ 技術活 ” 。

   IBM 大中華區市場和企劃傳播部副總裁羅振邦就曾說過: “ 如果把整個營銷活動比作一個三條腿的板凳,技術就是其中的一條腿。 ”

  一家全球金融服務公司利用行為分析為客戶提供了所需的服務:通過他們喜愛的媒體向他們傳播實時、個性化的促銷信息;通過研究客戶使用網絡、電子郵件、電話以及社交網絡進行搜索和購買的方式,該公司能夠提供即時、有針對性的促銷活動,從而贏得了較高的響應率、轉化率和成交率;利用強大的分析和協調的跨渠道營銷,個性化的營銷活動變得更加精準到位,並且可以通過最有效的渠道向每一位客戶傳遞;通過理解客戶與公司品牌的交互和響應方式,營銷人員如今更加貼近客戶,直接向客戶介紹產品和服務並自動提供最佳的產品和服務。

這是技術重塑營銷的一個例子。

靠近你的客戶

   IBM 2012 智慧商務全球高峰論壇上,杜克大學心理研究所的研究員 DanHeath 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理想的美國人到越南拯救當地營養不良兒童,最終,他得出了一個改變現狀的結論:首先從製度上進行改變,然後提高水質,最後進行貧困縣治理。這樣的結論讓這位美國人陷入了苦惱,這些都是他做不到的。後來他選擇了另一條路,他召集了村裏所有的媽媽進行詢問,然後發現有三個孩子是沒有營養不良的。他向這三個孩子的父母請教,後來發現原來這幾個孩子的父母將有限的米飯,分成一天四頓喂給孩子,同時在每頓米飯中加入蝦米等其他的食品。這位美國人讓所有的父母效仿這種方式,結果 80% 的孩子擺脫了營養不良。這則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改變了許多人健康狀況的結果,並不一定是從大的層麵進行變革,其開始隻是一個很小的飲食複製。

   Dan Heath 用這個故事闡述了企業實現智慧商務( Smarter Commerce) ,所要做的是從每一個小的改變開始。而各種新技術以及相應解決方案的出現,也讓企業真正做到靠近客戶。

對於企業來說,如何在營銷經費有限的情況下讓銷售無處不在,讓客戶無論何時都可以購買其產品?你有可能是在 Facebook 上,或者是瀏覽一家公司的網站時,再或者是在智能電話上搜索目錄時,發現了產品信息。而無論哪一種方式,你看到的信息一定是一致的。

曾有研究表明, 49% 的消費者會在單一交易中使用兩個或更多的購買渠道,這就要求為他們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在與他們接觸的過程中,隨時給到他們與其需求匹配的信息。

  看起來,真正把技術運用的營銷實踐中,做到隨時隨地在客戶身邊,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過,新技術的出現都讓這一切變得有了可能。唯一的挑戰是,營銷人們需要轉變自己的觀念,學會利用新技術、新媒介手段。

作者:劉曉雲
來源:《V-MARKETING成功營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