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吃鴨子,大街小巷無處不見的鹽水鴨,鴨血湯招牌的南京城,當數天下第一。據說當年燕王朱棣,遷都北京時,遷去的還有烹飪鴨子的禦廚,後製鴨手藝經宮中傳出,也就有了連老外去中餐館吃飯,也知道點一個Beijing Duck的北京烤鴨。清時,南京的製做烤鴨的手藝傳入廣東,有了金陵片皮烤鴨;民國傳入四川,有了堂片大烤鴨,所以現時唐人街的粵式中餐館的招牌寫的是金陵片皮烤鴨,而非北京烤鴨。鴨饌和古書院(國子監),玻璃塔(大報恩寺),雲錦緞(南京雲錦),並稱南京四大特色。燒鴨(烤鴨),醬鴨,白拌鴨,鹽水鴨,鹹鴨,板鴨,水浸鴨,各擅其勝,美不勝收,其中以鹽水鴨最為人們所熟知。到了清末,因老佛爺慈禧太後也好這一口,南京城的鹽水鴨被拿來進貢,也就多了個封號,貢鴨。舊時南京男人的最高境界,莫過於左手一酒壺,右胳膊下夾著荷葉包著啃剩的半隻鹽水鴨,順著夕陽的斜暉,有些歪斜地往家走。
南京人吃鴨已有幾千年的曆史,也許和南京以及周邊地區的地理環境有關。鴨子,水禽,性喜水。南京城和周邊地勢低平,氣候濕潤,河渠密布為養鴨提供了優良條件。 大雁南飛,秋風漸起,經過稻穗催肥的當年子鴨,膘肥肉實,用這種子鴨做成的鹽水鴨,皮膚白皙,肉質嬌嫩,口味鮮美,所以鹽水鴨以秋季製做的最為有名。現時的鴨水鴨,選取的都是一個月生的子鴨,小鴨子被關在一個黑屋子裏,從鴨嘴直接灌進稻米--填鴨,一個月左右即可出欄,肉質更為肥美鮮嫩。宰殺後的鴨子,要在清水中浸泡幾個小時,以便去除血水,這樣做成的鴨子才能皮膚白嫩。鹽水鴨的製做期很短,基本是現做現賣,現買現吃,鴨販們常常是中午製成,下午兩三點即推出來賣。鹽水鴨的製做工程中,火候是保證鴨子鮮嫩的關鍵,至於口味,因人而異,所以如今有人在製作鹽水鴨時,除了傳統的茴香外,增添了一些其他辛香料如桂皮,花椒,丁香等。鴨子的煮製時通常是四十五分鍾左右,湯水一直要保持半開不開的狀態,可以說鴨子是被燜燙成熟,煮熟的鴨子要等冷卻後切食,此時脂肪凝結,香味撲鼻,鮮嫩無比。以前南京城以水西門一帶製作的鹽水鴨最為出名,現鹽水鴨作坊遍布城郊結合部,製鴨之人也以臨近南京的安徽人居多。
記得回城以後,那時父親常常會給一個白瓷缸,差我們去巷口的鹽水鴨攤,斬一付鴨四件。回來的路上,總是抵擋不住那誘人的香味,揭開缸蓋,用手鉗出一塊,丟入嘴中,最愛還是其中的鴨胗。工作以後,夏季裏常常會斬半隻鴨子,讓老板再多秤一付鴨脖頸,地上鋪上席子,幾人打著赤膊席地而坐,啃著鴨脖喝著啤酒,說著重複許多遍的廢話,昏噩之中度過炎熱的南京傍晚。
久居此地,難免有時也會想起南京的鹽水鴨來,每每去餐館,看見菜單上的鹽水鴨,總是要點上一份,每每總是有些失望,隻是在鴨子前麵徒加鹽水二字而已。相對而言,味香村的還算說得過去,但丁香味重了點。好在這裏講究的就是一個自己動手,遺憾之餘,摩拳擦掌,超市裏買來鴨子,參照網上高人們公布的製作秘訣,心得體會,自己動手製作鹽水鴨。解凍鴨子,清水中再泡幾個小時,瀝幹水分,把炒製好的鹽和茴香趁熱在鴨子身上裏外搓一遍,把放入冰箱,中途翻身一次,一晝夜之後就可下鍋煮。火候自是最為重要一事,保持水似開不開的狀態,四十分鍾後,用筷子紮鴨子,如無血水流出,即大功告成,冷涼後斬切裝盤。注意翻身,保證鴨子裏外各處的溫度一樣,不可煮製時間過長,否則鴨肉會變老。味道真的很不錯,不謙虛地說,要好於多倫多眾多餐館裏的鹽水鴨,也許是自己好吃嘴饞,比各位大廚們更為用心的緣故吧。可能是這裏的鴨子過於肥碩,所以製作出來的鴨子,似乎口感上少了些鮮嫩。
家都搬到了這裏,南京城已十多年沒有回去了,最為懷戀的還是那街頭巷尾的鹽水鴨。不過記憶中所留戀的總是要好於現實,等哪天有空有閑,回到南京城重新品嚐鹽水鴨時,會不會有點失望,現在還不得而知,但願時間沒有在欺騙我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