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鐵手

原來何鐵手到的海外是加拿大呀。
正文

隱藏在《中國好聲音》裏的打BOSS

(2012-10-06 01:10:46) 下一個
隱藏的boss就是趙可,現貼上一段趙可的簡曆吧,來自百度百科。趙可,1977年出生於湖南邵陽。父母都是音樂家,專門研究中國民族歌劇。  1987年,進入武漢音樂學校,在接受西方古典音樂課程的同時,繼續他的民族音樂教育。  1993年,被上海音樂學院作曲指揮係錄取,師從趙曉聲。此時,開始對現代音樂產生興趣。  畢業後開始爵士樂的學習和演出,並啟用藝名COCO,逐漸成為一名爵士職業歌手。他的知名度迅速提高,並受到了國際媒體的關注。  1997年起,經常應邀出席領事館的招待會演出,以及國際著名品牌 Louis Vuiton, Vidal Sassoon, Beny, and Unilever的產品發布會演出。  1997年11月,應邀在上海國際爵士節上與世界著名爵士女歌唱家 Betty Carter(現已去世)同台演出。  同年,應歐洲一家著名的電台節目《La Boite de Jazz》邀請訪問巴黎,並與當地著名的爵士樂隊合作演出,被當地報紙譽為“來自中國的男孩 Billy Holiday(爵士樂曆史上的著名女歌手)”。當時,他隻有19歲。  1998年,他兩次去歐洲,與法國、荷蘭、西班牙的爵士音樂家做交流演出。  2000年,應邀參加在倫敦舉行的炎黃中國國際藝術節的演出。  2001年,應邀在雲南麗江文化交流中心舉行音樂會。  2002年,在瑞士蘇黎世舉行音樂會。  2003年,應歐洲方麵的邀請赴德國演出。  2004年11月,參加在泰國曼穀和香港舉行的亞洲搖擺爵士節演出。  2005年,和法國音樂家合作,在JZ CLUB創意並演出現代爵士音樂會,擔任獨唱和詩歌朗誦。  2006年,應上海爵士樂團邀請參加《星期廣播音樂會——爵士莫紮特》電視直播演出。  2006年,趙可的“趙可能性”樂隊作為第一支在著名的蒙特利爾爵士音樂節上演出的中國樂隊,獲得了世界媒 體及爵士音樂家的認可。  2007年趙可再次受邀參加蒙特利爾爵士音樂節,並且在加拿大巡回演出,在渥太華爵士音樂節、多倫多爵士音樂節、卡爾加裏  2007年,趙可能性樂隊在日本橫浜爵士樂音樂節和馬來西亞檳城國際爵士節上演出。  2008年及2009年是趙可對其藝術領域進行探索的兩年,他與多名國際音樂人進行合作,並且在日本、德國、瑞士、馬來西亞和美國進行巡回演出。  2010年趙可榮獲洛克菲勒基金(Rockefeller Foundation)的著名的亞洲文化協會獎金。作為該項目的一部分,他將會在紐約和新奧爾良進行為期5個月的各種藝術合作。  2012年,參加《中國好聲音》盲選,被庾澄慶招入旗下王韻一和趙可是沒有可比性的,兩個人不在一個層次上,首先我尊重王治平老師,但是她說王韻一唱爵士更有感情,這個我隻能啼笑皆非了。爵士樂的精華從來不是感情,不管是人聲爵士,還是各種器樂爵士,玩爵士的人追求的就是開往,自由,和實驗精神,爵士樂的每一次變革,都是一批具有實驗精神的藝術家開創的。樓主看過趙可的現場表演,那種玩音樂的氣質是天生散發出來的,而且趙可的Scat手法很獨特,不是傳統意義的Scat(scat就是爵士歌手機即興時候發出的那些什麽比巴拉 之類的音色),有著自己的理解,趙可還是一個很有實驗精神的爵士歌手,大家可以聽一聽他的專輯《夢境》,其中展示了他很多的技巧和對爵士樂的理解。什麽是好的爵士樂,當你聽到的時候,忘了這是爵士樂,ok,那才有可能是好的爵士樂了。王韻一相比趙可而言,歌路窄,趙可的嗓音獨特,技巧性極強,加上他的天賦,幾乎所有類型的爵士人聲都能勝任,不可多得。說道前途,趙可其實參加好聲音,對他的影響提高有限,他會一直做他喜歡的音樂,好聲音無非是多了一些人認識他而已,我羨慕這種人,可以做自己喜歡的東西。多說幾句,國內這種高手其實還有不少,例如我喜歡的重塑雕像的權利,小河,聲音玩具等等,很多在國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國內的大環境不允許他們大紅,這也許就是現實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