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也談金庸

(2018-11-07 08:19:41) 下一個

金庸過世了,除了網上一片哀吊悼,我們這些好事者又要來評論金庸、評價他的文學地位了。

我所讀完過的金庸的小說僅有一部《鹿鼎記》,因而按理說我沒有資格來評論金庸,不過我認為王朔所說的很對:“一道菜的好壞不必全吃完才能說吧?”故而在此聒噪聒噪。

我所讀過的第一段武打小說,是發表在解放前的舊雜誌上的一段章節。那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我有一個同學家中有一些舊報紙和舊雜誌,應該是他父親掃別人的“四舊”時弄來的。我記不清是如何勸他把雜誌借給我看的了,大概是同意幫他做些什麽吧,隻記得是看完一本再去換一本,偷偷摸摸地在家裏看,不看的時候將雜誌藏起來,生怕被別人發現,招來麻煩。武打故事中的情節我仍記得一些,說是兩人在飯館裏較勁,一位用手掌將飯桌一角給劈了下來,另一位用筷子去夾飛著的蒼蠅,一夾一個,被夾住的蒼蠅還都是活的。

我那時對這些故事是半信半疑,因為用手砍下桌子一角,難以想象。我用斧頭和砍刀劈過劈柴,有時砍的地方不會斷,斷的是另外的位置,手不是刀斧,不可能一劈一個角。另外,如此劈桌角的話,桌上的所有碗筷應會飛了起來。

後來我所看過的所有武打小說,隻有在朋友勸說下所讀完的金庸的《鹿鼎記》,另有一部《書劍恩仇錄》和梁羽生的《雲海玉弓緣》,均大概看了兩、三頁,但實在讀不下去。每每看到熟人和朋友津津有味讀此類小說,我總是詫異地問“你怎能讀的下去這種書?”

我對《鹿鼎記》的記憶,僅記得韋小寶取了7個老婆,其餘故事情節和對話均記不得了。但對他的作品的當時感受,都和我後來讀到的王朔評金庸一文所表達的差不多。我不理解為何一個成年人會沉迷於這種小說,對我來說它編的故事太生硬,已經不僅僅是胡編了,而是絕對的濫造,更不可能作為曆史小說來讀了。《水滸傳》也可以算上是武俠小說,當你將這些武俠小說與它相比,從文學角度,你應當能看出它們的差別。

金庸迷有年輕人亦有年長者,人們說,武俠小說是成年人的童話,我大概屬於那種古板、愚腐、不喜歡成年童話的人。我不光不喜歡這類中國式的童話,也不喜歡美國大片如《超人》、《蝙蝠俠》之類。我所碰到喜歡這類作品的人,多是喜歡幻想、充滿自信的人,但從另一角度來看,他們也多是自以為是的人。

金庸的武俠小說的地位,自然,在喜歡他的讀者心目中,萬丈光芒,但就武打小說這一類型,屬於通俗民間故事,是難以進入文學的聖殿的,諾貝爾文學獎是不會有機會的,其它嚴肅的文學獎也不大可能,有機會獲獎的隻能是武俠作品獎、通俗文學作品獎之類,如果有此類獎的話。以我的觀點,金庸先生寫這種小說,也就是爬字賺稿費而已,因為他本身職業是報紙發行人,業餘寫此類小說(據說一晚寫兩、三個鍾,能寫數千字)。以這種寫作速度,能寫出這樣的作品,有著眾多的書迷,已是難能可貴。王朔批金庸的那些言辭,在我看來不太厚道,因為人家本是混稿費,你非要人家寫成嚴肅的文學巨著,更要命的是,金庸還不能實話回答他,因為說了實話,是砸自己的牌子,斷自身的財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oldpp 回複 悄悄話 任何的文學作品都需要有他的讀者來評價。我覺得你那些裹腳布式的博文估計也隻有你自己看吧? 不好意思,話有點直白了。但我覺得這道理應該是算是常識。 菜嚐一口便知道可不可口,可是眾口也難調啊。很多北方人吃不慣南方菜,反之亦然。這個和菜本身做得好壞無關。

毫無疑問金庸是大眾作家,他是麵對大眾,王朔也是一樣。金庸的作品是給讀者一個代入感,王的作品更是市井無比,而且還透著一股欠抽的邪氣。我感覺你不喜歡金庸很大程度上是在乎於一個“武”字。 可是在我看來,“武”在某種程度上隻是金庸小說的一個載體而已。 你可能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迂腐之生,年紀也過花甲了吧。不看金庸可以理解。

很多所謂的大家,他們的作品對普羅大眾來說實在晦澀難懂。他們是小眾的。但易讀程度應當不是評價文學作品的標準。

順帶說一句,我比較建議你不要再寫那些博文了。拖遝冗長毫無可讀性,也不具備參考性。 自己看看無妨就不要拿出來了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