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也來談一談德洞山口守衛戰(三)

(2021-11-22 08:53:49) 下一個

12月1日臨晨1時,中國軍隊在1653高地的南坡,架起了4挺機槍,開始對美軍進行射擊,由於中方特意取出了曳光彈,因此機槍的位置有些無法確定。F連與下碣隅裏的11團H連商定,H連的4門炮先各射1發炮彈,與此同時F連觀察落點,而後F連再指揮修正後續的射擊。不料美軍的第1輪齊射,就將中方的4挺機槍連人帶槍幹掉了,此後,雙方基本平安無事。

上午7時,約1個營的中國軍隊開到1653高地北側,9時,美軍8架飛機飛來轟炸中國軍隊陣地,並掩護2架運輸機為F連空投補給,有了轟炸機的掩護,減少了中方的防空火力,使得美軍空投非常準確順利。

在得到彈藥和糧食補給後,中午12時30分,雪下得略緩一些,連長巴勃組織了一個由12人組成的小巡邏隊,越過馬鞍形山梁,爬上了1653高地的山脊。1653高地的主峰是一巨大的石頭,兩側的山脊山石嶙峋,巡邏隊爬上山脊後向北坡望去,隻見北坡戰壕裏捲縮著許多中國士兵,雪花飄落在他們身上。初始以為這些都是屍體,但後來聽到呼嚕聲,才知道他們在睡覺,美軍於是向這些中國士兵開槍,沒被打中的中國士兵就開始逃跑,而較遠處的中國士兵則立即還擊,並向美軍包抄進攻。美軍寡不敵眾,於是開始交叉掩護撤退,F連陣地也開始用迫擊炮射擊來掩護美軍撤退,最終美軍1死4傷,撤回到陣地上。

在12月1日餘下的時間裏,雙方各自守在自己的陣地上,沒有再交火。

12月2日早7時,F連與陸戰7團1營聯係上了,此時經過一夜的山脊行軍,陸戰7團1營已到達1653高地的北麵,正與中國軍隊交火。10時30分,陸戰7團1營在F連引導下,穿過F連布置在馬鞍形山梁的絆雷區,進入F連的防區。此時F連僅剩80餘人尚能戰鬥,很多人帶著槍傷或者凍傷。

××××××××××××××××××××××××××××××××××××××××××××××××××××

從上所述的戰鬥過程,我們可以看到中方所犯的主要錯誤是低估了美軍的戰鬥力,沒有投入足夠的力量在第一次攻擊時就擊垮F連,而後繼續犯逐次添兵,沒能夠一次以6到7倍的力量進行攻擊。試想如第一次攻擊就投入不低於2個營的兵力,那麽中國軍隊極有可能在第一次攻擊中就徹底消滅了F連。就是沒能完全消滅F連,至少可以給予其極大的殺傷並保有山脊的控製權,甚至可能迫使美軍僅能困守東西兩翼。在此情形下,美軍將難以對中國軍隊進行空中攻擊甚至炮擊,同時美軍的空投也難以保障,無法得到補給的美軍將會不攻自破。

中方所犯的第二個錯誤是未能加強對空射擊,阻止美軍得到補給。得到補給的美軍自然希望大增,也有了與中國軍隊繼續打下去的資源,中方的消耗隻有期待新的部隊所帶來的人員和彈藥,傷亡和損耗越多,士氣也就越低。

F連的連長巴勃所犯的錯誤幾乎是致命的,盡管F連的通信和迫擊炮都沒有受到很大的損失,但由於被迫轉移陣地,造成迫擊炮未能在最初階段支援第3排,也未能呼叫下碣隅裏的炮火支援,這可以認為是第3排失去山頭的一個原因。

F連之所以能守住德洞山口的陣地,我認為既有美陸戰隊的意誌和戰鬥力的因素,也有中方一係列的指揮錯誤及一些巧合因素。如果取郵件的美軍沒有在臨晨2時回到F連,有無可能美軍就不會發現中國軍隊正沿公路向F連靠近呢?如果在戰鬥一開始,F連就失去與外部的通信聯絡和全部的迫擊炮的話,那麽它兩天都維持不下去。

沒有任何記錄美軍在德洞山口及柳潭裏戰鬥中使用了夜視裝置。僅管美軍已經發展了夜視裝置,但當時的夜視裝置還非常不完善,也不適用於戰線尚未穩定的戰場。1952年,在戰線穩定後,美軍曾將裝有夜視裝置的M3卡賓槍裝備到前線,進行試驗性使用,但反應並不是很好。這時的夜視裝置采用的是主動式紅外,基本原理是將一個小型的紅外發射裝置裝在槍上,用於向前發射紅外線,一個瞄準具來接收反射回來的紅外線,接收到的紅外線被投照到一片半透明的熒光玻璃上,形成人類肉眼可見的綠色影像。

整個夜視裝置非常笨重,發射裝置有如一個小探照燈——或者說一個大功率手電筒;一個笨重的電池要背在背上,用於為發射裝置提供電能;就是接收裝置也比光學瞄準鏡大一些,因為它需要較大的鏡頭。(見下圖)

它的分辨度很差,極易受到外界幹擾,月光、星光、爆炸的火光等都會使熒光玻璃發出綠光,造成綠色一片,難以辨認目標。就是沒有幹擾,從瞄準具看去,你就像是一個有著高度散光的人,看什麽東西都是一團模糊,不要說是分清士兵和軍官了,連一個較大肢體的動物和一個躬著身的人都分不清。

在德洞山口及柳潭裏戰鬥中,有大量的記錄記載著美軍廣泛使用了照明彈,在使用照明彈的情況下,這個夜視裝置根本沒法用;此外,美軍遭到中國軍隊潮水一般的攻擊,機槍都擋不住,很難想像幾枝僅有著20發彈匣的卡賓槍能起什麽決定作用。不管誰說過美軍有使用夜視裝置,陳破空還是遲浩田,但從科學角度上和美軍的戰史記錄,均否定這一說法。

夜晚不能使用榴彈炮是缺乏基本的炮兵指揮常識,要是知道中文的“火炮的射擊諸元”的意思,大概就不會犯此類錯誤。實際上,下碣隅裏的榴彈炮火在德洞山口戰鬥中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如無這些炮火的支援,第3排在11月29日臨晨會再次失去山脊,中方此次應會從山上向南坡攻擊前進,可能會讓F連傷亡慘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老柏樹 回複 悄悄話 另外,德洞山口第一個晚上(27號晚上),F連沒有得到下竭隅裏遠程炮火的支援(至少沒有相應的記錄),應該是靠自己的火器打退了誌願軍的進攻。國內網易2010年的文章中寫的是:28日天亮後,F連才得到空中火力和下竭隅裏的遠程炮火支援。

我的理解是首次設定調整炮火射擊諸元,在夜裏的話當時不是件容易的事。應該是28號白天設定調整好,然後到28號29號夜裏修正微調就容易了 --- 因為炮火不能覆蓋射擊(否則就可能打到F連頭上),正常必須要修正射擊諸元才能保證打得準。
老柏樹 回複 悄悄話 遲浩田是79師235團3營副教導員,在長津湖生死線上摸過的。在八一電影製片廠2011年拍的紀錄片《冰血長津湖》中他說的原話是“後來我們知道敵人用了夜視器材”,注意是“知道”,不是“估計或猜測“。58分半左右開始,油管上有。

你文中的說法,太不負責任。

如果是真的,解放軍誌願軍也太無能了,從上到下,連這點信息都完全搞錯了 --- 遲浩田2002年底才從中央軍委副主席一位退下來的。

進一步講,要按你文中所說,這簡直是個糊塗蟲啊,50年在現場搞不清楚,一直到當了軍委副主席還搞不清楚。豈不是笑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