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活在當下2: 皮下埋管

(2012-04-16 08:41:04) 下一個

正文前先謝謝壇子裏的熱心人們, 謝謝你們的善意的關注,鼓勵和信息, 無論是否有用, 我相信那些信息都對病人或健康的人有一定的啟示。 

在前一篇的博文裏, 我提到了一些先生得癌的一些可能原因。並不是我本身一定糾結於這些原因,而是是時候自省一下自己的生活習慣, 癌症已經發生了, 之後的自愈恢複更重要, 如果能認識到自己以前一些生活習慣的問題並加以改善,那肯定有利無害的。 拿我先生來說, 我們的家庭醫生在了解了他其他有關癌症的信息,比如家庭癌史(無),化學物品接觸(無), 放射物品接觸(無), 工作壓力(小), 等等以後, 詳細問了他的作息習慣, 並說, 這非常不好, 非常容易直接導致細胞異變。 到底是不是真的, 天知道, 但是既然是個可能因素那麽就應該加以改進。

另外, 我就飲食跟先生聊了幾次,因為最後畢竟吃東西的人是他, 我就算再囑咐,但一天中總有幾個小時不能盯著他,如果他不接受,不聽,那就算我再努力也是白搭。就我本身而言,希望他能戒葷專素,但事實上不可能:
 
第一,他自己首先不能接受。 他絕對是個無肉不歡的人,現在減量和限食某些肉類已經讓他非常不爽了,完全戒除,那就會影響他的心理,會覺得治病好煩,反而對恢複不好。

其次,他的ONCOLOGIST的確說過不要戒除某些飲食,而是要均衡營養; 同時,我看過他的CHEMO手冊,他化療的一個副作用是拉肚子,針對這一點,手冊上說,不要給纖維量高的食物,很多蔬菜都是這類食物,所以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此外,關於癌症飲食如何調理的確眾說紛紜,而且每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我聽到的主要以素食為主,因為最安全;我也看到過文章,提出,最好不要吃葷,但一定要吃的話,戒吃豬,牛,羊,因為這些肉類會增強體內的酸性,補得越多,對癌症複發越危險,反而有些海產品,天然捕撈的,倒是堿性的肉類,如果必要可以食用一些;同時,壇子裏有朋友說魚蝦應該戒除,的確中醫有理論說魚蝦是發的,那對癌症來說,會不會有同樣的作用呢,可能。最後我先生去整牙的時候,牙症所裏一個認識的助理對他說她認識的一個人化療之後每頓都用甲魚補,效果非常好,先生拿這個跟我理論。 老實說,在這麽多信息麵前,我的確不知道哪個才是正確的。很可能他們每個都有道理,都正確,但根據個人不同的體質,可能效果的確就是不一樣的。

所以綜合所有的信息,我和先生目前達成一致:第一,不完全戒除動物蛋白,而是減量,他白天在學校一般都和同事一起去餐廳吃飯,第一他也喜歡,第二也新鮮,我認為比帶隔夜的飯菜要好,所以我讓他這麽做,但是告訴他,主食的肉類隻能拿一次,多吃SALAD和水果。另外,如果主食肉類是燒烤的牛排,就盡量不吃; 晚上回家,盡量吃素食,可以喝有機的雞湯,排骨湯,吃點蛋類,但多吃素菜,偶爾可以烤點魚,但都是深海捕撈的,不是人工飼養的,不加鹽,多加檸檬; 第二,白天有空就大量喝綠茶,加蜂蜜, 我有朋友推薦了MANUKA HONEY, 還給我們買了一罐,我吃著非常不錯,補身又利於排泄; 第三,蔬果汁,我打過一次,他不是太喜歡那個味道,但可以接受,但如果每天要他喝2杯以上他接受不了。而且蔬果汁帶起來可能也不那麽方便,既然他答應了學校裏大量喝綠茶+蜂蜜,那我就退一下, 平時綠茶蜂蜜;到周末了,我多打一點,每天喝個4杯,這樣我也能盯著,保證他全都喝下去,不浪費。第四,我本來想讓他放棄牛奶,喝打出來的豆奶,他不願意,那平時我就讓他每天一罐酸奶,一杯豆奶,周末的時候,給他打豆漿,連著豆渣一起吃掉,這樣也算營養均衡了。

雖然想了這麽多,但其實隻是做了一些準備,因為化療一旦開始了,誰也說不準他的身體反應如何,口味如何變化。雖然健康飲食很重要,但化療期間,最重要的是能讓他吃得下東西,才能有抵抗力,所以我知道到時候飲食上還要變化的。目前隻能走一步是一步了。

*********************************************

本來約好4月13日皮下埋管手術的。事前的準備是把小朋友先送到DAYCARE,因為他在我上班的DAYCARE,離家單程要1.5 個小時,所以我早上先送他進去,然後趕去醫院。 先生的手術是上午11點,做完後要觀察一下,然後出院,基本預計下午1點多出來,我把他送回家,然後在趕去學校,上會班,接小朋友回來。但就像我原來說的,事前做再充分的準備,有時還是會出現意外的。 4月12日去接小朋友的時候, 發現他發燒了。根據規定,第二天肯定不能去學校的。 小朋友有高燒驚厥的病史,所以一般發燒頭兩天,我都特別警醒,一般沒過三小時就量一下溫度,如果有上升就要給退燒藥,這也是他的兒科醫生囑咐的。所以不太可能找人在家看著生病的小朋友。 但先生的手術需要人全程陪同,於是就找了他的一個同事幫忙。還好一切順利,到了中午,小朋友睡下不久,先生就回來了。

所謂皮下埋管手術,就是在近右鎖骨的血管處接一根管子(我問過,既然很多人都常用右手,問什麽不能在左邊找血管,先生說,這就是一般的流程,除非右邊的血管有問題,否則埋右邊),以後上藥的時候,就把藥直接從從體外的藥盒裏PUMP到管子,然後打入血管。手術完了,回來的時候,先生看著精神還不錯的樣子,那個同事還說,先生要求他開車送到學校而不是家裏。我聽了不高興,這就是我先生,經常有小孩子脾氣,一點都不把一些事看重,等到出了壞的結果了,總是自己遭罪也拖累其他人。這次還好同事堅持,趕緊給送回來了。果然,睡了午覺起來就覺得很累,很酸脹。 到了晚上,由於右邊腫脹,他不能側睡,所以一晚上之後,覺得腰很痛。到了早上7點多,他幹脆坐起來睡了。我看了一下,除了手術的紗布周圍,右鎖骨那邊也腫起來了。

等他醒了,我建議去買個記憶海綿的床墊。因為等後麵上了CHEMO,因為帶著要盒,他每兩個星期,有三天不能翻身朝右邊睡,那肯定是不舒服的。保證好的,充足的睡眠絕對是重要的。先生開始反對,後來妥協,但還是不肯換床,他建議去COSTCO買個記憶海綿墊子,鋪在現有床墊上的那種。本來我半信半疑的,但後來到了COSTCO看了,好像還不錯,而且正好有另一個顧客推著車經過,看到我們在選墊子,跟我們閑聊,說這個不錯,她用了覺得很值得買,她好告訴我們,要給兩天時間,讓這個墊子能充分舒展開。所以我們買回去以後就直接鋪在地上,的確,開始墊子很癟,慢慢地,就充盈起來了,像海綿了,但因為味道比較大,我建議先生先放兩天,別睡,等氣味小一點再睡。所以到底睡上去有多舒服,我們還沒試過,但願有幫助。

周六一整天,先生都不能開車,因為右邊酸脹得厲害。等到了禮拜天,感覺就好很多了,除了幾個動作還有點疼,不能提重物,其他的一些日常事宜,比如開車,都沒問題了。

明天就要開始化療了, 但願一切順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魚在溪 回複 悄悄話 你真的堅強呀!你們家真不容易,孩子小,老公那麽年輕就得這麽大的病,真想給你一個擁抱,希望你能繼續堅強,樂觀。正如你所說:活在當下

另外,癌症病人要多吃西紅柿炒雞蛋。我家裏有長輩也得了癌症,醫生說西紅柿炒雞蛋要拚了命的吃。營養豐富,西紅柿的維生素通過和雞蛋一起加熱翻炒更加容易被人體吸收。另外炒雞蛋也可以補充蛋白。
魚在溪 回複 悄悄話 你真的堅強呀!你們家真不容易,孩子小,老公那麽年輕就得這麽大的病,真想給你一個擁抱,希望你能繼續堅強,樂觀。正如你所說:活在當下

另外,癌症病人要多吃西紅柿炒雞蛋。我家裏有長輩也得了癌症,醫生說西紅柿炒雞蛋要拚了命的吃。營養豐富,西紅柿的維生素通過和雞蛋一起加熱翻炒更加容易被人體吸收。另外炒雞蛋也可以補充蛋白。
魚在溪 回複 悄悄話 你真的堅強呀!你們家真不容易,孩子小,老公那麽年輕就得這麽大的病,真想給你一個擁抱,希望你能繼續堅強,樂觀。正如你所說:活在當下

另外,癌症病人要多吃西紅柿炒雞蛋。我家裏有長輩也得了癌症,醫生說西紅柿炒雞蛋要拚了命的吃。營養豐富,西紅柿的維生素通過和雞蛋一起加熱翻炒更加容易被人體吸收。另外炒雞蛋也可以補充蛋白。
魚在溪 回複 悄悄話 你真的堅強呀!你們家真不容易,孩子小,老公那麽年輕就得這麽大的病,真想給你一個擁抱,希望你能繼續堅強,樂觀。正如你所說:活在當下

另外,癌症病人要多吃西紅柿炒雞蛋。我家裏有長輩也得了癌症,醫生說西紅柿炒雞蛋要拚了命的吃。營養豐富,西紅柿的維生素通過和雞蛋一起加熱翻炒更加容易被人體吸收。另外炒雞蛋也可以補充蛋白。
Flowerbud123 回複 悄悄話 密切關注. 你的文章讓人感動,加油.
xiaoxi66 回複 悄悄話 我也是個癌症患者,手術做過幾次,放療化療也都做過。我不認同你的術後病人的飲食理論。癌症病人在手術再加上放化療後, 人體很虛弱,這個時候需要的是高蛋白,高營養,就是都吃肉,蛋, 先讓身體盡快地恢複起來。養生之道在這個時期不適合病人的情況。
jarmy 回複 悄悄話 真誠祝福你全家,你的文章讓人感動,加油
CF79 回複 悄悄話 請特別注意,化療時服用抗氧化劑,會抵消化療的藥效,是大忌。如果你要服用抗氧化劑,請務必告訴你的化療醫生,聽從醫生的建議,搞明白在化療後的第幾天後才可以服用。
祝福你們。
D-mom 回複 悄悄話 建議服靈芝丹,練郭林新氣功.
化療期間要正常飲食,以保證營養.
馬來人 回複 悄悄話 化療時,你要給你先生煮升紅升白的食物。很要緊的,不然化療反應很大,身體吃不消。

先不要馬上全素,慢慢減,不要吃活殺之物。加大蔬菜水果的量。
果園 回複 悄悄話 既然是腸癌,還是建議能全素就全素,蛋白質可以通過豆類補充。化療期間可以用一些高品質的蘆薈產品,可以幫助減輕化療副作用。另外,化療後要大量服用抗氧化劑,比如白藜蘆醇,薑黃素等。

真的覺得你很堅強。我知道作為癌症患者家屬其實壓力更大。真心的祝福你和你的全家!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