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爸爸的故事(十六)五中情結

(2012-06-01 13:53:43) 下一個

第十六章  五中情結

百年校慶

太原五中是山西有名的中學。20069月,五中百年校慶。學校決定大辦,並得到上級支持,投入不少的人力物力準備,而且要求校友盡量參加校慶,要求原來各班的班長們通知和召集。我和老伴都是五中58屆的高中畢業生,我是22班,她是23班,我倆都收到通知,而且我的班長親自到家兩次。因為我在北京,沒有見到,後來聽說我回到太原,他又打來電話,一再強調,讓務必到時返校參加校慶。老班長如此認真,雖然有些猶豫,還是答應一定會去。之所以猶豫,是因為對五中有一個心結。我高中學習很好,是班裏的尖子生。畢業時,報考清華,高考後感到很有把握,但卻意外地落榜了,之後了解卻是因為班主任寫的畢業鑒定所致。鑒定寫的是“有不利於社會主義的言論,不允許錄取”,而所謂“言論”,是根據同學們閑聊時,比較蘇,美兩國的科學水平,我認為美國高於蘇聯。就這麽一句不經意的話,就成為不允許錄取的根據,而所有這些都是在我毫不知情下的暗箱操作,雖然後來他答應可以修改,但為時已晚。這次打擊,終身難忘,因此,不願意參加校慶,重溫那過去的傷痛。

8090周年校慶,相識的一些五中校友,曾約返校參加校慶。並認為我有一官半職,學校會重視這樣的校友,而我還是有心結,不想返校,所以這兩次校慶都沒有參加。這次百年校慶,已經退休,年近古稀,心境已經改變,再加老班長盛情難卻,於是決定和老伴一起參加百年校慶。

校慶那天,學校披紅掛彩,人聲鼎沸,校友回來不少。我和老伴一返校,同學就幫助辦報到手續,領了紀念品和一些零食,然後到校園各處走走。畢業已近半個世紀,五中已經大變樣。舊教學樓已拆除,蓋了逸夫樓,北邊新建了教學樓。校門內的小廣場也搞得很漂亮,還有一個不錯的體育館。作為重點中學,數年來,國家投入不少,麵貌也大大改觀。

為了校慶,校友們送了不少禮品。我們58屆同學送給母校的是一個大屏風,是平遙推光漆,光亮雅致。一麵是對校慶的祝詞,文筆講究,另一麵是五中在上馬街的老校址平麵圖。五中的前身是太原中學,校址在上馬街,55年遷入現在青年路的新校址,五中百年正好新舊校址各占一半。我們這一屆學生,初中在老校55年畢業,高中去了新校,又正好在百年的正中間。我們還參加過新校建校勞動,因此對老校和新校都有感情,所以送一個有老校校址的屏風,確有特別的意義。

校慶主會場在湖濱會堂,而我們在校體育館聽會,所以比較自由,幾個同學初見,大家回憶些過往的事情,並不留意大會講了些什麽。會後由各班自行組織活動。我們班有一個同學,曾是校務處主任,雖已退休,但還有餘熱,在教學樓搞了一個較大的會議室,作為我們活動場所。同學又捐助了一些食品,印了通訊錄,還安排一次聚餐,準備得很充分。那天聚會共來了三十幾位同學,可以說人數不少,班長有功。

近半個世紀後再相會,大家都已年近古稀。麵色蒼老,年青時的像貌已蕩然淡去,大家已經難以通過回憶相識,隻有少數還能叫出名字。歲月無情人有情,大家還是要在殘留的記憶中尋找過去的痕跡,並通過通訊錄來幫助,一個一個地核對。這時班長提議大家自我介紹,這更準確有效,於是同學們一個一個地開始敘述自己,有簡有繁,有長有短,但發言並不踴躍,有時不得不點名來補救。一個同學自我介紹後,他主動點名要我發言,我隻好簡單的介紹自己。我說我的經曆可概括為1,2,3,4,5,這是我對自己的常規介紹法:

1.一個行業:一生隻在紡織行業工作。

2.兩類工作:在紡織行業,前期搞技術,後期搞管理。

3.三個單位:共呆過三個單位:即太原毛織廠,山西毛紡廠,太原紡織局。

4.四十年:1961年參加工作,2001年退休,工作整整四十年。

5.五個五中校友:全家五個人,全部五中高中畢業,是個五中校友家庭。

和平時介紹不同的是,把第五項改了一下。通常介紹時,說得是五個擔任過的職務,這次是五中校慶,我臨時改動,以便更適合在校慶場合的介紹。最後也說了點對五中的感受,但全部是讚頌,並沒有說內心的傷痛,因為這是個喜慶的日子,應當陽光不能有陰影。當時有一位山西日報的記者,參加我們班座談采訪,我發言之後,她立即要求采訪。她對全家五口人都畢業於五中很感興趣,她認為這是個采訪的好素材,而我對近一步介紹自己並無興趣,更不願意上報紙,所以婉言謝絕,說我家沒有出什麽突出人物和事跡,請她再聽聽,後麵會有更精彩的。她看我不願意接收采訪,隻好作罷。其後她又聽了幾個發言,也沒有發現什麽新奇的素材,既無突出人物,也無精彩事跡,於是離開現場,去其他地方采訪。

接著又有幾個同學介紹了自己,大約進行了一半,受邀請的老師陸續到來,話題就轉到其他方麵。老師們都已80開外,但身體都很健康,而且思維敏捷,說了很多人生體會,對我們有很好的啟發。我們想考驗一下他們的記憶,讓他們猜我們的名字,但多數老師已很少有印象。確實,學生認老師易,老師認學生難。他們每年教那麽多學生,除特別的外,大多一定會忘記,況且我們分別已近半個世紀,讓他們猜出名字,也真難為他們。但有一個叫隋萬春的老師卻記憶力驚人,他竟然能準確地叫出我們班6個人的名字,其中包括我。他是地理老師,因為不是主科,其實大家並不重視地理,但他的課講得有聲有色,大家還是喜歡聽。他很少按課本講,但知識淵博,讓學生學有所獲,很受學生愛戴。記得去他宿舍。他門口正中貼著方紙,用毛筆寫了幾個大字“千秋萬春”,像現在人家門口貼的“福”字,感到很新穎。一問才知道,他和一個叫“杜千秋”的老師住在一起。當時杜老師剛來,也沒給我們代課,並不認識他。那時就感到隋萬春老師的智慧和風趣。文革中他被趕回山東老家,文革後落實政策回校。一次我因孩子的事去五中,正好遇見他,相隔那麽多年,他竟然能直接叫出我的名字,這使我非常感動和吃驚,更佩服他驚人的記憶力,而這次校慶又隔了二十多年,我人已蒼老,他還是能認出我,叫出名字,真叫人難以相信他已是80多歲的高齡。

到場的還有教美術的黃允中老師。他實際隻在初中教過我們,而他對50年代的學生好像特別關注,說了不少那時他的學生情況,有不少現在已經是很有名氣的畫家。我雖然也喜歡畫畫,而且初中時美術成績不錯,他有點印象,但我後來隻把美術當做一種樂趣,並沒入行。他美術科班出身,穿戴一向講究。這天他穿著一身雪白的西裝。打鮮豔的領帶,腳上一雙時髦的白皮鞋,戴一副茶鏡,雖然已年過80,但依然風度翩翩,非常健談,而且不談美術,大談美食,從美術家已變成美食家。

還有一個叫李元喜的老師,他是初中時的班主任,他後來又是我女兒的班主任。他做了我家兩代人的班主任,也是個奇跡。我曾為女兒的事找過他。女兒在班裏是尖子生,他很看重,這次見麵,他更關心女兒的情況。我告訴他,女兒在美國,發展很不錯。他很高興地說,那時他就認為這個孩子很優秀,有發展潛力。

另外一個很熟的是語文老師姚沛,山東大漢,記得他微閉著眼,用山東口音朗讀蘇東坡的詞:“大江東去……”很有些氣勢。前些年他因為他孩子的事找過我幫忙,因此很熟悉。他主談的是退休後的生活,他說他喜愛網球。一打就好幾個鍾頭,而且飯量很大,一次能吃兩大碗麵,我估計有一斤左右。雖然80多歲,但麵色紅潤,精力充沛,名字中就有“沛”字,還真叫人佩服,而我們還沒到七十,看去比他年老。老師未老,學生老,真叫人感歎。還有幾個老師也說了不少。但大多印象不深,隻是有一個共同的感覺,五中老師有很好的師德,淵博的知識。而更印象深刻的是大多都很長壽。他們雖然也經過不少磨難,但樂觀的心態,支持他們活到現在,而且活到有滋有味。隨後我們和老師們照了一些像做了紀念。師生都已七老八十,難得再有機會相聚留點影像,值得珍藏。

邀請了這麽多老師,但唯一沒邀請班主任到場。他雖然已調離五中,但那天他也來參加校慶,於是大家議論起他,而且不少人非常氣憤,述說當年畢業時他對各自的傷害。這時我才知道,允許高考,不允許錄取的不止我一人,甚至還有好幾個連高考的資格都取消,而原因基本都與政治條件有關。即使有些人被錄取,也評語不好,不能考重點大學。我們班有一半左右的人去了山西師院,後來做了教師,遍布全省各地,不少退休到縣裏,全班沒有一個北大清華名校。普遍的高考不得誌,使大家對班主任心懷不滿。有人分析,他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政治條件不好,想用極“左”來保護自己。事過多年,雖然提起此事,大家依然心懷不平,但隨著年齡增長,又經過多次政治運動,已能理解他的當時想法和處境,既恨他,也理解和原諒他。這隻能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也不應由他一人承擔,但他確也應當自責和反思。畢竟時代已經進步,政治問題已與高考脫離關係,而政治問題也已經不是問題的問題。有點繞口,但表述比較準確。

現在高考的分數決定錄取,確實比較公平,所以我很羨慕現在的學生,不再因言獲罪而失去升學的機會。當然分數的金標準,也使家長為孩子從小的教育奔忙,投入人力物力去考取個重點學校,像五中這樣的名校 ,就成為眾多學生和家長追求的目標,身價也越來越高,竟然使周圍的房地產升值,但能進重點學校的學生畢竟有限,於是人們又呼籲教育公平,推行教育改革。但教育公平談何容易,所以五中的優勢還將繼續。不知道下一個百年校慶,那時五中會變成什麽樣子。

五中情緣 

我家與五中的緣分可以從父親說起。父親三十年代就讀於北京大學,日寇占領北京,父親沒有隨學校南遷,後來幾經周折,在不同的地方,從事過幾種職業。四十年代,他曾經在五中的前身太原中學教過數學,後來他到太原晉生紡織廠工作。小時候,見過他的學生來拜訪,有的還來繼續學習數學,但在五中教書的更多情況,他沒有和我們說過,我們也知道的很少。

五十年代初,姐姐和我相繼考入五中,那時叫太中,從初中直到高中畢業。姐姐後來與五中同班同學戀愛,就是後來的姐夫。他們倆五七年高中畢業,雖然在班裏都是好學生,但在五七年的政治環境下,都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我比姐姐低一個年級,她在高21班,我在22班,教室相鄰。我老伴到高三時從上海轉學到五中,在高23班,我和她也教室相鄰,但當時我倆並不相識。這樣我們四個人在相鄰的三個班學習。58年,高中畢業,我由於一句話不允許錄取,雖然參加了高考卻莫名落榜,破了清華夢。老伴學習也很好,卻由於家庭不同意她學醫科,最終放棄了高考。這樣我和老伴的高考升學都不順利。我倆在偶然中去了新建的輕工學院,學了紡織,也算圓了一個大學夢,但已離理想相差甚遠,而我倆從此相識,相戀而結婚,有失有得。這樣我們第二代人,除了弟弟外,都是五中校友,但都高考升學不順利,我更是嚴重挫傷。

到第三代,情況變化更大。三個孩子,都出生在60年代,上小學是在文革期間,而且都在我們工廠的子弟學校就讀,學校老師大多數是工人出身,經驗和素質比較差,況且在文革期間教學也不正常,因此學業肯定受影響。幸好是小學,雖有影響,但對後來的學習影響不算大。兩兒子小學畢業升入山針子弟中學上了兩年初中,我和老伴認為初中的教育好壞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子弟學校師資質量差,因此必須轉學到正規中學,才有機會考到重點高中。姐姐是太原九中的化學老師,她也認為必須轉學。於是兩個兒子初三轉學到九中。姐姐家兩個兒子年齡與我兩個兒子相仿,於是四個人相互學習比賽,再加上姐姐姐夫的輔導,兩個兒子學習成績提高很快,當初中畢業時都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五中的重點班。我和老伴非常高興,達到她讓孩子上五中的心願。女兒與哥哥們年齡差四歲,她小學畢業時文革結束,改革開放來臨,教育已走上軌道,她考上山大附中上了初中。附中是個重點中學,師資和教學條件都不錯,她學習成績很好。當初中畢業時,學校讓她留在附中,不同意報考其他學校,而老伴堅持女兒考五中。附中勉強同意,但給出條件:如果考不上五中,附中也不要。老伴相信女兒的實力,答應了這個條件。結果,女兒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五中高中。這樣三個孩子就全部上了五中的高中。他們由於初中基礎好,高中又有五中的教學條件,學習成績提高很快,我和老伴希望他們中間能出個清華生,圓我失去的清華夢。他們遇上了好時代,大學恢複招生,高考以分數錄取,隻要成績好,願望和理想就能實現,不必再為政治條件不合格而操心,但評估考分,填報誌願,選擇專業卻成了一個新的難題。

老大80年高中畢業。這以前幾年是考分公布後填報誌願,這樣報,心中有數,有把握。但從這一年開始,填報誌願放在高考後考分公布前,這樣估分成了關鍵。老大謹慎保守估分總是低估,當時剛剛恢複高考不久,錄取百裏挑一。為保險起見,我隻好放棄清華,改報了其它一個重點大學。而當考分公布,他的總分高於清華的錄取線8分,我後悔已晚。這樣他就被我發配到吉林工大。出一個清華生的心願也第一次受挫。二兒子81年高中畢業,依然還是高考後就填報誌願。老二平時不太用功,班主任總是反映他經常看閑書,平日考試成績也平平,在班裏排名靠後,要求家長督促。我和老伴對他也信心不足,所以期望不高。然而在估分時,他卻信心十足,不讓我們低估分數。雖然讓他壓了壓,但估分依然不錯,有報清華的能力。但是班主任保守,雖然這個班全是五中從全市招來的尖子生,但他要保證班裏的重點大學錄取率,不讓學生們冒險,所以一個清華也不讓報,而且他對老二估分不放心,要求降低考慮誌願。我認為班主任更了解情況,同意班主任的建議,因此又放棄了清華。當考分公布,老二的總分高於清華錄取線20多分,又後悔不已,出一個清華生的心願再一次受挫。老三是個女兒,文理都很出色,在班裏排名前三。又臨高考,首先是學文學理之爭。女兒雖然數理化成績也很出色,但她喜歡文學,文章寫得好,她想考文科。但我和老伴認為搞文容易犯政治錯誤,也難養活自己,況且她理科也很好,文科好更能加分,考理科重點大學就更有優勢,於是決定讓她考理科。高考臨近,這一年一些重點大學開始在一些中學試點招收免試保送生,女兒被選中,而且答應所有專業都可以由個人選擇。但那年清華北大沒有在五中招保送生。我和老伴商量再三:如果去,則出一個清華生的心願就徹底放棄;如果不去,又覺得可惜,因為那個大學雖然比不上清華,但也很出色,況且專業可以自由挑選,更具吸引力。如果參加高考,不能保證沒有閃失。即使報清華而被錄取,能上個好專業也很難,而且保送不用高考,女兒壓力立即可以提前解除。我們家長不應為自己的夢想苛求孩子,於是決定讓她保送上大學,並挑了一個熱門專業。

這樣三個孩子都有條件上清華,卻因不同的原因而沒能實現,當然有些遺憾,而我對五中高考升學不順的陰影也一直揮之不去。後來,自己也反思,是不是把高考看得過重,期望過高,因此有失落感。高考確實是人生的一次重大選擇,但不是全部。過了這個坎,精彩人生才剛剛開始,我們更應當看重未來。

當第四代出生長大時,出國留學成為潮流,孩子們選擇去美國讀高中大學,已經與五中無緣,我家與五中的三代情緣也就不再延續。

五中情懷 

五中百年校慶,看到了五中校風,教風,學風的標記,我認為不錯,於是想就這幾點抒發對五中的情懷。

五中是個有光榮曆史和文化傳統的重點中學,是個名校,校友中也出了不少名人,更多的校友是在不同崗位上默默工作的普通人,但五中的校友大多都很敬業,也小有成績,並受人尊重,這是五中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培養的結果,值得發揚。

我們全家兩代五口人,全是五中的校友,沒有出什麽名人,但也都在不同的職業崗位上小有成就。在人生經曆中,中學隻是短短的幾年,但卻是一生發展的基礎。能上五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打下紮實的基礎,是我們全家的幸運。而五中之所以優秀是來自於她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首先是“尚德求真”的校風,使五中的學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六年五中的教育,我認為對自己最大的教益是在品德方麵,雖然因多次說真話受到傷害,後來變得謹言慎行。但絕不說假話騙人,在工作中,即使後來當了領導也這樣。雖然與現實的社會風氣不合拍,但依然不改本性。憑本事,不耍嘴皮。求真不做偽,實事求是。雖然也多少吃點虧,失去一些提升的機會,但活得自在踏實。

五中這樣的校風培養的學生,不太適合做官,更適合做學問。

再一個是“嚴謹善導”的教風。五中有一大批優秀的教師,這是學校的最大財富。他們知識淵博,教學經驗豐富,有良好的敬業精神。所以五中的學生,基礎知識紮實,尤其是數理化老師,實力雄厚,教學有方,因此五中理工科學生實力很強。我後來搞技術工作,也有點成績,基本受益於中學的數理化基礎。更重要的是,老師不僅隻講課本知識,而是引導學生思考,並傳授學習方法,因此學生有很好的自學能力。我從中學起就培養起良好的自學能力。通過自學能順利地進入新的知識領域,盡快適應不熟悉的工作。有好的基礎知識,又有自學能力,不論做工作還是做學問,才有最基本的條件,二者缺一不可。多年來,我對各類學習培訓和考試並不畏懼,直到中年以後各類考試都能輕鬆應對,有不錯的成績,都與這兩條有關。在這樣教風培養出的學生,工作嚴謹紮實,能接受新的挑戰,有良好的適應能力。五中學生大多具備這種素質,但過於嚴謹又往往缺乏靈活,所以感覺五中學生有些呆板,但卻也是認真工作的骨幹。

再一個是“博聞勤思”的學風。五中有一些良好的傳統。我們在校時,學生課外活動很活躍,那時的學生會有權組織大型的活動,而且豐富多彩。學校圖書館有大量的藏書,可以看很多課外書,學生能接觸很多新的知識,思維活躍,對新事物有興趣,博聞而勤思。我們在課餘討論彼此的讀書心得,常常在宿舍討論一些觀點和見聞,提出各種看法,甚至辯論的麵紅耳赤,求知欲很強。,

現在的五中,依然是精英教育,但更多的是重視培養高考的優勝人才,學生為高分而學,已沒有時間和精力博聞勤思,學生知識很狹窄,整體素質下降,雖然年年培養出不少高考尖子,而往往高分低能。當然,這也不隻是五中的問題,是整個教育製度的問題。錢學森提出中國培養不出大師級人才的疑問,不是短時間能夠解決的。因此,要恢複和發揚五中優良的學風,教風,學風,除了五中自己的努力外,還必須靠國家教育製度改革來推進。

從五中畢業已半個世紀,在人生經曆中,青年是個非常重要的階段。中學是從少年轉入青年,到達成年的過程。這是一個敏感期,有青春的懵懂,有性格的叛逆,有對新事物的興趣,又有用不完的精力。這個時期可塑造性極強。因此,受教育的好壞對今後的發展影響很大,就像樹木一樣,如果得不到精心的培育,就很難成材。自己幸運地進入五中,受了六年良好的教育,受益終身。母校就像母親,她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學業有成,在教育過程中,難免有些磕磕碰碰,而成長過程中的挫折,也常常是人生的寶貴財富。因此我和五中雖有心結,但更多的是感激。在百年校慶之際。我們全家五中校友向母校致賀。

祝福五中在下一個世紀更加輝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yuan222 回複 悄悄話 五中仍然是太原最好的中學之一,但是近幾年被山大附中超過了。
好文章。喜歡。
小老鼠和小老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ejianxin的評論:
非常感謝您的留言。我也是這樣覺得,普通人的曆史是更真實的曆史,如果有更多的普通人寫出他們的故事,那麽人們就能更真切地了解那個時代。希望你的父母也能寫出他們的故事
waitGC 回複 悄悄話 隻高出錄取線八分,太不保險。
byebyesf 回複 悄悄話 頂五中校友。

ejianxin 回複 悄悄話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great series of stories. My parents had similar experiences. I asked them to write them down but they declined because they thought their experiences were not unusual. Now they have a good example.

Stories like your parents' are easier for people to follow than official historical records. They will be good for family heritage and for Chinese living in China. CCP brainwashed our generation and next generations.

Best wishes for your parents.

Many thanks again.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