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的兩維空間

我喜歡無聊的事情。而且,我隻做我喜歡的事情。
個人資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談戰爭談音樂——施尼特凱

(2023-02-16 17:52:59) 下一個

施尼特凱

 

*

“一切都是多維的:過去代表著一個永遠存在的幽靈世界,我不是一個沒有任何聯係的野蠻人,而是一個有意識的任務承擔者。”——施尼特凱

1998年施尼特凱的去世可以視為蘇俄音樂傳奇的終結。施尼特凱被稱為是肖斯塔科維奇之後蘇聯音樂的代表人物。《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在“施尼特凱”條目中寫道:“他能在音樂中描寫當代人的道德與精神之間的掙紮,以如此的深度和廣度,真實難以置信。”不過,肖斯塔科維奇盡人皆知,但知道施尼特凱的人少之又少,他隻是在很小眾的圈子裏被人們崇拜。

作為蘇俄音樂傳奇的代表,(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未來俄羅斯不會出現音樂大師,未來如果古典音樂仍然有市場就一定仍然會有大師。當然,如果俄羅斯不占據市場份額,那麽俄羅斯的大師也就會減少。)施尼特凱卻並不很俄羅斯。施尼特凱有著一個斑駁的身份。他的父親是猶太人,出生於法蘭克福,後來移居到蘇聯,成為了蘇聯人。他的母親出生於俄羅斯,但也是德國人。父母都是當年都是堅定的共產主義者。施尼特凱1938年出生在蘇聯的恩格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伏爾加——德意誌共和國的首都。這個在蘇聯境內的德意誌共和國中生活的大部分是德國人。俄國和德國曆史上有著牽扯不斷的關係,愛恨交織。

當年德國的索菲·奧古斯特小姐成為俄國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後,大力招募德國居民來俄羅斯定居,為他們提供土地、數年的免稅和蓋房子用的無息貸款等優惠條件。那時,歐洲進正進入大航海的時代,人們都渴望著外出探險、殖民、掠奪和傳播上帝的福音,而德國的殖民步伐相對落後了,德國人出海的機會少,一些人於是就去俄羅斯創一創。所以,後來在俄國的德國人越來越多,他們大都居住在伏爾加河流域。到1924年,蘇聯在這裏成立了伏爾加——德意誌共和國。共和國的官方語言是俄語和德語。二戰前,這裏已經發展成蘇聯境內教育程度最高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但隨著二戰爆發,蘇聯就解散了這個共和國,並把這裏的德裔都遷到邊遠地區。蘇聯解體後,許多已經在俄羅斯生活了幾代的德國人很多又離開了俄羅斯。

施尼特凱1953年考入莫斯科音樂學院,1961年研究生畢業。所以,他接受了蘇俄的嚴格的音樂教育,打下堅實的作曲基礎。之後的十年裏,他留校任教。施尼特凱創作經曆了斯大林的嚴酷時代,赫魯曉夫的反斯大林和解凍的時代以及蘇聯的動蕩乃至解體。在蘇聯時期,他與官方采取不合作的態度,作品被長期禁演,本人也禁止出國和與西方交流。不過,斯大林之後蘇聯的文化環境較之前已經變得寬鬆,所以他仍然可以保持體製外的獨立身份進行創作。當然,為了生存生計,他有近30年的時間要靠為電影配樂謀生。寫電影音樂對於他的音樂風格也產生了深刻影響。

施尼特凱的音樂風格被稱為polystylism,可以翻譯為複風格。因為複調音樂的英文是polyphony,所以也可以對應翻譯成複型音樂。這種風格就是在音樂中匯集各種不同的音樂風格。在現代、後現代藝術它中被廣泛應用,諸如拚接並置,各種風格、方法、技術、手段以及當代的材料的大雜燴。

20世紀80年代後,由於施尼特凱的小提琴作品受到美籍俄羅斯小提琴大師克萊默的推崇,在克萊默還有其他一些俄羅斯著名音樂家,諸如大提琴家兼指揮家羅斯特羅波維奇,指揮家羅日傑斯特文斯基的努力推廣下,施尼特凱漸漸在西方熱了起來。

1985年,施尼特凱中風,經搶救後恢複。從此,中風反複發作,多次被宣布臨床死亡,但他都活了過來。1990年,他離開俄羅斯,定居德國漢堡。1994年,再次中風後,幾乎全癱。1997年,他用左手完成了最後一部交響曲《第九交響曲》。但手稿已經幾乎無法辨讀。1998年6月19日,在被部分破譯加上改編後,《第九交響曲》在莫斯科首演。施尼特凱聽過錄音後表示希望把這部作品撤回重寫。但是,兩個月之後,他就去世了。

1972年施尼特凱的母親去世後,他開始越來越多的接觸天主教從中獲得慰籍。十年後,他受洗成為了天主教徒。他的音樂創作也逐漸由複風格進入了更加內斂淒涼的風格期。一些人認為他的晚期音樂更為重要。

 

*

施尼特凱雖然接受了係統的蘇聯音樂教育,但他同時還深受德奧音樂傳統的影響。12歲時施尼特凱曾隨全家移居到維也納,他在那裏學習鋼琴,還聆聽了許多德奧音樂家的音樂會。兩年後,他又隨全家回到蘇聯,定居莫斯科。

“在這30年裏,我總是做同樣的夢:久別的我到達了維也納。我童年的快樂情景又浮現在腦海。夢想成真了。我看見自己穿過大街,……一切景象都與我生命中度過最美好的時光相同。”

對於施尼特凱很難說12歲到14歲的兩年的維也納的生活,對於他對於德奧音樂的繼承有多麽重要的作用。我想對於施尼特凱維也納或許於他與德奧音樂無關,而是關於童年,關於他的生命中度過的最好時光。而這段時光在他日後的人生中,不斷幽靈般的出現被他在他的幽靈般的意識的世界裏一次重塑著、虛構著變成一個個新的此刻、現在和過去……

“一切都是多維的:過去代表著一個永遠存在的幽靈世界,……”

 

萬物破碎,
萬物互聯
過去
現在
未來
動物——人——機器
幻影的幽靈
幽靈的幻影
任務——承擔者

 

 

 

1 Applause 
施尼特凱的音樂聽起來就非常現代了。本來我想放第一交響曲的第一樂章,但是太大了。所以,這裏就放一個交響曲結束後的掌聲,大家自己想想,這個施尼特凱厲害不厲害。一般音樂現場錄音掌聲隻放個幾秒鍾意思一下就可以了。有個大師,名字我忘了,據說被鼓掌40多分鍾。你能相信嗎?除非給錢,不然上帝演奏我也不會鼓40分鍾的巴掌。而這40分鍾裏,那些樂隊成員就傻站著嗎?要是現在肯定有不少人要拿出手機了。

施尼特凱好像比較喜歡小提琴和大提琴。

2 Schnittke String Quartet #1 - 1. Sonata

3 Schnittke String Quartet #2 - 2. Agitato

4 Concerto grosso No. 1 (version for flute, oboe, harpsichord, prepared piano and strings) - VI. Postludio

5 Concerto grosso No3 - II. Risolut

6 Schnittke_ Violin Concerto #1 - 3

7 Schnittke (Шнитке) Sonata #1 For Cello & Piano - 1. Largo

8 Schnittke (Шнитке) Sonata #2 For Cello & Piano - 2. Allegro

9 Schnittke_ Symphony #7 - 1. Andan

10 Schnittke_ Labyrinths - 2. Modera

11 Schnittke_ Prelude In Memoriam Dm
是紀念肖斯塔科維奇的,可以聽出肖斯塔科維奇的風格。後麵的幾首分別有著莫紮特,巴赫的風格。

12 Schnittke_ Moz-Art For Two Violin

13 Schnittke (Шнитке)_ Musica Nostal

14 Schnittke_ Suite In The Old Style

 

 

 

 

不談戰爭談音樂——俄羅斯的音樂家隨筆
不談戰爭談音樂——《基輔大門》
不談戰爭談音樂——前蘇聯的大美女
不談戰爭談音樂——鮑羅丁
不談戰爭談音樂——裏姆斯基-科薩科夫
不談戰爭談音樂——收音機和小提琴
不談戰爭談音樂——巴拉基列夫
不談戰爭談音樂——魯賓斯坦兄弟、柴可夫斯基(1)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2)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3)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4)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5)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6)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7)
不談戰爭談音樂——阿連斯基/塔涅耶夫/格拉祖諾夫
不談戰爭談音樂——利亞多夫,梅特納
不談戰爭談音樂 ——博特凱維奇
不談戰爭談音樂——拉赫瑪尼諾夫(1)
不談戰爭談音樂——拉赫瑪尼諾夫(2)
不談戰爭談音樂——拉赫瑪尼諾夫(3)
不談戰爭談音樂——拉赫瑪尼諾夫(4)
不談戰爭談音樂——斯克裏亞賓(1)
不談戰爭談音樂——斯克裏亞賓(2)
不談戰爭談音樂——斯克裏亞賓(3)
不談戰爭談音樂——斯克裏亞賓(4)
不談戰爭談音樂——斯克裏亞賓(5)
不談戰爭談音樂——普羅科菲耶夫(1)
不談戰爭談音樂——普羅科菲耶夫(2)
不談戰爭談音樂——普羅科菲耶夫(3)
不談戰爭談音樂——普羅科菲耶夫(4)
不談戰爭談音樂——普羅科菲耶夫(5)
不談戰爭談音樂——米亞斯科夫斯基/哈恰圖良/赫連尼科夫/卡巴列夫斯基
不談戰爭談音樂——肖斯塔克維奇 (1)
不談戰爭談音樂——肖斯塔克維奇 (2)

 


肖斯塔科維奇的優美
善良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貝多芬的男情人們-Op.109(2)
靜夜鋼琴聲
那些讓人生顯得太短的聲音
從貝多芬的“晚期風格”到崔健上“中國好聲音”
Vocalise:練聲曲
阿根廷探戈: 那幾乎就是愛情了
歲末漫談貝多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