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的兩維空間

我喜歡無聊的事情。而且,我隻做我喜歡的事情。
個人資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3)

(2022-06-02 17:20:53) 下一個

(十)

柴可夫斯基的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被認為是俄羅斯最偉大的一部歌劇。不過,我認為如果一句歌詞也聽不懂,而能坐著聽兩、三個小時的歌劇的人才偉大呢,他們不是特別的聰明,就是特別的傻。不過,話又說回來,一些人不能成功的原因就是在於不足夠聰明,而另一些人在於他們不足夠傻。隻有極少數已經足夠聰明或者足夠傻的人卻仍然沒有成功,這就是命運的安排了。這樣的人非常少。這是合理的,也是可以想象的,因為不可能想象你的生活中你的周圍有成千上萬個到處都是和你一樣的,他們非常聰明或者非常傻,但一事無成,而原因僅僅是命運的安排,命運沒有理由這樣安排,這太荒誕了,毫無道理。絕大部分的人生下來注定就是平庸的,一事無成,過一生平平常常的生活,甚至艱辛的度過一生。這並沒有什麽值得悲哀的。成功並沒有那麽重要,艱辛的生活也彌足珍貴。不過,莫紮特的《魔笛》是一個例外,如果你不能從頭到尾聽完《魔笛》,那就全要怪你自己了。像這樣的歌劇我認為可以調小音量放成背景音樂,聽的時間久了可能就會喜歡了。對了,完全聽過《葉甫蓋尼·奧涅金》的人可能不多,但是其中的波蘭舞曲恐怕很多人都聽過,在柴可夫斯基誕辰150周年紀念音樂會上,開場曲目就是這支樂曲子,它非常有名。老柴有名的曲子太多了。

我是聽了一段時間以後才開始喜歡上了《葉甫蓋尼·奧涅金》。不能理解歌詞是一個原因,如果能讀一讀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再聽這部歌劇效果或許會稍好些,可惜我也沒有讀過普希金的這部詩作。這出歌劇我感覺兩個男性角色的演唱更加出彩,其中我很喜歡格列明親王的詠歎調,當然,還有連斯基的詠歎調。連斯基的詠歎調非常有名。中文有的把它翻譯為《青春啊,青春》,有的翻譯為《青春的黃金歲月,你去了哪裏》。這是連斯基在決鬥前的一段感慨青春流逝的歌詠,然後他就決鬥中死去了。這更讓人感慨,它幾乎成為普希金對自己命運的預言。那些天才的詩人們在他們的想象裏往往有著一種謎一樣的令人不安的敏感的東西。這段歌詞的大意是:

“青春,青春,我美好的青春
你在哪裏?你在哪裏?
我明天也許會被箭射死,
或者箭從我身旁飛過,都一樣:
我的死亡,我的生存,都由命運決定!
我祝福我的生存,我也祝福死亡來臨!
這日子一天一天過去,
人們也就會忘掉我這年青的詩人。
而你!你!奧爾迦!
請告訴我,我美麗的姑娘,
你來不來我墳上哭泣?
哦,奧爾迦,我是多麽愛你!
青春,青春,我美好的青春,你在哪裏?

柴可夫斯基還有《黑桃皇後》和《奧爾良少女》都是經典名作,值得一聽。這裏選一支《奧爾良少女》。《奧爾良少女》是寫法國百年戰爭中的傳奇英雄少女貞德的四幕悲歌劇,貞德的故事很有意思,可惜我不懂俄語。柴可夫斯基於1878年12月到次年3月之間,根據俄譯的席勒悲劇《奧爾良少女》,親自動筆改寫成歌劇劇本,而且即時作曲,完成了這部傑作。在創作過程中他還曾特地前往法國調查,可見對這作品灌注了異乎尋常的熱情。

關於嚴肅音樂,我感覺無論喜歡與否或者能否聽懂都不妨聽一聽。雖然今天不必要像過於那樣把文化過於神話,但這些嚴肅藝術文學、音樂、繪畫它們都是人類創造的文明的精華,有人對此深深著迷願意付出生命,所以,我們既然擁有了這一次生命,接觸了解一下這樣的事物,聽一聽這樣的音樂也不枉此生。實際上看歌劇可能更有意思,我在美國約翰霍布金斯遇到過一個女孩子,她告訴我經常周末一個人開車去華盛頓看歌劇。還遇到過一個男孩子,數學特別好,他每周末都去附近的賭博俱樂部玩一種好像叫德州四點的紙牌,他說他每周都能賺200到400美元,生活費足夠了。我喜歡這些特別的人。

 

 

01. Evgeny Onegin, Opera in three acts Act 1 Scene 1 Prelude

02. Evgeny Onegin, Opera in three acts Act 1 Scene 3 No. 11 Servant GirlsChorus

03_Evgeny Onegin, Opera in three acts_ Act 3_ Scene 1_ No. 20a Aria (Prince Gremin) - Tchaikovsky

04. Evgeny Onegin, Opera in three acts Act 2 Scene 2 No. 17 Introduction, Scen...

05. Evgeny Onegin, Opera in three acts Act 3 Scene 1 No. 19 Polonaise

07 The Maid of Orleans, Jeanne

08. Pique Dame, Bewitching! Enchanting

 

(十一)

柴可夫斯基隻寫過一部大提琴作品,《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主題變奏曲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音樂形式,它由一個簡單的樂句可以反複變化出許許多多的音樂,歡樂或悲傷,寧靜或熱烈,這有些像愛情和人生了,漸漸的有些變化會變得相當複雜,讓人難以辨識出當初的那個主題了,像巴赫、貝多芬都寫過龐大而著名的主題變奏曲。不過,柴可夫斯基的這個主題變奏曲始終保持著清晰的結構,它的規模不大,可謂精致,但有著豐富的變化,旋律優美不顯單調。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大提琴作品。過去,大提琴一直不是一件獨奏樂器,在柴可夫斯基的時代,大提琴演奏有時還沒有尾釘,演奏時要兩腿夾著一塊木頭。他寫這個作品也有擔心大提琴作品太少日漸衰落的成分。那時,巴赫偉大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還不為人們所知呢。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的錄音版本很多,比如DG公司出版的羅斯特羅波維奇和卡拉揚的大黃標版,應該是三星帶花的名盤。老羅的名氣太大了,當年是世界大提琴界的泰鬥。當年,蘇聯還有一位大提琴家,琴技可以在嚴格意義上來說,和老羅半斤八兩不分仲伯,但今天知道他的人很少,他就是丹尼爾·沙弗蘭。而這個沙弗蘭和老柴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頗有些緣分。

沙弗蘭的父母都是音樂家。他的父親是列寧格勒愛樂樂團的首席大提琴,母親是一位鋼琴家。音樂胎教在今天聽來並不稀罕,可是臨產音樂教育就聞所未聞了,而沙弗蘭當年接受的正是臨產大提琴胎教,他是聽著海頓的大提琴協奏曲的琴聲降臨到這個世界的。據說當年他媽已經臨產,而他的父親正在為一場海頓大提琴協奏曲的演出而練習,我過去一直以為海頓的大提琴協奏曲好像並不難,作為愛樂樂團的首席大提琴家應該可以隨時演出的,但可能沙弗蘭的父親有著更高的要求,以至於當時他正在練一個段落,他感到不滿意,這時雖然他的妻子臨產了,但他認為在練到滿意以前他不能送妻子去醫院,所以當時的情況可能是這樣的:他的妻子挺著大肚子正走過他的身後,突然眼珠向上一翻,麵色慘白,一手扶著桌子,一手扶住肚子,然後跌坐進椅子,臉上冒出豆大的汗珠,痛苦的大叫起來,“我的媽呀,”她告訴她的丈夫:她要生了!而沙弗蘭的父親還在拉琴,他額頭也冒著汗珠,一邊盯著譜子拉,一邊大喊:什麽?你剛才說什麽?沙弗蘭的母親就扯著脖子大喊:我要死了!快送我去醫院。但這時沙弗蘭的父親仍然盯著琴譜,還在練習著一個樂句,直到他把這個樂句拉得滿意後,才扔下大提琴,扶著老婆趕去醫院。由此可見沙弗蘭的父親是一個嚴肅的人,所以後來的沙弗蘭也是一個嚴肅的人。事實上,直到八歲沙弗蘭的父親才開始教他大提琴。之前他一直自己玩一把很小的大提琴,一天他的父親對他說:“我給你買了一把大提琴,來坐下,我們開始學習。”沙弗蘭那時哭了。後來他的父親又把他送到列寧格勒的特殊兒童音樂學校。他是當時選出的十個天才兒童之一。在11歲時沙弗蘭在學院裏首演,首演的曲目就是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在14歲那一年,沙弗蘭參加了蘇聯全聯盟小提琴家和大提琴家比賽,這是蘇聯年輕音樂家的一項重要賽事,實際上沙弗蘭的年齡還不夠。在這之後,比賽因二戰而停止,直到1945年,才在七年後再次舉行。這一次年輕的老羅走上了舞台,那一年他17歲,老羅也獲得了一等獎。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有些不可思議,兩人四年後一起參加了布達佩斯的民主青年比賽並列獲得一等獎,當時的大衛·奧伊斯特拉赫是評委之一,他在評語中寫道:“這兩位大提琴家都是大提琴音色的完美大師。”等第二年像是較勁又像是親密,兩個人又同時參加了布拉格的音樂比賽,並再次並列獲得第一名。這樣兩人成為了當時蘇聯大提琴界冉冉升起的兩顆雙子星,同樣的璀璨。我想蘇聯一定也曾有過欣欣向榮朝氣蓬勃的年代,可惜後來他們犯下了嚴重的錯誤,而再後來他們放棄了。和老羅不同,沙弗蘭一生很少去西方演奏,他的唱片也都是由國內的旋律公司錄製,因此一直不為西方所了解。但他在國內仍然享有很高聲譽,卡巴列夫斯基著名的大提琴曲就是為他寫的,肖斯塔科維奇也曾與他一起合作錄製過老肖自己的大提琴奏鳴曲。但自從80年代老羅回來成為蘇聯的英雄後,沙弗蘭就漸漸地變得幾乎被人遺忘了。據說他晚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的音樂廳舉行的告別演出十分冷清,音樂廳中隻坐了一半的人。

老羅後來甚至成為蘇聯音樂界的一個標誌,甚至是蘇聯良知的標誌。而他的外形也日益與時俱進顯得莊嚴凝重。他死後豎起了紀念碑,普京親自出席揭幕儀式。老羅的琴技精湛當然是他出名的理由,但作為反專製的英雄形象也不可忽視。據說,1991年8月,大提琴家老羅就隻身飛往莫斯科,支持葉利欽反抗蘇聯軍人政權。他在莫斯科KGB總部對麵的廣場舉辦聲援音樂會,在一張背景是杜馬大廈的著名照片上,羅斯特羅波維奇與民主鬥士們走在一起,手裏握的不是大提琴,而是一把AK-47。音樂會之後幾個月蘇聯就解體了。當然,後來俄羅斯接受美國人的休克療法,包括灌腸,催吐,饑餓,發汗,反正差點把俄羅斯給搞死。柏林牆倒塌前老羅就跑去開演奏會,柏林牆倒塌老羅又跑去,在倒塌的當晚就在倒塌的柏林牆下開辦了第二場奏會。我在豆瓣上看到一個小朋友寫到這件事時激動的評論到:“柏林牆的倒塌標誌著冷戰的結束。”是的,冷戰結束了,現在是熱戰了。今天馬友友是在俄烏戰爭之際舉行音樂會聲援烏克蘭。這些都是明星人物。當年北約對沒有還手之力的南聯盟狂轟濫炸70多天,那時馬友友有沒有舉行聲援音樂會我就不知道了。總之,英雄有兩種,一種是殉難者,像耶穌;一種是受益者。老羅和馬友友顯然是後者。一個人一旦成為英雄往往就不存在真實了。不過,成功的人都是成功的人。

第一次聽到沙弗蘭大提琴演奏的人,可能都會感到驚豔,尤其對於喜歡大提琴的人來說,弗蘭的琴聲非常獨特,甜美,溫和,質樸。沙弗蘭的琴像冬天沏上的一杯祁山紅茶,甘醇潤澤,溫暖香甜,直沁心脾。而他的演繹屬於浪漫主義。沙弗蘭雖然小眾,但喜歡他的人往往會特別喜歡。當然,這裏麵也有為他生前身後的寂寞抱不平的原因。有一種說法,當年每逢老羅生日,沙弗蘭都會發去賀信,但老羅從來沒有回複,也沒有在沙弗蘭的生日發來過祝賀。不過,我也看到一些沙弗蘭的錄音中是老羅指揮的。

有一種可能,沙弗蘭的性格不易相處,有些悶,從裏赫特的回憶中可以看到這一點:

“與大提琴家丹尼爾·沙弗蘭的短暫交往並沒有給我帶來什麽快樂。他是一位偉大的大提琴家,有著獨特的音色,但每當他演奏時,你總覺得他隻想著當他有一個有趣的高音時,他可以抓住並發出有吸引力的聲音。他也有神經病。我在 1951 年停止與他一起表演,然後他加入了格裏高利·金茨堡……作為一名音樂家,羅斯特羅波維奇即使不是大提琴家,也比他有趣得多,他是一位地位更高的藝術家。他完全使他相形見絀。”

顯然,裏赫特不喜歡沙弗蘭,而且簡直受不了他。或許沙弗蘭的性格對於豪爽粗獷的老毛子來說是難以忍受的。

 

(十二)

沙弗蘭第一次錄製的唱片的曲目就是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那時他才14歲,後來,在四、五十歲時又錄製過這支曲子。沙弗蘭的演奏是屬於浪漫風格,非常適合演奏小品。所以,這裏我放一些他演奏的小品。也放一個老羅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的大提琴作品《降b小調隨想曲》,和俄羅斯大提琴家魯丁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的大提琴鋼琴改編曲《夜曲》。亞曆山大?魯丁雖然不像老羅的學生麥斯基那麽光怪陸離的著名,但是今天俄羅斯非常優秀而低調的大提琴家,他有一方麵倒是像老羅,身兼大提琴家、指揮家和鋼琴家於一身,麥斯基則不像他的老師,隻專注於大提琴。魯丁的奏風格自然樸素,非常耐聽。他十二歲時就拿下布拉格國際音樂大賽的首獎。後來又贏得萊比錫巴哈音樂大賽的首獎,也是一個神童。

當年在蘇聯全聯盟小提琴家和大提琴家比賽上,沙弗蘭獲得了一等獎,作為獎品的一項是一把名貴的阿瑪蒂大提琴。沙弗蘭從此一生都隻用這把提琴演奏。七年後老羅也獲得了一等獎,但獎品中有沒有意大利的大提琴我就不知道了。我查了一下,據說老羅在1974年買了一把斯特拉迪瓦裏ex-Duport,迪波爾。這是一把名琴。今天這樣的頂級斯特拉迪瓦裏可能要超過千萬美金。而1974年,正是老羅受到蘇聯當局迫害,流亡美國的那一年,能買這樣一把琴真是腰纏萬貫啊。當然,也可能網上的信息不準。不過,關於這把琴的來曆卻也有故事。那是在18世紀初的1709年,法國裏昂有位醫生酷愛音樂尤其是大提琴,他於是找到請意大利的製琴名師斯特拉底瓦裏定做一把琴。斯特拉底瓦裏用了很長時間才做好這把琴,琴聲極為出色,但醫生花了巨資才買了下來。那時的斯特拉迪瓦裏雖然還沒有今天這樣昂貴,但也是最好的提琴了。到了拿破侖時代,這把琴被當時最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迪波爾以2.5萬法國金法郎從拍賣行中買走,此後這把斯特拉底瓦裏琴就被稱為“迪波爾”。在一次宮廷音樂會中,迪波爾用“迪波爾”在拿破侖麵前演奏一曲,拿破侖被迪波爾演奏的“迪波爾”的優美音樂所打動,於是向迪波爾要來“迪波爾”也想親自拉兩下大提琴家迪波爾的“迪波爾”大提琴。拿破侖拿到“迪波爾”就用雙腿夾著左右搖晃地亂拉了起來。這天拿破侖穿著戎裝,他的皮靴後跟上有一根長長的馬刺,所以馬刺在琴身上蹭了一下,於是一道很長的劃痕從此留在了這把名貴大提琴的琴身上,至今仍清晰可見。我想當時迪波爾可能差點昏過去。除了這把斯特拉迪瓦裏,老羅還有一把葛弗瑞勒大提琴,除了葛弗瑞勒,老羅還有一把”Visconti” 斯特拉迪瓦裏,他就是用這把大提琴錄製了與卡拉揚合作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看來老羅是非常富有的。

柴可夫斯基推崇古典音樂,極其喜愛莫紮特。這部主題變奏曲就是受到莫紮特的影響,有著典雅精致的特色。當初他是為德國大提琴家兼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威廉·菲岑哈根創作的這個主題變奏曲的。 1877 年 11 月 30 日,菲岑哈根在莫斯科舉行了首演洛可可。不過,菲岑哈根修改了柴可夫斯基的這部作品。這樣的做法在過去非常普遍。那時作曲家還沒有像現在這樣處於絕對的神聖的地位,今天的演奏家傾向於發掘作曲家的原作,演奏時絕對遵守原作。麥斯基說:和巴赫、莫紮特比,我們都是小昆蟲。

 

(十三)

直到二十世紀俄羅斯大提琴家維克多·庫巴茨基通過對手稿進行 X 射線實驗,才發現柴可夫斯基的文本已經被塗上了墨水。由於這一發現,原始版本終於得以還原並出版。不過,大多數大提琴家仍然使用菲岑哈根的版本。據當年的回憶的轉錄,柴可夫斯基對於菲岑哈根的修改非常氣憤。不過,關於柴可夫斯基的大部分軼事都是基於一些人的回憶的轉錄。菲岑哈根一直致力於推廣柴可夫斯基的作品。與柴可夫斯基保持著友誼。也是他最早把這部作品帶到國外演奏。演奏非常成功。他還將成功的情形寫信告訴柴可夫斯基與好友分享:

親愛的朋友!

剛從威斯巴登音樂節回來,我很高興地通知您,我對您的大提琴變奏曲印象深刻。我非常高興公眾,以至於在 D 小調行板之後,我被召回了 3 次,甚至在樂曲中獲得了熱烈的掌聲。李斯特對我說:“我欽佩你,你演奏得非常棒”,他說,“終於又來了一些真正的音樂”,這無疑是李斯特對你最大的讚美。我可以預見,我將在這首曲子的任何地方取得最大的成功,因此我將把它作為勇敢的曲子一直保留在我的曲目中。我已經超越了所有的大提琴手。每個人都說沒有其他人可以像我一樣玩它。神父。 Grützmacher、B. Cossmann 和 J. de Swert 都參加了我的演出。親愛的朋友,我很高興能告訴你這個,我唯一的遺憾是你不在威斯巴登。 H. v. Bülow 在第一場音樂會上演奏了你的鋼琴協奏曲。在這裏,第二和第三樂章比在莫斯科更受讚賞。 Bülow 打得很好,但不如我們的朋友 Nicolai Rubinstein 漂亮。 Bülow 在第一樂章中迷路了兩次,最後隻被召回了一個弓。正如你可以想象的那樣,在音樂節期間你經常被提及,不用說,我向所有演奏家、小提琴家和鋼琴家推薦了你所有的作品。在德國,您通常受到高度尊重。我給李斯特做了尤金·奧涅金的鋼琴還原,他會為歌劇中的鋼琴獨奏安排一些釋義或幻想。

親愛的朋友,你必須盡快為我譜寫一首大提琴協奏曲!我將再次與您站在一起,提供建議和幫助,如果您最終滿足我的願望,我將非常高興。拉夫還完成了第二首大提琴協奏曲,但我還沒有看過。時不時想起我,當你找到時間並且繆斯啟發你時,再寫幾頁。

你真誠的朋友,

W·菲岑哈根

我的地址是:Seesen am Harz。

在信中菲岑哈根懇請柴可夫斯基寫一部大提琴協奏曲,可惜柴可夫斯基最終也沒有留下一部大提琴協奏曲。

 

 

02. Daniel Shafran_ Tchaikovsky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 Op. 33

03. Daniel Shafran_ Prokofiev_ March from 'Love for 3 Oranges'

04. Daniel Shafran _ de Falla _Suite populaire Espagnole - 5. Asturiana

05.Daniel Shafran _ Vlasov_ Melody

06. Mstislav Rostropovich_ Tchaikovsky_ Pezzo capriccioso in B minor Op. 62

07. Alexander Rudin_ Tchaikovsky _ Nocturne (Adapted from 6 Piano Pieces Op. 19) - Tchaikovsky

(十四)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可以說是最著名的鋼琴協奏曲之一,其被人們熟悉的程度一定超過其他所有鋼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寫過三部鋼琴協奏曲,第一鋼琴協奏曲最為著名且流行,是最偉大的的鋼琴協奏曲之一和所有鋼琴大師的必演曲目;第二鋼琴協奏曲比較難以理解,它是題獻給尼古拉·魯賓斯坦,可惜在完成時尼古拉去世了,沒有能親自演出;第三演奏的就更少了,它是在柴可夫斯基去世後才出版的,當初柴可夫斯基準備把它寫成一部交響樂。這裏放一個柴一的第二樂章,演奏的版本是由蘇聯最神奇的鋼琴家基辛彈奏的。蘇聯的鋼琴大師太多了,沒辦法像介紹小提琴大師那樣介紹。雖然蘇聯解體如今已元氣大傷,當年盛況不再,但其影響力卻依然延續到今天。大師們比比皆是,至今俄羅斯還有一些隱身江湖的大神,偶一現身即震動江湖,像近幾年出山的索科洛夫,一出手就成為如今的宗師巨掣。當年他16歲作為蘇聯鋼琴的秘密武器參加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以徹底擊敗美國和英國,結果一舉奪冠。隨後,他蟄伏多年,深居簡出,漸漸完全被世人忘記,直到前幾年才開始複出,但非常低調隻和法國小眾唱片品牌 Opus 111 合作錄製了一些巴赫、貝多芬、勃拉姆斯和肖邦等人作品的唱片,但一出手就成為如今鋼琴界的泰鬥了。在當年由蘇聯誕生出的那些璀璨群星中,基辛不能算是琴壇首領宗師巨掣,但絕對是最神奇的一位。基辛出生於1971年,被譽為是莫紮特般的神童。據他家人稱,基辛才11個月就能聽著姐姐彈奏的巴赫的賦格曲哼唱出來,兩歲多就能在鋼琴上彈出聽到的旋律,能夠憑著聽覺記憶演奏肖邦,李斯特和莫紮特的一些大型的曲目。所以這時他的家人就已經意識到,除了彈鋼琴,這個孩子沒有任何指望了。基辛六歲時進入莫斯科著名莫斯科格涅辛音樂學校,師從安娜·帕夫洛夫娜·坎特。他一生隻跟隨著這位老師,在蘇聯解體前全家和老師一起來到美國,伴隨到老師去世。安娜98歲時才去世。基辛從來沒有參加過音樂比賽,但還在小學時就已經名聲鵲起。13歲時,他在莫斯科舉行了一場音樂會,彈了一晚上的肖邦,結果轟動了整個莫斯科。當時反應如此強烈,以至於他的家人擔心他年紀太小,不能承受這麽多過於熱情的褒獎,把他於是把他帶到外地精心療養。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家教修養。17歲時,基辛與當時如日中天的“指揮皇帝”卡拉揚合作錄製了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一下子震驚歐洲。當年合作前,卡拉揚要先聽一聽這個傳說中的神童的演奏,據說當時基辛彈奏了肖邦的《f小調幻想曲》。聽過之後,卡拉揚流淚了。可惜那次合作一年以後,卡拉揚就去世了。不過,基辛雖然從小就獲得了巨大的名聲,但一直非常清醒自律,他保持低調,對自己要求很嚴,每年的音樂會隻舉辦40到50場,不斷追求演奏的深度。在這樣今天這個奢華浮躁的商業過度發達的時代裏誠為難能可貴。鋼琴的世界裏雖然到處是神童,但實際上,它並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樣,真正的鋼琴大師的關鍵的階段在於中年,因為鋼琴不僅需要高超的技巧,更是一門極其複雜深邃的藝術,駕馭這台龐大的樂器之王需要有著深厚的素養,獨立的思考和個性化的風格。不過,在今天的那些俄羅斯的大師中,基辛仍然難以算是代表性的一代宗師。一則蘇聯的大師太多了,二是一提到基辛,人們心中始終首先想到當年的那個可愛的小神童。

 

(十五)

柴可夫斯基的鋼琴曲極其著名,但為人所知的是他的第一鋼琴協奏曲和鋼琴套曲《四季》的幾首。然而,柴可夫斯基精彩的鋼琴作品其實很多。

柴可夫斯基一共寫過三首鋼琴協奏曲和一首音樂會幻想曲,其中第一首最有名了,簡直過於有名了。其他的則很少被演奏。第二協奏曲加入了大、小提琴獨奏,有些像一首三重協奏曲,也是非常優美的。第三鋼琴協奏曲則極少被演奏,過於被人們忽略了。據說,這首協奏曲隻完成了一個樂章,後兩個樂章是由他的學生塔內耶夫續成的。這首協奏曲沒有老柴的過於優美明顯的旋律,複雜而難以理解,但我也相當喜歡。相反,第一鋼琴協奏曲今天不知道為什麽我有些抵觸,尤其著名的第一樂章,即便寫這篇文章,我也沒有能克服這種心理問題重新完整聽一遍。可能是當年有一個羅馬尼亞或者南斯拉夫電影,《沸騰的生活》,或者,《火熱的生活》裏麵用了第一協奏曲的第一樂章,當年我非常喜歡,後來,在不同地方聽了太多次,每次都會想到《沸騰的生活》,或者,《火熱的生活》,現在,我實在不能再聽了。Life is so cold。

柴可夫斯基寫過兩首鋼琴奏鳴曲。《四季》的同一編號(Op.37)下,還有另一首作品《G大調大奏鳴曲》,這是一首四樂章的鋼琴奏鳴曲。四樂章的鋼琴奏鳴曲通常都可以視為在一台鋼琴上的四重奏或交響樂,所以結構龐大複雜。這是柴可夫斯基的一部傑作,但演出的並不多。我這裏放的是一個非常少見的裏赫特的錄音。《G大調大奏鳴曲》的錄音本身就很少,而這個裏赫特的演奏是他早年的由蘇聯唯一一家國家唱片公司旋律錄製的,近年由NAXOS購買重新發行的裏赫特早期錄音中的一盤。這首鋼琴奏鳴曲我極其喜歡,有兩個版本,另一個的鋼琴家沒有裏赫特有名,但演奏的也非常精彩,和裏赫特的風格很不同。這裏隻好放裏赫特的了。裏赫特的演奏有時候非常飄渺,讓人感覺恍恍惚惚的。

 

(十六)

我在這裏放一個柴可夫斯基為東正教堂寫的聖金口若望事奉聖禮合唱中的一首。

聖體血禮儀——事奉聖禮(Liturgy)是東正教最重要的禮儀,它始於耶路撒冷,由基督養父約瑟的兒子使徒聖雅各所作。公元四世紀教父聖巴西略(Basil the Great)和聖金口若望(St. John Chrysostom)分別編撰了精簡的事奉聖禮禮典,聖金口若望事奉聖禮更加著名。聖金口若望年幼喪父,在母親的養育下接受良好的教育,成年後開始隱修生活,397年獲選為君士坦丁堡主教,上任後將主教公署的奢侈品拍賣,削減教會經費,周濟窮人。他譴責權貴的自私生活,引起鄰區主教及權貴甚至皇後的不滿,被多次驅出教區流放偏遠之地。最終,他在最後一次流徙的途中去世。

柴可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都寫過聖金口若望事奉聖禮。對於他們,這種教堂裏的禮儀合唱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或許不能真正感受到他們的心情。

 

不談戰爭談音樂——俄羅斯的音樂家隨筆
不談戰爭談音樂——《基輔大門》
不談戰爭談音樂——前蘇聯的大美女
不談戰爭談音樂——鮑羅丁
不談戰爭談音樂——裏姆斯基-科薩科夫
不談戰爭談音樂——巴拉基列夫
不談戰爭談音樂——收音機和小提琴
不談戰爭談音樂——魯賓斯坦兄弟、柴可夫斯基(1)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2)


肖斯塔科維奇的優美
善良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貝多芬的男情人們-Op.109(2)
靜夜鋼琴聲
那些讓人生顯得太短的聲音
從貝多芬的“晚期風格”到崔健上“中國好聲音”
Vocalise:練聲曲
阿根廷探戈: 那幾乎就是愛情了
歲末漫談貝多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盈盈一笑間 回複 悄悄話 在油管上找到了柴可夫斯基的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俄語版,英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MI9_y7tdMQ


白釘 回複 悄悄話 音樂專業出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