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的兩維空間

我喜歡無聊的事情。而且,我隻做我喜歡的事情。
個人資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說詩

(2019-03-20 14:26:55) 下一個

說詩

 

尋隱者不遇

*

據說魏野尋仙訪道曾誤入蓬萊仙境。島上香風四處吹拂,上千年的鬆花不時從古樹枝頭悄然落下。在島內一座山的半山腰,魏野看見一處庭院。院門敞開著,裏麵卻一個人也沒有。魏野想:屋子的主人必定是到山裏采摘仙藥去了。那山想必極高,庭院的地麵飄滿白雲,仿佛久已無人打掃。而白雲之上是一片清虛。再也沒有一絲雲能飄得更高了。主人的屋子就坐落在那一片清虛之中。後來魏野把這次經曆寫成一首詩,《尋隱者不遇》。從詩的名字來看,他最終也未能等到真人歸來。不過,雖說當時魏野是眼睜睜的看到了這一切,但有時親眼所見也未必是真。所以,就算是他一直在那裏等下去,就算他最終尋到了那隱居山中的真人,恐怕到頭來也還是免不了一場空。

*

尋隱者不遇
(宋)魏野

尋真誤入蓬萊島,
香風不動鬆花老;
采芝何處未歸來,
白雲遍地無人掃。

 

碧瓦

*

每當一個人的時候,他時常想起一座碧瓦覆蓋的小樓,陷入回憶。他從來沒有對任何人講過那座樓覆蓋的是怎樣的碧瓦,以及那些碧瓦給他留下了怎樣深的印象,讓他再也無法忘記。另外,就是那座樓的每一扇窗都拉著窗簾,即使是在陽光最明媚的日子。樓外有一座漆成了紅色的木橋,一條小河從綠草連天的地方斜斜的流過來,穿過小橋。在無風的春日,空中飄著楊絮、柳絮,鮮紅的海棠花和白色、粉色素雅的梨花,落滿小樓周圍。隻是那些飛絮仿佛非常輕,一點重量也沒有,懸浮在空中,極其緩慢的移動著。

“你還好嗎?”

“噢,還好。”

“再要咖啡嗎?或者來點甜點?”

“噢,不,不必了。我已經很好了。”

“那我可以把杯子收了嗎?”

“嗯,當然啦。謝謝啦。”

“沒問題。”

服務生拿起了杯碟,又麻利的擦了擦桌子。然後,走了。他麵前的桌子空了。他坐在那裏。

剛才,我看見服務生在轉身走時看著好像他笑了笑。現在,他也已經走了。

 

*

碧瓦
(宋)範大成

碧瓦樓前繡幕遮,
赤欄橋外綠溪斜。
無風楊柳漫天絮,
不雨棠梨滿地花。

初夏

周日,我出城登上一處高台,想眺望春色。可春色已經不見了。就是這樣。那些桑樹被貪心的農家摘得稀疏,露出了枝條。現在蠶都已經老了,就要吐絲,作繭自縛。菜花也都熟了,結滿菜莢。隻是蝴蝶還會不時飛來。

初夏
(宋)範大成

清晨出郭更登台,
不見餘春隻麽回。
桑葉露枝蠶向老,
菜花成莢蝶猶來。

 

白馬

*

之一

城中發生了叛亂。到處冒著黑煙。這時,從北門跑出一匹白馬。白馬一直跑到我的麵前,停下來。我看見馬鞍空著,馬背上插進兩隻箭。從那裏滲出的血和汗水混在一起,把那一塊皮膚染成淡粉色。白馬在我的麵瑟瑟顫抖。我想說點什麽安慰它,白馬卻開口對我說:一切都過去了。我於是默默轉過身,弓下腰。白馬伏上我的背。我背起白馬向東北方向跑。路邊黑色的樹林開始向後方移動。過了一會兒,白馬在我的背上說:城裏死了很多人。停了停,又說:但一切很快就會過去。我什麽話也沒有說,繼續跑著,淚流滿麵。

之二

城中發生了叛亂。到處冒著黑煙。這時,從北門跑出一匹白馬,一直跑到我的麵前。我看見馬鞍空著,馬背上插著兩隻箭。箭頭沒入肉中。我流下眼淚。但這時看見白馬正望著我。我吃驚的有些不敢相信,遲疑的看著它的眼睛。它的眼光裏在鼓勵我。於是,我縱身上馬。並用鞭子狠狠抽打它。白馬開始跑了起來。越跑越快。我看到四下裏的火光,到處是喊殺和哭嚎的聲音。我的心中開始渴望。我知道每個人都相信:死一次是遠遠不夠的。

*

白馬
(唐)杜甫

白馬東北來,空鞍貫雙箭。
可憐馬上郎,意氣今誰見。
近時主將戮,中夜商於戰。
喪亂死多門,嗚呼淚如霰。

 

*

我一直覺得耶穌的精神不太正常。他會周期性的變得極為耐心,然後又變得極度狂躁,有時還會產生幻覺。他很可能在中東或埃及學到過一些小魔術,但他相信那些都是真的,是他顯示的神跡。不過,耶穌是一個人生態度積極的青年,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身正能量,熱心公益事業,有一種忘我的激情。他對世界充滿了眷戀,發誓要再回來。

釋迦牟尼是有大智慧的。相比耶穌,他非常理性。但過於清醒是他的問題。因此,他是一個極度的悲觀主義者。他對於這個世界沒有任何留戀。而拯救他內心徹底絕望的,是他的幽默感。釋迦摩尼有一種極冷的幽默。其表現就是他的傳播佛法,普度眾生。他以一種漠然幽默的目光注視著天下眾生,包括他的那些真誠而癡迷的信徒們。他知道他們想從他這裏得到神奇的東西。於是,他就給他們講授佛法。但他知道他其實什麽也沒有給他們。而他們除了此生此地還能去哪?況且他們對此生此地其實是如此留戀。他教給他們的隻是放棄。可他們依然總是想著從他這裏得到,並以為他們確實都得到了。

在靈山之會上,他不再說話了,隻是拈花示眾。當時,眾皆默然。隻有一個人笑了。於是他知道了,下麵的那個小夥子懂他。他也有一種幽默感。

Almost a loneliness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夜行

*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我解衣正要睡下,這時月色從窗口湧進來。我於是心情不寧,無法睡去,便去找住在承天寺的張懷民了。但到後看見張懷民的房間已經黑了燈。或許,實際是我又不想見他了。於是,我獨自一人在中庭漫步。那時,庭下像在積水中一樣空明,藻荇在水中交橫,那是竹柏的陰影。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不過是多出來一個多餘的人罷了。

*

記承天寺夜遊
(宋)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018-201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