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的兩維空間

我喜歡無聊的事情。而且,我隻做我喜歡的事情。
個人資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失去愛》_20

(2016-08-01 02:51:57) 下一個

*

晚餐由大公司讚助,食物豐盛精美,而高潮就是每人一隻大龍蝦。大龍蝦被烹製得通體紅亮,精神煥發,放在銀光閃閃的金屬盤子裏,一盤一隻,由服務生端著魚貫而來。小峰看看整個餐廳裏有近200人,那200隻龍蝦仿佛200個孿生兄弟,一般的模樣,一般的大小,趴在盤子裏,一樣的健康,一樣的神采奕奕,它們形成了一條閃著紅光的龍蝦的河流,像流水流入溝渠沿著餐廳通道流淌,在通道的路口分開,流向每一張餐桌。當龍蝦擺到桌上時,劉滿江說:你們看呀,它們的眼睛是多麽的炯炯有神啊!小峰看見龍蝦的肢體沒有出現一點僵硬的跡象,仍然顯得威嚴而儀表堂堂。餐廳的氣氛更加熱烈,大家立刻開始大吃龍蝦,先把龍蝦的腦袋揪下來,小峰,丁妍和陳非都是把腦袋扔在一邊,然後開始卸下龍蝦的被甲,撥出那塊兒巨大一體的蝦肉,用刀把潔白而富於彈性的肉身切成塊兒,用叉子叉著送進嘴裏大嚼,劉滿江則是揪下蝦頭,掰開,雙手捧起來,貪婪地把裏麵橘紅色的蝦腦一吸而盡,然後才凶狠地撲向已經沒有了腦袋的龍蝦的身體。很快每個人的盤子裏都一片狼藉,不可一世的龍蝦轉眼丟盔卸甲,肢體殘缺不全。而這時,小峰突然聽到劉滿江一邊吃著蝦肉,一邊講起了他當年一個人在倫敦留學的經曆。於是,他停下來,低著頭看著自己的盤子,不再吃了,隻用叉子小心地撥弄著蝦肉,假裝在吃,但不弄出一點聲響,同時,豎起耳朵偷偷地聽對麵劉滿江的講述,生怕漏掉一句話。而這會兒,對麵的劉滿江也一直低著頭,從沒有抬起來哪怕一下兒,看一看小峰或者其他的那兩個人,隻是看他的盤子,一邊流著口水大吃龍蝦,一邊一味自顧自地嘮嘮叨叨,不像是在自言自語,但也不知道他是在對誰說話。

劉滿江說,那時周末他經常一個人在倫敦城裏遊蕩。大部分時間裏是用雙腳不停地走,很少做公交車,從一大早一直走到天黑,走得精疲力盡。倫敦城過於複雜,他買了一張很大很詳盡的倫敦地圖。但這張地圖卻帶給他了一種更奇怪的感覺。劉滿江說,和今天的旅行完全不同,今天無論你要去哪裏,google一下,或者在車上設定GPS,還可以直接打開iphone,然後你就能到達你想去的任何地方,沒有懸念。今天是一個不會再迷路的時代。而在當時,他手中拿的是一張像天書一樣複雜的地圖,(因為這是一個異國的城市,而那上麵寫的都是異國的文字,甚至連地圖的顏色和中國的感覺都不同,仍然是一種異國的感覺,)比眼前看到的倫敦更複雜,結果常常是他既迷失在了一座城市裏,又迷失在了一張地圖中。現在,他離開了倫敦,來到美國住在芝加哥。他已經成了家,有了孩子,習慣了海外的生活。在這裏,他再也不會迷路了。但他仍然保留著當年那張現在已經破舊的倫敦地圖。他總感覺有另一個自己永久地留在了這張地圖裏,永遠也走不出來。是有一個曾經的他自己就丟失在了這張由無數方塊和線條聚集成的地圖裏,出不來了。在這張地圖裏,他總是會看到一條曲折的線。那是後來熟悉了,他就經常先去海德公園,然後,穿過公園,走到西敏寺,在那裏他會呆上很久,那時,他想觸摸遍那裏的每一塊磚每一塊石頭,從西敏寺出來後,有時他接著往下走,走過大本鍾,但他不去看那座鍾,而是還要往下走,走過西敏寺橋,左轉,沿著泰晤士河,一直走到倫敦眼,去看那隻巨大的徐徐轉動的摩天輪。劉滿江說,有時他也會花錢買一張票,那張票對於當年正在讀書的他來說是昂貴的,像一次血拚,然後,就一個人坐上那架號稱世界上最大最浪漫的摩天輪,慢慢地升到空中,俯覽倫敦,劉滿江說,有一次他甚至是在夜晚坐上去的。夜晚摩天輪會亮起藍色的燈,變成一隻巨大的藍光環。而那時整個倫敦城的燈火也燃燒起來了,在下麵,斑斑點點,燈火聚成一簇一簇,一片一片,遍布大地,直到天邊,燃燒著,搖曳著……

 

*

晚餐結束後,大部分第一次來的都約著出去看風景;其他一些人去酒吧跳舞。小峰看見劉滿江在向丁妍要聯係地址。等他走後,才找到丁妍問她是否想去酒吧坐坐?丁妍說:

“好啊!”

 

*

到了酒吧,丁妍說隻想坐一坐喝杯酒。小峰有點不解,她為什麽不跳舞呢?以她的年紀和她性格應該愛跳舞才對啊。不過這倒讓小峰鬆了口氣。路上他一直在擔心。因為自己不會蹦迪,怕出醜。很小時不興跳舞。那時跳舞是資產階級,是流氓。這種觀念在小時候似乎自然而然,好像從來就是這樣。所以後來當他知道了偉大領袖在延安時就經常抱著女戰士跳舞時,感覺是相當震驚的;小學時跳過表現崇高理想的集體舞,讓他又緊張又激動,又期待,因為能拉拉女孩子的手了;大學時流行跳交誼舞,特正規特高雅,特美,國標,拉丁;後來在英國,遇到的80後都蹦迪,而且蹦得都特棒,聽他跳國標都笑了,說,那多流氓啊,不認識的男人女人就抱在一起,也不安全呐,那隻適合心平氣和的老年人跳。這讓小峰一下子覺得老了,想起了小時候自己叫別人叔叔、阿姨,那一瞬間心頭閃過一絲恐懼和悲哀,感歎了一下時間真快。然後他又想自己還年輕。於是,小峰對著鏡子練習過一段時間的蹦迪。但最後還是放棄了。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像是一個機器人,特僵硬,也就是說再也不像是個大學生了,更不用說是中學生了,走在街上還行,但一蹦迪就露餡了。

 

*

在吧台丁妍要了一杯J&B。小峰有點兒驚訝:你也喝威士忌。丁妍沒有回答,隻是矜持地笑了笑。小峰要了一杯Jack Daniel's,同時告訴丁妍自己是在英國讀博士時才開始喝威士忌的。他喜歡英國的Black Label,口感平和綿長,像英國紳士;但在美國最流行的是Jack Daniel's,這個更衝,是美國牛仔。丁妍問那JB是什麽,小峰說就是小清新。這天晚上,小峰的話很多,丁妍的話不多,但也不少,兩人聊得很愉快。酒水是免費的,一切由公司讚助。兩人端著酒杯坐進小角落裏。酒吧裏放著舞曲,不少人在跳舞,隨著音樂富於節奏的重複地扭屁股,甩頭,揮手。舞池裏燈光轉動,忽明忽暗,音樂的聲音卻並不太大。兩個人坐在角落裏聊天正好可以放開聲音說話。小峰一坐下來,先談起自己對人類進化一直很感興趣,可他又偏偏不能相信進化論。哦,丁妍笑著,含混地說了一句:現在不相信進化論的生物學家可不多。你了解達爾文嗎?丁妍的語聲柔和,不似白天。小峰現在十分亢奮,渾身是勁,大聲說:了解一些。丁妍又說:他是個奇才。進化論和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一樣偉大。小峰仍然大喊著:但進化論還隻是一個假說。他搖搖頭:我不能相信,除非有足夠的證明。丁妍不再和他爭論,笑笑說:我覺得你很特別。然後,就開始靠進沙發裏喝酒。小峰聽到丁妍說他很特別感覺超好,也靠進沙發裏喝酒。同時,感覺夜晚的丁妍坐在酒吧裏就像變了一個人,白天時精力旺盛,有些咄咄逼人;但在夜晚是溫柔的。那麽就是有兩個丁妍了。就像《大話西遊》中的青霞和紫霞。他記得青霞到夜晚就變成紫霞,是凶狠的。但也可能記憶不準,是夜晚的青霞是凶狠的。他想回去後再看一遍《大話西遊》,然後又想到好像西遊記中,有一回是豬八戒變成了美人但喝醉了就露出原形。於是想象著丁妍一會兒喝醉了也變成了豬八戒。這樣又仿佛看見舞池中跳舞的人都變成了群魔亂舞,一個個牛頭,馬麵,狐狸的嘴巴,豬鼻子,老鼠的胡須,每個人衣冠楚楚,但都拖著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於是,嘿嘿笑兩聲。丁妍問小峰笑什麽?小峰說,看到他們跳舞想到周星馳的《大話西遊》裏牛魔王成親的那段。丁妍說:1萬年,小峰說:對1萬年。又說比進化論更讓他難以理解的是生命的起源,簡直是無法理解。你想想單細胞如何能進化出細胞膜?所有的生命都要有膜結構,可怎麽可能依靠隨機運動或者突變產生出一整套調控合成細胞膜的係統呢?你需要同時出現一套合成脂代謝的蛋白的基因出現在DNA中,還要有編碼運輸組裝的蛋白的堿基,還要有在細胞分裂時將膜一分為二的蛋白,所有這些都要同時出現在DNA中,那怎麽可能呢?說到這小峰幾乎要陷入某種極其遠古的遐想裏。他說:所以後來克裏克認為最初的生命物質來源於外太空。可是,這時小蜂眯起了眼:這並沒有解決問題。在外太空,最初的生命又是如何產生的呢?這真是一個非常難以理解的事件。宇宙中產生出生命,無法理解!而且,小峰進一步說,他相信在整個宇宙中,生命是唯一的。這時,丁妍說:可是有很多人堅信宇宙中還會有其他的生命和外星智慧。想一想僅僅在銀河係就有1000億顆像太陽一樣的恒星啊。所以,很多人相信宇宙中有許多生命,其實很熱鬧。小峰點點頭,但再一次說,他堅信在整個宇宙中生命是唯一的,而且隻有一次。

兩個人之間出現了一小段短暫的沉默,各自靠在沙發裏飲酒。然後,小峰開始講起了他在中學的一次朝聖之旅。那是在初中,小峰上的是市重點,學校裏有一間圖書館,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很小,隻是兩間連通的教室,但在當時就已經很氣派了。一天中午,小峰來這裏看書,盡管是市重點但來圖書館看書的人很少,因為學生的主要時間都坐在教室裏看教材和輔導教材,而圖書館裏的書大部分都屬於閑書,學校並不鼓勵學生去圖書館看書。平時小峰也不常來,偶爾到這兒翻一翻雜誌。但那天小峰偶然間在傾斜的開放書架上看到一本講一個神父的書,可能是這個“神父”或者“修士”的名稱吸引了他,封麵上畫著一個穿黑袍戴眼鏡的西方男人則更大大強化了這種神秘感。於是,在這個中午他就取下這本放在開放書架上由一根可掀起的金屬杆壓著的書,坐在書架旁這間隻有他一個人的安靜的圖書館裏悶頭看了起來。書中講的是1854年,在今天捷克布魯諾一座屬於奧古斯丁教派修道院的花園裏,一個神父種了十年的豌豆,從而發現了生命的秘密——遺傳學的基本定律,開創了一個學科的故事。當然了,這就是那個著名的孟德爾的故事。但在當時,小峰對於生物學,生命科學和DNA一無所知,因為要到高中才會上生物學,所以在當時孟德爾的故事,對於小峰的衝擊之大在今天是難以想象的。可是,就在小峰全神貫注被這本書吸引目不轉睛地在讀時,身旁突然響起一個老女人的冷酷的聲音,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峰說他當時差點從座位上跳了起來,因為圖書館裏太安靜了,他印象中這裏是一個人也沒有的。小峰抬起頭一看是看管圖書館的老太太,可能是一個以前的老教師或者更可能是退下來的教導主任,她正板著臉站在小峰身旁,那天她也穿了一身黑色的衣服,戴著黑框眼鏡,她的身體本來就長得粗大,而小峰又是坐著的,於是她就顯得異常高大。老太太臉色鐵青,目光嚴厲,對他說,圖書館裏不許吃零食,實際上是在厲聲質問或者嗬斥他:你難道不知道圖書館裏不許吃零食的嗎?這裏怎麽能吃零食?看書時是不許吃任何東西的!原來,小峰的媽媽為了給兒子補血,每天會在小峰的兜裏塞上一小把山東老家帶來的帶著紅衣的生花生米,讓他有空就嚼幾粒吃。而那天小峰開始時是邊看邊吃,到了後來花生拿在手裏就已經忘記吃了。小峰描述那個老女人的聲音聽起來冷冰冰的,毫無感情,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一種厭惡。她的樣子像西方故事中的女巫,但接著那個老女人的臉又突然變了,變得很慈愛,像變成了另一個人,用手撫摸著小峰的腦袋,語重心長地給小峰解釋,諸如吃零食會弄髒書本的,食物的渣渣掉到地上會招來螞蟻的,看書時要專心怎麽能一邊看一邊吃東西呢,對胃也會不好的,……,種種道理。小峰坐在座位中不住點頭,但心裏厭煩透了。他說他感覺那個老女人的聲音和表情,無論是嚴厲時還是溫和時,都非常虛假。最後,老女人的神態和聲音又突然變成威嚴,像救世主似的從高空俯視著小峰對小峰說,這一次她原諒了他,但以後不許再把零食帶進圖書館。那話語是不容置疑的。她問小峰聽到了沒有?小峰點點頭,然後又說聽到了。因為他知道如果僅僅點頭而不回答是會惹得老女人不高興的。老女人走後,他又在那裏坐了一會兒,可是一個字也看不下去了。於是,他匆匆起身灰溜溜地溜走了。第二天中午,小峰又來到圖書館,坐在昨天同樣的位子上繼續閱讀那本書。但不知道他是把昨天的事情都拋到腦後完全忘光了,還是在潛意識裏就想激怒那個老女人,這次他竟然在看書時又從兜裏摸出媽媽放的花生米一邊讀那本書一邊大嚼起來。結果,老女人這一回真的被激怒了。她不許小峰再進入這個圖書館,並且讓他立刻就在現在馬上就離開這裏。可是當小峰要走時,她又叫住小峰記下了他的名字和班級,她讓小峰明天寫一份書麵檢查送給她,不然她就要去找他的班主任。小峰向丁妍說:我們那時上學就是這樣。學校生活是由塑造、監視和懲罰構成,學生生活在各種各樣的規定和禁忌中。生活中每一件事仿佛都是生死攸關,但又都非常虛假。孟德爾的故事於是噶然而止了,但卻給小峰帶來了持久的撞擊,以至於後來當他知道了孟德爾故事的全部後,就立刻下決心長大要做一名生物學家,而且是要做像孟德爾一樣的偉大的生物家。像“孟德爾一樣的偉大的生物學家”意味著什麽呢?孤獨,寂寞,不為世人理解,遠離世俗生活,超越他的時代。但現在看來這一切又是多麽的可笑。小峰說道。為什麽呢?丁妍不解地問。那時打動小峰的正是孟德爾的故事裏那種悲劇色彩,但那是一個成功的悲劇。所以,關鍵是成功。可是,這時丁妍仍然不解,說:孟德爾的成功對於孟德爾並沒有什麽實際意義啊。因為,孟德爾在死前一直默默無聞,而且他已經很久都不再做科研了。那些榮耀和熱鬧都是身後事了。他什麽也不知道。小峰沒有接丁妍的話,而是繼續說了下去:很多時候生活是一場快樂而悲哀的鬧劇。是無聊的快樂,沒有結果的終結,是一場泯滅,曲終人散,沒有留下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隻有滿地垃圾。丁妍也不再爭論,她靠進沙發裏,伸出手撫摸小峰的後背,讓他平靜。

自從小峰被從圖書館趕出來後,那本書中所描寫的孟德爾的修道院就始終縈繞在他的腦海裏。那是一座石頭砌成的修道院,內部晦暗有些壓抑,冬天潮濕而陰冷,但花園幽靜,在夏天,那裏陽光明媚。花園裏還有一座暖房,孟德爾把在外麵完成的實驗,在暖房裏都重複了一遍。

當丁妍的手拍到小峰的後背時。小峰感到無比的慰藉。童年創傷啊,我之所以學生物學是因為受到了童年創傷。小峰自嘲又自憐地說。沒想到丁妍聽後突然嘿嘿笑起來,笑過她給小峰講了一個喂奶的故事。

她說,以前她們實驗室有一個女博士後,自己第一次生小孩時非常緊張不知道該怎麽養。於是,她就做research。她看了很多書,還做筆記。(丁妍笑了,小峰聽著沒有笑。)後來孩子出生後她得了產後焦慮症。她想自己給孩子喂奶,但不久奶水不夠,於是隻好用奶瓶。可是她看到的書上都說,如果孩子一開始是母乳喂養,就很難再改奶瓶。孩子會拒絕奶嘴兒。書中分析了很多孩子之所以會拒絕奶嘴兒的原因,而且指出當孩子拒絕奶嘴兒時千萬不要強行給孩子喂奶,那樣會造成孩子心理的童年創傷。書中於是又有根有據地分析了為什麽會造成心理創傷,都會造成什麽樣的心理創傷,心理創傷會在今後產生什麽樣的嚴重後果。果真,當她要給孩子用奶瓶時,孩子銜著奶嘴兒哭鬧不停。這樣,她的產後焦慮症,可能還有產後憂鬱症就發展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她不停地哭泣,一提到孩子,淚就嘩嘩地流,無法自製。後來實驗室裏一位打掃衛生的阿姨知道了這件事,就告訴她那是孩子奶不夠吃,你把奶嘴兒剪大孩子夠吃了就不鬧了。而結果就是這樣的。她把奶嘴兒的開口剪大孩子立刻就大吃了起來不再吵鬧。後來丁妍來到現在這個實驗室。正巧實驗室裏又有一個女博士懷孕。孩子生下來後遇到了同樣的問題,結果她把方法告訴她,當天晚上那個女博士激動地打來電話,說孩子吃奶很好。以至於她以為丁妍一定是生過小孩的呢。丁妍講完再次哈哈大笑。

小峰也笑了。笑過之後他又接著對比起梵·高和孟德爾。他說,兩個人都是憑著興趣去做自己喜歡的一件事情,沒有人讓他們這樣做,沒有人請孟德爾研究一下豆子的遺傳規律,也沒有人花錢買梵·高畫的畫。但孟德爾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他不相信上帝,卻去做了神父。這樣做僅僅是為了生活,從某種角度來說是一種欺騙,但這樣就可以一生衣食無憂了。沒有科學家因為研究科學而流落街頭,甚至丟了性命。拉瓦錫、費馬還有愛因斯坦,都有很好的工作。伽利略、哥白尼都為了保住性命對教會做過違心的事說過違心的話。科學家都很善於生存。而藝術家往往是通過毀滅自己來創造藝術,藝術家是瘋狂的。可是如果有一天世界毀滅,那麽毀滅世界的一定不是藝術家,而注定是科學家。講完之後,小峰停下來開始喝酒,丁妍顯然被他講的吸引了。而小峰感覺丁妍今夜的樣子仿佛有些疲憊。

過了一會他又話鋒一轉,說,然而這些並不是孟德爾的故事的全部。真正讓他吃驚的是在他出國後,有一天讀到了一篇小文章,讀後相當震撼。作者的名字他已經忘記了,可能當時看的時候根本沒有在意,但是,作者寫那篇文章顯然是嚴肅的,有根有據,而他的文章完全顛覆了小峰對於孟德爾的崇拜,(或者說對於孟德爾故事的解讀,如果要用中性一些的說法。)文章的作者分析了孟德爾的數據,指出孟德爾全部的數據都幾乎是完美的,那不像是實驗數據而像是理論數據。為此,作者還親自重複了幾個孟德爾的實驗,把自己的數據和孟德爾的數據進行了對比。作者認為孟德爾數據造假,他的遺傳定律是根據造假的數據提出的。於是,孟德爾的故事完全改變了。

 

 

*

1822年孟德爾出生在當時奧地利西裏西亞德語區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是家裏五個孩子中唯一的男孩。因為貧窮,孟德爾在大學經常不得不為上學的資金而奔波。畢業後,21歲的孟德爾進入布隆的聖奧古斯丁修道院,並於1847年成為神父。但種種證據表明孟德爾並不相信上帝。在修道院,孟德爾同時還做過代課老師。那時中學老師需要通過資質考試。孟德爾第一次考試沒有通過,被送到維也納大學學習,在那裏接受了兩年一流的科學訓練。但再次考試時,仍然沒有通過,所以後來一生中隻能做代課老師,在當地的一個中學教了14年低年級的物理學和自然史。孟德爾早年研究過小老鼠毛發顏色的遺傳,但不久就被要求停止了。因為他要為小動物們交配,而這在修道院裏顯然是不適宜的。豌豆實驗的結果是,孟德爾最終發現了遺傳學最根本的兩個規律,並得到了相應的數學關係式。

1865年,在布魯思科學協會的會議廳,孟德爾分兩次宣讀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第一次與會者雖然一直如墜霧中,但還算是聽完了,第二次,當孟德爾開始分析他的數據時,聽眾終於失去了興趣,盡管在座的會員裏不乏化學家、地質學家、植物學家和生物學家。對於他們來說,孟德爾的演說太枯燥了,他們不知道這個修道士做的這些實驗有什麽意義。在這次不成功或者說毫無影響的演講一年之後,1866年,孟德爾以德文將論文發表在《布隆自然史學會》雜誌,題目為《植物雜交的實驗》。那一年孟德爾44歲。

論文發表後孟德爾寄出了四十份論文的單行本給不同的科學家,其中隻有瑞士著名植物學家,慕尼黑大學教授卡爾·馮·內格裏(Carl Wilhelm von Nägeli)回信,對他給予了禮貌性的鼓勵。在此之後,孟德爾給內格裏寫過很多信。每一次的信都寫得很長。在信裏把他的研究都講給內格裏聽,還不停地告訴他自己實驗的種種辛苦。但內格裏的回信簡短,而且在他的著作中從來沒有提及孟德爾和孟德爾的實驗。

據說孟德爾也給達爾文寄送過一份論文,但達爾文從來沒有打開過。

1868年,46歲的孟德爾被選為修道院院長,從此停止了科學研究。孟德爾晚年患有嚴重的心髒病。1884年1月6日這天,他的精神看起來似乎不錯,護士問候了他一句,“氣色真好”,就去忙別的事了。十五分鍾後,前來看望他的修女發現,孟德爾靠在沙發上已經停止了呼吸。

在孟德爾死後,他的手稿被修道院院長全部燒毀,如今能找到的原始材料,不過是幾篇論文和報告,一份申請中學老師文憑時寫的簡曆,幾張數據,十幾封書信和兩首少年時代寫的詩。在孟德爾為數極少的遺物中,保留了一張1856年購買豌豆的訂單。

 

 

*

問題是,是否可以因為孟德爾做出了一個偉大的發現,就可以原諒他的數據造假?

這時,小峰的話鋒再次一轉,說,然而,就在同一時間還發生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它就是福瑞德·米歇爾發現、分離出了遺傳物質核酸。

 

 

*

福瑞德·米歇爾(Johannes Friedrich Miescher),1868年時,他25歲,正在德國的杜賓根大學攻讀有機化學,同時在生物學家霍珀色勒(Felix Hoppe-Seyler)的實驗室研究白細胞。1869年,米歇爾從白細胞的細胞核中,分離出一種新的物質,他稱之為核素(Nuclein)。工作很辛苦,每天要從大量外科手術繃帶的膿血中提取白細胞,但米歇爾的發現招來的卻是同事們的批評和嘲諷。人們不喜歡年輕人發明新名詞,認為所謂核素不過是"被汙染的蛋白質”。米歇爾很沮喪,一度甚至中斷了這項研究。後來重新開始時,他發現鮭魚精子中富含這種物質,這讓他隱隱感覺核素應該在生物性狀的遺傳中有著某種說不清但可能非常重要的作用。

米歇爾出生在一個科學的家庭。從小喜歡音樂。聰明但內向。本來他考取了醫學院,想作醫生。但在一場高燒後,聽力嚴重受損,所以最後轉向了生物化學。米歇爾51歲時死於結核。當年他的分離核素的實驗是經導師霍珀色勒重複後才發表的,但在生前他的工作沒有受到過任何重視。

 

*

1869年米歇爾發現生命的遺傳物質核酸時並不知道,這個世界上在奧地利幾乎在同一時間裏,有一個叫孟德爾的修道士剛剛從曆時10年的種豌豆的實驗中發現了重要的生命遺傳的規律。

 

*

那天晚上,兩個人離開酒吧時,簡單道別,小峰向左,丁妍向右,走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回複 悄悄話 論固執

1. 成功的人都是固執的;失敗的人也是固執的。

2. 如果,一個人不是固執的,那麽他寫出的東西往往並不值得一看。有時,越固執的人寫出的東西,越值得一看。當然,也可能還是不值得一看。原因,見上。

3. 不論成功還是失敗,固執的人都是令人討厭的。但討人喜歡的人未必有價值。而老是一個勁兒地想討人喜歡的人,有時又恰恰特別讓人討厭。原因是,他這時就變成一個固執的人了。



2016/8/1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