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音樂隨筆(48):美國民謠音樂之旅(上)---爵士樂之鄉新奧爾良

(2016-11-21 16:30:20) 下一個
作者按:《音樂隨筆》是紐約堂叔為華人特製的一個小品專欄,專於膾炙音樂以及與音樂有關的逸人趣事,為喜歡或不喜歡音樂的朋友床頭榻尾添一談資。
 
  紐約堂叔
 
 
11月 9號我們飛抵爵士樂之鄉新奧爾良。

新奧爾良成為美國重要的旅遊觀光城市,得益於以下原因:
其一她是密西西比河的終結點,河水緩緩地從這裏注入墨西哥灣。密西西比河南北貫穿美國大部分土地,她孕育了美國的曆史和文化,是美國人民的母親河,人們喜歡來到這裏尋找“湯姆叔叔小屋”般的溫馨回憶。

二是這個城市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因此具有濃鬱的法歐風情。入夜,遊客們湧向法國區徹夜縱情歡樂。

三是每年5至10月是這個城市最歡樂的日子。7月是這個城市的嘉華年狂歡節,整整7天火一樣的城市熱情吸引了幾十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四是著名的爵士音樂之鄉,音樂處處。世界各地的爵士粉絲們要欣賞原汁原味的或風格各異的爵士音樂,則非新奧爾良莫屬。著名的美國爵士音樂之王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就誕生在這個地方。         
 
晚上我們欣賞了一出原汁原味爵士音樂(preservation jazz)表演,是我們此次新奧爾良之行的主要目的。

演出在一間破破爛爛的房子裏,外麵排成長隊等待入場。一間不大的房間坐或站著幾十個聽眾,樂手和觀眾近在咫尺。樂手共六人,分別是小號,單簧管,拉管,低音貝司,鍵盤和鼓。樂手中四位黑人,一個白人一個東方人。他們有時合奏,有時獨奏(鋼琴伴奏)。15$的門票,45分鍾的演奏,有一搭沒一搭的吟唱,昏暗的燈光,簡陋的場合,無不凸顯了它的平民化和懷舊情節。結束時演員和聽眾合唱民謠《when the santas go marching in》。

爵士樂源自藍調音樂(Blues),最初是美國黑人音樂。它常常會在酒吧或妓院裏演奏,因此表演往往帶有性的暗示,最初被稱為“Jass”的這個字有“性高潮”的意思,後來有人把它故意念成“ass”(屁股),所以最後被改為“Jazz”。中國人把它翻譯成“爵士”,有點歐洲貴族的味道,其實彼此毫無關係。                          
 
爵士樂對傳統音樂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反叛”,在旋律,節奏和調式方麵的不協調和自由變調是它的主要特色。保守爵士樂也一種即興音樂,樂隊的樂手在一起玩幾次以後就會產生一種默契,完全不需要樂譜。如果再次演奏,一個暗示,大家隨時可以玩“變奏”。美國黑人的音樂才華可見一斑。

爵士樂本屬於不入流的下層階級文化,在上世紀初受到美國作曲家蓋許文的青睞,把它從底層一下子捧上了天,成為真正的美國音樂,也結束了美國無本土音樂的曆史。跳過龍門的爵士樂從此不可收拾,在後來的幾十年中成為世界最流行,風格最多元的大眾音樂。

爵士樂在上世紀30年代即已傳入中國,最早在上海小範圍流行,主要是為一些外國僑民的休閑服務,1949年以後宣告絕跡。改革開放以後北京有人開始玩爵士樂,終因巨大的文化鴻溝而難以被普遍接受,因此普通中國人對它還是倍感生疏。  
 
 第三天從新奧爾良出發,6個多小時後抵達和下榻阿拉巴馬州最大城市伯明翰。
 
一路走來,對這塊地方的印象很好。阿拉巴馬州是美國南北戰爭時南軍的總統府和指揮部所在地。這裏也是電影《阿甘正傳》和著名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的老家。網上介紹該州是狩獵,垂釣和高爾夫運動者的天堂,加上氣候溫和,生態優良,是美國的最佳宜居地之一。堂叔估計北京或上海深圳的房主隻要賣掉他們房子的一個廁所就可以成為伯明翰的黃世仁或劉文彩啦。
 
旅館服務員介紹我們去了一家音樂餐廳。這家餐廳每周末晚有一種叫做“親密爵士樂”(intimate Jazz)的表演。我們進去後發現觀眾和演員全是黑的,隻有我和堂嬸“不白不黑”。這些黑人朋友都很友善,也體麵。美國黑人在音樂和體育等方麵的天賦才藝,為美國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從心裏尊重和喜歡他們
 
伯明翰是阿拉巴馬最大的城市,人口112萬。因為它不是旅遊城市,我們隻是大致瀏覽了一下市容,就上路奔向下一站田納西州的查特努卡(Chattnooga),那裏有一場重要的音樂事件在等著我們。
 
新奧爾良遊輪,路邊和陋室裏的爵士樂演奏
 
在伯明翰的音樂餐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