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詩詞音律] (保留入聲的)南方方言裏入聲的發音

(2012-09-08 08:31:37) 下一個

現代漢語普通話沒有入聲。古音的入聲都派到平聲,上聲,和去聲。但有些方言是有入聲的。王力的《詩詞格律》說:

“入聲聲調是一個短促的調子。現代江浙、福建、廣東、廣西、江西等處都還保存著入聲。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內蒙古)保存著入聲。湖南的入聲不是 短促的了,但也保存著入聲這一個調類。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語裏,入聲已經消失了。北方的入聲字,有的變為陰平,有的變為陽平,有的變為上聲, 有的變為去聲。就普通話來說,入聲字變為去聲的最多。其次是陽平;變為上聲的最少。西南方言(從湖北到雲南)的入聲字一律變成了陽平。  古代的四聲高低 升降的形狀是怎樣的。現在不能詳細知道了。依照傳統的說法。平聲應該是一個中平調,上聲應該是一個升調,去聲應該是一個降調,入聲應該是一個短調。”

《康熙字典》前麵載有一首歌訣,名為《分四聲法》: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



維基百科:

有些方言,如粵語閩南語客語等至今完整地保存著中古漢語的入聲係統。但對大多數方言來說,塞音韻尾均有不同程度的脫落。中古漢語原有的p、t、k三個塞音韻尾,有些方言,如客家的一些次方言,歸並剩一或兩個,有些同時發展出一個喉塞音韻尾ʔ。有些如吳語晉語等隻保留韻尾ʔ。有些如湘語,塞音韻尾完全脫落,入聲隻作為聲調存在。最後,在大部分官話方言中,入聲甚至已歸並至其他調類。如西南官話的入聲歸入陽平調,華北官話的入聲派入其他三調。

普通話為例。屋、曷、乙、沒均為《切韻》入聲韻,但在普通話則分別作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官話各方言入聲消失的進程並不一致,但總體來說,是先歸並,再變成喉塞音,嗣後喉塞音脫落,最後並入其他調。這一過程始於唐末宋初之間的中原北部(詳見燕雲十六州),到元朝的官話已無入聲。不過,入聲未有隨南宋滅亡而消失,至今仍廣泛流傳在華南地區。由於部分原來屬於仄聲一員的入聲被派進平聲,所以往後官話各方言的使用者較難判斷唐詩宋詞中的平仄韻律。

現代方言聲調對照

主要方言聲調對照表
方言區 地名 平聲 上聲 去聲 入聲 聲調數
次濁 全濁 次濁 全濁 次濁 全濁 次濁 全濁
北方北京陰平55陽平35上聲214去聲51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去聲陽平4
青島平聲24上聲213去聲42上聲、去聲去聲3
濟南陰平55陽平42上聲213去聲21陰平去聲陽平4
西安陰平55陽平24上聲42去聲31陰平陽平4
蘭州陰平31陽平53上聲442去聲13陽平4
東幹語平聲24上聲51去聲44平聲3
西南成都陰平45陽平21上聲52去聲213陽平4
樂山陰平55陽平21上聲52去聲224入聲35
江淮南京陰平31陽平13上聲212去聲44入聲55
太原平聲11上聲53去聲45陰入2陽入545
蘇州陰平44陽平24陰上52陽上31陰去412陽去31陰入4陽入237
上海陰平52陽去113陰去334陽去陰入5陽入236
長沙陰平33陽平13上聲41陽去陰去55陽去21入聲246
南昌陰平42陰去陽平24上聲213陽去陰去55陽去21陰入5陽入217
客家梅州陰平44陽平11上聲31去聲52陰入21陽入46
福州陰平44陽平52上聲31陽去陰去213陽去242陰入23陽入47
廈門台北陰平55陽平24上聲51陽去陰去21陽去33陰入32陽入57
泉州陰平33陽平24陰上44陽上22陰去41陽去41陰入5陽入248
潮州陰平33陽平55陰上53陽上35陰去11陽去31陰入2陽入58
廣州陰平
55或53
陽平21陰上35陽上13陰去33陽去22高陰入5低陰入(中入)3陽入29
平話南寧陰平41陽平52陰上33陽上24陰去55陽去22高陰入5低陰入(中入)3高陽入24低陽入210
方言區 地名 平聲 上聲 去聲 入聲 聲調數
次濁 全濁 次濁 全濁 次濁 全濁 次濁 全濁
  • 東幹語以甘肅方言為標準音。

===================================

入聲韻唐詩宋詞名作舉要:

 

 

張九齡:感遇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杜甫:佳人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穀。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杜甫:夢李白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處、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
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裏俱澄澈。
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
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
盡吸西江,細斟北鬥,萬象為賓客。
扣舷獨笑,不知今夕何夕?

嶽飛:滿江紅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柳永:雨霖鈴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 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 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

滿地黃花堆,憔悴損,如今有誰堪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