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與習近平怎麽就不合了呢?
去年發過“書生李克強與農民習近平過招”,但是有人說習李關係很差。讓我們看看他們是不是相配呢?
不過有識之士推斷,這些傳說屬於子無須有的無稽之談。目前習近平班子可以更好的運作,靠習近平為中心的“鐵三角”組成,即主心骨是以習近平為核心,就是習近平、李克強、王岐山,然後再加上一個俞正聲。
我認為有人在挑撥離間,理由是李做完報告習沒有鼓掌,也沒有致意問好。是的,如果真是這樣,隻能說習有些身體不舒服。活動不積極但不一定是不高興或反感。而且,要抓住握手或致意的一瞬間比抓住大部分不苟言笑的時候容易得多。也就是說,沒有照到熱情致意的場麵並不一定沒有出現過而且。剛開始開會時,李雙眉緊鎖,也許他們有過爭論。然而會議閉幕時李非常興奮說明他們的關係很好,因為解決了一些分歧嘛。
“中國已經是10萬億美元體量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現在每增長1%,相當於5年前增長1.5%、10年前增長2.6%。更重要的是,從就業、收入、環境等數據看,中國經濟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總理說,“我們必須進一步堅定信心,在戰勝各種挑戰中贏得新機遇、實現新發展,更要給社會一個長期向好的穩定預期。”
“同一個區域有的省很困難,有的省卻發展不錯;同一行業有的企業虧損,有的企業效益卻很好。”他說,“這些做得好的地方和企業就是我們的希望所在,我們就要朝這一方向去努力。”
“財政收支的困難的確擺在我們麵前,但減稅降負舉措,不做不行!”李克強說,“在減稅的同時,政府要進一步過‘緊日子’。隻要企業能夠生機勃勃發展起來,我們的經濟就會有堅實的支撐!”
有人說李克強沒有什麽能 力,兩年來不僅沒有建樹,而且黔驢技窮,凸顯治國無能。見有人讓李克強下課,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赫赫,助啥呢?是的,至少表象來看,李克強麵對中國經濟 困境,有些回天乏術。本文以理論和實際考察,來還一個真實的總理。其實,人善被人欺,由於他性格軟弱,被習近平欺負老啦。
不 妨大家一起來心平氣和,深度破析一下我們的李總理。為此,我以最近在國內街頭巷尾親自得到的零星信息,通過隨機詢問民眾,得到的評價作一說明。國內人們對 李評價相當的不錯。盡管資料有限,樣本不是太大,缺乏統計學意義。至少是實事求是(從出租車或飯館)得來的第一手資料(甚為珍貴),從側麵反映人民對李的 認同。
人 們大體肯定的認識比較多,覺得他抓的幾點很上勁:第一,重視農村問題,除了建設發展鄉村城市(有一定爭議),給農民很多實惠。而且對鄧小平的單幹戶,三自 一包逆轉,從新建設互助組,合作社。第二,經濟轉型問題,提倡緩慢紮實的發展,對準要害,把經濟控製在穩定長期的目標自我消化,提倡消費為主的類型,扶持 王牌企業,把一些不太正規沒有生存能力的歪唧公司搗碎。第三,親民,實事求是,抓細節,親自潛入街頭巷尾調查取得第一手資料,解決了不少過去不太清楚的問 題。包括高考方式,院士選舉等等。不過現在習大大拳打腳踢,至高無上,改革開放的成果中,屬於李克強的功勞有多少,我們難以估算了。
中國正在經曆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痛苦中,這種轉型將大幅度減少中國的工業用電量和貨運量。應該說,轉型成功會讓中國得到極大的利益,保障經 濟的平安著陸。所以不應隻顧眼前一時半會兒的高興,要搞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社會消費型為主的經濟是穩定發展的基礎。在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傳統的評價指 標可能會產生誤導。比如目前的股市問題就是如此,對A股的估值不宜過度看空!從國家宏觀政策麵看,養老金入市是中共最有強度的一劑“強心劑”,不僅肩負著 拯救A股的重任,更肩負著拯救匯金、拯救央行的使命。此舉表明決策層和相當一部分投資機構,認為A股底部已經初步形成,現在必須及時托低,坐實底部。我認 為,政府應該緩緩鬆手,讓股市自己調控。若不是萬不得已,盡量減少行政幹預。盡管還不能預測經濟的遠景,目前經濟增長減慢,但是可能更健康。因此不應單純 以保住7%的底線為目標。
另外,海外認為他無所世事,但他還是在履行一些職責,比如7月訪問歐洲還是有些水平。為了更好的說明問題,我們挖挖李克強的老底吧。從小看到大。李克強年輕時繼承了中華兒女的優良傳統,是刻苦鑽研,勤奮耐勞的優秀青年。
77 年考大學時李克強正在農村當知青呢,穩上為計。所以第一誌願報的是本省一所師範,北大是第二誌願,不過憑真本事北大破格錄取了。濃眉大眼的李克強說話不 多,農村生活讓他格外自律,李克強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沒課時,他大清早就背著個黃色軍用挎包去圖書館,除了午飯和晚飯,一直要呆到閉館才離 開。
憑 借出色的英語水平,在本科期間李克強就翻譯了1萬多字的《英國憲法資料》。李克強給同學的印象是行事低調,不喜拋頭露麵。拍集體照的時候,他總是站在後 麵,或者最邊上;飯桌上,他不製造話題而寧願跟隨任何話題;他穿著樸素,大學4年幾乎隻有兩件外套、兩條褲子輪換著穿;對於吃,他更不講究,總是隨便吃點 東西,喝幾口冷水。(這些小事可以看出李克強沒有鐵腕,不能氣吞山河,對中國產生震憾力的貢獻)。
1982 年1月,李克強以全優成績畢業,全校前27位。畢業前夕,許多同學都準備赴歐美留學,李克強也想複習出國預備研究生。本來他就可能像你我這樣,成為千萬個 留學的凡夫俗子之一,不可能對中國作出驚天動地的事業。充其量作一個紙上談兵的網絡鬥士。然而,命運將他推往了另外一條路。當時北大黨委副書記馬石江看中 了李克強的領導才能及性格,先後N多次找他留校任團委書記。李克強放棄了留學,此舉震動北大,人們覺得李克強虧了。
留 校後,李克強獨具匠心地組織了北大第一屆文藝周,演出了100多個文藝節目。一時間,北大共青團擺脫了刻板,變得有活力,他的施政深得學生喜歡。1982 年,李在北大搞的風聲水起,成果令人矚目。可是他連參加北京團代表大會的機會都沒有。但是老天有眼,時任中組部副部長的王照華慧眼識英雄,他注意李超群絕 倫的本事和闖勁。親自點將讓李克強列席團十一大。共青團十一屆一中全會選舉17人組成常務委員會,王兆國為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李克強被選為團中央常 委。不久,李克強出任共青團中央學校部部長、全國學聯秘書長。1983年,共青團十一屆二中全會,李克強當選團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兩年後,增選年僅30 歲的李克強為團中央書記處書記。
李的理論體係如何得來?早年拜師作為鄰居的國學大師,親戚李誠,他要李克強讀《史記》、《漢書》、《後漢書》、《資治通鑒》等國史,幷給李克強整段整段地背誦《昭明文選》、《古文辭類》。
本科時期,開明的龔祥瑞教授告訴李克強憲政道路就是法治的道路,法治是走向民主的第一步。這些憲政主張,對於剛剛經曆過“文革”的李克強很震憾。因此,李的血液中不乏一股民主的潮流,有時可以想象會與“土八路”老習等保守勢力有所衝撞,在所難免。
後 來李克強拜師於經濟學家蕭灼基。在團中央工作同時就讀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李克強當過知青,知道“春荒”,即沒有飯吃農民就成群結隊出去 討飯。在讀研期間,他格外關注農村經濟。88年他以《農村工業化:結構轉換中的選擇》一文獲得經濟學碩士。李克強說,“我曾經做過農民,也當過村 長...”。所以李克強有親農民傾向。
李 克強是中國首位博士總理。他的博士論文《論我國經濟的三元結構》,獲得中國內地經濟學界最高獎項——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的論文獎。李克強常年堅持閱讀英文原 著,密切跟蹤國際上經濟動態。批示國務院研究部門研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提出的“中等收入陷阱”、“包容性增長”等問題。
因 此,從李的人生路徑可以合理的推斷,他是一個學術型人才。其實更適合在社科院當教授,研究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在實際工作中,尤其是中國經濟轉型的複雜局麵 麵前,他不時顯得經驗不足,政策不當。中國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經濟刺激乏力,然而,中共無視經濟疲軟一味強行打虎拍蠅。由於前兩年太大意疏忽,經濟疲軟乏 力,陷入積重難返的境地。
李有堅實理論基礎,但不是屬於那種理論和實際結合得特好的人(比如毛澤東),更談不上真正的實幹家(鄧小平),鄧的天然領導力,判斷能力,處理事情的靈活 性,方法論都是前無古人的。老鄧一類的人才,並不需要太多的理論基礎。理論再多,束之高閣,並不能解決具體問題。中共的領導人長期以來,重理論輕實踐,本 本主義傾向十分嚴重。選拔接班人不是看創新能力,實幹能力。過多選擇那些讀書用功,中規中舉,磨掉了伶牙利角的老好人。
不 過,曆史也是一麵鏡子。包括周恩來,溫家寶在內,中國的曆屆總理都是溫和派,他們更像和事佬,能施政的空間不大。這是中共的體製決定了的。當年周恩來總 理,在毛澤東光環下黯然無光,在強權下求生存,權力當然不大,在文革中他的主要任務是縮小毛澤東的打擊麵,最大限度把經濟損失控製住,而不是求發展。身為 副總理的鄧小平複出後在毛周陰影下敢想敢幹,顯得不是一般的強勢,減輕了毛澤東在文革中不按經濟規律辦事,獨裁閉國門,吹牛說假話,造成的損失。
無獨有偶,文革後,性格剛毅的朱鎔基有銳意改革的氣勢,比較強勢一些,乘坐文革後“矯枉過正”的列車,作出了一定政績。
現 在呢?看不出李有什麽絕招能搞活經濟,有些放任自流。同時他處理突然局勢的能力比朱鎔基要差。他手中的權力實在不敢恭維,希望他能改頭換麵徹底脫掉書生意 氣,公然與老習叫板是不可能的。因為連江澤民盤根錯結的幫派勢力都擋不住習大大的橫掃千軍如卷席的氣概,還有那種貪婪無比權欲。
李克強還是一個好人,他溫文爾雅,知書達禮,沒有整人的惡習,但他不是強人。反觀習總,無理不讓人,有理更不讓人。以前似乎傻瓜一個,現在修得一身鋼筋鐵 骨,脾氣也變成火爆筒,看誰都不順眼了。李唯唯諾諾,不太可能從習的手裏去爭取權力。除非“薑太公”一般的李克強,什麽時候才能奇遇周文王轉世的習大大, 突然善心大發,不拘一格用“人才”李克強。不過,老李還需努力學習呀。否則,李總理,平平安安過一屆算了,書生氣十足的你哪裏是農蠻子的對手啊。
卷尾語:習大大也是拿了博士的,並不是地道的農民。不過他大學是以工農兵學員身份讀書,而且管理模式更像農民大哥。